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覽
近期變更
隨機頁面
新手上路
新頁面
優質條目評選
繁體
不转换
简体
繁體
3.14.250.187
登入
工具
閱讀
檢視原始碼
特殊頁面
頁面資訊
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檢視 郭祚 的原始碼
←
郭祚
前往:
導覽
、
搜尋
由於下列原因,您沒有權限進行 編輯此頁面 的動作:
您請求的操作只有這個群組的使用者能使用:
用戶
您可以檢視並複製此頁面的原始碼。
{| class="wikitable" align="right" |- | style="background: #E6E8FA" align= center| '''<big>郭祚</big> ''' |- | [[File:5bbc610037786.jpg|缩略图|居中|[http://i.qulishi.com/static/2018/e/5bbc610037786 原图链接] [http://www.qulishi.com/renwu/guozuo/ 来自趣历史]]] |- | style="background: #C0C0C0" align= center| |- | align= light| '''字 号''' :字季祐 '''民 族''' :汉族 '''爵 位''' :东光县伯 '''官 职''' :金紫光禄大夫,迁左仆射 '''谥 号''' :“文贞” '''出 生 地''' :太原晋阳(今山西太原市) '''出生时间''' :449年 '''去世时间''' :515年 '''所处时代''' :北魏 '''主要成就''' :谋划改革、鉴别士族 |} <p style="text-indent:2em;">'''郭祚[zuò] '''(449—515年),字季祐,太原晋阳(今山西太原市)人。北魏时期著名政治家、改革家和重要谋臣之一,曹魏名将[[郭淮]]四弟[[郭亮]]七代孙。<br> * 少年孤苦贫困,姿貌不伟,涉历经史。尺牍文章,见称于世。二十岁,授雍州主簿,得到雍州刺史孙小赏识。 * 孝文帝即位,举秀才出身,拜中书博士,转中书侍郎,迁尚书左丞,领黄门侍郎。 * 清勤在公,夙夜匪懈,颇得赏识。迁散骑常侍,力主汉化改革。跟随车驾南讨,拜尚书,册封东光县伯。 * 孝文帝驾崩,得到咸阳王[[元禧]]推荐,担任吏部尚书、并州大中正,进位金紫光禄大夫,迁左仆射。 * 延昌四年,为权臣[[于忠]]矫诏所害,获得赠车骑大将军、仪同三司、雍州刺史,谥号“文贞”。 == 人物生平 == === 早年经历 === * 郭祚,出身于魏晋名门士族之后,其九世祖为东汉大司农[[郭全]],八世祖为雁门郡太守郭缊,七世祖为三国时曹魏大将军、阳曲侯郭淮之弟郭亮。郭祚的高祖[[郭殷]],仕后赵,累官至尚书右仆射、司空,与[[刘群]]、[[崔悦]]、[[裴宪]]、[[卢谌]]等中原名士相善。郭祚的祖父郭逸。郭逸的叔父郭庆,仕前秦,官至持节幽州诸军事、幽州刺史,封襄城侯。郭逸是北方第一名门北魏司徒崔浩的岳丈,官至徐州刺史、假榆次侯。郭逸曾以二女嫁清河人崔浩,一女嫁崔浩之弟。 <ref name="MYT"> [https://baike.baidu.com/reference/10997054/09fb5AJ8Who4w_yn_VqM28TsB0WsFUwsepoctR5S-SGzt1qRfNEaifQr8fxS23fVMkcfb50BTZjJCdGOQOaXjj__bRQm_YuJPi72lH8 魏书 卷六十四 列传第五十二 郭祚.国学导航.2015-02-24]</ref> * 北魏太平真君十一年(450年),崔浩因奉旨编撰国史时直书不讳,触怒太武帝[[拓跋焘]],横遭灭门之祸,其姻亲太原郭氏亦连坐灭族。郭祚的父亲郭洪之死于非罪,唯郭祚在亲人帮助之下亡窜得以幸免。其时,他年仅两岁。故郭祚虽出生于名门,但在少年时代却过着孤寂贫苦的普通村民生活。然而,郭祚潜心攻读,涉暗略经史,兼习崔浩之书法,其书信文章逐渐闻名于世。20岁时,始任并州主簿,并被刺史孙小委以书记,同时与其表叔太原太守[[王希彦]]相互接济扶持,终于使太原郭氏家业得以重振。<br> === 初涉官场 === * 北魏孝文帝初,郭祚被举为秀才,对策上第,步入仕途,先拜中书博士,后转中书侍郎。又因其学识和才干为当时的重臣[[李冲]]所敬重,遂校举荐为尚书左丞,长兼给事黄门侍郎,成为孝文帝的近臣。郭祚为官清正,忠心侍君,做事勤勉,很得孝文帝的赏识,授为黄门侍郎,随从孝文帝左右。<br> === 力主改革 === * 当时,北魏鲜卑族政权仍保留着氏族制和奴隶制残余,其落后的统治不断激起中原人民的反抗斗争。为了适应中原地区的先进文化,进一步加强同中原汉族地主的联合,以巩固和扩大北魏政权,郭祚与朝中其他汉族地主官僚[[王肃]]、李冲、[[崔光]]、[[程灵虬]]等人形成改革派,协助孝文帝进行了一系列汉化改革。太和十九年(495年),孝文帝由平城(今山西大同市)迁都洛阳,郭祚因参与谋划迁都事宜有功而被赐爵东光县子,后又迁散骑常侍,仍领黄门。是时,孝文帝锐意改革,效仿中原地区传统的典章制度、礼乐律令,承袭中原盛行的门阀制度,加之迁都草创,军事征讨不息,故内外规划谋略甚为多事。此时,郭祚奉旨参谋帏幄,从事注疏典籍,铨衡评定门第和官位品级等工作,尽心竭力,尤以主持注疏成就颇巨,故深得孝文帝的赞赏。孝文帝在一次宴请百官时,曾举杯向郭祚劝酒说:“郭祚忧劳庶事,独不欺我”。可见孝文帝对郭祚是非常信任的。正因如此,郭祚一直被孝文帝留在身边,成为其重要的谋臣。后孝文帝亲征南朝,以郭祚兼侍中,又官拜尚书,进爵为东光县伯。 * 太和二十三年(499年),孝文帝驾崩。年仅16岁的宣武帝继位。由担任辅政的咸阳王元禧等人奏荐,郭祚又兼任吏部尚书,并州大中正。<br> === 直言不讳 === * 景明二年(501年),宣武帝亲政后,郭祚继续被重用。一次,宣武帝针对奸吏逃避刑罚之事下诏说,如果奸吏“永避不出、兄弟代之”。郭祚认为不妥,便直言进谏说, “法贵止奸,不在过酷。愚谓罪人既逃,止徙妻子,走者之身,悬名永配,于青不免,奸途自塞,”宣武帝采纳了郭祚的意见。这对避免恢复残酷刑律,维护孝文帝的改革成果起了一定作用。不久,郭祚专职为吏部尚书。其时,北魏政治已日趋腐败,士族求官之人很多,然郭祚仍能基本上保持清正。他很重视选官任人,每当选拔官吏必慎重考察权衡,即使发现人才,也斟酌再三才肯决定使用。所以,经他选用的官吏一般都较称职。但是,也因此而常招时人怨恨。<br> === 为政举措 === * 后来,郭祚奉旨外抚,为使持节、镇北将军、瀛州刺史,不久又转为镇东将军、青州刺史。在青州任内适逢天灾,百姓饥弊,史载郭祚“矜伤爱下,多所赈恤”,以致当地人民一直感激和怀念他。 * 郭祚解任回京,复任侍中、金紫光禄大夫、并州大中正,不久又迁任尚书左仆射,参与朝中大事。正始元年(504年)十二月,朝廷议定新律令就由郭祚与侍中、黄门共同参议刊正。正始四年(504年),大司马门不准车马出入的规定,也是采纳郭祚的建议而开始实行的。延昌元年(512年)十月,宣武帝[[元诩]]册立皇太子,郭祚奉诏以本官领太子少师,成为孝明帝幼年时的师傅,可见宣武帝对郭祚的才学是非常赏识和信任的。<br> === 矫诏被杀 === * 延昌四年(515年)二月,宣武帝驾崩,孝明帝即位。这年八月初五日,领军于忠矫诏杀太傅[[裴植]]、尚书左仆射郭祚,郭祚含冤遇害,享年六十七(虚岁)。 * 正光年间,朝廷追赠郭祚为使持节、车骑将军、仪同三司、雍州刺史,谥曰“文贞”。<br> == 人物姻亲关系 == * 弘农杨氏:御史中丞毕义云引(郎基)为侍御史。赵州刺史尉粲,文宣外弟;扬州刺史[[郭元贞]],[[杨愔]]妹夫。基不惮权威,并劾其赃罪。 <ref>[https://baike.baidu.com/reference/10997054/8ea6ZJ8-s6zaERbAdyLXbRkMtcWgqWyN7gl4symxjKXbl2MLIZntqOCHP1FdQ3zzdmQb8ZUU2OHtg_B7jWYYSbeHvM2d229SzocGgEg 北史 卷五十五 列传第四十三 郎基:御史中丞毕义云引为侍御史。赵州刺史尉粲,文宣外弟;扬州刺史郭元贞,杨愔妹夫。基不惮权威,并劾其赃罪。.国学导航.2020-04-03]</ref> * 清河崔氏:[[郭逸]],并州别驾,前后以二女妻司徒[[崔浩]],一女妻浩弟上党太守恬。 * 太原王氏:郭逸妻王氏,宋镇北将军[[王仲德]]姊也。<ref>[https://baike.baidu.com/reference/10997054/e461p6UwNXHm683kYVnq6DrGjirZTiW7yrfUV8gcHc5bqSFlnChmJkAF4fHxkPCCCDGXNrsWdIIBdSMKFmX_CnuvCURiG1BWDiraIZU 魏书 卷三十五 列传第二十三 崔浩:浩始弱冠,太原郭逸以女妻之。浩晚成,不曜华采,故时人未知。逸妻王氏,刘义隆镇北将军王种德姊也,每奇浩才能,自以为得婿。俄而女亡,王深以伤恨,复以少女继婚。逸及亲属以为不可,王固执与之,逸不能违,遂重结好。.国学导航.2020-04-03]</ref> * 京兆韦氏:(郭)祚与(裴)植皆恶于忠专横,密劝高阳王雍使出之;忠闻之,大怒,令有司诬奏其罪。尚书奏:"羊祉告植姑子皇甫仲达云:'受植旨,诈称被诏,帅合部曲欲图于忠。'臣等穷治,辞不伏引;然众证明昞,准律当死。众证虽不见植,皆言'仲达为植所使,植召仲达责问而不告列'。推论情状,不同之理不可分明,不得同之常狱,有所降减,计同仲达处植死刑。植亲帅城众,附从王化,依律上议,乞赐裁处。"忠矫诏曰:"凶谋既尔,罪不当恕;虽有归化之诚,无容上议,亦不须待秋分。"八月,己亥,植与郭祚及都水使者杜陵韦俊皆赐死。俊,祚之婚家也。<ref>[https://baike.baidu.com/reference/10997054/901b7TbRfjDnm06Wlq6bx5jqZi3UKog_GxzpyyRiZxqwZdkvtimQZ8orId51vjwtLvBYN5My8TxSRiFUWJw64gvIADals9JvMcrtWoerJg 资治通鉴 卷一百四十八 梁纪四 高祖武皇帝四:祚与植皆恶于忠专横,密劝高阳王雍使出之;忠闻之,大怒,令有司诬奏其罪。尚书奏:"羊祉告植姑子皇甫仲达云:'受植旨,诈称被诏,帅合部曲欲图于忠。'臣等穷治,辞不伏引;然众证明昞,准律当死。众证虽不见植,皆言'仲达为植所使,植召仲达责问而不告列'。推论情状,不同之理不可分明,不得同之常狱,有所降减,计同仲达处植死刑。植亲帅城众,附从王化,依律上议,乞赐裁处。"忠矫诏曰:"凶谋既尔,罪不当恕;虽有归化之诚,无容上议,亦不须待秋分。"八月,己亥,植与郭祚及都水使者杜陵韦俊皆赐死。俊,祚之婚家也。.国学导航.2020-04-03]</ref> == 人物评价 == <p style="text-indent:2em;">郭祚晚年为官处事愈加谨慎练达,且能审时度势,以求进取。当时官吏的选拔升迁多按门第品级和任职年限巳成风气,而郭祚凡参与考格之事,便多向宣武帝请示,绝不擅自作主,因而又加散骑常侍。宣武帝要建明堂、国学,而郭祚认为“边郊多垒,烽驿未息,不可于师旅之际,兴板筑之功。”便向宣武帝细说道理,并建议“宜待丰靖之年,因子来之力,可不时而就”,故更得宣武帝的宠信。史载“世宗末年,每引祚入东官,密受赏赍,多至百余万。又特赐以剑杖,思宠甚深。”遂迁尚书左仆射。 * [[魏收]]:“郭祚才干敏实,有世务之长,高祖经纶之始,独在勤劳之地,居官任事,动静称述。”<ref name=MYT/> * [[李延寿]]:“郭祚才干敏实,有世务之长。孝文经纶之始,独在勤劳之地。居官任事,可称述焉。” <ref>[https://baike.baidu.com/reference/10997054/e1c8TjBYy3pCJiNO_8b_DZObuqazFRI9qzxUa__vsrNfLSgH6gqKZ1uGzFZx9dqws_ms4sTn_4435Nshas0wHlisySnB02wJAGZfRdU 北史 卷四十三 列传三十一 郭祚.国学导航.2013-03-01]</ref> == 参考资料 == {{Reflist}} [[Category:三国两晋南北朝人物]][[Category:620 中國斷代史]]
此頁面使用了以下模板:
Template:Main other
(
檢視原始碼
)
Template:Reflist
(
檢視原始碼
)
模块:Check for unknown parameters
(
檢視原始碼
)
返回「
郭祚
」頁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