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覽
近期變更
隨機頁面
新手上路
新頁面
優質條目評選
繁體
不转换
简体
繁體
18.222.23.94
登入
工具
閱讀
檢視原始碼
特殊頁面
頁面資訊
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檢視 釋量論 的原始碼
←
釋量論
前往:
導覽
、
搜尋
由於下列原因,您沒有權限進行 編輯此頁面 的動作:
您請求的操作只有這個群組的使用者能使用:
用戶
您可以檢視並複製此頁面的原始碼。
{| class="wikitable" style="float:right; margin: -10px 0px 10px 20px; text-align:left" ! <p style="background: #FFB5B5; color: #000000; margin:auto; padding:5px 0; "> '''釋量論''' </p> |- |<center><img src="https://i0.wp.com/www.kingbooks.com.tw/wp-content/uploads/books/H1000/1421.JPG" width="280"></center><small>[https://www.kingbooks.com.tw/product/%E9%87%8B%E9%87%8F%E8%AB%96%E7%95%A5%E8%A7%A3/ 圖片來自kingbooks] </small> |} 《'''釋量論'''》是藏傳佛教[[格鲁派]]的五大論之一,源自於[[法稱]]論師敘述印度的因明學。 又译《量释论》、《量评释》。是印度[[因明学]]史上的重要著作<ref>{{Cite book|title=因明辞典|last=[[姚南强]]主编|first=|publisher=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year=2008.03|isbn=7-5326-2389-0|location=|pages=167}}</ref>。本书是对陈那《集量论》所作的注释。此书古代未曾汉译,1980年由[[法尊]]法师由藏文译成汉语<ref>{{Cite book|title=中国佛教百科 第1卷 历史·人物·典籍|last=[[王志远]]主编|first=|publisher=北京:[[华龄出版社]]|year=2008.04|isbn=7-80178-517-7|location=|pages=127}}</ref>。 == 内容== 该书共四品<ref>{{Cite book|title=外国学术名著精华辞典 2|last=[[林骧华]]主编|first=|publisher=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year=1994.07|isbn=7-208-01540-6|location=|pages=196-197}}</ref>: *第一为自比量品,阐述立论者本人引生比量智所必须之条件,如正因等。 *第二为成量品,阐述《集量论》之归敬颂义,成立如来为量士夫之理。 *第三现量品,阐述现量之定义、差别以及似现量等。 *第四为他比量品,广释能立因之得失,阐明使他人引生比量智的方便。 比《[[量决择论]]》多一成量品,系曲《[[集量论]]》的皈敬颂铺展开来的。在讲比量时沿用陈那的“因三相”说而有所补充和修正;关于因的分类、三支比量的具体安排也与陈那有所不同;其佛学体系乃依小乘经部义,与陈那之依大乘唯识义不同。在西藏有[[贾曹杰·达玛仁钦]]、[[克主杰·格雷贝桑]]和[[第一世达赖喇嘛|达赖一世]]等的注疏甚多,为格鲁派学制规定必修课程之一<ref>{{Cite book|title=宗教大辞典|last=[[任继愈]]主编|first=|publisher=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year=1998.08|isbn=7-5326-0398-9|location=|pages=743}}</ref>。 == 參考文獻 == {{reflist}} [[Category: 宗教]]
此頁面使用了以下模板:
Template:Cite book
(
檢視原始碼
)
Template:Main other
(
檢視原始碼
)
Template:Reflist
(
檢視原始碼
)
模块:Check for unknown parameters
(
檢視原始碼
)
模块:Citation/CS1
(
檢視原始碼
)
模块:Citation/CS1/Configuration
(
檢視原始碼
)
模块:Citation/CS1/Date validation
(
檢視原始碼
)
模块:Citation/CS1/Whitelist
(
檢視原始碼
)
返回「
釋量論
」頁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