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覽
近期變更
隨機頁面
新手上路
新頁面
優質條目評選
繁體
不转换
简体
繁體
18.119.106.238
登入
工具
閱讀
檢視原始碼
特殊頁面
頁面資訊
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檢視 遗址 的原始碼
←
遗址
前往:
導覽
、
搜尋
由於下列原因,您沒有權限進行 編輯此頁面 的動作:
您請求的操作只有這個群組的使用者能使用:
用戶
您可以檢視並複製此頁面的原始碼。
[[File:遗址.jpg|350px|缩略图|右|<big>雅典古奥林匹亚遗址</big>[http://photocdn.sohu.com/20100629/Img273151908.jpg 原图链接][http://travel.sohu.com/20100629/n273151705_1.shtml 来自 搜狐 的图片]]] '''遗址'''('''英語: Ruins''' ),又称遗迹,是古代人類遺留下來的建築物遺址與生活環境的遺址,属于[[考古学]]概念。例如:古代皇宮、陵墓、[[萬里長城]]、[[金字塔]]、[[神社]]、[[寺廟]]、[[帕德嫩神廟]]等。 == 特點 == 大多遗址的特点表现为不完整的残存物,具有一定的区域范围。很多[[史前]]遗址、远古遗址多深埋地表以下。埋藏地下的遗址的发现多与人类活动有关,如[[农业]][[生产]]、[[建筑]]工地施工等;很多古代遗址属于[[探险]]发现。古代城市、古代建筑遗址多为残垣断壁,各种生活用品表现为不残破和不完整,但可以通过[[考古]]和人类学研究寻找人类生活轨迹。很多遗址属于[[战争]]、[[灾难]]之后的遗存。遺跡在[[考古學]]、[[歷史]]研究上扮演著重要的角色,提供研究人員了解古代人類生活的部分面貌。 ==種類== 遗址为[[文物]],属于文化[[古蹟]]。 按照時間,遗址可分為以下種類: *人类在史前生活的遗存称为“史前遗址”; *人类[[文明]]以后,[[历史]]年代久远的遗存称为“古代遗址”; *历史年代不久远的遗存多属于具有特殊文化意义为纪念地。 *用於命名整個史前文化的遺址,被稱作[[命名遺址]]。 按照建築類別,可分為以下種類: *都市遺跡 *[[宗教]]遺跡 *[[交通]]遺跡<ref>[http://hunan.voc.com.cn/article/200908/200908211147232678.html [炎陵<nowiki>]</nowiki>发现宋明清时期40处古交通遗迹],湖南在线,2009-8-21</ref> *墳墓遺跡 *[[海底遺跡]] ==遗址保护模式== 在国际上,主要分成三种模式:欧洲模式、日本模式、美国模式。 ===欧洲模式=== [[欧洲]]是近代[[考古学]]的发源地,早在16世纪就已经产生遗址保护的概念,到19世纪末期逐渐系统化、科学化。欧洲模式主张保护遗址现状,以保护遗址的原真性与完整性为目的。 在[[希腊]],由于国家通过相关法律的约束,古物工作者对于古物的修复极为谨慎。比如希腊为保持[[雅典卫城]]的原始风貌,对城市的建筑高度、城市密度、城市色彩都做了严格的规定。最终使遗址保护与城市发展达到完美契合。 ===日本模式=== 日本大遗址保护理念在[[亚洲]]范围内具有一定的影响。其保护对象不但有物还有人。并通过遗址公园的建设扩大到遗址周边环境。他们使用复原设计和重建手段使历史场景再现,追求[[文化遗产]]的可观赏性。在保护了大遗址的同时,不仅带动了旅游业的飞速发展,也化解了遗址与城市发展之间矛盾。 ===美国模式=== 美国模式的特点在于遗址保护主体的多元化。在[[美国]]建立起由[[联邦政府]]、州政府、[[地方政府]]、[[民间组织_|民间团体]]与私人共同参与并紧密相联的保护体制。并且美国的大遗址保护强调以市民为主体,通过建立完备的[[法律体系]]与政府相关机构,在景观控制、环境教育展开多方面的保护活动,实现了遗址功能的转化与持续发展<ref>[https://site.douban.com/156925/widget/notes/192175951/note/580686101/ 文化遗产保护的几种模式],豆瓣, 2016-09-09</ref>。 ==视频== ===<center> 遗址 相关视频</center>=== <center> 世界遗产希腊古遗址 </center> <center>{{#iDisplay:f0538tosthj|560|390|qq}}</center> <center> 日本海底惊现石头城遗址,专家:海底金字塔 </center> <center>{{#iDisplay:h0898uyfx6y|560|390|qq}}</center> ==参考文献== [[Category:790 文物考古總論]]
返回「
遗址
」頁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