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覽
近期變更
隨機頁面
新手上路
新頁面
優質條目評選
繁體
不转换
简体
繁體
18.116.40.29
登入
工具
閱讀
檢視原始碼
特殊頁面
頁面資訊
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檢視 霍山黄芽 的原始碼
←
霍山黄芽
前往:
導覽
、
搜尋
由於下列原因,您沒有權限進行 編輯此頁面 的動作:
您請求的操作只有這個群組的使用者能使用:
用戶
您可以檢視並複製此頁面的原始碼。
{| class="wikitable" align="right" |- | style="background: #E6E8FA" align= center| '''<big>霍山黄芽</big> ''' |- | [[File:霍山黄芽1.jpg|缩略图|居中|[https://n.sinaimg.cn/sinacn10111/224/w640h384/20191118/8cdc-iipztfe5976977.jpg 原图链接][https://k.sina.com.cn/article_7054725870_1a47e92ee00100mzh0.html?from=cul 来自新浪网]]] |- | style="background: #C0C0C0" align= center| |- | align= light| 中文名:霍山黄芽 茶叶类别:黄茶 产 地:[[安徽省]][[霍山县]]大化坪镇、太阳乡金竹坪 品质特征:匀齐成朵、形似雀舌、嫩绿披毫 |} '''霍山黄芽'''是黄茶的一种,产于安徽省霍山县大化坪镇、太阳乡金竹坪、太平乡王家店村,中国历史名茶,兼具保健功能。霍山黄芽源于唐朝之前。唐李肇《[[国史补]]》把寿州霍山黄芽列为十四品目贡品名茶之一。明代王象亚的《[[群芳谱]]》亦称“寿州霍山黄芽之佳品也。” 该茶条形紧密,形如雀舌,颜色金黄,白毫显露,汤色黄绿,香醇浓郁,有板栗香气。 霍山黄芽属于中国地理标志产品。同时有说法将其归为安徽三黄之一。 ==历史渊源== 霍山黄芽在唐朝即负盛名,明代被列为贡品,清朝更定为内用,清末民初作为贡茶忽然绝迹。霍山产茶历史悠久、据古籍测之当始于秦汉,如华佗《[[食论]]》中有:“苦荼久食、益思意”。“华佗(?~208)三国谯人,谯即今亳县、距霍山不远、可证。但尚未见到确切的文字记载 ,最早见诸文字的当推陆羽《[[茶经·八之出]]》(书成于758年左右):“淮南以光州上,义阳 郡 ,舒州次(原注盛唐县生霍山者与衡山同也)稍后李肇《[[唐国史补]]》(书成于806~858年为翰林 学士时作):“风俗贵茶,茶之名品亦众……寿州有霍山黄芽。”此时方见霍山黄芽的名号。盖霍山初曰盛唐县属寿州,后改霍山、划归六安,故所谓寿州黄芽实乃产自霍山。又据《[[ 册府元龟]]》(宋·王钦若、杨亿等撰、书成于1005年)“唐宪宗元和十一年(816)二月诏寿州以兵三千保其境内之茶园。”可见当时霍山茶园之多、地位之重。 霍山黄芽自明代列为贡品。六安州志载:明时六安贡茶制定于未分霍山县之前原额茶二百袋,霍山办茶一百七十五袋。霍山县志载明人曹琥“注黄芽茶疏”中说:臣查得本府额贡茶岁不过二十斤,祖宗以来圣贤相承不闻以为不足……宁府正德十年之贡(1515年)取去芽茶一千二百斤,细茶六千斤,不知实贡朝廷几何……芽茶一斤,卖银一两,犹恐不得。 清乾隆《[[霍山县志]]》贡茶产地载:六安茶六安与霍山所并产也其以六安名者当霍未建县已有贡额从其朔也。《[[天启志]]》谓以六安寨得名以似凿(寨本名六万,讹称六安)。顾霍邑山多绕确六地既广且饶(产茶实浮于霍而贡额州不县之什二)……产茶之地惟东山最早,而东山皆属州境,每年大府荐新及本县贡品,率皆州民于雨前,赴县售卖;霍产悉出西南,迟在雨后,帮不及入贡,则茶之专名六安,亦纪实也。今为详著其地此霍被六大较可睹矣。东山……贡茶岁居其八九(东山25处属县境的有磨子潭、与儿街、但家庙、单龙寺、东西溪等21处)。又据《[[霍山县志]]》载:“光绪年间,以南乡雾迷尖(即乌米尖),挂龙尖二山所产为一邑最采制既精,价亦倍于各乡。” ==自然地理== ===产地分布=== 霍山黄芽现产于霍山县西南大别山腹地的大化坪镇、佛子岭水库上游大化坪、姚家畈、太阳河一带,磨子潭水库以东东西溪乡一带,其中以大化坪的金鸡山,太阳的金竹坪,诸佛庵的金家湾,姚家畈的乌米尖,东西溪的杨三寨,即“三金一乌一寨”所产的黄芽品质最佳。 黄芽产区位于大别山北簏,地处县境西南的深山区,可谓“山中山”。这一带峰峦绵延,重岩叠蟑,山高林密,泉多溪长,三河(太阳河、漫水河、石羊河)蜿蜒,二水(佛子岭水库、磨子潭水库)浩淼。年平均温度15℃,年平均降水量1400毫升,生态环境优越。 霍山黄芽鲜叶细嫩,因山高地寒,开采期一般在谷雨前3-5天,采摘标准一芽一叶、一芽二叶初展。黄芽要求鲜叶新鲜度好,采回鲜叶应薄摊散失表面水分,一般上午采下午制,下午采当晚制完。 ===生长环境=== 霍山山脉在安徽省西部,与豫鄂皖边境的大别山相接,主峰白马尖海拔774米。县以山为名,霍山县境内西南的大别山和霍山山脉,由西南向东北贯穿全境,地势南高北低。西南一东北走向的霍山与西北—东南走向的大别山呈剧烈转折,习称“霍山弧”。佛子岭水库以上“霍山弧”内的东淠河上游,为现时霍山黄芽主要产区。 “霍山弧”沿霍山县西北、西、南、东南部边境构成了山岭相连的一道道屏障,形成外围比中部腹地高,仅佛子岭水库大坝一带为一狭长的峡谷水口。“霍山弧”内海拔800米以上的中山区,山高、坡陡、谷深,冬季寒冷,茶树稀少。海拔400一800米的支脉、山肩,生态环境宜种茶,高档霍山黄芽多出产在这一带。东淠河上游低山河谷盆地,坡积、残积物较厚,土地肥沃,又有佛子岭、磨子潭水库调节气候,是霍山黄芽(也是霍山茶叶)重要产区。霍山县地跨北纬31度—31度31分,东经115度55分-116度43分。属北亚热带湿润季风性气候区,四季分明,冷热适中,区域差异和垂直变化大。 气温年平均气温15.1℃, 7月份平均气温27.87℃,1月份平均气温2摄氏度 ,酷暑和严寒较少,持续时间也不长。≧0℃的持续天数336天,年积温4700℃。最高气温随海拔升高递减率比通常要大,尤其是夏季可达0.7一0.8℃/100米,山区夏季温凉。山地800米以下常有显著逆温。≧35℃的高温天气,城关有23天,但垂直递减率大,500米以上山地几乎没有高温天气出现。 ==相关图集== <gallery mode="packed" heights="140"> File:霍山黄芽2.jpg|霍山黄芽 [https://k.sina.com.cn/article_7054725870_1a47e92ee00100mzh0.html?from=cul 来自新浪网] File:霍山黄芽3.jpg|霍山黄芽 [https://k.sina.com.cn/article_7054725870_1a47e92ee00100mzh0.html?from=cul 来自新浪网] File:霍山黄芽4.jpg|霍山黄芽 [https://k.sina.com.cn/article_7054725870_1a47e92ee00100mzh0.html?from=cul 来自新浪网] File:霍山黄芽5.jpg|霍山黄芽 [https://k.sina.com.cn/article_7054725870_1a47e92ee00100mzh0.html?from=cul 来自新浪网] File:霍山黄芽6.jpg|霍山黄芽 [http://k.sina.com.cn/article_3120845115_ba04513b01900m6t5.html?from=travel 来自新浪网] File:霍山黄芽7.jpg|霍山黄芽 [http://k.sina.com.cn/article_3120845115_ba04513b01900m6t5.html?from=travel 来自新浪网] File:霍山黄芽8.jpg|霍山黄芽 [http://k.sina.com.cn/article_3120845115_ba04513b01900m6t5.html?from=travel 来自新浪网] File:霍山黄芽9.jpg|茶山风景 [http://k.sina.com.cn/article_3120845115_ba04513b01900m6t5.html?from=travel 来自新浪网] </gallery> ==光照 降水== 年辐射总量平均488.18千焦/平方厘米,年日照时数达2 000一2 200小时,年日照率47%(历史上最多53%,最少40%)。 常年降水量1 100-1 600毫米,一般海拔升高100米,平均降水量增加60一70毫米,山里降水比山外多。春夏季降水约占全年的70%,秋冬季较少。 ==湿度 雾日== 常年相对湿度80%,全年≧80%的日数200天左右,低湿干燥天气较少。 全年累计24-33天左右,里山比外山多。据县气象局观测,海拔500米的大化坪镇百家山(正宗黄芽产地)年降水量1 818毫米,年平均雾日达181天。 ===土壤=== 广泛分布在中、低山区和高丘陵地带的是黄棕壤,多呈酸性、弱酸性反应(pH5一6.5),粗骨性黄棕壤占96.84%。成土母质为多种岩石风化的残积、坡积物,土壤处于幼年发育阶段,具有“粗骨”和“薄层”性特点(属砾质土大类型,土层多小于30厘米),通透性良好,保肥性差,适种性广。据1984年县土壤普查测定,各种养分平均含量:有机质2.5%,全氮0.12%,速效磷11毫克/千克,速效钾86毫克/千克。 霍山黄芽主产于海拔600米以上山区大化坪、金竹坪、金鸡山、火烧岭、金家湾、乌米尖、磨子潭、杨三寨等地,这里山高云雾大、雨水充沛、空气相对湿度大、漫射光多、昼夜温差大、土壤疏松、土质肥沃、PH值5.5左右,林茶并茂,生态条件良好,极适茶树生长。 ==品种== 1949年前是自采自种本地茶园种子,1949年后,茶园建设曾引进省内外茶籽直播。1981年至1982年按安徽省茶树地方品种资源调查规划进行调查鉴定。霍山县茶树地方群体品种组成比例大致是:大叶种(叶长×叶宽为40一69平方厘米)占10%;小叶种(20平方厘米以下)占20%;中叶种(21-39平方厘米)占70%。在桃源河乡棋江村、西镇乡东河村、大化坪乡金子山村这三个点调查结果:中叶型的棋江中叶种、漫水河中叶种和大化坪金鸡种为本县当家地方群体良种。 该县良种茶园面积约2400公顷,其中棋江中叶种100公顷,主要分布在诸佛庵、与儿街、佛子岭、单龙寺、东西溪等地;漫水河中叶种约1 300公顷,主要分布在漫水河、大化坪、磨子潭等地,大化坪金鸡种约100公顷,主要分布在大化坪的金鸡山和乌米尖一带。另有引进的祁门槠叶种和湖南安化大叶种等,约1 500公顷。 80年代开始重视引进繁育无性系良种,县农业局茶叶技术人员从诸佛庵茶场祁门槠叶种中选育了早芽单丛定名“霍山早”,它发芽早,分枝较密,已扦插繁殖建立母本园。大化坪金鸡山茶园1979年发现一棵树高1.40米,树幅3.40米,其鲜叶炒制黄芽品质极佳,用短穗扦插繁殖3 532株,建立母本园。全县无性系良种茶园面积不足10公顷。 ==品质特征== 霍山黄芽品质特点是:外形条直微展、匀齐成朵、形似雀舌、嫩绿披毫,香气清香持久,滋味鲜醇浓厚回甘,汤色黄绿清澈明亮,叶底嫩黄明亮。 ==栽培技术== 有性繁殖:每年霜降前后采收当地茶园里已成熟的茶籽,12月份或次年1月份用水浸泡5至7天,除去轻飘、颗粒小的茶籽,每穴播下3至5粒饱满茶籽。 无性繁殖:每年10月份,选用当地茶园性状优良的茶树枝条,利用短穗扦插技术集中育苗,次年10至11月,大田移栽。 ==加工工序== 霍山黄芽原料要适时分批按标准进行采摘,采摘手法采用折采,总体要求幼嫩匀净。幼嫩即偏嫩采摘。匀净即匀齐一致,不带其他杂质,使外形整齐美观,达到形状、大小、色泽一致。采摘时严格进行拣剔,并做到“四不采”,即无芽不采,虫芽不采、霜冻芽不采、紫芽不采。采回经拣剔后薄摊在团簸内,厚约3-5公分,晴天露水叶摊放2-3小时,阴雨天摊放4-5小时,散发青草气和表面水份,待芽叶发出清香,叶色由鲜绿转为暗绿即可付制,一般上午采,下午制,鲜叶不过夜。 制作工艺包括杀青(生锅、熟锅)、毛火、摊放、足火、拣剔复火等五道工序。 分生锅、熟锅。生锅要求高温、快炒,锅温掌握120—130度左右,以鲜叶下锅后有炒芝麻声为度,叶片无炸边爆点。手炒每锅投叶量50—100克,鲜叶下锅后用双手或单手抹抖,抹得净,抖得开,充分散发水分,至叶软色暗时转入熟锅。做形手势是抓甩、抖翻结合,叶下锅后先炒,使叶受热均匀后四指并拢,拇指张开,抓住茶叶向锅内侧然后甩开直至当手感稍烫手时即改用抓抖散发水分,如此反复抓、甩、抖相结合,直至芽叶收拢呈雀舌形时出锅……毛火温度110-120℃,投叶量3—4锅杀青叶,采取高温、翻勤、快烘,2人名左右翻烘一次,约烘5分钟至茶销有刺手感,香气溢出约七成干时下烘。 焖黄:毛火下烘时趁热摊放在团簸内,焖黄24-48小时至叶软微黄后上烘。 火足:烘顶温度90℃,投叶量为0.5-0.75公斤,每3-4分钟翻烘一次,翻烘动作要轻慢,历时15分钟,手握有刺手感,茶叶捻之即断碎,九成干时下烘摊凉即成黄芽毛茶。 复火:复火前拣去飘叶、黄片、红梗等杂质。拼配花色,使色泽一致。复火温度90℃左右,每烘笼投叶量1.5—2公斤,每4-5分钟翻一次,并随着茶叶干燥程度的提高逐次缩减,翻烘要轻、快、勤,时间15-20分钟,烘至茶叶手捻成末,茶香浓郁,白毫显露,下烘,趁热装筒。进入市场销售或入库保鲜。 ==品茗== ===冲泡=== “茶兹于水,水籍于器,汤咸于火”。茶、水、器、火是泡茶的必要条件。要想泡好一杯茶,还须具备冲泡技艺。冲泡技艺包括对所泡茶叶的了解,对泡茶所需水温、时间的掌握,以及冲泡的手法、程序。不同的茶叶,有不同的冲泡方法,下面就霍山黄芽的冲泡方法简介如下: 1.备器:冲泡黄芽宜用无色透明玻璃杯,以便更好地欣赏茶叶在水中上下翻飞、翩翩起舞的仙姿,观赏黄芽汤色、茸毫。此外还须备有水壶、茗炉、杯托等。 2.择水:陆羽《[[茶经]]》云:“山水上,江水中,井水正点”。泡茶用水以泉水、溪水、雪水、雨水为上,其次则为江河水。若用自来水,需静置24小时,以使氯气挥发掉。冲泡黄芽,要选择清轻甘活的软水。 3.候汤:“活水还须活火煎”,烧水要用武火急煮。冲泡黄芽的水温宜在80度左右,即古人所谓的“蟹眼汤”。 4、洁杯:清洁茶杯。 5.投茶:茶与水的用量比例适中,泡出来的茶就清香宜人。冲泡黄芽,茶叶与水的比例大致为1:50,即每杯投茶叶2克左右,冲水100毫升。 6.浸润:候蟹眼乍起、松风欲鸣之时,采用“回旋注水法”,轻轻地将水沿杯子周边旋转着冲入,注水量约占杯容量的1/4-1/3。浸润时间20-60秒,目的使黄芽吸水膨胀,便于内含物的析出。 7.冲泡:提高水壶,让水由高处向下冲去,并利用手腕的力量,将水壶由上向下反复提举三次,这一动作被称之为“凤凰三点头”。注入杯约七成左右,意为“七分茶,三分情”。“凤凰三点头”的作用,一是让杯中的茶叶在水的冲激下上下翻滚,促使茶叶中的有效成份迅速浸出;二是对宾客表示敬意,三点头象征着谦逊、真诚,如同行鞠躬礼。 ==品饮== 品饮之前,先赏茶汤,观色、闻香、赏形,然后趁热品啜茶汤的滋味。黄芽形似雀舌、嫩绿披毫,清香持久,滋味鲜醇浓厚、回甘,汤色黄绿、清澈明亮。第一泡品茶之鲜醇和清香;第二泡茶香最浓,滋味最佳,要充分体验茶汤甘泽润喉、齿颊留香、回味无穷的特征;第三泡时茶味已淡,香气亦减。三泡之后,一般不再饮了。 ==存储== 1、干燥贮藏:茶叶吸湿性强,含水量高时容易氧化变质,也会生霉变质。因此,茶叶必须干燥后贮存,贮存容器内必须放入适量的块石灰或干木炭等吸湿剂,以防返潮。 2、低温贮藏:茶叶在低温时质变缓慢,高温时则容易变质。因此,茶叶必须在低温通风处贮存,有条件的可把装茶叶的容器密封后放入冰箱或冷库中贮存。 3、防潮贮藏:防潮包装是选用防潮性能优良的包装材料和加入干燥剂而防止茶叶吸水的包装方法。 4、避光贮藏:光线中的红外线会使茶叶升温,紫外线会引起光化作用,从而加速茶叶质变。因此,必须避免在强光下贮存茶叶,也要避免用透光材料包装茶叶;如用玻璃瓶或透光食品袋袋贮茶叶,应选茶色者为好。 5、密封贮藏:氧化反应是茶叶质变的必须过程,如果断绝供氧则可制止氧化抑制质变。因此,必须隔氧密封贮藏茶叶。 6、真空贮藏:真空包装贮藏是采用真空包装机,将茶叶袋内空气抽后立即封口,使包袋袋内形成真空装态,从而阻滞茶叶氧化变质,达到保鲜的目的。 7、单独贮藏:茶叶具有极强的吸附性能,如与樟脑、汽油放在一起,马上可吸附其气体。因此,茶叶应单独贮藏。即装贮茶叶的容器不得混装其它物品。 8、充氮贮藏:即用惰性气体二氧化碳或氮气来转换茶叶包装袋内的活性很强的氧气等空气,阻滞茶叶化学成分与氧的反应,达到防止茶叶陈化和劣变。 ==茶叶文化== 曹雪芹在《[[红楼梦]]》中对贾府喝茶进行了描述,文中写道:“贾府中常喝养生茶,六安茶是贾宝玉最爱喝的养生茶”。 明代文霍亨《[[长物志]]》曾注:“此茶产于六安州霍山县宜人药品 茶之本性实佳”。这位清朝文学家、旅行家在《[[皖游记闻]]》中曰:“霍山仙人冲以左元放故里得名,如今左姓 最多,皆为元放之后裔也。其地产石灰……亦产茶,贾人美其名曰‘仙人茶’”。 扬州八怪之一,清诗人、画家郑板桥,生平嗜霍山菊山茶。郑板桥曾作联云:“白菜青盐芡 米饭,瓦壶天水菊花茶”。可见菊花茶是他的生活必需品。安徽茶叶专家陈椽教授考证此茶 主要产于霍山诸佛庵、品质极佳。当地恢复了这一名茶,颇受顾客青睐,1990年一李姓台商一次就订购1000公斤。 沈括在《[[梦溪笔谈]]》一书中记载,霍山在宋代时,年出售茶叶已超过五十万斤,占当时全国出售茶叶总量的百分之五这位北宋政治家、科学家在该书记载:“国朝六 榷货务:十三山场都贡茶。岁一千五十三万三千七百四十七斤半,租额钱二百二十五万四千 四十七贯四十……霍山山场卖茶五十三万二千三百九斤,卖钱三万五千五百五十五贯四百 八十九。 欧阳修在《[[新唐书]]》中记载:“寿州、寿春郡士贡丝、布匹、茶、生石斛”。从这位北宋大文学 家 记述中,可以看出霍山茶叶,唐时即为贡品。因当时霍山属寿春郡,茶、石斛均为霍山出产。 高一涵身回故园赞新茶高,六安人,爱国主义教育家。1956年6月到佛子岭水库参观,时值茶市旺季,沿途欣赏新茗,触动情怀,赋诗表达回乡之情。诗曰:“云雾 山中旭日红,饱赏新茗腋生风,茶歌声里闻乡语,真个身回故园中”。 孔德成为李传轼《[[中国茶诗]]》题名李传轼生长在茶叶之乡霍山,长期从事 茶叶工作,编辑《[[中国茶诗]]》一书在台湾出版。孔子后裔,台湾国民党考试院院长孔德成先生为该书题名。台湾汉学家苏莹女士为该书作序,极力向海内外推荐,同时宣传了霍山名茶——黄芽。 陈椽指导霍山名茶开发世界农业科技名人,中国科技专家,安徽农业大学 教授陈椽对霍山的名茶开发,非常重视和关心。八十年代期间,他多次委派安农茶叶教授、讲师到霍山指导茶叶开发,自己也多次亲临霍山。霍山恢复创制的名优茶都得到了他的指点 和审评。他鉴定的霍山黄芽品质特征是:芽叶细嫩多毫,形似雀舌,叶色黄绿,汤色黄绿, 滋味浓厚鲜醇,有清炖熟板栗香味;小岘春的品质特征是:形似三叉嫩竹叶,大小形状较一 致,色绿披毫、嫩香,高爽持久,滋味鲜浓甘爽,水色黄绿清澈、明亮,叶芽完整,稍有青 味;菊花茶的品质特征是:数十芽条扎成串,形似菊花,大小匀齐,色泽墨绿,稍有暗叶,味嫩香高,滋味醇和,水色黄绿,明亮,叶底形如菊花怒放,嫩黄绿明亮。1988年,他还亲 自在桃源河乡上谷园村指导生产绿茶,因为得到陈椽教授的指点和评审鉴定,故质量好,名气大,销路广,发展快,在中国名茶中占有一席之地。 王泽农指导精制“桃源金针”、“桃源云雾”原省政协副主席、安徽农学 院著名茶叶教授王泽农,对霍山茶叶开发十分关注。他多次到霍山鼓励和指导名茶的开发。1991年,当他看到桃源河乡在安农老师的指导下开发的名茶,十分高兴,当即以《[[吟桃源河名茶]]》为题,赋诗祝贺。他在引言中写道:霍山桃源河乡创制的名茶桃源金针、桃源云雾, 外形紧凑,色泽翠绿,滋味醇甜,品质优异,特此赋诗祝贺:“桃源仙境绝凡尘,羽化登仙 真有神;守旧闭关叹自锁,创新开放任飞腾。黄芽瓜片贡天子,名茶新茗惠庶人;玉液清清 今胜昔,金针云雾无比伦”。表达了王教授对霍山茶叶开发的无比关心和喜爱之情。 ==历史背景== 朔游在时间的长河中,你会发现早在西汉时就有了霍山黄芽的身影,从唐朝开始开始盛名,唐李肇的《[[国史补]]》把寿州霍山黄芽列为十四品目贡品名茶之一,可见它在当时已经非同一般。由明至清代,一直被列为皇家的贡品茶,霍山黄芽的价值也一直上升,明朝《[[霍山县志]]》载明人曹琥在《[[注黄芽茶疏]]》中说:“芽茶一斤,卖银一两,犹恐不得。” ==霍山黄芽的过往== 一定没有想到,如此有名的霍山黄芽竟然曾一度失传,后于1971年以来开始挖掘、研制、恢复生产,经过大化坪区农技站、茶站的技术人员试验改进,黄芽茶采制技术有所提高,品质规格趋于固定。 ==制作工序== 霍山黄芽主产于安徽六安市霍山县的山区金竹坪、金鸡山、金家湾、乌米尖等地,而乌米尖其山高且雨水充沛、昼夜温差大;土壤疏松、肥沃很适合茶树生长。 可惜霍山黄芽的制作工艺从未见记载,这也是它曾一度失传的原因之一。不过从在金鸡山、乌米尖做过数十年黄芽的老茶农口传而知,之前的霍山黄芽采摘细嫩的一芽一叶,炒制技术与今相仿。黄芽的开采期一般在谷雨前后二、三日采摘一芽一叶至一芽二叶;其炒制技术分为炒茶(杀青和做形)、初烘(摊放)、足火(摊放)、拣剔和复火等过程。 ==品质特征== “黄叶黄汤”是黄茶的特点,属于黄芽茶的霍山黄茶也不例外。干茶梗壮叶肥,叶片成条,嫩绿披毫;清香持久,汤色杏黄明亮,叶底黄中显褐;滋味浓厚醇和,有“金镶玉”的美称。 常喝黄茶可以提神醒脑、消除疲劳,最适合工作之余泡上一杯,给自己“充电续航”;对脾胃也有好处,黄茶在制作过程中,会产生大量的消化酶,特别适合消化不良,食欲不振、懒动肥胖的人群。<ref>[https://k.sina.com.cn/article_7054725870_1a47e92ee00100mzh0.html?from=cul 追溯霍山黄芽的过往!], 新浪网, 2019-11-18</ref> ==参考来源== {{Reflist}} [[Category:370 植物學總論]] [[Category: 630 中國文化史]]
此頁面使用了以下模板:
Template:Main other
(
檢視原始碼
)
Template:Reflist
(
檢視原始碼
)
模块:Check for unknown parameters
(
檢視原始碼
)
返回「
霍山黄芽
」頁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