導覽
近期變更
隨機頁面
新手上路
新頁面
優質條目評選
繁體
不转换
简体
繁體
3.145.7.253
登入
工具
閱讀
檢視原始碼
特殊頁面
頁面資訊
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檢視 鸠摩罗什 的原始碼
←
鸠摩罗什
前往:
導覽
、
搜尋
由於下列原因,您沒有權限進行 編輯此頁面 的動作:
您請求的操作只有這個群組的使用者能使用:
用戶
您可以檢視並複製此頁面的原始碼。
{| class="wikitable" style="float:right; margin: -10px 0px 10px 20px; text-align:left" ! <p style="background: #FFB5B5; color: #000000; margin:auto; padding:5px 0; "> '''鳩摩羅耆婆''' </p> |- |<center><img src="https://pic2.zhimg.com/v2-cbb02828def7757677ca894752c1b424_720w.jpg?source=172ae18b" width="280"></center><small>[https://zhuanlan.zhihu.com/p/36195514 圖片來自zhihu] </small> |} '''鳩摩羅什'''(344年-413年),又译作“'''鳩摩羅什婆'''”、“'''鳩摩羅耆婆'''”,意为“童寿”,常略称为“羅什”;[[東晉]][[五胡十六国|十六国]]时期[[西域]][[龜茲]]人,佛教[[比丘]],是[[汉传佛教]]的著名[[譯師]]。譯著如《[[金剛經|金剛般若波羅蜜經]]》、《[[中論]]》、《[[大智度論]]》、《[[妙法蓮華經]]》等等。 ==生平== 鳩摩羅什生于[[龟兹国]](今[[新疆维吾尔自治区]][[阿克苏地区]][[库车县]]一带),其父鳩摩羅炎是来自[[罽賓]]国(今[[克什米爾]])的卿相世家后裔,其母是龟兹王的妹妹耆婆。<ref>《晉書卷九十五》〈列傳第六十五〉:「父鳩摩羅炎,聰懿有大節,將嗣相位,乃辭避出家,東渡蔥嶺。龜茲王聞其名,郊迎之,請為國師。王有妹,年二十,才悟明敏,諸國交娉,並不許,及見炎,心欲當之,王乃逼以妻焉。」</ref> 七岁时同母亲一同出家,开始学习[[說一切有部]]的《[[阿毗達磨大毗婆沙論]]》,日誦經千偈,每偈三十二字,凡三萬二千言;時人譽為「[[神童]]」。 九歲時,與母親一同前往[[天竺]](今[[印度]])北部的罽賓國(今克什米爾)學法,向小乘教論名僧[[盤頭達多]]學習小乘經典,三年大成。隨後與母[[耆婆]]返國,在[[月支]]北山時路遇不知名的修行僧預言:「子若行至三十五,仍未[[破戒]]者,將與教化[[阿育王]]的[[優波掘多]]般宏揚佛法」。 十三歲,至疏勒登高座講法。得知父鳩摩羅炎病歿后,拜'''[[須利耶蘇摩]]'''為師转学大乘佛教、主要研究了[[中观派]]的諸多论著,並由須利耶穌摩親自傳授《法華經》等經典。二十岁([[兴宁 (东晋)|晋哀帝兴宁]]元年❲363年❳)就在龟兹王宫受[[比丘戒]]中最高级别的[[具足戒]],受戒後即從[[卑摩羅叉]]學習《十诵律》。 [[前秦]][[建元]]十五年(379年),僧人[[僧純]]、[[曇充]]等自龜茲歸來,稱鳩摩羅什才智過人,深明大乘佛學。長安高僧[[道安]]力勸[[苻堅]]延請羅什入中土。苻堅求之不得,於建元十八年(382年),派大將[[呂光]]領兵七萬出西域,伐龜茲。 建元二十年(384年),呂光俘获羅什,因吕光的胁迫,被迫娶龜茲王女阿竭耶末帝,並賜醇酒,淫、酒雙戒俱捨。呂光部隊回程途中,鳩摩羅什預測將有山洪,呂光不以為然,後因確有山洪而懼怕鳩摩羅什,不久前秦滅亡,呂光称凉王。此後18年間,被呂光、[[呂纂]]软禁在[[涼州]]。 後秦弘始三年(401年),[[姚興]]攻滅[[後涼]],[[呂隆]]出降,是年十二月二十日羅什抵[[長安]],以國師之禮待之,信徒數千人,公卿以下皆奉佛,鳩摩羅什育有二子,又在[[姚兴]]的逼迫之下娶了十名伎女,“诸僧多效之。什乃聚针盈钵,引诸僧谓之曰:‘若能见效食此者,乃可畜室耳’。因举匕进针,与常食不别。诸僧愧服,乃止。”此后在俗10年間,潜心钻研佛学,将梵文经卷译成漢文,他在译经之暇,还常在逍遥园澄玄堂及[[草堂寺]]讲说众经。<ref>{{Cite web |url= http://www.caotangtemple.com/jmlsls.asp |title= 鸠摩罗什-历史记载 |author= |date= |publisher= 草堂寺佛教网 |language= zh-hans |accessdate= 2013年3月31日 |quote= |archive-url= https://web.archive.org/web/20131002110120/http://www.caotangtemple.com/jmlsls.asp |archive-date= 2013年10月2日 |dead-url= yes }}</ref> 卑摩羅叉長途跋涉于弘始八年(406年)來到長安,一方面是聽到鳩摩羅什已經到了[[長安#汉、晋、十六国、南北朝长安城|後秦長安]],展開譯經弘法的事業;一方面是希望戒律的學習能夠在中原傳播開來。兩人會面,鳩摩羅什以師禮待之,自龜茲被呂光滅國(382年)算起,師徒時隔24年在3千公里之外重逢。 弘始十五年(413年),鳩摩羅什在[[長安大寺]][[圓寂]],臨終前他說:“今於眾前,發誠實誓: 若所傳無謬者,當使焚身之後,舌不焦爛”。果然火化之後“薪滅形碎,唯舌不灰”。 ==譯經事業== 鳩摩羅什的譯經原則,以保留原意和原典的詩歌性質為主,將原典的詩歌用漢文重寫,而不是逐字逐句翻譯。曰「改梵為秦,失其藻蔚,雖得大意,殊隔文體,有似嚼飯與人,非徒失味,乃令嘔噦也。」。 鸠摩罗什的译经几乎触及佛教庞博经文的各个方面:大乘经典的新译或较准确的重译,关于戒律的经文、小乘教派经本、经院学说与玄学的巨著,鸠摩罗什将3-4世纪出自大乘而以某种辩证法为基础的[[中观学派]]介绍到中国。<ref>{{Cite book | author = 谢和耐 | title = 中国社会史 | location =北京 | publisher = 人民出版社 | date = 2010年1月 | pages = 191 |ISBN = 9787010086286 | accessdate = 2013年3月31日 | url = | language= zh-hans| quote = }}</ref>[[唐朝]][[玄奘]]等人的译经被称为'''新译''',此前的鳩摩羅什等翻译的经卷被称为'''旧译'''。 鳩摩羅什对[[东亚]]佛教经典的贡献巨大。罗什於西明閣和逍遙園開始譯經,依據[[南朝梁|南朝梁代]][[僧祐]]於《[[出三藏記集]]》為[[鳩摩羅什]]所作傳記,他一生譯經三十二部,加上二部闕失和一部非主譯實際收錄三十五部,至唐朝[[智昇]]《[[開元釋教錄]]》,依據[[隋朝]][[費長房]]《[[歷代三寶紀]]》等的記載,增加為總共譯經七十四部,[[智昇]]見到了其中的五十二部三百〇二卷,有《[[金剛經]]》、《[[阿弥陀经]]》1卷、《[[坐禅三昧经]]》3卷、《[[法華经]]》7卷、《[[摩訶般若波羅蜜经]]》27卷、《[[維摩经]]》3卷、《[[大智度論]]》100卷、《[[中論]]》4卷等。此外还有,与[[廬山]][[慧遠]]的书信問答集《[[大乘大義章]]》3卷,弟子[[僧肇]]編撰的《[[注維摩詰经]]》10卷遗世。 入室弟子有'''[[僧肇]]''','''[[僧叡]]''','''[[道生]]''','''[[彭城道融|道融]]''','''[[慧观]]'''等三千余人,後世有什門四聖、八俊、十哲之稱。他翻译的经卷准确无误,对后世佛教界影响极为深远。並留有“非色异空,非空异色;色即是空,空即是色”的名句。[[贊寧]]稱讚鳩摩羅什翻譯《法華經》“有天然西域之語趣”,《[[金剛經]]》雖有眾多譯本,在佛教界一向傳誦的是鳩摩羅什的譯本。鳩摩羅什的譯文已臻於精美,形成了一種獨特的四字句爲主的行文體制,稱“譯經體”。[[胡適]]在《佛教的翻譯文學》一文指出:“在當日過渡時期,羅什的譯法可算是最適宜的法子。” [[陳寅恪]]推崇鳩摩羅什,認為他的譯經藝術實優於玄奘,有三個特色:“一為刪去原文繁重,二為不拘原文體制,三為變易原文”。 弘始四年,鳩摩羅什應姚興之請開始譯經,最早譯出的是《阿彌陀經》,接著開始翻譯《大智度論》、《百論》等大乘經典。 <ref name="譯經大師">{{Cite web |url=http://www.book853.com/show.aspx?id=1887&cid=141 |title=鳩摩羅什的奇特遭遇 |accessdate=2019-09-24 |archive-date=2019-03-30 |archive-url=https://web.archive.org/web/20190330231751/http://book853.com/show.aspx?id=1887&cid=141 |dead-url=no }}</ref> 鳩摩羅什於所組織和主持的譯場,邀請了高僧一起參與翻譯、重譯《大品般若》,譯出了《法華經》、《維摩詰經》等重要的大乘經典。 鳩摩羅什翻譯佛學經典,在於翻譯的文體上,創造具有外來語和華語融合的新文體,所翻譯的經論為中國佛教徒所樂誦,也對後來的佛教文學有著重大的影響。 == 參考文獻 == {{reflist}} [[Category: 佛教人物]]
此頁面使用了以下模板:
Template:Cite book
(
檢視原始碼
)
Template:Cite web
(
檢視原始碼
)
Template:Main other
(
檢視原始碼
)
Template:Reflist
(
檢視原始碼
)
模块:Check for unknown parameters
(
檢視原始碼
)
模块:Citation/CS1
(
檢視原始碼
)
模块:Citation/CS1/Configuration
(
檢視原始碼
)
模块:Citation/CS1/Date validation
(
檢視原始碼
)
模块:Citation/CS1/Whitelist
(
檢視原始碼
)
返回「
鸠摩罗什
」頁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