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覽
近期變更
隨機頁面
新手上路
新頁面
優質條目評選
繁體
不转换
简体
繁體
18.222.110.231
登入
工具
閱讀
檢視原始碼
特殊頁面
頁面資訊
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檢視 西秦戏 的原始碼
←
西秦戏
前往:
導覽
、
搜尋
由於下列原因,您沒有權限進行 編輯此頁面 的動作:
您請求的操作只有這個群組的使用者能使用:
用戶
您可以檢視並複製此頁面的原始碼。
{| class="wikitable" align="right" |- | style="background: #E6E8FA" align= center| '''<big>西秦戏</big> ''' |- | [[File:西秦戏.jpg|缩略图|居中|[http://pic8.nipic.com/20100621/2163148_003328533247_2.jpg 原图链接][http://www.nipic.com/show/3317755.html 图片来源于呢图网]]] |- | style="background: #C0C0C0" align= center| |- | align= light| 中文名称;西秦戏 批准时间;2006年5月20日 非遗级别;国家级 遗产类别;传统戏剧 申报地区;广东省海丰县 遗产编号;Ⅳ-47 |} '''西秦戏''',[[广东]]省海丰县地方传统戏剧,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之一。 西秦戏又称乱弹戏,流行于[[广东]][[海丰]]、陆丰、潮汕和[[福建]]南部及[[台湾]]等地。明代西北地区的西秦腔流入海陆丰,与地方民间艺术结合,至清初形成西秦戏。西秦戏的音乐唱腔为齐言对偶句的板式变化体,曲调有正线、西皮、二簧、小调四类。表演风格粗犷豪放,雄浑激昂,长于武戏,其武打技巧取法南派武功。 2006年5月20日,西秦戏经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编号Ⅳ-47。<ref>[https://www.360kuai.com/pc/91f2274a88bd4f80b?cota=4&kuai_so=1&tj_url=so_rec&sign=360_57c3bbd1&refer_scene=so_1 四大稀有剧种--正字戏、西秦戏、白字戏、皮影戏] , 快资讯 2020-01-09 </ref> 严木;国家级非遗传承人 吕维平;国家级非遗传承人 ==历史渊源== 明、清两代有西秦腔在[[中国]]国内流传,清[[乾隆]]时[[吴长元]]著《[[燕兰小谱]]》有"琴腔"即"甘肃调"、名"西秦腔"的记载。 据称嘉庆二十一年(公元1816年)在陆丰县碣石镇北关帝庙戏台有"丙子顺泰源"戏班在该处演出的剧目及演员名字的墨迹。顺泰源班是海丰西秦戏三大老牌名班之一,所录演出剧目有《打金枝》、《[[锦香亭]]》、《贵妃醉酒》等。 相传[[道光]]年间海丰县举人[[黄汉东]]作《[[竹枝词]]》云:"十月山村人谢神,梨园最好唱西秦。声容近数兴华旦,未许东施强效颦。"反映了西秦戏当时已有自己的成名演员。 [[咸丰]]十年(公元1860年)重修潮州田元帅庙时,众戏班勒石决议"西秦班每年每班银二元"敬神,是时潮州等地的群众把西秦戏视为大戏。 清末,西秦戏的演出活动大多在惠东县以东的"福佬"话地区进行,为了与其他剧种进行竞争,发展了大批纯科白或以科白为主的提纲戏,如《[[秦琼倒铜旗]]》等均以大唢呐和大鼓、大锣、大钹伴奏,气派雄壮,适合城乡广场演出,又迎合观众崇尚热闹的要求,故此大受欢迎。这时的西秦戏演出剧目分文戏、武戏两类。文戏的主要剧目有"四大弓马戏"、"三十六本头",武戏如"七十二提纲"等多取材演义小说,武打属南派武功。脚色、场面合称"五行十柱",即打面行的红面、乌面、丑,打头行的正旦、花旦、蓝衫、婆脚,网辫行的老生、文生、公末,旗军行的乌军、红军,音乐行的文畔、武畔。 辛亥革命前后,一些戏班曾到广州、香港谋生,顺泰源班、双福和班、赛丰年班、庆台春班等还远涉重洋赴东南亚演出。提纲戏的盛行虽然也造就了一批多才多艺的演员,但粗制滥造的编演也导致不少传统文戏和表演、唱功艺术的失传。 1925年,海、陆丰县爆发了轰轰烈烈的农民运动,两县艺人联合成立梨园工会,艺人翻身做主,踊跃投入革命风暴,后来革命失败,西秦戏艺人遭到严重的迫害摧残,戏班逐渐衰败。1941年和1945年日本侵略军的两度占领海、陆丰县,加上1943年发生的大饥荒,更使西秦戏几乎陷入绝境。解放战争时期灾祸连绵,西秦戏的职业戏班由最多时的三十多个(还有五十多个民间清唱曲班),锐减为仅剩新顺泰源、庆寿年和庆丰年三班,而且都濒临解体。 [[File:西秦戏1.jpg|缩略图|右|300px|[http://pic8.nipic.com/20100621/2163148_003328533247_2.jpg 原图链接][http://www.nipic.com/show/3317755.html 图片来源于呢图网]]] 新中国成立后,幸存在世的老艺人[[张汉标]]、[[罗宗满]]、[[曾月初]]以及名演员[[罗汉标]]、[[孙俊德]]、[[唐托]]等,在人民政府文化部门的支持下汇聚庆寿年班,曾于1950年和1951年到[[香港]]、[[广州]]演出。1956年老艺人记录整理了《[[仁贵回窑]]》、 《重台别》、《刘锡训子》、《[[宋江杀惜]]》、《审冯旭》、《斩郑恩》、《[[徐棠打李风]]》等七十多个传统剧目,吸收了一批女学员随班学艺,对唱腔、表演、舞美等进行了改革和提高,同时将剧团改名为海丰县西秦戏剧团。1961年,该团派出演员和音乐人员赴[[陕西]]省戏曲剧院学习交流,这些人员回来后推动了西秦戏的艺术革新,也为后来编演《[[货郎计]]》、《铁孙子》、《赤乡烈火》等新戏打下基础。正当西秦戏大步向前的时候,剧团在"文化大革命"中被解散。1978年重建海丰县西秦戏剧团,西秦戏再获新生。<ref>[https://www.sohu.com/a/336479120_123753 西秦戏从田间唱到全国 学者:流传至今较为罕见] , 搜狐 2019-08-26 </ref> 据《西秦戏研究》记载,上世纪50年代末,陕西秦腔剧团到广州演出,海丰西秦戏剧团的艺人们也来观摩学习,秦腔的老艺人看了西秦戏很感兴趣,认为其剧本、曲调、表演、排场以至服装,都近似30多年前的秦腔。像这种北方戏曲传入南方,还得以流传至今的现象是较为罕见的,也正因如此,西秦戏具有很高的研究价值。 ==文化特征== ===音乐=== 西秦戏的唱、白沿用中州音韵,男女异声同调,男唱真嗓,女唱假嗓。西秦戏的音乐唱腔为齐言对偶句的板式变化体,主要声腔有正线曲、西皮、二黄,此外还有少量的小调和昆腔。正线曲是西秦戏的主要声腔,曲调厚朴委婉,韵味独特,可分为二方、平板、梆子三种。正线曲的剧目占西秦戏的三分之二,因此一直被视为西秦戏的本腔。剧目多唱念并重。西皮曲调粗犷激昂,适宜表达火爆炽烈、激动紧张等情绪,是西秦戏"三十六本头"的主要唱腔。二黄曲调雄浑婉转,旋律起伏较大,节奏变化较多。二黄的反线,称为"阴调曲",常用于表达悲凉、哀怨的情绪。其旋律风格独特,是女角常用的唱腔。 ===乐队乐器=== 西秦戏乐队由8人组成,合称"八张交椅",即板、鼓、锣、钹、头吹、二吹、头弦(兼提琴胡)、月弦(即月琴,兼三弦);并分为"文畔""武畔"两种。"文畔"使用头弦、二弦、三弦、月琴、唢呐、号头等乐器,其弦乐器又有"十一条线"之称,即头弦两条线,提琴胡两条线,三弦三条线,月弦四条线。"武畔"主要使用锣鼓等击打乐器。西秦戏的伴奏音乐分为器乐曲牌和锣鼓。器乐曲牌分大锣鼓牌子和伴奏曲两部分,其中,锣鼓分正线曲锣鼓、丁锣鼓和苏锣鼓三类。 ===表演风格=== 西秦戏表演风格粗犷豪迈,雄浑激昂,长于武戏。其武打技巧取法于南派武功。西秦戏角色分"打面行""打头行""网辫行""旗军行"几种。其中,"打面行"包括红面、乌面、丑等,"打头行"包括正旦、花旦、蓝衫、婆脚等,"网辫行"包括老生、文生、武生、公末等。"旗军行"包括乌军、红军等。 [[File:西秦戏2.jpg|缩略图|右|300px|[http://pic8.nipic.com/20100621/2163148_003328533247_2.jpg 原图链接][http://www.nipic.com/show/3317755.html 图片来源于呢图网]]] ===脚色=== 西秦戏脚色分"打面行"、"打头行"、"网辫行"、"旗军行"几种,"打面行"包括红面、乌面、丑等;"打头行"包括正旦、花旦、蓝衫、婆脚等;"网辫行"包括老生、文生、武生、公末等;"旗军行"包括乌军、红军等。 ==代表剧目== 西秦戏传统剧目有一千多个,其中较有影响的包括《[[龚克己]]》《三官堂》《[[宝珠串]]》《贩马记》等"四大弓马戏",《[[打李凤]]》《棋盘会》等"三十六本头戏",《斩郑恩》等"七十二提纲戏"等,《[[回窑]]》《葛嫩娘》《秦香莲》《[[赵氏孤儿]]》《游西湖》等剧目也深受观众欢迎。 ==保护措施== ===传承价值=== 西秦戏中留存着古老剧种西秦腔的艺术因子,是清代地方戏曲声腔传播流变的活证物,具有很高的研究价值。 ===传承现状=== 海丰县西秦戏登记在册的剧团仅一个,从艺人员五十多人,传统剧目和富有传统特色的打头、打击乐、曲牌、道具等已濒临消亡,演艺人才青黄不接的状况极为严重,抢救、保护工作迫在眉睫。 ===传承人物=== [[File:西秦戏4.jpg|缩略图|右|300px|[http://pic8.nipic.com/20100621/2163148_003328533247_2.jpg 原图链接][http://www.nipic.com/show/3317755.html 图片来源于呢图网]]] [[吕维平]],男,汉族,1966年生,[[广东]]汕尾人。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西秦戏代表性传承人,广东省海丰县西秦戏剧团团长。吕维平的表演儒雅庄重,气派大方,善以声情塑造人物性格。代表作品有《[[刘锡训子]]》《斩郑恩》《[[薛仁贵回窑]]》《赵氏孤儿》等。 [[严木田]],男,1938年1月出生,第三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申报地区:广东省汕尾市海丰县,代表项目:西秦戏。 ===保护措施=== 2006年,西秦戏剧团被列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保护单位,该剧团大力挖掘传统剧目及表演艺术,对西秦戏的保护起到了促进作用。<ref>[https://www.sohu.com/a/334976153_764920 娱乐 | 四百年剧种重焕异彩—— 西秦戏的前世今生] , 搜狐 2019-08-20 </ref> 目前,海丰西秦戏艺术传承中心共有50个编制,这50人,大多是年轻人,一改过去西秦戏高龄老艺人众多的旧貌。尤其是领军人物[[吕维平]],曾在惠阳地区艺术培训团接受专业训练,被著名武生[[罗振标]]收为“关门弟子”,又是著名老生[[唐托]]的门生。他既是台柱,又是团长,不骄不躁、专心致志、勤学苦练、埋头苦干,把剧团带到了一个新的天地。 ==社会影响== ===重要活动=== 2018年5月30日和31日晚,作为广东省唯一入选"2018年全国基层院团戏曲会演"的海丰县西秦戏精品剧目《[[马援伏波]]》,在首都梅兰芳大剧院上演。 2018年10月26日,由文化和旅游部艺术司、[[江苏]]省文化和旅游厅主办的2018年戏曲百戏(昆山)盛典在昆山开幕,传统戏剧西秦戏在现场被展示。 ===荣誉表彰=== 代表性传承人[[吕维平]]表演的西秦戏被选中参加上海世博会。 [[File:西秦戏5.jpg|缩略图|右|300px|[http://pic8.nipic.com/20100621/2163148_003328533247_2.jpg 原图链接][http://www.nipic.com/show/3317755.html 图片来源于呢图网]]] 代表性传承人[[吕维平]]参加[[中国]]曲艺大展凭借折子戏《[[刘锡训子]]》夺得金奖;吕维平排演《[[留取丹心照汗青]]》获得广东省"五个一工程"奖;吕维平参加中华颂曲艺大展排名第三。 ==濒危状态== 西秦戏历史上先后有过38个班子和50个曲班(馆),而今的3个专业业余剧团均奄奄一息。新中国成立前成名的老艺人只剩一位88岁老生;新中国成立后直接承传的三几位,也都离岗、退休。目前,整个剧种处于青黄不接、行当不全、技艺失传、后继乏人的状况,加上资金投入不足,多元文化的冲击和市场经济的制约等等原因,随时面临消亡的危险。 == 相关视频 == <center> {{#iDisplay:v05073y6i63|480|270|qq}} <center>西秦戏《秦香莲·杀庙》,表演:西秦戏艺术传承中心</center> {{#iDisplay:w0535osd6oc|480|270|qq}} <center>少儿西秦戏《宝莲灯》</center> </center> == 参考资料 == [[Category:980 戏剧总论]]
返回「
西秦戏
」頁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