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覽
近期變更
隨機頁面
新手上路
新頁面
優質條目評選
繁體
不转换
简体
繁體
18.117.254.9
登入
工具
閱讀
檢視原始碼
特殊頁面
頁面資訊
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檢視 苦枥木(原变种) 的原始碼
←
苦枥木(原变种)
前往:
導覽
、
搜尋
由於下列原因,您沒有權限進行 編輯此頁面 的動作:
您請求的操作只有這個群組的使用者能使用:
用戶
您可以檢視並複製此頁面的原始碼。
[[File:苦枥木.jpg|thumb|350px|right|[https://plant.cila.cn/zhiwutu/tujian/4642.jpg 原图链接][https://plant.cila.cn/tujian/kulimu.html 图片来自园林植物网]]] '''苦枥木(原变种)'''是属捩花目 Contortae、木犀科 Oleaceae、木犀亚科 Oleoideae、梣属 Fraxinus下一个物种。<ref>[https://www.52shihu.com/wenda/6bd0dd6258c6dcb6.html 苦楝子树和苦枥子树是同一种植物吗?]</ref> * 中文学名:苦枥木(原变种) * 拉丁学名:Fraxinus insularis Hemsl. var. insularis * 界:[[植物界]] * 门:[[被子植物门]] * 纲:[[双子叶植物纲]] * 亚 纲:[[合瓣花亚纲]] * 目:[[捩花目 ]] * 亚 目:[[木犀亚目]] * 科:[[木犀科]] * 亚 科:[[木犀亚科]] * 族:[[梣族]] * 属:[[梣属]] * 亚 属:[[苦枥木亚属]] * 种: 组苦枥木组 * 种: 苦枥木 == 形态特征 == '''植株:'''落叶大乔木,高20-30米,胸径30-85厘米;树皮灰色,平滑。芽狭三角状圆锥形,密被黑褐色绒毛,干后变黑色光亮,芽鳞紧闭,内侧密被黄色曲柔毛。 '''枝:'''嫩枝扁平,细长而直,棕色至褐色,皮孔细小,点状凸起,白色或淡黄色,节膨大。 '''叶:'''羽状复叶长10-30厘米;叶柄长5-8厘米,基部稍增厚,变黑色;叶轴平坦,具不明显浅沟;小叶(3-)5-7枚,嫩时纸质,后期变硬纸质或革质,长圆形或椭圆状披针形,长6-9(-13)厘米,宽2-3.5(-4.5)厘米,顶生小叶与侧生小叶近等大,先端急尖、渐尖以至尾尖,基部楔形至钝圆,两侧不等大,叶缘具浅锯齿,或中部以下近全缘,两面无毛,上面深绿色,下面色淡白,散生微细腺点,中脉在上面平坦,下面凸起,侧脉7-11对,细脉网结甚明显;小叶柄纤细,长(0.5-)1-1.5厘米。 '''花:'''圆锥花序生于当年生枝端,顶生及侧生叶腋,长20-30厘米,分枝细长,多花,叶后开放;花序梗扁平而短,基部有时具叶状苞片,无毛或被细柔毛;花梗丝状,长约3毫米;花芳香;花萼钟状,齿截平,上方膜质,长1毫米,宽1.5毫米;花冠白色,裂片匙形,长约2毫米,宽1毫米;雄蕊伸出花冠外,花药长1.5毫米,顶端钝,花丝细长;雌蕊长约2毫米,花柱与柱头近等长,柱头2裂。 '''果:'''翅果红色至褐色,长匙形,长2-4厘米,宽3.5-4(5)毫米,先端钝圆,微凹头并具短尖,翅下延至坚果上部,坚果近扁平;花萼宿存。 '''花果期:'''花期4-5月,果期7-9月。 == 本种提示 == 本种分布较广,在各种立地条件下形态多变,尤以小叶形状和小叶柄长度差异甚大,在干燥的石灰岩山地所采标本小叶柄甚短,不到1厘米,常被分类学家鉴定成不同的种与变种。唯一可依据的是花萼较宽,萼齿截平,上方膜质,这个特征无论在花期和果期的标本中都是很稳定的。 == 生长环境 == 主要生长于各种海拔高度的山地、河谷等处,在石灰岩裸坡上常为仅见的大树。 == 分布范围 == 主要分布于长江以南,台湾至西南各省区。 日本(九州、冲绳)也有分布。 模式标本采自台湾花莲。 ==参考文献== {{Reflist}} [[Category:370 植物學總論]]
此頁面使用了以下模板:
Template:Main other
(
檢視原始碼
)
Template:Reflist
(
檢視原始碼
)
模块:Check for unknown parameters
(
檢視原始碼
)
返回「
苦枥木(原变种)
」頁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