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覽
近期變更
隨機頁面
新手上路
新頁面
優質條目評選
繁體
不转换
简体
繁體
3.148.108.201
登入
工具
閱讀
檢視原始碼
特殊頁面
頁面資訊
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檢視 郝祥满 的原始碼
←
郝祥满
前往:
導覽
、
搜尋
由於下列原因,您沒有權限進行 編輯此頁面 的動作:
您請求的操作只有這個群組的使用者能使用:
用戶
您可以檢視並複製此頁面的原始碼。
{| class="wikitable" align="right" |- | style="background: #FF2400" align= center| '''<big>郝祥满</big>''' |- |<center><img src=http://pic.baike.soso.com/p/20140730/bki-20140730092653-1017515617.jpg width="300"></center> <small>[https://baike.sogou.com/v11006205.htm 来自 网络 的图片]</small> |- | style="background: #FF2400" align= center| |- | align= light| |} '''郝祥满''',[[汉族]],[[安徽省]][[安庆市]][[潜山县]]人。历史学者中日关系史和日本文化研究专家,[[湖北大学]]历史文化学院历史系[[教授]]、[[博士生导师]] <ref>[https://wy.henu.edu.cn/info/1044/4405.htm 湖北大学大学郝祥满教授来我院讲学 ],河南大学, 2020-10-19</ref>,世界史专业[[硕士]]生指导老师,湖北大学中日社会文化比较研究中心负责人<ref>[http://lswh.hubu.edu.cn/info/1209/7294.htm 郝祥满教授 ],湖北大学, 2018-09-29</ref>,[[浙江工商大学]]东亚文化研究院客座[[研究员]]<ref>[https://lswh.hubu.edu.cn/info/1117/4169.htm 郝祥满老师受聘为浙江工商大学东亚文化研究院客座研究员 ],湖北大学, 2012-06-07</ref>,中国世界近代史研究会理事,[[日本]][[早稻田大学]]客座研究员。 ==基本信息== 人物说明----湖北大学历史文化学院历史系教授、博士生导师 出生日期----1968年 出生地点----安徽省安庆市潜山县 国 籍 ---- 中国 职 业 ---- 教育科研工作者 研究方向----日本历史、日本文化等 ==研究方向== ===研究专长=== 日本历史、日本文化、中日关系史、中国近代社会文化史。 ===课程教学=== 世界现当代史、中日关系史、日本语言与文化、文化人类学、日本文化、世界文明概论等 ==学习经历== 1994年毕业于安徽师范大学历史系,获历史教育学士学位; 1998年毕业于南开大学历史研究所日本研究中心,获历史硕士学位(专业方向:世界地区史、国别史); 2006年毕业于浙江大学人文学院日本文化研究所、古籍所,获文学博士学位(专业方向:中国古典文献学)。 曾获日本财团法人奖学金资助留学日本大阪。 ==出版专著== 出版专著四部,合著四部,主编、参编两种 '''1、朝贡体系的建构与解构:另眼相看中日关系史''' '''湖北人民出版社2007年8月出版 (代表作之一)''' 朝贡体系自公元前3世纪开始建构以来,直到19世纪末期,一直存在于东亚、东南亚和中亚地区,它是以中国中原华夏民族建立的帝国为主要核心的、等级制网状政治秩序体系。本书是研究中华"朝贡体系的建构与解构"的代表性专著,在庞大的朝贡体系中,作者选取了日本作为体系外围的考察对象。具体考察中原王朝"册封体制"的生成机制,日本历代政权对于"册封体制"态度的变化过程。本书特别关注日本在此过程中民族意识及情感的演化,并以此作为观照古代东亚国际秩序的脉络。本书通过揭示"朝贡体系"在东亚拓展、维护和瓦解的过程,透视两千年间,中日双方围绕册封和朝贡、赐予与受封问题的不同态度和纠葛,从而演绎出一部生动的中日关系史。 从某种意义上说,本书也是一部生动的日本文化史。 本书出版以来,受到广泛好评,香港凤凰卫视"开卷八分钟"栏目对该专著做了专门的介绍。主持人何亮亮先生说它: 这是中国青年一代的学者,在充分运用了日本和中国的古代的史料之后,写出的这样一本很有趣、很引人入胜的一本历史书。 …… 所有对中日关系有兴趣的读者朋友、观众朋友,都应该看看这本书,你肯定能够得到启发,让你思想上有一个新的认识,有很多资料都可以在本书里面找到。 '''日本人的色道''' '''湖北人民出版社2009年5月出版 (代表作之二)''' {| class="wikitable" align="right" |- | style="background: #FF2400" align= center| '''<big>郝祥满</big>''' |- |<center><img src=http://lswh.hubu.edu.cn/__local/9/4A/02/A5227DA5B8038CB3144922766A5_3F213176_12F83.jpg width="300"></center> <small>[http://lswh.hubu.edu.cn/info/1073/6026.htm 来自 湖北大学 的图片]</small> |- | style="background: #FF2400" align= center| |- | align= light| |} 当今世界,日本民族与日本社会文化是最值得中国人关注并理解的领域之一,而研究一个民族的性行为和性文化,不仅为了解一个民族的民族性、文化传统等提供了一个可供观察的侧面,而且是一条最好的路径,揭示一个民族的性道德也是打开这个民族人性内层的一把最好的钥匙。本书以日本人的性行为(尤其是性变态、性放纵等)作为研究对象,就是希望从中揭示日本人的性心理、性社会伦理,也是希望通过破解日本人好色之举来解读日本文化和日本民族性,看他们如何克制本能或者如何放纵本能。 本书是国内首部从性的视野深刻解读日本民族性之作。综合评价,它可以和《菊与刀》相媲美。 《日本人的色道》,台湾时英出版社2011年3月出版。 繁体字修订版 '''奝然与宋初的中日佛法交流''' '''商务印书馆2012年6月出版 (代表作之三)''' 唐末战乱,日本中止派遣遣唐使,闭关锁国起来,繁荣的中日政治文化交流因此中断。大宋建国,力图恢复朝贡秩序,冲击了日本平安朝廷,日本朝野各方不得不重新审视中日关系,并派遣僧人来宋试探中日关系模式。《奝然与宋初的中日佛法交流》就是通过来宋日僧奝然的个案研究,揭示佛教如何作为媒介促进中日文化交流,僧侣又是如何成为民间使节沟通两国关系的,以及中日彼此的文化自尊如何影响了相互之间政治关系的重建与发展。 中日两国文化交流的历史源远流长,而以佛法交流为中心的宋日文化交流史及其研究则相对沉寂,属中日交流中的薄弱环节。《奝然与宋初的中日佛法交流》即以宋初来访的几位日僧为研究对象和切入点,对宋时中日佛法交流及其背后诸问题、分歧之处作出了合理论证、辨析。 影响世界历史进程的英雄与美人 湖北人民出版社2012年3月出版 本书是一部歌颂世界著名英雄和美人的爱情史诗 一部有血有肉的世界战争史 一部东西方文明冲突和融合的历史写真 本书匠心独运,视角独特,结构新颖,足以开拓世界文化史书写的新天地。 '''其他著作''' 《深谋远虑--周恩来与中国外交》(合著)重庆人民出版社1998年版。 《中日关系史(894-1170)》 国家社科基金后期资助项目成果 湖北人民出版社2016年出版(代表作之四) ==科研项目== 主持2012年国家社科基金后期资助项目, 主持2017年国家社科基金后期资助项目,以及省级等纵向课题多项。 ==学术论文== '''已发表论文五十余篇,代表作有:''' 《日本近代语言政策的困惑--日本民族"二律背反"的民族性格》,载《世界民族》2014年第2期。 《国外近代地图学的发展及其对中国的冲击》,载2013年9月12日《光明 日报》(理论版头条)。 《辛亥革命期间的"专制"论》,载《湖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3年第5期。 《论张之洞调整中日俄三角关系的外交主张》,载《湖北大学学报》2010年第1期。 《天朝礼治体系下的东亚"封建社会"》,载《社会科学战线》2009年第3期。 《北宋与日本之间的"国书"及国交性质的探讨》,载《云南社会科学》2007年 第02期。 《宋初"舍利建塔"对日本的影响》,载《重庆社会科学》2007年 第06期。 《解析日本武士道"死的觉悟"》,载《世界民族》2006年 第03期。 《日本的五台山信仰探析》,载《中国石油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年 第04期。 《宋初佛画的输入日本及其影响》,载《兰州学刊》2006年 第12期。 《中日文化交流与中日关系--以中日邦交正常化以前的中日文化交流为中心》,载《日本问题研究》1998年 第01期。 《语义界定的历史文化与措词用语的民族意识--汉语外来词"事变"的启示》,载《人文论丛》2007年卷。 《两次体制转型凸显出的一个"非封建"社会》,载《人文论丛》2009年卷。 《武士道の <死の觉悟>と宗教体验》,载《中国にぉける 神道研究》(国际获奖作品论文集),【日】有限会社国际文化工房2009年10月版。 《论张之洞的版权意识--从主张"广译"到参与中日版权谈判》,载《张之洞与中国近代化》(国际学术会议论文集),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0年5月版。 ==参考来源== [[Category:教授]] [[Category:历史学家]]
返回「
郝祥满
」頁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