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覽
近期變更
隨機頁面
新手上路
新頁面
優質條目評選
繁體
不转换
简体
繁體
3.129.72.26
登入
工具
閱讀
檢視原始碼
特殊頁面
頁面資訊
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檢視 荷观(居仁堂主) 的原始碼
←
荷观(居仁堂主)
前往:
導覽
、
搜尋
由於下列原因,您沒有權限進行 編輯此頁面 的動作:
您請求的操作只有這個群組的使用者能使用:
用戶
您可以檢視並複製此頁面的原始碼。
{| class="wikitable" style="float:right; margin: -10px 0px 10px 20px; text-align:left" |<center>''' 荷观'''<br><img src="https://images.pexels.com/photos/29412923/pexels-photo-29412923.jpeg?auto=compress&cs=tinysrgb&w=600&lazy=load" width="280"></center><small>[http://uuhy.com/html/22946.html 圖片來自免费素材网]</small> |} '''《荷观》'''是[[中国]]当代作家居仁堂主的散文。 ==作品欣赏== ===荷观=== [[荷花]]年年开,荷花人人爱。 小时候生活在湖北荆州江陵小镇。房前屋后都是荷塘,屋后的荷花低于院子,房前的荷花高出路面一米多。 小镇四周到处是荷塘。夏季荷花开时,风将荷花的幽香送进门来,草屋里清凉而芳香。 七八岁的男孩子,只知荷花好看。脱得赤条条的,下水去,被荷刺划得小肚子满是红印子,折几朵荷花上岸,放在鼻前嗅嗅,然后把荷花花瓣一瓣瓣扯下来,放进旁边缓缓流动的小河里,一瓣瓣荷花如一只只粉色的,白色的小船,渐渐地向南流去。甚至,会在河边的草丛中捉着一两只尖头蚂蚱,把粗壮而拐弯的大腿掰掉,然后放进荷花瓣小船中,充当旅客,然后拍手笑道,我们的船队出发了,流到荆州去,流到沙市去,流到长江去武汉。 长大了,成人了,读过宋代[[周敦颐]]的《[[爱莲说]]》后,对荷花肃然起敬。 “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爱莲说》是古散文名篇,千古流传,成为中国人对荷花的统一认知。 荷花是花中君子。谁不想成为君子,谁又能不爱君子呢。于是遵古之道,对荷花只能远远的观赏,不可以亵渎把玩了。成人后,很少折荷花,更不会撕扯花瓣做船远航了。 《爱莲说》中的“出淤泥而不染”,成为莲花高贵的品质,成为凡中国人,人人皆知的名句。而且,在不同的场合能听到这样的语句。 此时的荷花,不仅仅是好看,而是美!美的不可方物。 连摄影师们也要求在拍摄莲花时,要“正”且“直”,不能歪歪斜斜,那样是对荷花的不敬。 尤其是看到观音菩萨坐的都是莲花宝座,而且莲花在宗教场所无处不在,更凭添几分[[圣洁]]高雅。 当荷花成为一种象征后,荷花已不是荷花。残缺的荷花,让我惋惜,风雨中的荷花让我心疼。谁若折荷花,忍不住要出言阻止,为止曾惹不少白眼。 “不就是一朵花吗?犯得着吗,看把孩子吓得。” …… 人生三重境界之说,即:“看山是山,看水是水;看山不是山,看水不是水;看山还是山,看水还是水。 我看荷花大概也是如此。有了一些[[阅历]],特别是进入老年后,对“出淤泥而不染”这句对荷花定性有了疑虑。 荷花是好看,荷花确实美。但它的根深深的扎在淤泥里。那黑油的淤泥是它生命的支撑,是它美的源泉。那片淤泥给了荷以生命,并滋润着它的粉红洁白,今生来世。而“出淤泥而不染”的字里行间,分明有嫌弃淤泥,要与淤泥划清界线的嫌疑。水中的花,哪种花是出淤泥而“染”的呢?菱花?水仙? 荷花是深爱着脚下的那片黑泥的。只有深深地扎根于淤泥中,才经得起风吹雨打。只有把自己果实和藕托付给那温暖的黑色淤泥,荷花才有鲜美和未来。 花还是那朵花,赏花人还是那个人,但也不是那个人。 <ref>[中国作家网 (chinawriter.com.cn)中国作家网]</ref> ==作者简介== 刘文俊。一九五六年生人,文学爱好者。广东省作家协会会员。南阳市作家协会会员。珠海作协会员。 ==参考资料== {{Reflist}} [[Category:820 中国文學總論]] [[Category:825 中國散文論;語體文論;新文學論]]
此頁面使用了以下模板:
Template:Main other
(
檢視原始碼
)
Template:Reflist
(
檢視原始碼
)
模块:Check for unknown parameters
(
檢視原始碼
)
返回「
荷观(居仁堂主)
」頁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