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覽
近期變更
隨機頁面
新手上路
新頁面
優質條目評選
繁體
不转换
简体
繁體
18.227.72.24
登入
工具
閱讀
檢視原始碼
特殊頁面
頁面資訊
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檢視 赵开美 的原始碼
←
赵开美
前往:
導覽
、
搜尋
由於下列原因,您沒有權限進行 編輯此頁面 的動作:
您請求的操作只有這個群組的使用者能使用:
用戶
您可以檢視並複製此頁面的原始碼。
'''赵开美'''(1563-1624年),又名琦美,字玄度,一字如白,号清常道人,江苏常熟人,万历中以父荫授刑部郎中,官太仆丞。明代著名藏书家。后世学者对他保藏流传中华民族优秀文化的贡献予以高度评价。最为学者赞誉的是他保藏整理的《古今杂剧》和翻刻《宋版[[伤寒论]]》。明万历二十七年,赵开美以北宋元佑三年(1088年)《[[伤寒论]]》小字原刻本为底本,聘请优秀刻字工人[[赵应期]]翻刻,逼近原版,称为“宋本《伤寒论》”,但所据底本旋即亡佚。 [[File:赵开美.jpg|缩略图|赵开美[http://img.mp.itc.cn/upload/20170813/f2cb7ce308f54000bfc809af338dbed4_th.jpg 原图链接]]] ==人物简介== 赵开美(1563-1624年),又名琦美,字玄度,一字如白,号清常道人,江苏常熟人,万历中以父荫授刑部郎中,官太仆丞。父亲用贤(1535-1596年),字汝师,号定宇,隆庆进士,万历中官吏部左侍郎,卒谥文毅,撰有《赵定宇书目》。开美继承父业,藏书愈富,详情见其所撰《脉望馆书目》。 钱谦益(1582-1664年),号牧斋,与开美同里,曾为赵开美撰写墓表(见钱谦益《牧斋初学集》),此墓表对了解开美大有裨益。钱谦益撰写的《刑部郎中赵君墓表》,从中可见其生平事迹,现摘录如下:“君讳琦美,字玄度,故广参议、讳承谦之孙;赠礼部尚书、谥文毅、讳用贤之子。君之歴官,以父任也。天性颖发,博闻强记,落笔数千言。居恒厌薄世之儒者,以谓自宋以来,九经之学不讲,四库之书失次,学者皆以治章句、取富贵为能事,而不知其日趋于卑陋。欲网罗古今载籍,甲乙铨次,以待后之学者。损衣削食,假借缮写,三馆之秘本,兔园之残册,刓编齾翰,断碑残壁,梯航访求,朱黄雠校,移日分夜,穷老尽气,好之之笃挚,与读之之专勤,盖近古所未有也。而君之于书,又不徒读诵之而已,皆思落其实,而取其材,以见其用于当世。诸凡天官、兵法、谶纬、算历、以至水利之书,火攻之谱,神仙药物之事,丛杂荟蕞,见者头目眩晕,君独能谙记而悉数之。君生为贵公子,而布衣恶食,无绮纨膏粱之色。少年才气横骛,落落不可羁勒。而遇旅人羁客,煦妪有恩礼,精强有心计,时致千金,缘手散去,尽损先人之田产,不以屑意也。尤深信佛氏法,所至以贝叶经自随,正襟危坐而卒,享年六十有二,归葬于武康之茔。” 1599年《仲景全书》刻成,年三十六,时名开美。1616年撰《故宫遗录·跋》,时年五十四岁。六十二岁卒。盖称琦美,已晚年矣。 ==人物事迹== ===《读书敏求记》载赵开美事迹=== 钱曾(1629-1701年),字遵王,号也是翁,江苏常熟人,与赵开美同里,乃钱谦益之孙。钱曾所著《读书敏求记》是研究我国古籍版本学和文献史的重要著作,《读书敏求记》多条记载赵开美校书之勤与精。如: [[File:赵开美2.jpg|缩略图|赵开美[http://img.mp.itc.cn/upload/20170813/d7ada86f9abf4f7aadaa8df638d62b32_th.jpg 原图链接]]] 卷二《杨衒之洛阳伽蓝记五卷》条云:“清常道人(赵开美号)跋云:岁己亥(1599年),览吴管刻《古今逸史》中《洛阳伽蓝记》,读未数字,辄龃龉不可句。因购得陈锡玄、秦西岩、顾宁宇、孙兰公四家抄本,改其讹者四百八十八字,增其脱者,三百二十字。丙午(1606年)又得旧刻本,校于燕山龙骧邸中,复改正五十余字。凡历八载,始为完书。清常言校勘之难如此。予尝论牧翁绛云楼,读书者之藏书也;赵清常脉望馆,藏书者之藏书也。清常殁,武康山中白昼鬼哭,嗜书之精爽若是。伊予腹笥单疏,囊无任敬之子异本,又何敢厕于墨庄艺圃之列?然绛云一烬之后,凡清常手校本,都未为六丁取去,牧翁悉做蔡邕之赠。天殆留此以佽助予之《诗注》耶!何其幸哉!” 2007年,上海古籍出版社出版《读书敏求记校证》一书,其中记载了钱谦益撰写清常(即赵开美)遗书事。《读书敏求记校证》由光绪进士章钰(1865-1937年)著,章钰任清史馆纂修,精熟古籍版本及文献。书中记载:“崇祯九年,常熟人张汉儒疏稿讦钱谦益:'见刑部郎中赵玄度两世科甲,好积古书古画,价值二万金,私藏武康山内。乘其身故,欺其诸男在县离隔五百余里,磬抢四十八厨古书归家,以致各男含冤焚香咒诅。'其言不知确否,然足为清常藏书处所之一证也。” 《读书敏求记校证·序跋题记》载:“钱先生藏书甲江左,绛云楼一炬之后,以所余宋椠本尽付其孙。曾字遵王,《有学集》中《跋述古堂宋版书》即其人也。先生逝后,曾尽鬻之泰兴季氏,于是藏书无复存者。闻今归昆山徐氏矣。” 李茂如《历代史志书目著录医籍汇考》云:“康熙五六年间,钱曾举家藏宋刻之重复者,转售于泰兴季氏”。钱谦益将烬馀之书付于孙子钱曾,钱曾将宋版之复者售江苏泰兴季振宜,振宜书后归江苏昆山徐乾学(1631-1694年,藏书极富有《传是楼书目》)。李茂如又云:“赵氏卒后,藏书多归于钱氏绛云楼。继起者,前有毛晋之汲古阁、钱曾之述古堂以及孙从添之上善堂,后有陈揆之稽瑞楼、张金吾之爱日精庐,以至赵宗建之旧山楼、瞿镛之铁琴铜剑楼等,乃知赵氏遗泽之深远也。” 中国中医科学院善本书室存《赤水玄珠》上有“东海仙蠹室藏”篆字朱章,为赵开美专用图书闲章,此章在《仲景全书·伤寒论》卷四末及卷十《伤寒论后序》末亦有之,因知中国中医科学院善本书室之《赤水玄珠》原为赵开美所藏,经季沧苇、徐乾学及清代诸大藏书家递藏,辗转流入中国中医科学院图书馆。 ===赵开美精校《古今杂剧》并翻刻大量优秀古籍=== 《中国藏书通史》载,赵开美有手抄手校《古今杂剧》242种,翻刻大量珍貴古书,全是元明两代的剧本,是研究我国戏剧史的宝库。此书大部分经赵开美手抄,后辗转流入[[钱谦益]]、[[钱曾]]、[[季振宜]]等著名藏书家手中,后来一直处于若存若亡状态之中。 及至民国二十七年(1938)的抗战时期,此书忽然在上海出现,书商从三千元炒至一万元,索高价待沽。其时[[郑振铎]]先生正在上海,他深知此书的价值,他“唯一的希望,此国宝不至出国”,唯恐此书再度落入不见天日的谁家书箧之中,便竭尽全力抢救。尽管当时他生活并不宽裕,靠典当旧书为生,但还是多方呼吁,力主政府收购,并按书商限期三天凑足九千元之数,经过一番周折,《古今杂剧》终于得到抢救,不致沦于他邦或淹没,现藏北京图书馆。郑振铎先生在《劫中得书记》一书的长跋中,将此书重新出现誉为仅次于敦煌卷子、居延汉简、内府大库档案的被发现,从中亦可见这四十六册、二百四十二种《[[古今杂剧]]》的价值所在。 赵开美刊书亦多,多利用其家藏脉望馆底本而加刊印。现知有:《东波先生志林》五卷,宋苏轼撰,万历二十三年(1595)海虞赵开美刊;《仲景全书》四种二十六卷,汉张机撰,万历二十七年(1599)海虞赵开美刊;《陈眉公杂录》讹二十四种,明陈继儒辑,万历二十九年(1601)赵开美刊;《仇池笔记》二卷,宋苏轼撰,万历三十年(1602)海虞赵开美刊。 《东波先生艾子杂记》一卷,《渔樵闲话》一卷,《杂纂》一卷,宋代苏轼纂,万历三十年(1602)海虞赵开美刊;《唐段少卿酉阳杂俎》二十卷、续集一十卷,唐段成式撰,万历三十六年(1608)常熟赵琦美脉望馆刊;《松石斋集》二十六卷,明赵用贤撰,万历四十八年(1620)赵开美刊。《周髀算经》二卷,汉赵君卿注,北周甄鸾重述,唐李淳风注释;《音义》一卷,宋李籍撰;《术数记遗》一卷,汉徐岳撰、北周甄鸾注,万历间(1573年—1620年)海虞赵开美刊。《新唐书纠谬》二十卷,宋吴缜撰,万历间海虞赵开美刊。 上举之书,仅是赵开美翻刻的部分古籍,浏览其刊行年代,几乎隔两三年就有新的书籍刊行,可见赵开美对中华民族优秀文化的保存与传播贡献巨大。 ==个人作品== 赵开美刊书甚多现知有: 《东坡先生志林》五卷,宋苏轼撰,万历二十三年(1595)海虞赵开美刊; 《仲景全书》四种二十六卷,汉张机撰,万历二十七年(1599)海虞赵开美刊; 《陈眉公杂录》讹二十四种,明陈继儒辑,万历二十九年(1601)赵开美刊; 《仇池笔记》二卷,宋苏轼撰,万历三十年(1602)海虞赵开美刊。 ==刊刻《伤寒论》== 最为学者赞誉的是他保藏整理的《[[古今杂剧]]》和翻刻《[[宋版伤寒论]]》。明万历二十七年,赵开美以北宋元佑三年(1088年)《[[伤寒论]]》小字原刻本为底本,聘请优秀刻字工人赵应期翻刻,逼近原版,称为“宋本《伤寒论》”,但所据底本旋即亡佚。今称之宋本《伤寒论》即明赵开美本也。业内人士皆将赵开美本称为宋本。宋本原刻今存五部,于中国中医科学院、上海图书馆、上海中医药大学、中国医科大学、台湾故宫博物院图书馆各藏一部,皆为国宝。<ref>[http://history.sohu.com/a/164346074_562249 赵开美生平事迹考]搜狐网 2017-08-13 20:00</ref> ==藏书贡献== [[file:赵开美1.jpg|right|赵开美[http://img.mp.itc.cn/upload/20170813/8ba9a843b2be4f2baefc1eab07011ba2_th.jpg 原图链接]]] 明代嘉靖年间,在中国东南部的经济比较发达的古城常熟,成了明末清初以来私家藏书的中心地, “虞山一派”藏书家异军突起。其中的三大藏书家即赵琦美、钱谦益、毛晋,三人中间论藏书地位应该首推脉望馆馆主,开创古城常熟私家藏书之风的明代藏书家赵用贤之子———赵琦美。 藏书家赵琦美的藏书楼命名“脉望馆”。出典根据《仙经》云:蠹虫三食神仙字,则化为此物,名为脉望。”“脉望”其实就是古书中的蛀虫。赵琦美与许多的古代文人学者一样嗜书如命,藏书成癖。搜书既多,筑室藏之,以蠹虫啃书所升华之物—————“脉望”,来比喻自己嗜书之癖,着实令后人称绝。 赵琦美的父亲赵用贤也是一位藏书家,以校雠精善著称,他的《五经》版刻纸墨上乘,可与宋版乱真。他的《赵定宇书目》是明代遗留至今为数甚少的几部私家藏书目录之一。赵琦美从小深受濡染,子承父业,好古敏求,以搜购古籍为乐事,尤爱宋元旧版的收藏。自万历四十二年(1614年)起,年过50的赵琦美开始倾注大量精力,抄校所见所藏的各种元、明杂剧。至万历四十五年(1617年)抄校完毕。据统计,现存脉望馆所藏《古今杂剧》共64册,包括元、明两代杂剧242种,其中刻本2种,一为古名家杂剧选本,一为息机子杂剧选本。其余抄本经专家考证,大部分为赵氏父子抄自内府御戏监本、山东藏书家于慎行次子于小谷的家传曲本,为古本杂剧的保存立下了大功。 在中国藏书史上,脉望馆主的贡献在于收集、校勘了大量珍本,并将其刊刻行世。一次,赵琦美得刻本《洛阳伽蓝记》,文中多有缺漏失误。于是设法购得四家抄本加以校勘,改正480个错字,增补320个脱漏字。后又觅得旧刻本,据此改正50多字,历时8年,终补其全。有一回购得宋代李诫《营造法式》一书,发现其中缺了10多卷。赵琦美为此遍访各地,几经搜寻,得残本3册。随后借得内阁本参酌抄录,历时20多年,成其完帙;此外不惜重资聘请画师重新绘制书中插图,改讹增脱,勤于校勘,由此不难想象。难怪时人感叹:“每睹清常手校书籍,未尝不汗下如浆。”据地方志记载,父子两人每得善本,往往由父写序而子刊刻。现在所知其刻书有《仲景全书》、《周髀算经》、《酉阳杂俎》、《新唐书纠谬》、《东坡志林》、《鹤林玉露》、《华阳国志》等36种126卷。新中国成立后影印出版的张仲景著作,就是赵琦美当年刻本,被后人视为我国研究伤寒的最佳版本。 据赵琦美编订的《脉望馆书目》著录,收藏图书近5000种、20000余册。书目以千字文为序编次,分类排列书橱,类名下以小字标明庋藏处所。值得一提的是,书目除记录藏书及书画碑帖古玩外,将“不全旧宋元版书”另类加以著录,得经部11种,史部以下近百部,开了后世藏书家著录宋元残本的先例。 如今由赵琦美抄校辑集的元明两代稀见杂剧剧本脉望馆抄校本《古今杂剧》,就存在中国国家图书馆,被誉为研究我国戏剧史的宝库。<ref>[http://www.360doc.com/content/14/0313/19/5701732_360342285.shtml 藏书成癖的脉望馆馆主赵琦美]个人图书馆 2014-03-13 苏迷]</ref> ==参考资料== {{Reflist}} [[category:古图书收藏家、古图书刻印家]]
此頁面使用了以下模板:
Template:Main other
(
檢視原始碼
)
Template:Reflist
(
檢視原始碼
)
模块:Check for unknown parameters
(
檢視原始碼
)
返回「
赵开美
」頁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