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覽
近期變更
隨機頁面
新手上路
新頁面
優質條目評選
繁體
不转换
简体
繁體
18.219.112.243
登入
工具
閱讀
檢視原始碼
特殊頁面
頁面資訊
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檢視 陳貫 的原始碼
←
陳貫
前往:
導覽
、
搜尋
由於下列原因,您沒有權限進行 編輯此頁面 的動作:
您請求的操作只有這個群組的使用者能使用:
用戶
您可以檢視並複製此頁面的原始碼。
<div style="padding:20px 10px 20px 10px; background: radial-gradient(circle, rgba(253,255,0,0.17651726217830888) 0%, rgba(116,121,9,0.09808588962928921) 100%);"> {| class="wikitable" ! colspan="2" style="text-align: center; font-weight:bold; background-color:#ecf4ff;" | 陳貫 |- | style="background-color:#ffffff;" | 別名 | style="background-color:#ffffff;" | [[字]]聯玉,[[號]]豁軒 |- | style="background-color:#ffffff;" | 出生年 | style="background-color:#ffffff;" | 1882 |- | style="background-color:#ffffff;" | 死亡年 | style="background-color:#ffffff;" | 1936 |- | style="background-color:#ffffff;" | 教育背景 | style="background-color:#ffffff;" | 詩人 |- | style="background-color:#ffffff;" | 出版作品 | style="background-color:#ffffff;" | 《豁軒詩草》 |} '''陳貫'''(1882~1936),[[字]]'''聯玉''',[[號]]'''豁軒'''、'''璉若'''<ref>參考許薰文〈日治時期[[櫟社]]四家詞析論——[[林癡仙]]、[[陳貫]]、[[陳懷澄]]、[[蔡惠如]]〉(臺北:臺灣師範大學臺灣文化及語言文學研究所碩士論文,2009年)。</ref>、'''爾爾'''、'''雅軒'''、'''蓬村''',[[新竹縣]]人(今[[苗栗]]苑裡)。 ==生平== 耽詩好屬文,與乃兄滄玉有「一門雙璧」之譽。[[明治]]三十四年(1901)[[臺灣總督府]]國語學校國語科畢業,任後苑里公學校教員(1901~1911)。三十九年(1906)四月加入「[[櫟社]]」;大正七年(1918)與「[[櫟社]]」詩人[[林資修]]、[[傅錫祺]]、[[鄭汝南]]、[[林子瑾]]等人共同發起創立「[[臺灣文社]]」,以「鼓吹文運,研究文章詩詞,互通學者聲氣」。曾任《臺灣新聞》記者(1912~1916)、苑裡庄長(1924~1936)、苑裡水利組合長、苑裡信用組合長。<ref>參考《[[臺灣日日新報]]》,「國語卒業」,1901年4月5日,第三版;《[[臺灣日日新報]]》,「訓導辭職」,1912年1月10日,第五版;林進發《臺灣官紳年鑑》(臺北:成文出版社,1999年6月);中央研究院臺灣史研究所「臺灣總督府職員錄系統」http://who.ith.sinica.edu.tw。</ref>陳貫為人溫厚篤實,富俠義之氣。喜參與擊缽吟會,居閒則養蘭賞菊,晚年益放情詩酒。除參與「[[櫟社]]」雅集唱和之外,亦曾參加苗、竹地區詩社擊缽吟會。[[昭和]]七年(1932)苑裡「蓬山吟社」成立,陳貫為首任社長。[[昭和]]五年(1930),自行結集《豁軒詩集》。逝世後,遺稿由其哲嗣[[陳南邦]]<ref>陳南邦博士,濟世活人之餘,亦參與「蓬山吟社」。</ref>抄錄,依體裁分為詩三卷、詞一卷,於[[民國]]五十九年(1970)排印付梓,仍名《豁軒詩集》。 ==著作== 陳貫詩以擊缽吟體七絕居多,次為七律、五律。[[魏清德]]謂其七律最為精采,其詞則體裁清秀,風格高華,兼青丘、文成二家之長。<ref>見魏清德〈豁軒詩集序〉,《豁軒詩草》(臺北:龍文出版社,1992年6月)。</ref>詩集版本有三:哲嗣[[陳南邦]]抄錄之《豁軒詩集》<ref>《豁軒詩集》手抄本收藏於郭?富先生處,為詩文之友社據以排印之本。吳福助教授曾據以核對《豁軒詩集》排印本,並加以校訂。</ref>、[[民國]]五十九年(1970)彰化詩文之友社印行的《豁軒詩草》<ref>臺灣圖書館五樓善本室藏有此書。</ref>,與民國八十一年(1992)臺北龍文出版社的《豁軒詩草》<ref>龍文本《豁軒詩草》據1970年詩文之友社印行之《豁軒詩草》重新印刷,內文書眉清晰可見「豁軒詩集」字樣,但重印時書名易為《豁軒詩草》。</ref>。詩作以龍文出版社《豁軒詩草》為《豁軒詩草》,並參考[[王友芬]]、[[林荊南]]選編之「豁軒詩草」<ref>「豁軒詩草」,刊於《詩文之友》第四卷第五期至第六卷第六期之「東寧遺稿」欄(1955年12月至1957年2月),惟內容與1970年詩文之友社印行之版本稍有差異。</ref>、《櫟社第一集.豁軒詩草》、《臺灣詩薈》、《[[臺灣日日新報]]》、《[[臺灣文藝叢誌]]》、[[王炳南]]《南瀛詩選》,與[[林崑山]]、郭?富先生收藏之手稿〈[[王清淵]]雜詩鈔〉等編校輯錄。首列《豁軒詩草》之作,《豁軒詩草》未收者,依發表或寫作時間排列於後。<ref>(許俊雅 撰)</ref> ==七言絕句== 高雄即事<br> 木瓜簇簇<ref>簇簇:音ㄘㄨˋ ㄘㄨˋ。叢聚貌。</ref>木棉紅,夕照樓臺聳碧空。似為行人滌<ref>滌:音ㄉㄧˊ,消除。</ref>煩熱,怒濤聲挾四山風<ref>四山風:指由各方吹來的風。四山應指高雄沿岸由北而南縱貫排列的半屏山、龜山、鼓山和旗後山等四座山。</ref>。<br><br> 【題解】<br> 本詩為[[七言絕句]],收入[[陳貫]]《豁軒詩草》。苗栗詩人陳貫南遊高雄,以眼前事物入詩,春末夏初的高雄是木瓜盛產,木棉花紅的季節。木瓜屬熱帶水果,至今[[高雄]]、[[屏東]]一帶仍是臺灣木瓜的最大產地。而木棉雖然於[[民國]]75年(1986)才正式成為高雄市市花,但由此詩可見[[台灣日治時期|日治時期]]已遍植高雄市區。詩人登臨西子灣觀賞夕照,於濤聲中享受四方吹來的山風,燠熱頓消,倍感心曠神怡。<br><br> {{Reflist}} ==參考資料== *[https://ipoem.nmtl.gov.tw/nmtlpoem?uid=12&pid=1387 愛詩網] *[http://lgaap.yuntech.edu.tw/literaturetaiwan/poetry/03/03_01_01.htm 台灣漢詩數位資料庫] *[http://xdcm.nmtl.gov.tw/twp/TWPAPP/ShowAuthorInfo.aspx?AID=1070 智慧型全臺詩知識庫] *[http://memory.ncl.edu.tw/tm_cgi/hypage.cgi?HYPAGE=toolbox_figure_detail.hpg&project_id=twpeop&dtd_id=15&subject_name=&subject_url=&xml_id=0000295201&who=%E9%99%B3%E8%B2%AB 臺灣記憶] [[Category:诗人]] [[Category:台灣作家]] </div>
此頁面使用了以下模板:
Template:Main other
(
檢視原始碼
)
Template:Reflist
(
檢視原始碼
)
模块:Check for unknown parameters
(
檢視原始碼
)
返回「
陳貫
」頁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