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覽
近期變更
隨機頁面
新手上路
新頁面
優質條目評選
繁體
不转换
简体
繁體
18.222.194.47
登入
工具
閱讀
檢視原始碼
特殊頁面
頁面資訊
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檢視 蜥臀目 的原始碼
←
蜥臀目
前往:
導覽
、
搜尋
由於下列原因,您沒有權限進行 編輯此頁面 的動作:
您請求的操作只有這個群組的使用者能使用:
用戶
您可以檢視並複製此頁面的原始碼。
[[File:蜥臀目0.jpg|300px|缩略图|右|<big></big>[http://img.mp.itc.cn/upload/20170324/440de919aec54df188206ef5c26bd342_th.jpg 原图链接][https://www.sohu.com/a/130001794_119097 来自 搜狐 的图片]]] '''蜥臀目'''(学名Saurischia)也称为龙盘目或蜥盘目。名称源自[[希腊文]]中的σαυρος(sauros;“[[蜥蜴]]”之意)与ισχιον(ischion;“髋关节”之意)。是[[恐龙]]之下所属两目中的其中一目。哈利·丝莱(Harry Seeley)在1888年根据恐龙的骨盆结构,将恐龙分类成为两大目,分别是蜥臀目与[[鸟臀目]]<ref>[https://www.jianshu.com/p/7fa90b59282e?utm_campaign=maleskine&utm_content=note&utm_medium=seo_notes&utm_source=recommendation 恐龙进化史],简书,2017-12-08</ref>(Ornithischia)。两者的差异在于蜥臀目的骨盆型态比较接近早期的恐龙,蜥臀目恐龙从[[三叠纪]]晚期开始出现,与鸟臀目演化支分开个别演化,它们所生存的时代一直延续到[[白垩纪]]结束为止。 蜥臀目之下的[[兽脚亚目]]包含了所有的肉食性恐龙,而[[蜥脚形亚目]]则是体型庞大的[[草食性]]动物演化支;两者和鸟臀类最大的不同就是“几乎没有装甲或者角”,体型简单的由头、颈部、身体、四肢、尾巴组成,就算有也不会像鸟臀目一样有夸张的装饰或者防御特征。某些蜥臀目中的兽脚亚目大约在[[侏罗纪]]时期演变成为[[鸟类]]的祖先(虽然鸟臀目也拥有类似鸟类的骨盆结构,但是这是趋同演化的结果,并非鸟臀目进化为鸟类)。除了已经演变成为鸟类的分支之外,白垩纪晚期的白垩纪-第三纪灭绝事件使蜥臀目恐龙完全消失。依据系统发生学的分类法,现代鸟类是蜥臀目中兽脚亚目的一个次演化支。 ==形体== 蜥臀目恐龙具有三叉的骨盆结构,耻骨往前。鸟臀目恐龙[[演化]]出新的臀部结构,耻骨往后转到与坐骨平行,并有一个往前的突起,形成四叉的骨盆结构。 鸟臀目的臀部结构类似鸟的臀部结构,这成为它们的名称来源,但它们并不是现代鸟类的直系祖先。近年的研究多认为,蜥臀目(手盗龙类)在侏罗纪时期演化出鸟类。某些[[手盗龙类]]的先进物种改变骨盆结构,形成类似鸟臀目骨盆的平行排列,这是种平行演化的结果。 ==分类历史== 哈利·丝莱在在恐龙分为蜥臀目、鸟臀目之前,曾经参考过其他[[古生物学家]]提出的恐龙分类方案。哈利·丝莱倾向于奥塞内尔·查利斯·马什(Othniel Charles Marsh)在1878年的分类法,马什将恐龙分为四目:蜥脚目(Sauropoda)、兽脚目(Theropoda)、鸟脚目(Ornithopoda)、以及剑龙目(Stegosauria)。 哈利·丝莱希望能够根据有效的特征,以更系统的方式将恐龙分类。他根据骨盆的形状,将上述四目分为两个群体;新建立的鸟臀目包含鸟脚亚目、剑龙亚目,而蜥臀目包含兽脚亚目、蜥脚亚目<ref>[http://www.docin.com/p-823118666.html 恐龙],豆丁网,2014-6-1</ref>。哈利·丝莱认为这两种骨盆的差异大,代表恐龙并非一个天然演化支,而是主龙类的两个独自演化的目。哈利·丝莱的恐龙复系群理论相当有影响力,长期被[[科学]]文献、大众读物沿用。直到1960年代,科学界才发现蜥臀目、鸟臀目具有最近共同祖先,而恐龙是个单系群。 ==视频== ===<center> 蜥臀目 相关视频</center>=== <center>恐龙的分类 蜥臀目</center> <center>{{#ev:youku|XMzg2ODMyODUwNA|560|center}}</center> ==参考文献== [[Category:380 動物學總論]]
返回「
蜥臀目
」頁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