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覽
近期變更
隨機頁面
新手上路
新頁面
優質條目評選
繁體
不转换
简体
繁體
18.227.79.126
登入
工具
閱讀
檢視原始碼
特殊頁面
頁面資訊
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檢視 蛟河 (第二松花江) 的原始碼
←
蛟河 (第二松花江)
前往:
導覽
、
搜尋
由於下列原因,您沒有權限進行 編輯此頁面 的動作:
您請求的操作只有這個群組的使用者能使用:
用戶
您可以檢視並複製此頁面的原始碼。
<div style="float:right; margin:-10px 0 0 10px"> {| class="wikitable" ! <p style="background: #0088A8; color: #FFFFFF; margin:auto; padding:5px 0;”> 蛟河 (第二松花江) </p> |- |<center><img src="http://pic1.arkoo.com/AD4D75CEF8784C87A95E024DD40CC7AF/picture/p1b4lc04uiu0gf9n5stvta14cmc.jpg" width="280" > </center> <small>漫步汪清[[嘎呀河]]<br>[http://www.shidi.org/sf_7EBF2A6DA68848809862914ED0560D36_151_C816F17098.html 圖片來自濕地中國] '''位置''' [[吉林省]][[蛟河市]]<br> '''別稱''' [[嘎呀河]]<br> '''所屬水系''' [[第二松花江]]右岸支流<br> </small> |} </div> '''蛟河'''<ref>[https://kknews.cc/photography/b2qr9p9.html 在吉林蛟河漂河鎮拍到的 你能看出來是什麼嗎?(原創拍攝)],每日頭條,2017-02-27</ref> 英文名称'''Jiaohe River''',别称'''嘎呀河''',所属水系[[松花江]]、是[[第二松花江]]右岸支流。。 ==名稱概述== 位于[[中华人民共和国]][[吉林省]][[蛟河市]]北部,河名源自[[满语]]“蛟别拉”([[满文]]:{{ManchuSibeUnicode|ᡤᡳᠣ<br />ᠪᡳᡵᠠ|style=text-align:left}},[[满文转写方案|转写]]:''gio bira'')意为“狍子河”,[[明代]]称'''秃都河''',[[清代]]称'''退搏河''',后称'''嘎呀河'''。1988年吉林省河流普查时,因其与省内另一条大河重名,且流经蛟河市,故改名'''蛟河''',而将其原名为“蛟河”的支流改为“[[小蛟河]]”。 ==地理概況== 蛟河发源于蛟河市东北部[[前进乡 (蛟河市)|前进乡]][[张广才岭]]二秃顶子山西麓,蜿蜒西南流经前进乡、[[乌林朝鲜族乡]]和蛟河市区,于市区南郊的[[河南街道 (蛟河市)|河南街道]]池水村(原池水乡)以东汇入第二松花江的[[丰满水库]]库区。河长84.7千米,流域面积2470平方千米,河道平均比降1.9‰。年均径流量7.25亿立方米。蛟河流域上游位于张广才岭西坡,属中山林区;中游为低山丘陵地带,[[再生林]]茂密;下游河谷开阔平坦,形成冲积盆地,河槽较深,有冲淤现象。流域内林木资源丰富,尚可见原始森林。蛟河上游为低山、丘陵,流至南岗子进入蛟河盆地,河槽较深,河底为沙及沙卵石,有冲淤,两岸多水田。蛟河市区以下,河槽加宽,河底为细沙和小卵石,洪水时水面宽达千米以上,冲淤和坍岸现象均较严重。 ==主要支流== *[[小蛟河]](南河)。发源于黄松甸镇巴掌山北侧,由东南流向西北,沿途汇集永青、同青、后柳、平岗、泥鳅等河流,流经黄松甸、白石山、新农、奶子山、蛟河等乡镇,于蛟河镇西与蛟河汇合流入松花湖。河长47.1公里,流域面积422平方公里,平均河宽60米,河水深0.4米,多年平均流量4.82立方米/秒。汛期最大流量每秒50立方米。 *[[拉法河]]发源于新站镇北境,吉兴屯北沟,沿途接纳朝阳沟、龙凤、黄泥、大姑家、义马、海青、东德等河流,流经龙凤、新站、拉法、蛟河、池水等乡镇,汇合蛟河,于池水乡池水屯东注入松花湖。河长65.6公里,流域面积920平方公里,平均河宽70米,平均河水深0.7米,多年平均流量为9.6立方米/秒,讯期最大流量每秒130立方米。 *右岸:[[长岭河]],[[北河]],[[静安河]],[[海青河]],[[碾子沟]]、[[小松江河]]、[[苏子河]],[[代露河]]。 *右岸:[[梨树河]]、[[前柳树河]],[[青背河]],[[乌林河]],[[义气河]],[[相木林子河]],[[一道河]]。 ==水利工程== 建国后,在人民政府的领导下,除积极维修加固老坝外,修建了一批新坝。到1959年,全县拦河坝增加为623处,干渠200多公里,灌溉面积扩大到7700余公顷。比1949年增加60.4%。1959年,乌林一号拦河坝改建成堆石坝后,相继将拉法河、蛟河(嘎呀河)、小蛟河、牤牛河、团山子河等较大拦河坝改建为堆石坝或干砌石坝。1982年以后,乌林一号坝、池水坝、蛟河坝又改建为浆砌石钢筋混凝土拦河坝。 *[[向阳水库]]。位于拉法乡向阳村模范屯西南200米处。1956年3月动工兴建,由于边设计,边施工,因而质量低。1963年进行工程扩建,1965年基本完成。坝高6米,坝长510米,坝顶宽3米,集水面积35平方公里,总库容515万立方米,设计灌溉面积600公顷。1988年改建护坡工程,完成土方2800立方米,干砌石1680立方米,混凝土1121立方米,投资12万元。 *[[爱国水库]]。位于拉法乡爱国村境内,建于1955年,竣工于1973年。坝高11.61米,坝长420米,顶宽3米,集水面积10.5平方公里,总库容113万立方米,实灌面积73公顷。 *天北水库。位于天北乡光荣村水库屯东北500米处(原称沙河子水库),建于1950年,1951年蓄水,是年7月大坝左端被洪水决口,长达百余米,淹耕地200余公顷,冲毁房屋150余间。1956年天北公社组织补修终未见效。1963年4月县水电局和天北公社具体领导续建,1966年完工。坝高11米,顶宽3米,坝长300米,集水面积13.6平方公里,总库容256万立方米,实灌面积267公顷。 *[[十八垧地水库]]。位于拉法乡十八垧地村柳树林子河上游,拉法砬子山脚下。始建于1956年,由受益单位自发兴建,在资金短缺的情况下,以“三合土代替混凝土”,工程质量低劣。1958年拉法公社水利站着手改建加固,1967年县水电局进行工程配套。坝长413米,坝高8.1米,坝顶宽4米,集水面积15.1平方公里,总库容102万立方米,实灌面积93公顷。 *[[乌林灌区]]。乌林灌区位于县城东部、乌林朝鲜族乡境内,是蛟河县较大的自流灌区,乌林乡、奶子山镇、蛟河镇三个乡镇受益。灌区水源为嘎呀河干流修建拦河坝2处和水库2座引流灌溉,灌溉面积923公顷。拦河坝灌溉面积653公顷,蓄水工程灌溉270公顷。 *[[乌林一号拦河坝]]。始建于1932年,为柳条压石坝。随着水田面积逐年增加,原渠首拦河满足不了灌溉需求,而1935年,拦河坝渠首上移至厂沟屯北。1958年讯期冲毁,1959年柳条坝改为干砌石拦河坝。二号拦河坝(八家子拦河坝),1949年移乌林大庙,1950年又移至乌林屯上,1964年12月由柳条坝改成堆石坝。 1980年县水利局、乌林乡政府共同实地踏查勘测,制定乌林灌区改造配套规划。1982年4月1日破土动工,改建一号坝为混凝土拦河坝,于10月末完成主体工程。1984年10月全部竣工。坝长65米,最大坝高5米,坝顶高程46.8米,投资89.46万元。 *[[南河石坝]]。位于蛟河二级支流南河下游,1959年讯期将原坝(柳条压石坝)冲毁,9月动工改建干砌石溢流坝,1960年5月建成。坝高2.9米,坝顶宽3米,坝长135米。当年受益,灌溉面积194公顷。1987年至1988年改建为橡胶坝,坝段长99.7米,投资130万元。 == 參考文獻 == {{reflist}} [[Category:680 中國地理類志]]
此頁面使用了以下模板:
Template:Main other
(
檢視原始碼
)
Template:ManchuSibeUnicode
(
檢視原始碼
)
Template:Reflist
(
檢視原始碼
)
Template:Writing-mode
(
檢視原始碼
)
模块:Check for unknown parameters
(
檢視原始碼
)
返回「
蛟河 (第二松花江)
」頁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