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覽
近期變更
隨機頁面
新手上路
新頁面
優質條目評選
繁體
不转换
简体
繁體
3.145.102.72
登入
工具
閱讀
檢視原始碼
特殊頁面
頁面資訊
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檢視 陶岔渠 的原始碼
←
陶岔渠
前往:
導覽
、
搜尋
由於下列原因,您沒有權限進行 編輯此頁面 的動作:
您請求的操作只有這個群組的使用者能使用:
用戶
您可以檢視並複製此頁面的原始碼。
[[File:陶岔渠.jpg|350px|缩略图|右|<big>陶岔渠</big>[https://clubimg.club.vmall.com/data/attachment/forum/201703/01/210636wex0f2jf6fk6bgco.jpg 原图链接][https://club.huawei.com/thread-12187921-1-1.html 来自 花粉俱乐部 的图片]]] '''陶岔渠'''位于中国[[河南省]][[淅川县]]九重镇陶岔村,陶岔渠首枢纽工程是南水北调中线工程的渠首,是[[丹江口水库]]的副坝和南水北调中线工程的标志性建筑。中线工程完工后,陶岔渠首将成为向中国北方[[京津冀]]等地区送水的“水龙头”<ref>[https://www.sohu.com/a/364309148_608015 水从南方来 陶岔开津!这就是向北方京津冀等地送水的“水龙头”],搜狐,2020-1-2</ref>。 ==概况== 渠首闸[[海拔]]高度162米,宽100余米,渠首闸以下为总干渠,全长8.9公里。渠首闸坝顶高程176.6米,轴线长265米。引水闸底部高程140米,分3孔,孔口尺寸宽7米,高6.5米,设计流量350立方米/秒,加大流量可达420立方米/秒。中央投资6219万元[[人民币]],地方自筹资金7345万元人民币。 ==历史== ===建设背景=== 1958年3月,[[中共中央政治局]]在[[成都市]]举行的扩大会议上,中共中央主席[[毛泽东]]提出:“打开通天河、白龙江与洮河,借长江济黄([[黄河]]),丹江口引汉(汉水)济黄,引黄济卫(卫河),同[[北京]]连起来”,会议决定修建丹江口大坝<ref>[http://hbds.cnhubei.com/jcfb/lxzj/201905/t20190509_146843.shtml 毛泽东与湖北重点工程建设],湖北党史, 2019-5-9 </ref>。同年,国务院总理[[周恩来]]批文:“远景南水北调,中期引汉济黄、济淮(淮河),近期引丹灌溉至(邓州)刁河以南”,在这样的背景下,陶岔渠首的建设被提上议程。 ===前期准备=== 丹江口大坝主体工程于1967年建成之后,水利电力部要求尽快建设引水总干渠和渠首闸门,并委托[[长江水利委员会]]组织豫鄂两省唐白河灌区内的地级行政区、县级行政区进行渠首及总干渠南阳段选点选线的勘查工作,此后,由河南省水利厅3人、南阳地区水利局1人和邓县2名水利负责人组成的6人小组于1967年6月至7月开展勘查工作,并于7月底形成查勘纪要。[[邓州市|邓县]]革命委员会于1968年12月开始做施工准备,分别修建从九重乡和彭桥乡到陶岔村的两条[[公路]],开展三通一平(通水、通电、通路和场地平整)工作,并在工地搭建工棚为工程建设做准备。 ===开工建设=== 开工典礼于1969年1月26日在当时的邓县九重乡(今淅川县九重镇,当时九重乡属邓县管辖)陶岔村石盘岗举行,先后共动员南阳地区10万余人参与工程建设,历时5年零8个月,1974年8月,深49米、底部宽150米、上部宽500余米、总长度达10余公里的引丹总干渠完工,高6.7米、宽100余米、高140米的渠首水闸落成,共挖出土方、石块及[[混凝土]]浇筑方6700万立方米。若将整个工程的土石量砌成宽、高各1米的小坝,可沿赤道绕地球转1周半。因施工条件简单,[[环境]]艰苦,有2880名群众在工地上受伤致残,有141人牺牲,工程完工之后,同年8月16日开闸放[[水]]。 ==视频== ===<center> 陶岔渠 相关视频</center>=== <center>《渠首故事》—南水北调中线陶岔渠首工程纪事</center> <center>{{#iDisplay:s01869k3551|560|390|qq}}</center> ==参考文献== [[Category:440 工程學總論]]
返回「
陶岔渠
」頁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