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覽
近期變更
隨機頁面
新手上路
新頁面
優質條目評選
繁體
不转换
简体
繁體
3.144.31.17
登入
工具
閱讀
檢視原始碼
特殊頁面
頁面資訊
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檢視 顏淵 的原始碼
←
顏淵
前往:
導覽
、
搜尋
由於下列原因,您沒有權限進行 編輯此頁面 的動作:
您請求的操作只有這個群組的使用者能使用:
用戶
您可以檢視並複製此頁面的原始碼。
{{先秦人物信息框 |名稱=顏回 |圖像=[[File:顏回.png|居中|缩略图|240px]] |圖說=[http://s14.sinaimg.cn/mw690/001TkcG1zy72WdwBsmx9d&690 原圖鏈接] [http://blog.sina.com.cn/s/blog_4cc2ffea0102xttm.html 來自新浪博客] |別稱=顏淵、顏子、復聖、兗公 |姓=顏 |名=回 |字=子淵 |別名= |別字= |謚號= |時代=[[春秋]] |國家=[[魯國]] |身份= |官位= |爵位= |出生日期=周景王24年(西元前521年) |出生地點= |逝世日期=周敬王39年(西元前481年) |逝世地點= |在位年代= |父=[[顏無繇]] |母= |正妻= |妾= |夫= |子女=[[顏歆]] |太子= |都城= |居所= |墓葬= |著作= }} '''顏回'''({{bd|西元前521年||西元前481年|}}),字'''子淵''',又稱'''顏子'''、'''顏淵'''。唐代為避[[李淵]]名諱,曾改其字為子泉。[[春秋]][[魯國]]人。[[孔子]][[孔子弟子列表|七十二門徒]]之首。[[孔門十哲]]中[[德行]]科之一。被視作孔子最得意的弟子,位居孔門第一位。顏回年紀比孔子少三十歲。家境貧窮,但能安貧樂道;為人聰敏、好學,聞一知十;品行優越,孔子稱讚其賢德,是孔子心法傳承的直系弟子。可惜,年僅四十歲就去世了,後世尊稱為「復聖」。 ==生平== ===求學=== 有一次顏淵、季路侍候孔子,孔子要他們各自說說自己的志向。 子路說:「願車馬、衣輕裘,與朋友共,敝之而無憾。」可見其輕視財物、好交朋友的個性。顏淵曰:「願無伐善,無施勞。」意即不張揚自己的優點、不強調自己的功勞,可見其謙虛與仁愛的本性。 子謂顏淵曰:「用之則行,舍之則藏,唯我與爾有是夫!」子路曰:「子行三軍,則誰與?」子曰:「暴虎馮河,死而無悔者,吾不與也。必也臨事而懼,好謀而成者也。」 顏淵喟然歎曰:「仰之彌高,鑽之彌堅,瞻之在前,忽焉在後!夫子循循然善誘人,博我以文,約我以禮。欲罷不能。既竭吾才,如有所立卓爾。雖欲從之,末由也已!」 ===困於匡=== 孔子受困於[[匡]],顏淵在後跟上。孔子說:「吾以女為死矣。」顏淵說:「子在,回何敢死﹖」 ===去世=== 顏回39歲,頭髮盡白,再二年即去世。[[孔子]]非常難過,說:「自吾有回,門人益親。」又說:「噫!天喪予!天喪予!」隨從說:「子慟矣。」孔子說:「有慟乎?非夫人之為慟而誰為!」 [[顏無繇]]請孔子把[[車]]賣掉以用來為顏淵買[[棺槨]]。孔子說:「才不才,亦各言其子也。[[孔鯉|鯉]]也死,有棺而無槨。吾不徒行以為之槨。以吾從[[大夫]]之後,不可徒行也。」[[弟子]]們又欲[[厚葬]]顏回,子曰:「不可。」最後還是厚葬了顏回。子曰:「回也,視予猶父也,予不得視猶子也。非我也,夫二三子也。」 之後,[[魯哀公]]問:「[[弟子]]孰為好學?」孔子回答:「有顏回者好學,不遷怒,不貳過。不幸短命死矣,今也則亡,未聞好學者也。」 顏回留有一子[[顏歆]]。 == 历代追封<nowiki/>== 自[[汉代]]起,顏淵因為較易查考的關係,被列为[[七十二贤]]之首,有时祭孔时独以顏淵配享。此后历代统治者不断追加[[谥号]]。 *[[唐朝|唐]][[唐太宗|太宗]][[貞觀]]二年(628年)詔稱“'''先师'''”。 *[[唐朝|唐]][[唐高宗|高宗]][[總章]]元年(668年)追封[[太子少保]]。 *[[唐朝|唐]][[唐玄宗|玄宗]][[開元]]二十七年(379年)封“'''兖公'''”。 *[[宋朝|宋]][[宋真宗|真宗]][[大中祥符]]二年(1009年)加封“'''兖国公'''”。 *[[元朝|元]][[元文宗|文宗]][[至順]]元年(1330年)又加封“'''兖国复圣公'''”。 *[[明朝|明]][[明世宗|世宗]][[嘉靖]]九年(1530年)改封“'''复圣'''”。 ===特殊待遇=== 除了歷代追封外,顏淵的嫡系後代被封为[[翰林院]][[五经博士]],世代世袭。 == 人物轶事 == ===颜回坐忘的故事=== 颜回是孔子最得意的弟子,位列七十二贤之首,颜回一生都在追随孔子,而孔子对颜回的感情也超越了一般的师徒关系,两个人可以说是心智相通的忘年交也不为过。能够入得了孔子的法眼,颜回可以说绝非平庸之辈,颜回的思想境界是非常高的,不仅仅可以将孔子的思想吃透,还能够活学活用,可以说天分是非常高的。 《庄子-大宗师》记载了关于颜回的一个小故事,一次颜回跑来对孔子说,我进步了,老师,孔子问,怎么进步了?颜回说,我忘记仁义了。孔子说,好是好,不过还不够。过了一段时间颜回又跑来跟孔子说,老师,我又进步了。孔子问,怎么进步了?颜回说,我忘记礼乐了。孔子说,还不够。又过了一段时间,颜回再次来找孔子还是说自己又进步了,孔子又问是怎么进步了,颜回说,这次我“坐忘”了。孔子非常惊叹,问,你是怎么样“坐忘”的?颜回答道,整个身体感觉到与大自然融为一体,将自身的一切完全的忘却,感觉到自己与整个世界相通,与清静融合。我觉得这就是“坐忘”。孔子感叹道,与道相通就不会出现任何的分别与喜好,与大道一起变化就不会出现任何的障碍,颜回你真是一个大贤啊,我也愿意跟你一起“坐忘”。 从这则小故事中我们可以看到颜回真的已经达到了一个很高的境界,已经能够不受到任何的约束,不会受到任何的个人喜好的影响,因为其本身就是仁义,本身就是礼乐,这些东西完全已经内化成为了颜回的精神境界,所以再也感受不到其约束力,自己所表现出来的一切都是本身的需要,都是最自然地,毫无矫饰的。“坐忘”的境界我想对于大多数人来说是难以做到的,当然,尚未经过教育的儿童最接近那种境界,可是儿童总会长大,要想终生保持也是非常困难的。 ===天赐颜回一锭金=== 颜回是孔子的学生,但是颜回性格比较内向,总是沉默寡言,一开始的时候孔子也曾经认为颜回比较愚笨,但是后来经过了解知道完全不是那么回事,颜回的沉默有时候给人一种愚笨的感觉,不了解的人非常容易误会,其实用现在的话说,颜回属于大智若愚,但是这是需要时间去检验的,下面就讲一个颜回的小故事说明这一点。 据史书记载,有一段时间学堂内总是丢失纸笔,孔子问是谁偷的,大家都说是颜回偷的,于是孔子批评了颜回,颜回自己也不申辩,还是继续的认真学习,本分做人。但是经过一段时间的观察,孔子觉得颜回不像是会偷东西的人,所以孔子想试一下颜回,于是用红纸包起一锭金子,并且在纸上写道:“天赐颜回一锭金”,并且将这锭金子丢在颜回回家的路上,自己藏在远处观察颜回,颜回见到金子,也见到了纸上的字迹,颜回并没有将这锭金子放进自己的衣兜,用笔在纸上添了一句:“外财不富命穷人”,然后将金子丢在路边,自己走掉了。从这件事上孔子对颜回大加赞赏,对于颜回的人品看得一清二楚,从此之后再也没有人说颜回偷盗,如果有人说,孔子就重重的惩罚。并且将这个故事讲给学生听。 从这则故事上我们可以看到颜回的高风亮节,颜回不会接受任何的来路不明的钱财,这是非常智慧的一种做法,如果颜回拿走了金子,那么可能再也没法洗清自己偷盗的恶名。别人说颜回偷盗,颜回不申辩,因为没有证据申辩也没用,颜回知道清者自清,所以颜回真的是大智若愚,其境界非一般人可以理解。<ref>[http://blog.sina.com.cn/s/blog_4cc2ffea0102xttm.html http://blog.sina.com.cn/s/blog_4cc2ffea0102xttm.html] 新浪,2016-07-03</ref> ==評價== ===孔丘=== *[[孔子]]:「吾與回言終日,不違如愚。退而省其私,亦足以發。回也不愚。」(論語・為政第二) *孔子:「回也,其心三月不違[[仁]];其餘,則[[日]][[月]]至焉而已矣。」(論語・雍也第六) *孔子:「[[賢]]哉!回也。一[[簞]][[食]],一[[瓢]][[飲]],在[[陋巷]]。人不堪其憂,回也不改其樂。賢哉!回也。」(論語・雍也第六) *孔子:「語之而不惰者,其回也與!」(論語・子罕第九) *孔子:「回也,非助我者也!於吾言,無所不說。」(論語,先進第十一) *孔子評顏回:「惜乎,吾見其進也,未見其止也!」(論語・子罕第九) *孔子:「回也其庶乎!屢空。賜不受命,而貨殖焉,億則屢中。」(論語,先進第十一) ===子貢=== 子謂子貢曰:「女與回也孰愈?」對曰:「賜也何敢望回?回也聞一以知十,賜也聞一以知二。」子曰:「弗如也!吾與女弗如也。」(論語・公冶長第五) ===曾子=== 曾子曰:「以能問於不能,以多問於寡;有若無,實若虛,犯而不校,昔者吾友嘗從事於斯矣。」 ===宋代=== 顏回受宋代思想家贊譽為超凡入聖的師表,能持之以恒,保持操守,是完美典範,最接近成聖,未能大成只因早夭。<ref>Ira E. Kasoff著,羅立剛譯:《張載的思想》(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10),頁30-31。</ref> ==參考來源== {{Reflist}} [[Category:东周人物]] [[Category:鲁国军政人物]]
此頁面使用了以下模板:
Template:BD/isYear
(
檢視原始碼
)
Template:Bd
(
檢視原始碼
)
Template:Date.isMD
(
檢視原始碼
)
Template:Infobox
(
檢視原始碼
)
Template:Main other
(
檢視原始碼
)
Template:Reflist
(
檢視原始碼
)
Template:先秦人物信息框
(
檢視原始碼
)
模块:Check for unknown parameters
(
檢視原始碼
)
模块:Infobox
(
檢視原始碼
)
模块:Navbar
(
檢視原始碼
)
返回「
顏淵
」頁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