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覽
近期變更
隨機頁面
新手上路
新頁面
優質條目評選
繁體
不转换
简体
繁體
18.223.172.243
登入
工具
閱讀
檢視原始碼
特殊頁面
頁面資訊
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檢視 许靖华 的原始碼
←
许靖华
前往:
導覽
、
搜尋
由於下列原因,您沒有權限進行 編輯此頁面 的動作:
您請求的操作只有這個群組的使用者能使用:
用戶
您可以檢視並複製此頁面的原始碼。
[[file:许靖华.jpg|right|300px|thumb|许靖华 [http://image2.sina.com.cn/IT/other/2004-02-23/U68P2T1D296274F13DT20040223143519.jpg 原图链接] [https://image.so.com/v?q=许靖华照片&listsrc=sobox&listsign=5343ba9f1158f656ccd653822207b897&src=360pic_strong&correct=许靖华照片&cmsid=a92a709cac9dadff28153090b6e051a4&cmran=0&cmras=0&cn=0&gn=0&kn=0#multiple=0&gsrc=3&dataindex=4&id=5343ba9f1158f656ccd653822207b897&currsn=0&jdx=4&fsn=60&adsimgsn=0 图片来源网址]]] '''许靖华'''(Kenneth J.Hsu)1929年生于中国,1953年于[[美国]]加州大学[[洛杉矶]]校区取得博士学位。毕业后曾在美国的石油公司(1953—1963)和大学(1963—1967)工作,其后前往苏黎世[[瑞士]]联邦技术学院(ETH)担任实验地质学系主任。退休后从事商业开发。曾获得[[欧洲]]及北美地区地球科学界的优选荣誉沃拉斯顿奖章(1984)和彭罗斯奖章(2001)。 =='''个人简介'''== <p style="text-indent:2em;">1929年7月1日生于[[江苏]][[南京]],常驻[[瑞士]],1944年南京师范附中毕业后考入中央大学(1949年更名南京大学)地质系,1948年7月毕业并获学士学位。同年赴美留学,1950年在俄亥俄州立大学获硕士学位,1953年在洛杉矶加州大学获博士学位。1954年入美国壳牌石油公司从事研究工作,1963年到1967年在纽约州立大学和加州大学任教。1967年起移居瑞士,任教于瑞士联邦理工大学,先后担任该校地球科学院院长、地质研究所所长。<ref>[http://www.kongfz.com/writer/xujinghua/intro/]许靖华.孔夫子旧书网 .</ref> <p style="text-indent:2em;">曾任国际沉积学会主席、国际海洋地质学委员会主席、欧洲地球物理协会首任会长。当选为美国国家科学院院士,地中海科学院院士,台湾中央研究院院士。1984年获世界地学界最高荣誉Twenhofel乌拉斯坦勋章。并曾获国际地质学界的另外两个荣誉:[[英国]]地质学会授予的最高荣誉Wollaston沃拉斯顿奖章(1984)和美国地质学会授予的Penrose彭罗斯奖章(2001)。2002年获南京大学世纪校友学术成就金质奖章。<ref>[http://www.kongfz.com/writer/xujinghua/intro/]许靖华.孔夫子旧书网 .</ref> <p style="text-indent:2em;">他过去各有三分之一的时间在中国、美国和欧洲度过。在科学生涯到到顶峰的时期,许靖华先生希望回到祖国做一些工作。2004年10月11日,受聘为南京大学高级讲座教授,开设《现代科学发展史》公共课。<ref>[http://www.kongfz.com/writer/xujinghua/intro/]许靖华.孔夫子旧书网 .</ref> <p style="text-indent:2em;">2007年9月11日,河南大学环境与健康工程研究中心成立,由许靖华任中心主任,秦明周任中心执行主任.许院士表示将积极促成英国[[牛津大学]]、美国约翰霍普金斯大学参与共同组建中心工作。<ref>[http://www.kongfz.com/writer/xujinghua/intro/]许靖华.孔夫子旧书网 .</ref> <p style="text-indent:2em;">2008年,许靖华成为河南大学环境地理学专业博士生导师;2009年开始招收"地表化学元素迁移与人体健康"方向博士生。<ref>[http://www.kongfz.com/writer/xujinghua/intro/]许靖华.孔夫子旧书网 .</ref> =='''学术成就'''== <p style="text-indent:2em;">对沉积学、大地构造学有深入研究和创新成果。<ref>[http://www.kongfz.com/writer/xujinghua/intro/]许靖华.孔夫子旧书网 .</ref> <p style="text-indent:2em;">1970年他提出了"地中海原来是一片荒漠"的惊人发现,八十年代他又抛出彗星撞击地球引起恐龙大灭绝的理论,一时轰动国际学术界。<ref>[http://www.kongfz.com/writer/xujinghua/intro/]许靖华.孔夫子旧书网 .</ref> <p style="text-indent:2em;">1986年,许靖华在《大灭绝》一书中提出地球演进史的“灾变说”,反驳达尔文的进化论主张。他认为恐龙及其同时期的动植物大规模灭绝的原因是彗星撞击地球,天降酸雨等多种灾变导致环境变化造成的。他不仅认为进化论在科学上没有根据,而且说它结合了马尔萨斯的人口论,为19世纪资本主义血腥扩张提供了所谓依据,并进一步演化成强大者压迫弱小者天经地义的理论。为此,他曾多次在剑桥、[[芝加哥]]、苏黎世等地和生物学家辩论,因此赢得了打遍天下的“许旋风”、“许大侠”之称。而《大灭绝》一书曾被一位英国诺贝尔奖得主列为最能影响人类文明的书籍之一。<ref>[http://www.kongfz.com/writer/xujinghua/intro/]许靖华.孔夫子旧书网 .</ref> <p style="text-indent:2em;">主要科普作品: <p style="text-indent:2em;">《大灭绝——寻找一个消失的年代》(任克译)、 《古海荒漠——科学史上大发现》 (朱文焕译)<ref>[http://www.kongfz.com/writer/xujinghua/intro/]许靖华.孔夫子旧书网 .</ref> <p style="text-indent:2em;">自传《孤独与追寻——我的青年时代》(唐清蓉译,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03年9月出版)<ref>[http://www.kongfz.com/writer/xujinghua/intro/]许靖华.孔夫子旧书网 .</ref> =='''应用成果'''== <p style="text-indent:2em;">在金属资源、石油资源和水资源等领域有多项重要的应用成果。<ref>[http://www.kongfz.com/writer/xujinghua/intro/]许靖华.孔夫子旧书网 .</ref> =='''其他研究成果'''== <p style="text-indent:2em;">他研究中国传统医学,曾经在英国剑桥大学做《寻求一种共通的语言,现代物理学与传统中医的共同性》(In Search of a Common Language)的演讲。<ref>[http://www.kongfz.com/writer/xujinghua/intro/]许靖华.孔夫子旧书网 .</ref> <p style="text-indent:2em;">研究人生哲学,曾经在中国南京大学“世界著名科学家论坛”做《人生为何:从老子、朱熹到薛定谔、费曼、曼德尔布洛特》(What is Life)的演说。<ref>[http://www.kongfz.com/writer/xujinghua/intro/]许靖华.孔夫子旧书网 .</ref> <p style="text-indent:2em;">研究音乐,著有《莫扎特之死》。和他的二儿子安德鲁共同完成了一些研究音乐的分形几何的文章。 <p style="text-indent:2em;">此外,他还曾有其他许多的涉足,比如参与奥运会绿化工程的设计,发表中国航空历史的文章。<ref>[http://www.kongfz.com/writer/xujinghua/intro/]许靖华.孔夫子旧书网 .</ref> == '''参考文献''' == {{Reflist}}
此頁面使用了以下模板:
Template:Main other
(
檢視原始碼
)
Template:Reflist
(
檢視原始碼
)
模块:Check for unknown parameters
(
檢視原始碼
)
返回「
许靖华
」頁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