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覽
近期變更
隨機頁面
新手上路
新頁面
優質條目評選
繁體
不转换
简体
繁體
3.147.140.101
登入
工具
閱讀
檢視原始碼
特殊頁面
頁面資訊
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檢視 韦正贯 的原始碼
←
韦正贯
前往:
導覽
、
搜尋
由於下列原因,您沒有權限進行 編輯此頁面 的動作:
您請求的操作只有這個群組的使用者能使用:
用戶
您可以檢視並複製此頁面的原始碼。
{| class="wikitable" style="float:right; margin: -10px 0px 10px 20px; text-align:left" |<center>'''韦正贯'''<br><img src="https://pic.gerenjianli.com/mingren_larger/2488/23833326.jpg" width="280"></center><small>[https://www.gerenjianli.com/Mingren/57/ka5mm82asi.html 圖片來自36O]</small> |} '''韦正贯''' 韦正贯字公理,唐朝政治人物。京兆万年人。任太子校书郎,调华原尉。一生为官清廉。 == 基本介绍 == 司农卿韦正贯应举时,尝至汝州。汝州刺史柳凌留署军事判官。柳尝梦有人呈案,中言 欠柴一千七百束,因访韦解之,韦曰:“柴,薪木也。公将此不久乎!”月余,柳疾卒。素 贫,韦为部署,米麦镪帛,悉前请于官数月矣。唯官中欠柴一千七百束,韦披案,方省柳前 梦。(出《酉阳杂俎》) == 其他记载 == 一方面是朝廷向岭南派遣市舶使以司市舶事宜,另一方面岭南地方 长官又掌管市舶管理之大权,那么这两者之间是什么关系呢? 首先,当朝廷派有市舶使时,则两者并存,共同管理。天宝(742 -756年)初,卢奂为南海太守兼五府节度使时,“中人之市舶者亦不敢 干其法”(注:《新唐书》卷一二六《卢奂传》。),表明其时广州派 有由宦官担任之市舶使,与节度使共同管理市舶。而“中使”之到来, 并没有动摇或取代卢奂对市舶的管理权力,卢奂照样对蕃舶实施其法, 市舶使也并未干预其行法。宣宗大中四年(850年)李敬实以广州都监 兼市舶使,如果任期三年,则他在大中四、五、六年间兼任市舶使,而 大中四、五年时的岭南节度使是韦正贯,表明其时也是两者并存的。李 敬实墓志记其担任市舶使之事迹曰:“才及下车,得三军畏威,夷人安 泰。不逾旬月,蕃商大至,宝货盈衢,贡献不愆。”(注:前引关双喜 文。)而萧邺《岭南节度使韦公神道碑》在叙述韦正贯管理蕃舶事功时 也说:“先是海外蕃贾赢象犀贝珠而至者,帅与监舶使必搂其伟异,而 以比弊抑偿之,至者见欺,来者殆绝。公悉变故态,一无取求,问其所 安,交易其物,海客大至。”(注:《全唐文》卷七六四。)前者称“ 蕃商大至”,后者称“海客大至”,两者虽都有溢美之嫌,但他们都负 有市舶管理的职责则是符合事实的。这个期间海上贸易的起色,应是他 们共同努力的结果。相反,在此之前,蕃舶到来时,“帅与监舶使必搂 其伟异”,导致“来者殆绝”,也是两者共同贪赃所致。正反两方面都 表明“帅与监舶使”是共同进行市舶管理的。 == 墓地位置 == 韦正贯墓 ?《咸宁县志5·陵墓志》载:“岭南节度使韦正贯拊葬少陵原之世茔,萧邺撰神道碑”,今高望堆出土韦正贯墓志(存高望堆大队磨房)证明葬于高望堆东墙外路东。韦正贯,字公理(事迹见《新唐书·韦皋传》)。 <ref>[http://www.360doc.com/content/19/0710/17/50120487_847886738.shtml 唐朝有哪些厉害的人物]</ref> ==参考文献== [[Category:唐朝人物]] [[Category:唐朝军政人物]]
返回「
韦正贯
」頁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