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覽
近期變更
隨機頁面
新手上路
新頁面
優質條目評選
繁體
不转换
简体
繁體
3.143.235.104
登入
工具
閱讀
檢視原始碼
特殊頁面
頁面資訊
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檢視 送秘书晁监还日本国 的原始碼
←
送秘书晁监还日本国
前往:
導覽
、
搜尋
由於下列原因,您沒有權限進行 編輯此頁面 的動作:
您請求的操作只有這個群組的使用者能使用:
用戶
您可以檢視並複製此頁面的原始碼。
{| class="wikitable" align="right" |- | style="background: #008080" align= center| '''<big>送秘书晁监还日本国</big> ''' |- | [[File:P4YBAFs1kCmATP8IAAQ6Cn62PYk440 n.jpg|缩略图|居中|[http://www.kfzimg.com/G06/M00/44/BB/p4YBAFs1kCmATP8IAAQ6Cn62PYk440_n.jpg原图链接][https://pic.sogou.com/d?query=%E9%80%81%E7%A7%98%E4%B9%A6%E6%99%81%E7%9B%91%E8%BF%98%E6%97%A5%E6%9C%AC%E5%9B%BD&forbidqc=&entityid=&preQuery=&rawQuery=&queryList=&st=&did=14 来自 搜狗 的图片]]] |- | style="background: #008080" align= center| |- | align= light| |} =='''送秘书晁监还日本国'''== 《送秘书晁监还日本国》是唐代诗人[[王维]]所作的一首五排。 [1] 此诗表现了诗人与留居九州三十七年的日本人晁衡的深厚情谊。诗人以情景交融的手法,描绘出一幅路程遥远、归途风光、回国后的情景,使全诗神彩焕发,也表现了作者对友人晁衡归舟安全的忧虑。最后预祝友人一路顺风,却又感叹别离后音信难通,流露了诗人依依不舍的深挚情谊。 =='''作品原文'''== '''送秘书晁监还日本国'''1 积水不可极2,安知3[[沧海东]]4。 九州何处远,万里若乘空。 向国唯看日,归帆但信风。 鳌5身映天黑,鱼眼射波红。 乡树6[[扶桑]]7外,主人孤岛8中。 别离方异域,音信若9为通。 [1] =='''注释译文'''== '''词句注释''' '''1.'''晁衡,原名仲满、阿倍仲麻吕,日本人。公元717年(唐玄宗开元五年)随日本遣唐使来中国留学,改名为[[晁衡]]。历仕三朝(玄宗、肃宗、代宗),任秘书监、兼卫尉卿等职。大历五年卒于长安。天宝十二载,晃衡乘船回国探亲。 '''2.'''极:尽头。引申为达到极点、最大限度。 '''3.'''安知:怎么知道。 '''4.'''沧海东:东游以东的地方,这里指日本。 '''5.'''鳌(áo):传说中的海中大龟,—说大鳖。李白《[[猛虎行]]》有“巨鳌未斩海水动”的诗句。 '''6.'''乡树:乡野间的树木。清朝朱彝尊《[[送金侍郎鋐填抚七闽]]》诗之一:“玉节官桥河畔柳,锦帆乡树越中山。” '''7.'''扶桑:地名。《[[南史·夷貊列传]]》载:“扶桑在大汉国东二万余里。……其上多扶桑木,故以为名。” “扶桑”一词,时而指地名,时而指神话中树木,有时也作为日本国的代称。这首诗中的“乡树扶桑外”,意思是说日本国比扶桑更远。 '''8.'''孤岛:指日本国。 '''9.'''若:如何。 [2] '''白话译文''' 辽阔的大海不能达到它的尽头,怎么能知道大海以东的地方什么样! 中华九州离哪里最远?相隔万里之遥好像在天空一样。 面对着你的国家只要看太阳升起,回国的[[帆船]]只有等待定期的信风。 海中的大鳖身影把天都遮黑了,鱼的眼睛把大海的波浪都照红了。 故乡的树木在扶桑国的大地上,送行的主角家住在孤岛里。 我们分别之后就要天各一方,怎么才能够互通音信呢! [3] =='''创作背景'''== 唐玄宗开元五年(717)随日本遣唐使来九州留学,改姓名为晁衡。历仕玄宗、肃宗、代宗三朝,任秘书监,兼卫尉卿等职。大历五年卒于长安。天宝十二载,晃衡乘船回国探亲。临行前,玄宗、王维、包佶等人都作诗赠别,表达了对这位日本朋友深挚的情谊,其中以王维这一首写得最为感人。 [4] =='''作品鉴赏'''== '''文学赏析''' 古代赠别诗通常以交代送别的时间、地点、环境发端,借景物描写来烘染离情别意。这首诗不同,开头便是一声深沉的慨叹:茫茫沧海简直不可能达到尽头,又怎么能知道那沧海以东是怎样一番景象呢!突如其来,喷薄而出,令人心神为之一震。三四两句一问一答,寄寓诗人深情:[[九州]]以外,哪里最为遥远?恐怕就要算迢迢万里之外的日本了。友人要去那里,真象登天一样难。头四句极写大海的辽阔无垠和日本的渺远难即,造成一种令人惆怅、迷惘、惴惴不安的浓重氛围。 接下来四句,是写想象中友人渡海的情景。在当时的科学水平和技术条件下,横渡大海到日本去是一种极为冒险、生死未卜的事情。通常是正面实写海上的景象,诸如气候的无常、风涛的险恶等等,借以表达对航海者的忧虑和悬念。第三联写得惊耳怵目,扣人心弦,富有精警之意。无论语言是怎样的铺张扬厉,情感是怎样的激宕淋漓,要在一首短诗中把海上航行中将要遇到的无数艰难险阻说完道尽,毕竟是办不到的。所以,王维采用了另外一种别开生面的手法:避实就虚,从有限中求无限。 “向国惟看日,归帆但信风”,要说的意思只开了一个头便立即带住,让读者自己去思索,联想,补充,丰富。《[[新唐书。东夷传]]》云:“日本使自言国近日所出,以为名。”这里“日”字双关,兼指太阳和日本国。航海者就凭几片风帆、数支橹桨,随风飘流,可见艰险已极。诗人不作正面描绘,只提供联想线索;不言艰险而艰险之状自明,不说忧虑而忧虑之情自见,正是这两句诗高明的地方。最有特色的,还是“鳌身映天黑,鱼眼射波红”两句。 在这里,诗人不只是没有实写海上景象,而且虚构了两种怪异的景物:能把天空映黑的巨鳌,眼里红光迸射的大鱼,同时展现出四种色彩:黑,红,蓝(天),碧(波),构成了一幅光怪陆离、恢宏阔大的动的图画。波涛在不停地奔涌,巨鳌与大鱼在不停地出没,四种色彩在不断地交织和变幻,表达了诗人对友人海上航行艰险、安危的忧虑。 历代的诗论家们公认王维“诗中有画”,但往往没有注意到,他的“诗中画”大多是“绘画所描绘不出的画境”。这首诗即是如此。人们公认王维是着色的高手。但往往没有注意到,他笔下的色彩不是客观对象的一种消极的附属物,而是创造环境氛围、表现主观情感的积极手段。这两句诗利用色彩本身的审美特性来表情达意,很富创造性,有很高的借鉴价值。 最后两句,诗人设想晁衡战胜艰难险阻,平安回到祖国,但又感叹无法互通音讯。这就进一步突出了依依难舍的深情。 这是一曲中日两国的传统友谊之歌。通篇没有用一个概念性的语词来明言所表现的究竟是什么情感,但我们从目的地的渺远、航程的艰险和诗人的声声喟叹中,可以明确无误地体会到,这是一种怅惘、忧愁、悬念、惜别等等杂糅交织的至精至诚的情谊。 [4] '''名家点评''' 唐·司空图《[[诗品]]》云:“不着一字,尽得风流。语不涉难,已不堪忧”。 明·顾璘《[[批点唐音]]》云:“送日本无过之者。”评价极高,但不过分。 [5] =='''作者简介'''== 王维(701-761),唐代诗人。字摩诘。原籍祁(今属山西),迁至蒲州(今山西永济),遂为河东人。开元九年(721年)中进士第一,累官至给事中。安史乱军陷长安时曾受职,乱平后,降为太子中允。后官至尚书右丞,故亦称王右丞。晚年居蓝田辋川,过着亦官亦隐的优游生活。诗与[[孟浩然]]齐名,并称“王孟”。前期写过一些以边塞题材的诗篇,但其作品最主要的则为山水诗,通过田园山水的描绘,宣扬隐士生活和佛教禅理。晚年无心仕途,专诚奉佛,故后世人称其为“诗佛”。兼通音乐,工书画。存诗约四百首,有《[[王右丞集]]》。 [6] <ref>[https://www.sohu.com/a/330229725_120106296?scm=1002.46005d.16b016c016f.PC_ARTICLE_REC_OPT 唐代王维《送秘书晁监还日本国》古诗欣赏及解析 涨知识 ],搜狐网 2019年7月30日</ref> ==参考文献== {{reflist}} [[Category:821 中國詩論]]
此頁面使用了以下模板:
Template:Main other
(
檢視原始碼
)
Template:Reflist
(
檢視原始碼
)
模块:Check for unknown parameters
(
檢視原始碼
)
返回「
送秘书晁监还日本国
」頁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