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覽
近期變更
隨機頁面
新手上路
新頁面
優質條目評選
繁體
不转换
简体
繁體
3.144.255.116
登入
工具
閱讀
檢視原始碼
特殊頁面
頁面資訊
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檢視 花门楼前见秋草.岂能贫贱相看老 的原始碼
←
花门楼前见秋草.岂能贫贱相看老
前往:
導覽
、
搜尋
由於下列原因,您沒有權限進行 編輯此頁面 的動作:
您請求的操作只有這個群組的使用者能使用:
用戶
您可以檢視並複製此頁面的原始碼。
[[File:花门楼前见秋草,岂能贫贱相看老。1.jpg|缩略图|[https://gimg2.baidu.com/image_search/src=http%3A%2F%2Fs2.sinaimg.cn%2Fmw690%2F0041voMLty6VstXtpwBf1%26690&refer=http%3A%2F%2Fs2.sinaimg.cn&app=2002&size=f9999,10000&q=a80&n=0&g=0n&fmt=jpeg?sec=1616380050&t=17ea21e55967169deca4504fb6e060f8 原图链接][https://image.baidu.com/search/index?tn=baiduimage&ps=1&ct=201326592&lm=-1&cl=2&nc=1&ie=utf-8&word=%E8%8A%B1%E9%97%A8%E6%A5%BC%E5%89%8D%E8%A7%81%E7%A7%8B%E8%8D%89%2C%E5%B2%82%E8%83%BD%E8%B4%AB%E8%B4%B1%E7%9B%B8%E7%9C%8B%E8%80%81%E3%80%82 图片来源]]] '''花门楼前见秋草.岂能贫贱相看老'''出自唐代[[岑参]]的《[[凉州馆中与诸判官夜集]]》<ref>[https://so.gushiwen.org/mingju/juv_85458216e0c9.aspx 花门楼前见秋草,岂能贫贱相看老。古诗文网] </ref> 弯弯月出挂城头,城头月出照凉州。 凉州七里十万家,胡人半解弹琵琶。 琵琶一曲肠堪断,风萧萧兮夜漫漫。 河西幕中多故人,故人别来三五春。 花门楼前见秋草,岂能贫贱相看老。 一生大笑能几回,斗酒相逢须醉倒。 ==译文及注释== 译文 弯弯的月儿升起悬挂在凉州城头,皎洁的月光照亮整个凉州。<ref>[http://www.360doc.com/content/19/0405/22/9570732_826676870.shtml “花门楼前见秋草,岂能贫贱相看老。江山携手 2019-04-05 个人图书馆] </ref> 凉州方圆七里住着数十万人家,这里的胡人半数懂得弹琵琶。 一首的琵琶曲令人肝肠欲断,只觉得风声萧萧,长夜漫漫。 河西幕府里我有很多老朋友,老朋友分别以来已有三五春。 如今在花门楼前又见到秋草,哪能互相看着在贫贱中老下去呢? 人生一世能有几回开怀大笑,今日相逢斗酒人人必须痛饮醉倒。 注释 凉州:唐朝河西节度府所在地,治所在今甘肃武威。馆:客舍。判官:唐代节度使、观察使下的属官。 凉州:一作“梁州”。 里:一作“城”。 胡人:中国古代对北方边地及西域各民族人民的称呼。半解:半数人懂得。解,懂得,明白。 萧萧:象声词。此处形容风声。漫漫:形容黑夜漫长。 河西:汉唐 时指今甘肃、青海两省黄河以西,即河西走廊与湟水流域。此处指河西节度使,治所在凉州。故人:旧交;老友。 花门楼:这里即指凉州馆舍的楼房。贫贱:贫苦微贱。唐崔颢《[[长安道]]》诗:“莫言贫贱即可欺,人生富贵自有时。” 斗酒相逢:即相逢斗酒。斗酒,比酒量。 ==赏析== [[File:花门楼前见秋草,岂能贫贱相看老。2.jpg|缩略图|左|[https://gimg2.baidu.com/image_search/src=http%3A%2F%2F5b0988e595225.cdn.sohucs.com%2Fq_70%2Cc_zoom%2Cw_640%2Fimages%2F20190304%2Fc6d13d21946345d7b3368108b676b730.jpeg&refer=http%3A%2F%2F5b0988e595225.cdn.sohucs.com&app=2002&size=f9999,10000&q=a80&n=0&g=0n&fmt=jpeg?sec=1616380126&t=ac73a6e1c6bb12a99a2a184a5af55ed8 原图链接][https://image.baidu.com/search/index?tn=baiduimage&ps=1&ct=201326592&lm=-1&cl=2&nc=1&ie=utf-8&word=%E8%8A%B1%E9%97%A8%E6%A5%BC%E5%89%8D%E8%A7%81%E7%A7%8B%E8%8D%89%2C%E5%B2%82%E8%83%BD%E8%B4%AB%E8%B4%B1%E7%9B%B8%E7%9C%8B%E8%80%81%E3%80%82 图片来源]]] 这首诗中所说的凉州,治所在今甘肃武威,唐河西节度府设于此地。馆,客舍。从“河西幕府多故人,故人别来三五春”等诗句看,岑参此时在凉州作客。凉州河西节度使幕府中,诗人有许多老朋友,常欢聚夜饮。<ref>[https://hanyu.baidu.com/shici/detail?pid=54223bc32bc74518ac9c530084e07862&from=kg0&highlight=%E8%8A%B1%E9%97%A8%E6%A5%BC%E5%89%8D%E8%A7%81%E7%A7%8B%E8%8D%89%EF%BC%8C%E5%B2%82%E8%83%BD%E8%B4%AB%E8%B4%B1%E7%9B%B8%E7%9C%8B%E8%80%81 凉州馆中与诸判官夜集 百度汉语] </ref> 此诗写作者赴北庭途经凉州在河西节度府作客,与老朋友欢聚宴饮的景况,同时写到了凉州的边境风格及民俗风情。全诗格调豪迈乐观,尤其把夜宴写得兴会淋漓,充满了盛唐的时代气象。 “弯弯月出挂城头,城头月出照凉州。”首先出现的是城头弯弯的明月。然后随着明月升高,银光铺泻,出现了月光照耀下的凉州城。首句“月出”,指月亮从地平线升起,次句“月出”,指月亮在城头上继续升高。 “凉州七里十万家,胡人半解弹[[琵琶]]。”这是随着月光的照耀,更清晰地呈现了凉州的全貌。“凉州”,有的本子作“梁州”(今陕西汉中市)。这是因为后人看到“七里十万家”,认为甘肃凉州没有这种规模而妄改的。其实,唐前期的凉州是与扬州、益州等城市并列的第一流大都市。“七里十万家”,正是大笔淋漓地勾画出这座西北重镇的气派和风光。而下一句,就更见出是甘肃凉州了。凉州在边塞,居民中少数民族很多。他们能歌善舞,多半会弹奏琵琶。不用说,在月光下的凉州城,荡漾着一片琵琶声。这里写出了凉州城的歌舞繁华、和平安定,同时带着浓郁的边地情调。 “琵琶一曲肠堪断,风萧萧兮夜漫漫。”仍然是写琵琶声,但已慢慢向夜宴过渡了。这“一曲琵琶”已不是“胡人半解弹琵琶”的满城琵琶声,乃是指宴会上的演奏。“肠堪断”形容琵琶动人。“风萧萧兮夜漫漫”,是空旷而又多风的西北地区夜晚所给人的感受。这种感受由于“琵琶一曲”的演奏更加增强了。 以上六句主要写环境背景。诗人吸取了民歌的艺术因素,运用顶针句法,句句用韵,两句一转,构成轻快的、咏唱的情调,写出凉州的宏大、繁荣和地方色彩。最后一句“风萧萧兮夜漫漫”,用了一个“兮”字和迭字“萧萧”、“漫漫”,使节奏舒缓了下来。后面六句即正面展开对宴会的描写,不再句句用韵,也不再连续使用顶针句法。 “河西幕中多故人,故人别来三五春。”两句重复“故人”二字,见出情谊深厚。因为“多故人”,与各人离别的时间自然不尽相同,所以说“三五春”,下语是经过斟酌的。 [[File:花门楼前见秋草,岂能贫贱相看老3.jpg|缩略图|[https://gimg2.baidu.com/image_search/src=http%3A%2F%2F5b0988e595225.cdn.sohucs.com%2Fq_70%2Cc_zoom%2Cw_640%2Fimages%2F20190304%2F477eb0776472464db7e8bcc7d60336ec.jpeg&refer=http%3A%2F%2F5b0988e595225.cdn.sohucs.com&app=2002&size=f9999,10000&q=a80&n=0&g=0n&fmt=jpeg?sec=1616380198&t=81e14751258448af76e99b56e645c84b 原图链接][https://image.baidu.com/search/index?tn=baiduimage&ps=1&ct=201326592&lm=-1&cl=2&nc=1&ie=utf-8&word=%E8%8A%B1%E9%97%A8%E6%A5%BC%E5%89%8D%E8%A7%81%E7%A7%8B%E8%8D%89%2C%E5%B2%82%E8%83%BD%E8%B4%AB%E8%B4%B1%E7%9B%B8%E7%9C%8B%E8%80%81%E3%80%82 图片来源]]] “花门楼前见秋草,岂能贫贱相看老。”“花门楼”在这里即指凉州馆舍的楼房。二句接“故人别来三五春”,意思是说:时光迅速,又到了秋天草黄的季节了。岁月催人,哪能互相看着在贫贱中老下去呢?言下之意是要赶快建立功业。 “一生大笑能几回,斗酒相逢须醉倒。”一个“笑”字,写出岑参和他朋友的本色。宴会中不时地爆发出大笑声,这样的欢会,这样的大笑,一生中也难得有几回,老朋友们端着酒杯相遇在一起,能不为之醉倒。 这首诗把边塞生活情调和强烈的时代气息结合了起来。全诗由月照凉州开始,在着重表现边城风光的同时,那种月亮照耀着七里十万家和城中荡漾的一片琵琶声,也鲜明地透露了当时凉州的阔大的格局、和平安定的气氛。如果拿它和宋代范仲淹的《[[渔家傲·塞下秋来风景异]]》相比,即可见同样是写边城,写秋天的季节,写少数民族的音乐,但那种“长烟落日孤城闭”、“羌管悠悠霜满地”的描写,所表现的时代气氛就完全不同了。 至于诗所写的夜宴,更是兴会淋漓,豪气纵横,不是盛唐的人不能如此。“花门楼前见秋草,岂能贫贱相看老。”不是有感于时光流逝,叹老嗟卑,而是有着能够掌握自己命运的豪迈感,表现出奋发的人生态度。“一生大笑能几回”的笑,更是爽朗健康的笑。它来源于对前途、对生活的信心。同样,末句“须醉倒”,也不是借酒浇愁,而是以酒助兴,是豪迈乐观的醉。以酒助兴,兴浓欢悦,笑声爽朗,豪迈乐观,读者从人物的神态中,能感受到盛唐的时代脉搏。<ref>[https://wenku.baidu.com/view/e935a313b94ae45c3b3567ec102de2bd9605decf.html 花门楼前见秋草,岂能贫贱相看老。意思-赏析 百度文库] </ref> ==创作背景== 此诗当作于公元754年(唐玄宗天宝十三载)。公元753年(天宝十二载)哥舒翰任河西节度使,其僚属如高适、严武等也与岑参是老熟人,所以当公元754年(天宝十三载)岑参赴北庭途经凉州时,就有很多老朋友前来迎送,常欢聚夜饮。此诗写的就是与河西幕府的老同事们的一次欢聚夜饮。 ==作者岑参== [[岑参]](718年?-769年?),荆州江陵(今湖北江陵县)人或南阳棘阳(今河南南阳市)人,唐代诗人,与高适并称“高岑”。岑参早岁孤贫,从兄就读,遍览史籍。唐玄宗天宝三载(744年)进士,初为率府兵曹参军。后两次从军边塞,先在安西节度使高仙芝幕府掌书记;天宝末年,封常清为安西北庭节度使时,为其幕府判官。代宗时,曾官嘉州刺史(今四川乐山),世称“岑嘉州”。大历五年(770年)卒于成都。 ==参考文献== {{Reflist}} [[Category:851 中國詩]] [[Category:821 中國詩論]] [[Category:823 詞論;詞話]]
此頁面使用了以下模板:
Template:Main other
(
檢視原始碼
)
Template:Reflist
(
檢視原始碼
)
模块:Check for unknown parameters
(
檢視原始碼
)
返回「
花门楼前见秋草.岂能贫贱相看老
」頁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