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覽
近期變更
隨機頁面
新手上路
新頁面
優質條目評選
繁體
不转换
简体
繁體
3.140.196.5
登入
工具
閱讀
檢視原始碼
特殊頁面
頁面資訊
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檢視 臺金公司 的原始碼
←
臺金公司
前往:
導覽
、
搜尋
由於下列原因,您沒有權限進行 編輯此頁面 的動作:
您請求的操作只有這個群組的使用者能使用:
用戶
您可以檢視並複製此頁面的原始碼。
{| class="wikitable" style="float:right; margin: -10px 0px 10px 20px; text-align:left" |<center>'''臺金公司'''<br><img src="https://levitevillage.net/map/mapimg/15.jpg" width="280"></center><small>[http://levitevillage.net/map/15.htm 圖片來自levitevillage]</small> |} '''臺灣金屬鑛業股份有限公司'''(簡稱'''臺金公司'''),是一家曾經存在的[[中華民國經濟部]]所屬[[國營事業]],以煉製[[黃金|金]]、[[銅]]及其[[金屬加工|加工]][[產品]]聞名,經營[[金瓜石]][[礦山]]前後約40年。 ==簡介== 金瓜石的[[採礦]][[設備]]於[[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遭受破壞。戰後[[臺灣戰後時期|中華民國接管臺灣]],在[[國民政府]]的整頓之下,金瓜石[[礦區]]的營運逐漸穩定。 1945年8月15日,[[日本]]宣布[[無條件投降]],其在臺灣之公私產業皆由[[國民政府]][[接收]]。為辦理各項接收工作,[[臺灣省行政長官公署]]與[[臺灣警備總司令部]]合組[[臺灣省接收委員會]],於1945年11月開始運作,主要負責接收日本在臺灣之[[產業]]。<ref>*{{cite journal|authors= 竇薇薇|date= 2015-05-18|title= 臺灣日產的接收|journal= 檔案樂活情報=Archive Lohas|volume= |issue= No.95|pages= |id= |url= http://alohas.archives.gov.tw/95/search.html|publisher= 國家發展委員會檔案管理局|accessdate= 2016-05-01|quote= |language= 中文|author= |archive-url= https://web.archive.org/web/20160327230130/http://alohas.archives.gov.tw/95/search.html|archive-date= 2016-03-27|dead-url= yes}}</ref> 由於金瓜石礦區在[[台灣日治時期|日本時代]]後期全由日本[[資本]]([[臺灣礦業株式會社]])所有,國民政府([[中華民國經濟部|經濟部]])因而接收了該礦區的[[所有權]],並在1946年移交[[資源委員會]]接辦,成立「'''臺灣金銅鑛籌備處'''」,擬定修復、恢復運作等工作。 首先恢復開採金礦及採收[[沉澱銅]],除陸續修復重要[[坑道]]及[[選礦場]]外,並新建金銀沉澱物及沉澱銅泥[[冶煉]]設備。1948年,臺灣金銅礦籌備處改為「'''臺灣金銅鑛務局'''」。由於金瓜石礦區隸屬於臺灣金銅鑛物局,因而所出產的金礦在經過煉製之後,即由[[臺灣銀行]]以[[官定價格]]全數[[收購]];雖然此作法使國內[[金#價格|黃金價格]]平穩,但也埋下了日後礦區停產的伏筆。隨著[[國共內戰]]爆發、生產黃金[[成本]]過高的情況之下,金瓜石礦區重啟銅礦的生產作業,並培育出「以銅養金」的經營模式,並在1951年開始恢復銅礦之開採。 1955年,臺灣金銅鑛物局改組為「臺灣金屬鑛業股份有限公司」(簡稱'''臺金公司'''),並引進國外[[技術]]及設備,在銅礦生產逐年增加的情況下,金瓜石礦區曾維持不錯的營運業績。不過,1973年之後,金瓜石礦區的金銅產量漸趨枯竭,為了提昇產量,臺金公司從1978年開始嘗試大規模露天開採的方式,並將營運重心轉至以礦物冶煉、加工為主;臺金公司為了提升礦產加工能力,於1981年向銀行[[貸款]],在[[水湳洞]]附近興建禮樂煉銅廠。 但由於國際銅價不斷下跌,臺金公司於1985年進行部門縮編,並將禮樂煉銅廠移交[[台灣電力公司]]接管。在無力償還銀行貸款的情況下,臺金公司終於在1987年宣告歇業,而金瓜石礦區的土地則由[[台灣糖業公司]]接收,結束了金瓜石的產金歲月。 == 業務發展 == 不同於[[瑞芳]]礦山的情況,金瓜石礦區是[[基隆]]三大礦區中條件相對最佳的,又在1950年代出現奇特的「以銅養金」現象。於是利用西元1950年6月韓戰爆發引起銅價上揚的機會,大量開採銅礦以彌補金產的虧損,渡過[[金#價格|黃金價格]]低迷的難關。此外,金瓜石礦區在煉製設備改進、探礦的工作上持續進行,加上1955年改制經營後積極擴大生產設備,種種因素使得臺金公司不管在金、銀、銅的產量方面,都有相當的突破。1963-73年間,金瓜石礦區透過國內外科學團體的協助,努力探勘新礦,甚至還在[[水湳洞#特色|濂洞灣]]海底進行金屬礦的探勘,但收穫不大。 1979年,國際之間的黃金價格突然急速漲升<ref>[http://wiki.mbalib.com/zh-tw/黄金再货币化 黃金再貨幣化 - MBA智庫百科]</ref>,臺灣又興起一股採金熱,金瓜石礦區在這樣的情形之下,曾經以機器設備在本山露頭部分及樹梅坪一帶,進行露天開採,同時「禮樂煉銅廠」(屬於臺金公司)也開始運作,利用金瓜石礦區礦產煉銅,並於該年煉出金17067臺兩、銀34900臺兩等金銀[[副產品]]。 而1979年開始的「採金熱」斷斷續續維持到1988年金價的下跌而冷卻。隨後,1990年6月, 禮樂煉銅廠關閉,正式代表[[基隆河|基隆河流域]]及整個臺灣採礦產業的結束。<ref>[https://archive.is/20160501085116/http://library.taiwanschoolnet.org/cyberfair2003/C0326220324/soner2-5.htm#selection-297.0-519.34 金之史-光復 - 什麼狀礦]</ref> == 參考文獻 == {{reflist}} [[Category: 營利機構]]
此頁面使用了以下模板:
Template:Cite journal
(
檢視原始碼
)
Template:Main other
(
檢視原始碼
)
Template:Reflist
(
檢視原始碼
)
模块:Check for unknown parameters
(
檢視原始碼
)
模块:Citation/CS1
(
檢視原始碼
)
模块:Citation/CS1/Configuration
(
檢視原始碼
)
模块:Citation/CS1/Date validation
(
檢視原始碼
)
模块:Citation/CS1/Whitelist
(
檢視原始碼
)
返回「
臺金公司
」頁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