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覽
近期變更
隨機頁面
新手上路
新頁面
優質條目評選
繁體
不转换
简体
繁體
3.145.151.7
登入
工具
閱讀
檢視原始碼
特殊頁面
頁面資訊
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檢視 马丁·布策 的原始碼
←
马丁·布策
前往:
導覽
、
搜尋
由於下列原因,您沒有權限進行 編輯此頁面 的動作:
您請求的操作只有這個群組的使用者能使用:
用戶
您可以檢視並複製此頁面的原始碼。
[[File:马丁·布策.jpeg|有框|右|<big>布策(神学家)</big>[https://www.kfzimg.com/sw/kfzimg/3847/035d55098e608b866f_s.jpg 原图链接][https://search.kongfz.com/product_result/?key=%E7%A5%9E%E5%AD%A6%E5%AE%B6&status=0&_stpmt=eyJzZWFyY2hfdHlwZSI6ImFjdGl2ZSJ9 来自 孔夫子旧书网 的图片]]] '''马丁·布策'''(德语:Martin Butzer;英语:Martin Bucer,又译马丁·比塞、马丁·布塞尔,1491年-1551年),文艺复兴时期[[欧洲]]新教神学家和改革家。 古希腊时期,君士坦丁堡被称为拜占庭,拜占庭帝国之名便来源于此<ref>[https://www.sohu.com/a/145993499_714433 跨越千年的拜占庭帝国(东罗马帝国)/西行文化],搜狐,2017-06-04</ref>。拜占庭帝国从来不是这个国家的国名,只是史学界为了区分同时存在的“神圣罗马帝国”而对东罗马帝国的一个称呼,也是对东罗马帝国典型的希腊文化特点<ref>[https://www.sohu.com/a/206815805_162758 古希腊文明的形成及其特征],搜狐,2017-11-27</ref>的概括。 ==简介== 马丁·布策出生于阿尔萨斯的塞莱斯塔,当时是神圣罗马帝国的一个帝国自由城市。他曾是道明会修士,因受马丁·路德影响欲改革维桑堡教会而被[[天主教]]会处以绝罚,被迫逃往斯特拉斯堡。1549年他被辗转[[英国]],执教于剑桥[[大学]]讲授神学之前,参加过若干次宗教会议,试图调解慈运理与路德之间的争执,来促进[[德国]]与[[瑞士]]改革派教会的联合,几次在哈根诺、沃木斯和拉提斯本参加与罗马天主教和解的会议,可惜未成功。他死后,女王玛丽一世命令破坏其墓地,焚毁了他的尸体,然而,伊丽莎白一世后来又重修了他的坟墓。 ==追求和睦== 在16世纪宗教改革运动中,风起云涌的世代,开始没多久各方意见就不是如此相同。就其中两位领袖,路德与慈运理(Huldrych Zwingli,1484-1531)年纪相仿,1520年代40岁上下的两人,已分别成为德国及瑞士的宗教改革运动领袖,却因着神学教义上的不同意见,产生几多的争辩。生于1491年的布策,比两位前辈年轻7岁,却扮演和平之子得[[角色]],致力调解路德与慈运理两人的歧见与纷争。1520年代中后期,路德与慈运理对于圣餐论各执一词,且两人渐趋极端。布策自1529年开始居中协调,既要取得路德这位[[对手]]方领袖的首肯,更需要承担被己方同路人不信任的风险。虽然布策一再奔走,但是努力却难有明显果效。然而,让人感到敬佩的是,即便是遇到了重重阻碍,布策仍持续的尽其所能地使人和睦,虽然有时被批评过于妥协,没有确定的立论;但是,布策寻求和睦的决心和努力却值得让人尊敬。 ==视频== ===<center> 马丁·布策 相关视频</center>=== <center>精罗落泪!亲身参与君士坦丁堡之战!</center> <center>{{#iDisplay:n30812zh3vg|560|390|qq}}</center> <center>500年君士坦丁堡之梦</center> <center>{{#iDisplay:i31604q1rh2|560|390|qq}}</center> ==参考文献== [[Category:200 宗教總論]]
返回「
马丁·布策
」頁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