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覽
近期變更
隨機頁面
新手上路
新頁面
優質條目評選
繁體
不转换
简体
繁體
18.118.26.249
登入
工具
閱讀
檢視原始碼
特殊頁面
頁面資訊
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檢視 通往故乡的道路(林栖) 的原始碼
←
通往故乡的道路(林栖)
前往:
導覽
、
搜尋
由於下列原因,您沒有權限進行 編輯此頁面 的動作:
您請求的操作只有這個群組的使用者能使用:
用戶
您可以檢視並複製此頁面的原始碼。
{| class="wikitable" style="float:right; margin: -10px 0px 10px 20px; text-align:left" |<center>'''通往故乡的道路'''<br><img src="https://images.pexels.com/photos/10301560/pexels-photo-10301560.jpeg?auto=compress&cs=tinysrgb&w=600&lazy=load" width="280"></center><small>[https://www.pexels.com/zh-cn/ 圖片來自免费素材网]</small> |} '''《通往故乡的道路》'''是[[中国]]当代作家林栖的散文。 ==作品欣赏== ===通往故乡的道路=== 小时候,我是山里的农村娃,靠读书一步一个脚印闯入城市生活。蓦然回眸,在通往故乡的道路上,留下我许多深刻的记忆。 四十多年前,命运之神让我降临在一个只有数十户人家的寨子里,在绵长的时光深处,尤其对这个人生起点站记忆深刻:几排错杂、破烂、歪斜的黑瓦房,间杂草木搭建的猪牛圈。寨前是一大片田坝,因常年缺水只能栽种一些杂粮。四周是荒秃秃的山岭,只有一条[[崎岖]]的山路伸向山外……自明末清初以来,我的父老乡亲祖祖辈辈都生活在这块贫穷闭塞的土地上。 [[贫穷]]限制了人们的见识和想象。爷爷说,他年轻的时候,沿着寨前的羊肠山路独自外出闯荡,到过一百多里外的县城,见过许多稀奇事,很多人在空闲时都跑到我家里来,听爷爷讲他去县城的所见所闻,爷爷摆得起劲,他们听得入迷。小时候,我觉得世界就像我的故乡那么大,我和一帮同龄的孩子在大山与瓦房之间,放牧着牛羊,吃饭睡觉,乐在其中。后来听爷爷说山外还有一个很大很大的县城,我就常常跑到寨口的山路上使劲朝前看,想象着山外世界的奇妙。 上世纪七十年代末,一个冬天,我们所在的乡里来了一位雷厉风行的书记,现在还记得他的名字叫陈树培,新官上任第一把火就是——修路。那时的冬天特别冷,地上冻结着厚厚的冰层,在一阵阵隆隆的炮声中,村村寨寨的劳动力扛着钢钎、大锤、撮箕等工具,开山取石,架桥铺路。大年三十夜,寒风呼啸,陈书记坚守工地,带着乡亲们吃住在工地。没多久,我们村有史以来有了第一条公路连通乡里,通达县城,通向更广阔的世界。 公路一通,车就来了。一辆辆解放牌卡车运着沙石水泥,四方乡亲齐聚村头,帮助我们村修建小二型水库。有了水库的水源滋润,寨子里的田坝一年四季变得水汪汪的,杂粮田变成了水稻田。记得吃杂粮的那些日子,我们总是喊饿,父母带着我们上山采摘野菜一起搅和着吃,才能勉强度日。 日子逐渐好起来了,大队妇女主任走上门来,做父亲的工作,让我去学校读书。那时候我已经九岁,还在山里放牛。父亲无可奈何地说:“我们家祖祖辈辈都是农民,自古只有架起锅锅煮芒芒([[米饭]]),哪有架起锅锅煮文章?”妇女主任讲政策,讲道理,好不容易,父亲才同意我去学校读“犁耙书”。 从家乡修通的这条公路开始,我一步步走下去。先是在寨前半里远的村小读书,接着在离家六里远的公路边上六年级,又在离家二十里远的乡里上初中。我们起早赶黑,邀约三两个同伴,在坑洼不平,有时甚至泥泞不堪的毛坯公路上往来求学。那时候,我们穿着破衣烂衫,肩上一头挑着米,一边挑着菜和书包,徒步去上学。有的同学冬天还没袜子穿,脚趾头冻得红红的露在外面。在求学的路上,虽然已有公路可走,但那时极少见到路上有车,更不能奢望乘车去上学。 有一件事,是令我终身难以忘怀的。那是一个端午节日,我们预考上中师的四个同学接到第二天去县城参加术科考试的通知。第二天天没亮,我们各自打着火把,从家里赶路来到乡场上,准备乘坐从县城来的班车去县城。那时从县城到各乡镇的班车只发一班,错过了就只能等到第二天了。我们等呀等,直到当天十二点也没见到班车出现。我们急了,到邮电局打听,才知道当天班车被人包下,去另一个县城参加[[龙舟赛]]了。乡场离县城有一百多里路程,我们几个又从没去过的,路不知道怎么走。术科考试成绩是要记入中考决考成绩的,是决定人生命运的大事,不可能放弃的,怎么办呢?真是叫天天不应,叫地地不灵。坐班车的希望落空了,其它的车是没有的。我们把心一横,一咬牙,四个人便沿着那条通往县城的公路徒步“长征”了。 我们四个人从中午十二点出发,沿路边走边问,走着走着,天就黑了,好在晚上月色朦胧,路是白晃晃的,我们还能辨别出路的大致方向探索着前进。遇到路边人家,就赶紧上前问路,好在全程只有一条公路进城,给我们节省了许多麻烦。当我们来到县城的时候,已是将近第二天的[[凌晨]]一点。我们又累又饿,腰酸背疼。幸好我们其中一位同学的亲戚在城里的汽车站上班,当晚主人夫妇爬起来热情地接待我们,煮饭给我们吃,那晚的饭菜好香好香,现在闭上眼还能闻得到那种特殊的香味。那晚进屋的时候,我们看看各自手中拿着当拐棍用的木条,发现接触地面的一端都磨掉了一大截。洗脚时,我们脱下鞋袜,发现脚板脚趾都红肿、起泡、流血了。看到我们的样子,女主人一个劲地同情叹息,还不停地为我们抹眼泪。 那年秋天,我们四个同学有三个接到了师范学校的录取通知书。那时考个师范,在当地是个惊天动地的大喜事。我卖口粮那天,粮站的收购员把我左看右看,硬是不相信我能考上什么重点师范。毕业后,我被破格优分到乡里的中学教书,然后又一步步调入县城,后来又做了公务员。 家中父母去世后,我很少再回到生养我的故乡。但每逢[[清明]]时节,我还是必须回去的。每次回去,我都会倍感振奋:通往故乡的路变来变去,儿时的毛坯公路早已没了踪影,先是水泥路,后来又换成了沥青路,前些年才是五六米宽,现在又一跃变成了十二米的沥青旅游大道。路上车来车往,轿车、[[面包车]]、货车五花八门,不时还有豪车飙过,挂着湘、黔、粤、沪等地的牌照。 今年六月六,我又回了趟老家,下了从县城到乡镇的主干道,进入村寨,以前的田间阡陌,变成了纵横交错如同蛛网似的通村通组的水泥路,竟然一时迷了路,打开手机[[百度]]导航,才顺利回到老家。 变化大的,还有公路两边的村庄,先前的黑瓦房消失了,几乎全是靓丽的小康房,绿色生态产业风生水起,把美丽乡村映照得如同仙境。我的故乡,正雄心勃勃引进一家公司,投资上亿元,发展生态养牛业,遍地是随风起伏的绿色牧草;房前屋后和田间的产业大道旁开满了各种鲜花;河堤两岸修葺一新,绿树红花相映,沟渠里清水长流,各种飞鸟在蓝色的天空里自由自在地飞翔鸣叫…… <ref>[http://www.chinawriter.com.cn/l 中国作家网]</ref> ==作者简介== 林栖,实名张维军,1974年10月29日生,土家族,贵州省作协会员。 ==参考资料== {{Reflist}} [[Category:820 中国文學總論]] [[Category:825 中國散文論;語體文論;新文學論]]
此頁面使用了以下模板:
Template:Main other
(
檢視原始碼
)
Template:Reflist
(
檢視原始碼
)
模块:Check for unknown parameters
(
檢視原始碼
)
返回「
通往故乡的道路(林栖)
」頁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