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覽
近期變更
隨機頁面
新手上路
新頁面
優質條目評選
繁體
不转换
简体
繁體
18.225.117.89
登入
工具
閱讀
檢視原始碼
特殊頁面
頁面資訊
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檢視 陶笛 的原始碼
←
陶笛
前往:
導覽
、
搜尋
由於下列原因,您沒有權限進行 編輯此頁面 的動作:
您請求的操作只有這個群組的使用者能使用:
用戶
您可以檢視並複製此頁面的原始碼。
[[File:陶笛.jpg|350px|缩略图|右|<big>陶笛</big>[https://timgsa.baidu.com/timg?image&quality=80&size=b9999_10000&sec=1588646243267&di=c1daa7f4d8cc05991ad504e0add60bde&imgtype=0&src=http%3A%2F%2Fwww.befa.cn%2Ffile%2Fupload%2F201604%2F19%2F10175384293.jpg 原图链接][http://m.befa.cn/news/s6551.html 来自 必发财富网 的图片]]] '''陶笛'''([[拉丁语]]:Ocarina),是一种具有悠久[[历史]]的吹管[[乐器]]。现代陶笛的雏型曾在不同[[文化]]中出现。 在[[中国]]有一种近似陶笛的古老乐器:[[埙]]。至于[[中国]]的“埙”跟陶笛有没有共同源头,已无从稽考,但是,在中国除了“埙”之外,还有很多陶土乐器,例如1200年历史,源于[[宁夏|宁夏回族自治区]]的“泥哇呜”、源于[[湖北]]春秋战国时期的“呜嘟”却与现代陶笛的基本特征完全一致,不但在外形上区别不大,而且都具备陶笛哨口,甚至连孔数都完全一致;另外的共通点则是都是主要以[[陶泥]]烧制的闭管式乐器。 而在南美的[[玛雅人]]和阿兹特克人亦于六世纪出现一种用于装饰和[[祭祀]]的仿[[鸟]]鸣的[[彩绘]]乐器,也被认为可能是现代陶笛的雏型。 ==历史== 近代[[欧州]]的陶笛源自1527年。该年欧洲[[航海家]]把[[南美洲]]的阿兹特克人带回欧洲演出,并首次在欧洲以陶笛奏出乐章。最初欧洲人只把陶笛当成玩具乐器,直到1860年[[意大利]]烧砖工匠兼[[音乐家]]Giuseppe Donati于1860年制出十按孔陶笛,并命名为ocarina<ref>[https://www.doc88.com/p-388771615188.html 陶笛的起源],道客巴巴, 2012-10-10</ref>,在意大利博洛尼亚方言中,oca意指小鹅。 二十世纪,陶笛先后传到[[美国]]及[[亚洲]]国家。1928年,日本人明田川孝在原有的十按孔陶笛的基础上加上了两个半音按孔,使之能吹奏其本调的“平行小调”(比如说一把C调陶笛加上两个半按音孔后,即能吹奏比C更低的B和A音,C笛即能吹C调的“平行小调”A调),成为现时在[[日本]]以及[[台湾]]流行的十二按孔模式。 除了十按孔、十二按孔外,还有其他不同孔数的版本。1960年代[[英国]]音乐家John Taylor发展出四按孔、球状、八度音域的版本,后来,[[雕塑家]]Barry Jenning把Taylor的四按孔笛改良至最多可加到七按孔。这些四孔至十二孔不等的乐器(无论是否潜艇状),皆被称为“ocarina”。 台湾还发展出具台湾特色的品种,比如说以制造[[紫砂壶]]用的陶泥所做的紫砂笛,由于紫砂笛硬度较高,[[音色]]也特别清脆。陶笛还发展出一些[[动物]]、[[水果]]造型的装饰用的品种,可供当成吊坠佩带。莺歌陶瓷老街及九份老街有陶笛[[专卖店]],提供陶笛爱好者选购。 台湾陶笛爱好者黄又清于2009年及2014年利用两种陶笛结构改良,将雕塑家Barry Jenning改良到七按孔的球形陶笛,加上唇孔的第八个音孔及修改吹嘴结构进而突破两个八度的音域(以C调高音笛为例,可以达到G5到G7的音域)同时采用台湾财团法人塑胶工业技术发展中心(PIDC)塑木的[[技术]],开发出各种含有地方[[农产品]]成分,如桧木粉,文山包种茶等,成为此笛的[[原料]],所生产的Ocarina除了音域广之外,还有该农产品特有的香味。 ==特点== 有别于大多数的吹管乐器,由于陶笛外形呈壶状而非长管状,属球形的闭管乐器,根据波动学原理,大多数的陶笛都不能超吹(overblow)出“泛音”。陶笛的强弱处理是发展的重中之重,任何乐器演奏中必须匹配的演奏技术,陶笛当然不能例外,只不过在这方面显得格外难以控制,目前[[世界]]范围内该领域只有少数演奏家掌握了可行的方法,并得以推广。大多数[[管乐器]](比如:中国[[竹笛]],[[唢呐]],[[小号]],[[萨克斯]],[[长笛]]……)都是由嘴部控制的一个点与气息配合,控制音头音尾及强弱表现,处理起来得心应手。但陶笛由于吹嘴为固定形状的气道,在这方面的处理,嘴部这个点是帮不上忙的,为了完成音在准前提下的强弱表现,就必须由嘴部与气息配合改为十个手指与气息配合,由嘴部一个点转为手指十个点与气息配合,理论上来讲难度倍增。尤其是在没有气颤音的配合下完成强弱表现,简直是难上加难。所以,大多数的强弱表现应该是与相适应幅度和下的气颤音配合而完成的。陶笛的强弱处理尤为重要,在没有强弱处理的演奏中,无论独奏合奏,任何曲子都变得枯燥乏味,曲目一直在换来换去,就是[[感觉]]都差不多,缺少了起承转合,[[白开水]]一样的平淡。在强弱处理环节上的关注和练习是长期的,所谓熟能生巧,关注练习久了会形成习惯。陶笛由于固定气道的特质使得任何人都不可能把强与弱做到完满,但强与弱的表现肯定是一个专业演奏者永无休止追求的方向。由于陶笛的音域不宽(中音C调笛能吹A至F十二度),因此也有人发展出双腔、三腔的陶笛,以扩展其音域<ref>[https://www.sohu.com/a/121187773_555406 《新白娘子传奇》一剧用了哪些中国古老乐器?] ,搜狐,2016-12-10</ref>。 ==视频== ===<center> 陶笛 相关视频</center>=== <center>《无羁》陶笛 </center> <center>{{#iDisplay:c09158kg61y|560|390|qq}}</center> <center>26my 陶笛演奏《鸿雁》《缶》</center> <center>{{#iDisplay:u0184na6sjj|560|390|qq}}</center> ==参考文献== [[Category:910 音樂總論]]
返回「
陶笛
」頁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