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覽
近期變更
隨機頁面
新手上路
新頁面
優質條目評選
繁體
不转换
简体
繁體
3.141.192.174
登入
工具
閱讀
檢視原始碼
特殊頁面
頁面資訊
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檢視 高士奇 的原始碼
←
高士奇
前往:
導覽
、
搜尋
由於下列原因,您沒有權限進行 編輯此頁面 的動作:
您請求的操作只有這個群組的使用者能使用:
用戶
您可以檢視並複製此頁面的原始碼。
[[File:高士奇.jpg|缩略图|右|高士奇|[https://timgsa.baidu.com/timg?image&quality=80&size=b9999_10000&sec=1553842536&di=f23625e971ac8387269be70d9037d2d3&imgtype=jpg&er=1&src=http%3A%2F%2Fs6.sinaimg.cn%2Fmiddle%2F69624fd3h8ad05530a6d5%26amp%3B690%26amp%3B690 原图链接][http://blog.sina.com.cn/s/blog_69624fd30100jvss.html 来自新浪博客的图片]]] '''高士奇'''({{bd|1644年||1703年|catIdx=G高}}),[[表字|字]]'''[[澹人]]''',[[号]]'''江村''',[[諡]]'''文恪''',清初钱塘(今属[[杭州]])人。 祖居[[余姚]](今[[浙江省]]余姚)。以诸生供奉[[内廷]],为[[清圣祖]]赏识,任“[[南书房]]行走”大臣,官詹事府詹事。康熙二十八年(1689年)左都御史[[郭琇]]疏劾士奇“欺君灭法,背公行私,其罪之可诛者四也。”副都御史[[许三礼]]又疏劾[[徐乾学|徐-{乾}-学]]与[[高士奇]]“植党营私,表里为姦,招摇纳贿”,解职归里。 他平生学识渊博,能诗文,擅书法,精考证,善鉴赏,所藏书画甚富。著有《[[左传纪事本末]]》、《[[春秋地名考略]]》、《[[清吟堂全集]]》、《[[江村销夏录]]》、《[[扈从西巡日录]]》、《[[经进文稿]]》、《[[天禄识余]]》、《[[随辇集]]》、《[[北墅抱瓮录]]》、《[[左传国语辑注]]》等。 ==人物生平== [[顺治]]二年(1645年),高士奇出生于[[浙江]]绍兴府余姚县樟树乡高家村(今慈溪匡堰镇高家村),祖上于[[北宋]] “ [[靖康之变]]” 时,自[[汴京]](河南开封)南迁而至浙江慈溪。顺治十八年(1661年)入籍钱塘(浙江杭州),补杭州府学生员。 [[康熙]]三年(1664年),高士奇随父高古生北上游学京师。因父不久亡故,所以他以卖文以贴补生活。新岁为人作春帖子,自为句书之。康熙八年(1669年)进入太学,得以初次见到康熙帝,康熙帝非常喜欢他的理学文章,亲自赐他会试资格,半个月之内高士奇二试都是第一,记名翰林院供奉。高士奇从此踏上仕途之路。 康熙十年(1671年)进入国子监,试后留翰林院办事,供奉内廷,为康熙帝所器重。康熙十一年(1672年),康熙帝东巡,高士奇随驾。 康熙十四年(1675年),高士奇被授为为詹事府录事。康熙十六年(1677年),高士奇被授为为中书舍人,入值内廷,康熙帝赐御书“忠孝”。 康熙十七年(1678年),康熙帝设置[[南书房]]来掌管票拟谕旨,以加强皇权。高士奇奉旨入南书房,康熙帝亲赐“忠孝之家”印玺一方。赐居大内“苑西”。 康熙十八年(1679年),清廷开博学鸿词科。高士奇中博学鸿词科。康熙十九年(1680年),授高士奇为额外[[翰林院]]侍讲。很快又授为侍读,充日讲起居注官,迁移为右庶子。官任詹事府少詹事。康熙二十二年(1683年),清廷收复台湾,山河一统。高士奇被授为执事日讲官起居注。 康熙二十八年(1689年),康熙再次南巡,拜谒明孝陵。高士奇随驾南巡。赐号“竹窗”,康熙帝御书“竹窗”二字赐予他。十月,高士奇辞官归田,定居平湖。康熙二十九年(1690年),康熙帝亲征噶尔丹,高士奇在籍赋闲<ref>《清史稿·卷二百七十一·列传五十八》:三十三年,召来京修书。士奇既至,仍直南书房。</ref>。 康熙三十二年(1693年 ),高士奇第一次在籍赋闲。康熙于四月十六日赐高士奇手敕一道:“朕少年最不喜参,尔所素知。只为前大病,后赖此药复元气。所以,使人到长白山觅得八九寸长五六两重者十余根,上好者数斤,念尔江湖远隔,苦楚频躬,想是未必当年气相也。故赐南方所无蜜饯人参一瓶,上好人参一斤,土木参二斤。尔当宽心自养,不必多虑。”七月,赐高士奇御扇一把,上有御制诗一首:“故人已久别三年,寄语封书白日边;多病相邻应有意,呤诗每念白云篇。” 康熙三十三年(1694年),清廷设馆纂修[[《明史》]],编纂《[[古今图书集成]]》、《[[全唐诗]]》、《[[佩文韵府]]》、《[[康熙字典]]》等。高士奇奉召二度进京,官复原职,仍入住大内。康熙三十四年(1695年),噶尔丹二次南犯。高士奇在职修书。 康熙三十五年(1697年),康熙御驾亲征[[噶尔丹]],高士奇随驾征噶尔丹。康熙三十六年(1698年),御驾亲征噶尔丹。高士奇以养母乞归,特授詹事府詹事,寻擢礼部侍郎,以母老未赴。可是,康熙对亲政后自认的并非两榜出身的老师高士奇,却总是那么情意绵绵,念念不忘,充满着真挚的关爱呵护,是史所罕见的。 康熙三十七年(1698年)七月,高士奇第二次在籍赋闲。赐御制诗一首:“廿年载笔近螭头,心慕江湖难再留;忽忆当时论左国,依稀又是十三秋。”康熙三十八年(1699年)三月,康熙赐高士奇“忠孝节义”的御篇一幅。同年, 康熙第四次南巡。 高士奇在杭州西溪高庄接驾。康熙御书“竹窗”相赐。 康熙四十年(1701年),康熙赐高士奇联一对,上御书:“忠为表,孝为里;言有物,行有恒。”康熙四十一年(1702年),康熙擢升高士奇为礼部侍郎,高士奇以母老为由未上京赴任。 康熙四十二年(1703年)康熙第五次南巡,高士奇奉召赴淮安接驾,随康熙巡视江南。南巡后,高士奇又随驾入京。第三次居寓于大内直庐。二月后回平,六月三十日在籍病故。 康熙四十三年(1704年)正月,康熙谕祭礼部侍郎兼翰林院学士高士奇一道。遣浙江等处承先布政使加三级郎廷极为代天御祭的钦差。康熙亲制悼词,并御书悼联:“勉学承先志,存诚报国思。”赐谥号文恪。 ==人物评价== ===总评=== 回顾高士奇的一生,不难发现,他是从考入太学才踏进仕途,凭的是自身的才学。他平生所受的皇恩钦赐,其荣耀实在令人羡慕。 高士奇的一生是幸运的。因为他深得[[康熙]]的知遇。常言道: " 忠孝不能两全。 " 可高士奇受到了康熙御赐的印玺 " 忠孝之家 "(此印在平湖市博物馆)。常言道: " 伴君如伴虎 " 。可高士奇即使在籍赋闲,还不失日理万机的康熙的思念。称其为 " 故人 " ,揣摩其 " 气相 " 。 高士奇的一生也是最为不幸的。因为,古人有言人生三大悲哀: " 少年丧父,中年丧妻,晚年丧子。 " 对于高士奇来说,这人生的三大悲哀,他全领受了。 ===历代评价=== 《[[清史稿]]》:南书房以诗文书画供御,地分清切,参与密勿。乾学、士奇先后入直,鸿绪亦以文学进。乃凭藉权势,互结党援,纳贿营私,致屡遭弹劾,圣祖曲予保全。乾学、鸿绪犹得以书局自随,竟编纂之业,士奇亦以恩礼终,不其幸欤! 康熙帝:得士奇,始知学问门径。初见士奇得古人诗文,一览即知其时代,心以为异,未几,朕亦能之。士奇无战阵功,而朕待之厚,以其裨朕学问者大也。 《[[平湖县志·高士奇传]]》:策图书编纂最富;善神王小楷;工诗,尤长应制体;论者与桐城张相国英并称;精赏鉴;凡法书、名绘、彝鼎、琬琰,经拂拭者,声价十倍。 陈康祺《[[郎潜纪闻二笔]]》:文恪以单门白士,徒步游长安街,遭辰遌时,平陟通显,仁皇帝(康熙)数十年之矜全培护,断非他人梦寐所敢几,奈词章而外,他事无闻。其结欢内侍,纳赂疆臣,无非为身家富贵之计,依恃宽大,巧言自文,不以墨败,幸也。视世之五谏(五种进谏方式)从讽,片语回天者,辟(屏除、驱除之意)诸草木,区以别矣。<ref>[http://history.people.com.cn/GB/205396/15934507.html 高士奇如何讨得康熙欢心:就算犯罪也不被追究(5)],人民网</ref> ==史籍记载== 《[[清史稿·卷二百七十一·列传五十八]]》<ref>[http://www.guoxue123.com/shibu/0101/00qsg/270.htm 《清史稿·卷二百七十一·列传五十八》],国学导航</ref> 《[[清史列传]]》 《[[清代七百名人传]]》 《[[清平湖县志]]》 《[[渤海高氏家谱]]》 ==视频== ===康熙和高士奇的一番对话,看了三遍才看懂皇上的心思=== {{#iDisplay:t0746zbhw5u|640|360|qq}} ==参考资料== {{reflist}} * 《[[清史稿]]》 [[Category:清朝军政人物]]
此頁面使用了以下模板:
Template:BD/isYear
(
檢視原始碼
)
Template:Bd
(
檢視原始碼
)
Template:Date.isMD
(
檢視原始碼
)
Template:Main other
(
檢視原始碼
)
Template:Reflist
(
檢視原始碼
)
模块:Check for unknown parameters
(
檢視原始碼
)
返回「
高士奇
」頁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