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覽
近期變更
隨機頁面
新手上路
新頁面
優質條目評選
繁體
不转换
简体
繁體
18.119.213.60
登入
工具
閱讀
檢視原始碼
特殊頁面
頁面資訊
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檢視 观物·气聚则明施 的原始碼
←
观物·气聚则明施
前往:
導覽
、
搜尋
由於下列原因,您沒有權限進行 編輯此頁面 的動作:
您請求的操作只有這個群組的使用者能使用:
用戶
您可以檢視並複製此頁面的原始碼。
[[File:观物·气聚则明施.jpeg|有框|右|<big>丘葵故里美景</big>[http://img.mp.itc.cn/upload/20160608/337ce507ee09424da6992fccf878bca2_th.jpg 原图链接][https://www.sohu.com/a/81842857_404510 来自 搜狐网 的图片]]] 《'''观物·气聚则明施'''》是[[南宋]]丘葵的作品之一。 丘葵(一二四四~一三三三)(生年据本集《周礼补亡序》泰定甲子[元年]年八十一推定),字吉甫,自号钓矶,[[泉州]]同安(今属[[福建]])人。早崇[[朱熹]]之学,亲炙[[吕大圭]]、[[洪天锡]]之门最久。宋亡,杜门不出,与[[谢翱]]、[[郑思肖]]有“闽中三君子”之称。元泰定间御史马祖常荐,征聘不出。卒年九十。 <center>观物·气聚则明施</center> {{Cquote| 气聚则明施,气散则明匿。 孰能知其妙,聚散乃为客。 法象乃糟糠,真机乃虚寂。 太哉无方体,是谓神与易。 |[南宋]丘葵}} ==诗词作品== 有《钓矶诗集》、《周礼补亡》等。清干隆《泉州府志》卷四一、道光《福建通志》卷一八七有传。丘葵诗,以清抄《丘钓矶集》(藏[[北京大学]]图书馆)为底本。校以清道光二十六年汲古书屋刻《钓矶诗集》(简称汲本,藏南京图书馆,诗较底本有缺有多)。校本多出底本之诗及新辑集外诗,另编一卷。 ==艺术特点== 沉郁顿挫是《钓矶诗集》的主要风格特征。邱葵生活于宋元易代之时,时事的变迁,蒙元的惨无人道,在邱葵的心里留下累累伤痕,使他愤激悲慨,而深厚的[[理学]]<ref>[http://www.360doc.com/content/17/0217/00/259476_629810057.shtml 什么是理学],个人图书馆,2017-02-17</ref>涵养又使他的情感显得沉郁而深厚。因此,他的诗歌作品具有一种深沉的忧思,感情的抒发往往低回、起伏。 语言自然质朴是《钓矶诗集》的又一特点。邱葵生活于宋元两代,特殊的生活经历影响他的心灵和创作,他的作品真实地反映了宋元时代的社会现实以及自己作为南宋遗民的遭遇和独特的心理感受,具有鲜明的[[现实主义]]<ref>[https://view.inews.qq.com/a/20211228A02E2900?refer=wx_hot 什么是现实主义?],腾讯网,2021-12-28</ref>特征。《钓矶诗集》中的诗作,语言质朴,丝毫没有雕琢的痕迹,更没有元人的纤靡习气,读之感人肺腑。 《钓矶诗集》的第三个特点是托物言志。邱葵常通过咏竹、莲、杜鹃、兰、[[梅]]等来寄托自己的思想和情操。在《对竹》中,作者通过歌咏竹的潇洒脱俗来表达自己不慕世俗的品格;在《莲生三首》中,作者以[[莲]]的出淤泥而不染来勉励人们保持高洁的品行;《[[杜鹃花]]》则借用望帝含冤化作杜鹃的故事,表达对故国的眷念和复国无望的悲哀。邱葵写得最多的是咏梅诗,此外还有一篇《梅花赋》。这些咏梅诗虽然写于不同时期,但作者都通过歌咏[[梅花]]的孤高、脱俗来寄托自己的高洁品格。 《钓矶诗集》中还有一些作品则是托人言志。在诗中,邱葵运用了一些人物意象,如屈原、[[李白]]、[[杜甫]]、伯夷、叔齐、[[陶渊明]]、钟子期、[[苏晋]]、张旭等,通过这些人物意象,邱葵寄托了自己崇高的民族气节和情操。这些人物意象中,用的较多的是屈原和陶渊明。宋元易代,邱葵十分苦闷,他隐逸海岛,过着贫苦却自尊的生活。这时,[[屈原]]、陶渊明成了邱葵精神的家园。邱葵以他们为榜样,坚守孤高的情操,并在诗歌作品中,通过歌咏这些历史人物,表达心声,勉励后人。 ==视频== ===<center> 观物·气聚则明施 相关视频</center>=== <center>6、宋元时代的城市</center> <center>{{#iDisplay:w0948kk35oa|560|390|qq}}</center> <center>叶飞飞《宋元时期的都市与文化》</center> <center>{{#iDisplay:a3241yf599e|560|390|qq}}</center> ==参考文献== [[Category:850 各地方文學;各民族文學;各體文學]]
此頁面使用了以下模板:
Template:Cquote
(
檢視原始碼
)
返回「
观物·气聚则明施
」頁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