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覽
近期變更
隨機頁面
新手上路
新頁面
優質條目評選
繁體
不转换
简体
繁體
13.58.66.132
登入
工具
閱讀
檢視原始碼
特殊頁面
頁面資訊
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檢視 芙蓉花叶 的原始碼
←
芙蓉花叶
前往:
導覽
、
搜尋
由於下列原因,您沒有權限進行 編輯此頁面 的動作:
您請求的操作只有這個群組的使用者能使用:
用戶
您可以檢視並複製此頁面的原始碼。
{{Reflist}} {| class="wikitable" align="right" |- | style="background: #008080" align= center| '''<big>芙蓉花叶</big> ''' |- | [[File:T01681dd107fefc8991.jpg|缩略图|居中|[https://p1.ssl.qhimg.com/t01681dd107fefc8991.jpg 原图链接][https://baike.so.com/gallery/list?ghid=first&pic_idx=1&eid=6803517&sid=7020408 来自 360的图片]]] |- | style="background: #008080" align= center| |- | align= light| |} 木芙蓉叶是一种干燥叶片,有[[叶柄]],粗约0.3厘米,黄褐色;叶片大形,常[[折叠]],叶面灰绿色,叶背淡绿色,脉隆起,枝灰色星状毛。 ==基本信息== 中文学名: 木芙蓉叶 拉丁学名: Folium Hibisci Mutabilis 别称: 拒霜叶,芙蓉花叶,铁箍散 界: 植物界 科: 锦葵 分布区域: 中国各地 ==目录== 1植物形态 2药用价值 3化学性质 ==植物形态== 落叶灌木或[[小乔木]],高2~5米;小枝、叶柄、[[花梗]]和花萼均密被星状毛与直毛相混的细绵毛。叶宽卵形至圆卵形或心形,直径10~15厘米,常5~7裂,裂片三角形,先端渐尖,具钝圆锯齿,上面疏被星状细毛和点,下面密被星状细绒毛;主脉7~11条;叶柄长5~20厘米;托叶披针形,长5~8毫米,常早落。花单生于枝端叶腋间,花梗长约5~8厘米,近端具节;小苞片8,线形,长10~16毫米,宽约2毫米,密被星状绵毛,基部合生;萼钟形,长2.5~3厘米,裂片5,卵形,渐尖头;花初开时白色或淡红色,后变深红色,直径约8厘米,花瓣近圆形,直径4~5厘米,外面被毛,基部具髯毛;雄蕊柱长2.5~3厘米,无毛;花柱枝5,疏被毛。蒴果扁球形,直径约2.5厘米,被淡[[黄色]]刚毛和绵毛,果爿5;种子肾形,背面被长柔毛。 ==药用价值== 医书记载 木芙蓉叶(《纲目》) 【异名】芙蓉叶、拒霜叶(《世医得效方》),芙蓉花叶(《普济方》),铁箍散(《湖南药物志》)。 【来源】锦葵科植物木芙蓉的叶片。 【采集】夏、秋二季,剪下叶片,[[晒干]]。须经常复晒,存放干燥通风处。 性味:辛,平。 ①《本草图经》:"味辛,平,无毒。" ②《纲目》:"微辛,平,无毒。" 归经:《玉揪药解》:"入手太阴肺、足厥阴肝经。" 功用主治: 凉血,解毒,消肿,止痛。治痈疽焮肿,缠身蛇丹,烫伤,目赤肿痛,跌打损伤。 ①《本草图经》:"敷贴肿毒。" ②《滇南本草》:"可箍疮出头。" ③《纲目》:"清肺凉血,散热解毒。治一切大小痈疽肿毒恶疮,消肿排脓止痛。" ④《玉楸药解》:"清风泄热,凉血消肿。" ⑤《民间常用草药汇编》:"外用接骨。" 用法与用量: 外用适量,鲜品捣烂敷患处;干品研末油调或熬膏。 ==选方== 1、阳疮肿疡,根脚散漫:[[五倍子]]一两(微炒),生大黄四钱,秋芙蓉叶六钱。醋一钟入杓内熬滚,投药末搅匀,敷患上留顶,以纸盖之,干则以醋扫之。一方加寒食面五钱。阴疽以及皮色不变、脓肿无头者,不可敷。(《疡医大全》吴氏铁箍散) 2、阳疮红焮,收根束毒:芙蓉叶(秋采)六钱,榆面二两,生大黄五钱,皮硝一两。研细,葱汁、童便调敷留顶,不特收束根脚,初起敷之可消。(《疡医大全》芙蓉膏) 3、痈疽肿毒:重阳前取芙蓉叶(研末),端午前取苍耳(烧存性,研末)等分,蜜水调涂四围,其毒自不走散。(《简便良方》铁井阑) 4、缠身蛇丹:缠身蛇丹即带状疱疹。木芙蓉鲜叶,阴干研末,调米浆涂抹患处。(《福建中草药》) 5、汤火灼疮:油调荚蓉末敷。(《奇效良方》) 6、赤眼肿痛:荚蓉叶末,水和,贴太阳穴。(《飞鸿集》清凉膏) 7、小儿患锁喉:芙蓉叶捣汁,和鸡蛋煎成小块,贴囟门及肚脐。(《岭南采药录》) 8、久咳羸弱:九尖拒霜叶为末,以鱼鲊蘸食。(《世医·得效方》) 9、偏坠作痛:芙蓉叶、黄柏各二钱。为末,以木鳖子仁一个,[[磨醋]]调涂阴囊。(《简便单方》) 10、小儿惊风肚痛及急惊风:木芙蓉嫩叶,捣烂,和入鸡蛋煎熟作饼,贴儿脐上,冷则随换。(《岭南采药录》) ==临床应用== 1、局部化脓性感染:取木芙蓉叶、花晒干,研粉过筛,加凡士林调制成1:4软膏,外敷患处(已溃者敷四周);亦可制成纱条用作疮口引流。每日或隔日换药1次。治疗疖、痈、蜂窝织炎、乳腺炎、深部脓肿等外科感染,早期能消肿、止痛、促进吸收,中晚期可加速局限,破溃排脓。应用过程中未发现有中毒、局部皮炎或其他并发症。 2、烫伤:用木芙蓉叶1斤(鲜叶加倍),加凡士林2斤,文火煎熬至叶枯焦,过滤去渣,摊于消毒敷料上,或制成芙蓉叶膏纱布外敷,每日换药1次。治疗133例,烫伤面积最小为1%,最大为30%,多数为Ⅰ~Ⅱ°。除少数患者由于感染等原因配合其他中草药及抗菌素治疗外,均单用外敷。治疗时间最短3天,最长68天。芙蓉膏对烫伤具有收敛作用,能促使创面渗出液吸收,分泌物减少;用药后局部凉爽舒适、能迅速止痛。创面愈合很少瘢痕,无副作用。 3、流行性腮腺炎:取芙蓉叶晒干粉碎,过80号筛,将细粉用鸡蛋清调匀,涂于油纸上,贴于患处,外用纱布覆盖固定。每日换药2次,直至肿消。经治16例,用药后平均2~3天体温降至正常,4~6天肿胀消退;并发睾丸炎3例,平均10天治愈。平均住院7.5天。 ==药理作用== 1、体外抑虫、抑菌:林浩然等运用木芙蓉叶水煎剂及粉剂对滴虫的作用进行实验[[研究]],研究表明40g·L-1管中滴虫受到不同程度的抑制,80g·L-1管中未见活动的虫体,经传代培养48h也未见活动虫体,说明木芙蓉对滴虫具有良好的抑制作用;同时体外抑菌实验结果也显示,木芙蓉对绿脓杆菌及大肠杆菌1∶2有抑制作用,对葡萄球菌1∶4有抑制作用,对白色念珠菌无抑制作用。 2、抗非特异性炎症:木芙蓉叶中有效组分为总黄酮,张凤华等经过大鼠鹿角菜致肿实验、大鼠蛋清致肿实验、小鼠腹腔毛细血管通透性实验和小鼠耳肿胀实验,对木芙蓉叶有效组分抗非特异性炎症的作用进行评定。结果表明木芙蓉叶有效组分对于鹿角菜及蛋清所致的大鼠足肿胀具有良好的抑制作用;对于乙酸引起的小鼠腹腔毛细血管通透性也具有良好的抑制作用;同时木芙蓉叶有效组分对于二甲苯造成的小鼠非特异性耳肿胀也有明显的抑制作用,以上各实验与空白对照组相比差异均有显著意义(P<0.05) ,与阳性对照组(盐酸表藤碱)相比有同样的抗炎消肿作用。林浩然等研究木芙蓉水煎剂对角叉菜致大鼠足肿胀有明显抑制作用;切除大鼠双侧肾上腺后木芙蓉水煎剂对角叉菜所致大鼠足肿胀仍有显著抑制作用,说明木芙蓉具有明确的抗非特异性炎症作用。 3、保护肾缺血再灌注损伤:肾缺血再灌注[[损伤]]是临床上一种常见的病理现象,观察大鼠的肾缺血再灌注模型在缺血状态下木芙蓉叶有效组分对肾脏的保护作用,李孝鹏等研究木芙蓉叶有效成分对大鼠肾缺血再灌注损伤中TNF-α的影响实验,结果显示在灌注24h后,ECHM治疗组和对照组大鼠血BUN和SCr水平均较假手术组大鼠明显升高,肾组织中炎性细胞浸润明显。但ECHM治疗组大鼠血BUN和SCr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在肾脏恢复血流灌注的1、3h,ECHM治疗组和对照组大鼠血清中TNF-α含量均较手术组明显升高,且ECHM治疗组血清中TNF-α含量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在相应的时间点,ECHM治疗组大鼠肾组织中TNF-α的mRNA表达也明显较对照组为低。 ==化学性质== 化学成分 木芙蓉叶主要含芸香苷、山奈酚–3–O –β–芸香糖苷、山奈酚–3–O –β–刺魁双糖苷等黄酮苷还含有酚类、氨基酸、还原糖等成分,其中黄酮苷和甾醇类为主要活性成分。1990年林浩然等对木芙蓉经化学提取从叶中分得5种结晶成分,分析鉴定出其中的3种,分别为二十五烷、二十五烷酸和β-谷甾醇;1991年薜申如等对木芙蓉叶进行了化学成分分析,结果显示木芙蓉叶中含芦丁(芸香苷);陈仁通等对干燥的木芙蓉花依次用石油醚、乙醚和乙醇提取,经氧化铝、硅胶及聚酰胺层析 ,得出二十九烷、β-谷甾醇、白桦脂酸、硬脂酸己酯、豆甾-3,7-二酮、豆甾-4-烯-3-酮、三十四烷醇、槲皮素和山奈酚等9种成分。姚莉韵等对木芙蓉叶进行了化学成分研究,结果从木芙蓉叶中分离得到10个化合物,根据波谱分析和理化数据,鉴定出其中的9个化合物,分别为4个黄酮类化合物:芸香苷、山奈酚-3-Ο-β-芸香糖苷、山奈酚-3-Ο-β-刺槐双糖苷及山奈酚-3-β-D-(6-E-对羟基桂皮酰基)-葡萄糖苷;2个豆甾类化合物 :β-谷甾醇、胡萝卜苷和其他化合物:二十四烷酸、水杨酸、大黄素。郭华等应用超临界二氧化碳萃取得到[[木芙蓉叶油]]中的有效成分,木芙蓉叶油所含主要挥发性成分为棕榈酸(E,E)一2,4一癸二烯醛、邻苯二甲酸二丁酯、4-羟基-4-甲基-4H-萘-1-酮、(R)-5,6,7,7a-四氢化-4,4,7a-三甲基一2(4H)一苯并呋喃酮、(E,E)-6,10,14一三甲基-5,9,l3-十五三烯-2-酮、苯乙醛、植醇、6,l0,l4一三甲基一2一十五烷酮等。 ==毒性试验== 符诗聪等对木芙蓉叶有效组分的致突变试验及急性毒性试验结果表明:木芙蓉叶有效组分Ames试验中各剂量组无论S9存在与否,菌落数均未超过试验菌自然回复菌落数的2倍,无剂量反应关系,试验结果为阴性,说明木芙蓉叶有效组分对S typhimurium TA97、TA98、TA100和TA102无致突变作用;急性毒性实验中小鼠单次灌胃给予木芙蓉叶有效组分,剂量相当于有效剂量的150倍时未见毒性反应,说明木芙蓉叶有效组分安全、有效且无毒。林浩然等研究木芙蓉水煎剂对狗及大鼠进行长期毒性实验结果表明,连续给药2个月后动物一般状态正常,心电图、血液流变学、[[肝肾]]功能等均在正常范围内;对心、肝、脾、肺、肾5个脏器作病理检查,其组织结构和细胞均未发现明显的病理改变,充分说明木芙蓉不论内服或外用,毒性均较低,使用安全。<ref>[https://www.360kuai.com/pc/9a0446899e1a8b629?cota=4&kuai_so=1&tj_url=so_rec&sign=360_da20e874&refer_scene=so_3 木芙蓉叶的功效与作用],澳洲视角,2021-05-01</ref> ==参考文献== {{reflist}} [[Category:370 植物學總論]]
此頁面使用了以下模板:
Template:Main other
(
檢視原始碼
)
Template:Reflist
(
檢視原始碼
)
模块:Check for unknown parameters
(
檢視原始碼
)
返回「
芙蓉花叶
」頁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