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覽
近期變更
隨機頁面
新手上路
新頁面
優質條目評選
繁體
不转换
简体
繁體
18.218.108.8
登入
工具
閱讀
檢視原始碼
特殊頁面
頁面資訊
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檢視 野苜蓿 的原始碼
←
野苜蓿
前往:
導覽
、
搜尋
由於下列原因,您沒有權限進行 編輯此頁面 的動作:
您請求的操作只有這個群組的使用者能使用:
用戶
您可以檢視並複製此頁面的原始碼。
[[File:黄花目蓿001.jpg|thumb|right| [https://timgsa.baidu.com/timg?image&quality=80&size=b9999_10000&sec=1597607801039&di=e4852530f70196a19669829f6f8e94e6&imgtype=0&src=http%3A%2F%2Fimg002.hc360.cn%2Fm6%2FM0A%2FFA%2F9E%2FwKhQoVcY-nSEEKjeAAAAAKRlQZI052.jpg 原图链接] [https://b2b.hc360.com/supplyself/549383966.html 图片来自b2b.hc360.com] ]] '''野苜蓿'''(学名:MedicagofalcataL.)是豆科苜蓿属多年生草本植物。高(20)40-100(-120)厘米。全株被淡黄色绢毛;茎直立,圆柱形。托叶狭三角形,锥尖,全缘,小叶倒卵形至倒心形,先端钝圆或微凹,基部阔楔形,上面几无毛,下面被细绢毛,总状花序腋生,密被绢毛;苞片小,披针状锥尖,萼钟形,萼齿披针状三角形,比萼筒短,子房线形,荚果扁平,种子肾形,5月开花。花期6-8月,果期7-9月。 分布于东北、华北、西北。欧洲盛产,中亚各国,世界各国有引种栽培。性喜温暖湿润气候,对土壤适应性较广,土壤pH值在5-8.5都可种植。 野苜蓿适应能力强,耐寒抗旱,耐盐碱,抗病虫害,是营养价值很高的野生牧草。但荚果熟时自然开裂,种子收获量低,故在大田栽植尚有一些技术问题,主要是用来和紫苜蓿杂交培育优良的地区性新品系。 * 中文名:野苜蓿 * 学 名:Medicago falcata L. * 别 称:[[镰荚苜蓿]]、[[豆豆苗]]、[[连花生]]、黄花苜蓿 * 界:植物界 * 门:被子植物门 * 纲:双子叶植物纲 * 亚 纲:原始 * 目:蔷薇目 * 亚 目:蔷薇亚目 * 科:豆科 * 亚 科:蝶形花亚科 * 族:车轴草族 * 属:苜蓿属 * 组:紫苜蓿组 * 种:野苜蓿 * 变 种:草原苜蓿花被亚纲 * 命名者及年代:L.,1753 ==主要价值== 野苜蓿富含维生素A、C、E及多种氨基酸,其幼嫩茎叶尖部分可作蔬菜,营养价值高、味美,是冬春季节猪、牛、羊、兔、家禽、马属动物的优质青绿饲料。荚果熟时自然开裂,种子收获量低,故在大田栽植尚有一些技术问题,主要是用来和紫苜蓿杂交培育优良的地区性新品系。 ==形态特征== 多年生草本,高(20)40-100(-120)厘米。主根粗壮,木质,须根发达。茎平卧或上升,圆柱形,多分枝。茎平卧或上升,圆柱形,多分枝。羽状三出复叶;托叶披针形至线状披针形,先端长渐尖,基部戟形,全缘或稍具锯齿,脉纹明显;叶柄细,比小叶短;小叶倒卵形至线状倒披针形,长(5)8-15(-20)毫米,宽(1)2-5(-10)毫米,先端近圆形,具刺尖,基部楔形,边缘上部四分之一具锐锯齿,上面无毛,下面被贴伏毛,侧脉12-15对,与中脉成锐角平行达叶边,不分叉;顶生小叶稍大。 花序短总状,长1-2(-4)厘米,具花6-20(-25)朵,稠密,花期几不伸长;总花梗腋生,挺直,与叶等长或稍长;苞片针刺状,长约1毫米;花长6-9(-11)毫米;花梗长2-3毫米,被毛;萼钟形,被贴伏毛,萼齿线状锥形,比萼筒长;花冠黄色,旗瓣长倒卵形,翼瓣和龙骨瓣等长,均比旗瓣短;子房线形,被柔毛,花柱短,略弯,胚珠2-5粒。 荚果镰形,长(8)10-15毫米,宽2.5-3.5(-4)毫米,脉纹细,斜向,被贴伏毛;有种子2-4粒。种子卵状椭圆形,长2毫米,宽1.5毫米,黄褐色,胚根处凸起。花期6-8月,果期7-9月。<ref>[https://haokan.baidu.com/v?vid=2728176069721860772&pd=bjh&fr=bjhauthor&type=video 原来黄花苜蓿长这样] </ref> <ref>[https://zhidao.baidu.com/question/1953121150636085268.html 黄花苜蓿有哪些特征与特性] </ref> ==主要变种== 草原苜蓿(MedicagofalcataL.var.romanica(Brandza)Hayek):该变种茎直立,密被黄色绒毛。小叶线形,先端急尖或截形,叶缘仅具2-3锯齿,叶上面被稀疏贴伏毛,下面被密毛,侧脉5-7对。荚果挺直。与原变种不同。分布于新疆。生于偏旱的山坡、草原。欧洲东部至中亚、西伯利亚西部均有分布。该变种抗旱能力强,产量高,在大田栽植方面价值较大。 ==生长环境== 野苜蓿性喜温暖湿润气候,对土壤适应性较广,土壤pH值在5-8.5都可种植,能耐一定酸性,有灌溉条件的红壤坡地上可以生长;耐瘠性弱,在肥沃的土壤或适当的施肥条件下,生长良好;对海拔要求不严,在禄丰县海拔1300-2290米的地区种植生长良好;喜潮湿,宜在排水良好的水田种植;在土壤持水量为60-70%,生长最佳;积水的田块要先开好排水沟,降低地下水位,并配合施用磷肥时才可种植。黄花苜蓿耐旱性较差,应选择有灌溉条件的地块种植才能提高产量。 ==分布范围== 分布于中国东北、华北、西北各地。欧洲盛产,俄罗斯、哈萨克斯坦、乌兹别克斯坦、土库曼斯坦、吉尔吉斯斯坦、塔吉克斯坦、蒙古、伊朗等亚洲地区分布也很广泛,世界各国都有引种栽培。 ==繁殖方法== ===种子选择=== 野苜蓿种子有2种,一种是经脱粒精选的纯净籽粒,种子细小,用种量少。另一种是未脱粒去壳的荚果种子,播前要对荚果进行处理。 ===栽培季节=== 一般在8月20日至10月20日播种,最迟不超过10月底,灌溉条件较好的可以推迟播种。 ===播种=== 主要采用稻田免耕直播,一般选用水稻田,在水稻微黄色开挖谷沟,控干田水后2-3天,检查稻田不积水时将准备好的种子直接免耕均匀撒播。若用脱粒的纯净种子播种,在水田种植每亩种量1-1.5千克;用荚果种子播种一般每亩用种量为7-10千克,按磷肥15千克、生物复合肥0.5千克、加入少量河泥搅拌均匀,搓揉成细颗粒后再进行播种,若荚果种子的质量不佳应加大播种量。 ==栽培技术== ===田间管理=== 补播及除杂:播种后2周左右对种植田地块进行检查,若水田积水造成烂种或出苗较差的要及时补播,保证种植效益,苗期生长缓慢,注意除杂保苗。 追肥:黄花苜蓿不耐瘠和旱,除应用磷肥拌种外,若苗期长势较弱,每亩可施用1000-1500千克的农家细灰肥,有利苗全、苗壮。返青时和每次刈割后每亩追施磷肥、钾肥或复合肥10千克左右,施肥量根据刈割次数和草产量而定,促进早发旺长。注意适时灌水和施肥,以提高牧草的刈割次数和草产量。 ===刈割留种=== 刈割:作鲜草利用,一般在当年12月和翌年的4月中旬,先后可刈割1-3次;作干草利用,可以制作干粉作配合饲料饲喂利用,也可制作青贮饲料备用。 留种:留种用的野苜蓿只能刈割第一茬,种田选择中等肥力、排水良好的为好。先成熟的荚果容易脱落,一般掌握在荚果的颜色为30%青、30%黄、40%黑的时候收获较为适宜。收获后晒干拍打抖落荚果,有条件的可脱落,再经晒干后装袋进仓储存。 ==病虫防治== 危害野苜蓿的主要有白粉病、苜蓿霜霉病、苜蓿春季黑茎病和叶斑病、苜蓿匍柄霉叶斑病、苜蓿锈病、苜蓿花叶病。其中花叶病危害最大,苜蓿发病主要发生在4月中旬,该病在气温20-25°C下迅速增长,气温在15°C以下生长缓慢。 防治方法:切断种子传播途径,不从疫区调种;冬季及早整理枯枝断叶,消灭越冬病源;春季若有蚜虫,在封前用50%抗蚜威可湿性粉剂2000倍液及早防治,有效防治传毒媒介蚜虫的发生。 ==参考文献== {{Reflist}} [[Category:370 植物學總論]]
此頁面使用了以下模板:
Template:Main other
(
檢視原始碼
)
Template:Reflist
(
檢視原始碼
)
模块:Check for unknown parameters
(
檢視原始碼
)
返回「
野苜蓿
」頁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