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覽
近期變更
隨機頁面
新手上路
新頁面
優質條目評選
繁體
不转换
简体
繁體
18.117.105.230
登入
工具
閱讀
檢視原始碼
特殊頁面
頁面資訊
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檢視 耀州窑陶瓷烧制技艺 的原始碼
←
耀州窑陶瓷烧制技艺
前往:
導覽
、
搜尋
由於下列原因,您沒有權限進行 編輯此頁面 的動作:
您請求的操作只有這個群組的使用者能使用:
用戶
您可以檢視並複製此頁面的原始碼。
{| class="wikitable" align="right" |- | style="background: #E6E8FA" align= center| '''<big>耀州窑陶瓷烧制技艺</big> ''' |- | [[File:耀州窑陶瓷烧制技艺1.jpg|缩略图|居中|[http://pic8.nipic.com/20100621/2163148_003328533247_2.jpg 原图链接][http://www.nipic.com/show/3317755.html 图片来源于呢图网]]] |- | style="background: #C0C0C0" align= center| |- | align= light| 中文名称;耀州窑陶瓷烧制技艺 遗产类别;传统技艺 批准时间;2006年5月20日 遗产编号;Ⅷ-8 遗产级别;国家级 申报地区;陕西省铜川市 |} '''耀州窑陶瓷烧制技艺''',陕西省铜川市传统手工技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之一。 耀州窑是[[中国]]传统制瓷工艺中的珍品,创烧于唐朝,成熟于五代,宋时达鼎盛,至元渐趋没落,但炉火延续烧造至今,千年窑火,薪传不绝。 2006年5月20日,耀州窑陶瓷烧制技艺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项目编号Ⅷ-8。 一件制品完成要经过采料、精选、风化、配比、粑泥、陈腐、熟泥、揉泥、手拉坯、修坯、釉料精选、配制、施釉、手工装饰(雕、刻、贴、印)、窑具制作、装窑、烧窑等17道工序。各工序都有相应的技术要求,掌握相关技艺的人被称为“匠人”。 代表性传承人内容来源于非遗大数据平台 孟树锋;国家级非遗传承人 ==序言介绍== 耀州窑陶瓷烧制技艺最早出现在[[唐代]],唐代烧制了黑、白、青、褐、黄、茶叶沫、花釉瓷,及白釉绿彩、白釉褐彩、素胎黑花、青釉下绘白彩等彩绘瓷。器物造型丰满大器,反映出大唐帝国的兴盛。此外,还烧制唐三彩和[[琉璃瓦]],是那时[[中国]]烧制陶瓷品种最为丰富的一个窑场。 五代该窑以烧青瓷为主,青瓷烧制工艺已经成熟,青釉有灰绿、青绿、天青、淡天青等色调。还兼烧少量黑、[[酱釉]]瓷。造型秀丽华美,多仿金银器。往往采用剔花或划花手法,制作出各种生动流畅的纹样。在瓷器纹样中发现有专为皇室用瓷设计的龙、凤图案。还发现有刻"官"字款的青瓷器底多件。这些优美瓷器的发现,是中国北方地区五代时期仅见的重要青瓷窑场的系统陶瓷考古资料。 宋代是该窑烧造青瓷的鼎盛期。入宋后,窑场为了保持和发展它在晚唐五代时期北方青瓷的领先地位,保持原有销售市场和争夺占领新市场,在制瓷工艺上有了很大的革新和创造。 宋代以后,耀州窑又继续烧瓷数百年。金代前期该窑延续了宋代青瓷的烧造,又突出了月[[白釉]]青瓷的创新。其后期,姜黄釉青瓷的烧造重点面向中下层民众,烧成上突出了可以增加数量的无釉圈叠烧工艺,装饰纹样也趋于简练。 元明两代该窑发展趋于衰落,一方面继续烧造姜[[黄釉]]青瓷,另一方面逐渐加强了黑、白、酱、茶叶沫釉瓷和白地黑花瓷的烧造。在多品种色釉瓷的烧制中,白地黑花瓷是此一时期该窑的代表作品。至此,该窑青瓷的烧制已明显衰落。不久,窑场亦终烧,从此以后就在其原有的历史舞台上消失了。经过金元兵灾及各朝代的动荡变迁,各陶场均已停烧,惟有陈炉镇延续下来,成为西北地区的制瓷重镇。 ==工艺特征== ===胎质=== 唐和五代时胎质稍松,呈灰色,釉质失透,有乳浊感;宋代青瓷胎体较坚簿,胎色灰褐或灰紫,釉质莹润透明,釉色青绿如橄榄,釉薄处呈姜黄色;金、元时胎质稍粗,胎色呈[[浅灰]]或[[灰色]],釉面多数姜黄,青色者少。釉质稀簿而不润。 ===图案=== 装饰手法上以刻花和印花为主,刻花尤为精美,刀法犀利流畅,刚劲有力,立体感较强。 装饰艺术上,纹饰丰富多彩。纹样有[[动物]]、[[人物]]、[[花卉]]和图案等。纹样中的动物有龙、凤、狮、犀牛、马、羊、狗、鹤、鹅、鸭、鱼、鸳鸯等。人物有婴戏、佛象、力士等。花卉有莲花、牡丹、菊花、梅花、水草等。图案纹有[[八桂纹]]、[[三角纹]]、回纹等。在纹饰上,五代以前古朴大方;宋时丰富多样,且技艺精湛,出类拔萃;金元时日趋简单。 [[File:耀州窑陶瓷烧制技艺2.jpg|缩略图|右|300px|[http://pic8.nipic.com/20100621/2163148_003328533247_2.jpg 原图链接][http://www.nipic.com/show/3317755.html 图片来源于呢图网]]] ==工艺流程== 耀州窑的传统工艺主要体现在原料的采配、成分及加工,泥料的储备及练揉,手工拉坯及修坯,手工雕花、[[刻花]]、划花、[[贴花]]、[[印花]],釉药的选配、制备及敷施,匣钵、窑具的制作及装窑,火焰气氛及烧成等七个方面。<ref>[https://baike.baidu.com/reference/5976226/ec4aGg0TX5RHlja1_0gKLl1SNub824Y3e5_cLa3C9ydoseYGjDiyhSAA_PACS9Mu6lPRUk5FebLUY8erdMtLFtOKWlBIMJssXuUfBnhw-VYt7U-r4TsllD2cTSCX9hKcUuhOzd-XIA 名耀千古的耀州窑陶瓷烧制技艺 ] , 华夏文明导报 2018-09-12 </ref> 一件制品完成要经过采料、精选、[[风化]]、配比、粑泥、陈腐、熟泥、[[揉泥]]、手拉坯、修坯、釉料精选、配制、[[施釉]]、手工装饰(雕、刻、贴、印)、窑具制作、装窑、烧窑等17道工序。各工序都有相应的技术要求,掌握相关技艺的人被称为"匠人"。<ref>[http://www.chinawriter.com.cn/n1/2017/1013/c404008-29585959.html 耀州窑陶瓷烧制技艺成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 中国作家网 2017-10-13 </ref> ==传承保护== ===传承价值=== 耀州窑为北方青瓷的主要产地,[[宋朝]]时被列为[[贡品]],并远销世界各地,在[[陶瓷]]发展史上影响深远。虽然被称为"十里窑场"的黄堡窑在元代已衰落,但遗址内涵丰富,保存完整,文化层叠关系清晰,是[[中国]]古陶瓷艺术的一笔珍贵遗产。而只有陈炉镇继[[黄堡窑]]之后成为西北地区的制瓷重镇。 耀州窑作为中国古代六大名窑之一,在中国陶瓷史上甚至世界陶瓷史上都占有重要的历史地位,其典型的装饰手法青瓷刻花工艺在北宋晚期达到鼎盛,更是被誉为"宋代青瓷刻花之冠"。 ===传承现状=== 近年来,在现代化工业产品的冲击下,陈炉镇的陶瓷业一度萧条,加之年轻人纷纷出外打工,年纪大的"匠人"相继去世,使得流传了一千多年的传统陶瓷技艺面临着后继无人的危险,急需抢救。 [[File:耀州窑陶瓷烧制技艺4.jpg|缩略图|右|300px|[http://pic8.nipic.com/20100621/2163148_003328533247_2.jpg 原图链接][http://www.nipic.com/show/3317755.html 图片来源于呢图网]] ===传承人物=== [[孟树锋]],1955年出生于陕西银川的一个陶瓷世家。中国工艺美术大师。高级工艺[[美术师]]。系中国艺术研究院客座研究员。[[景德镇]]陶瓷学院。平项山学院客座教授,[[北京]]国际科技文化交流协会副会长,中华陶瓷大师联盟秘书长兼常务执行副主席。1980年,毕业于景德镇陶瓷学院,为中国传统陶瓷创作中能进行练泥、特殊配釉、[[制坯]]、刻花、[[雕花]]、划花、剔花、[[画花]]、烧窑的陶瓷艺术家。2007年6月5日,孟树锋入选为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陕西]]省[[铜川]]市申报。 ===保护措施===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陈炉镇作坊并为国营陶瓷厂。20世纪70年代,在李国桢等专家的帮助下,恢复了耀州窑的传统技艺,生产出耀州青瓷、黑釉及剔花瓷、白釉及剔花瓷、兰花瓷、铁锈花瓷、花釉等六大系列陶瓷,成为[[铜川]]市的支柱产业。 ==社会影响== 国内传播 耀州窑的烧造工艺和装饰技法,对全国各地的影响较大,除陕西境内的一大批窑仿烧外,它的技艺还传到[[河南]]省的临汝、禹县、宝丰、内乡等窑,传到[[广东]]的西村窑、[[广西]]的永福窑,形成了以黄堡镇窑为首的一个庞大的窑系。 重要展出 2017年4月28日,"[[范金琢]]玉耀千年-耀州窑历代陶瓷精品展"在长沙博物馆特展二厅开幕,展出耀州窑历代陶瓷精品116件套以及标本65件。<ref>[https://baike.baidu.com/reference/5976226/1bda1u3CHLmuXu64Orx9hCImS665gUXnulbHV9WLv5kPQJrh0YN-QG1q9Toqm7ePSzo2u5HPfyFCm_9sMUbUIG0gAKGusqqYjA 千年耀州窑180余件历代陶瓷精品在长展出 ] ,红网 2018-09-14</ref> 濒危状态 内容来源于非遗大数据平台 1、由于工业[[技术]]的发展,经济条件的提高,审美需求的丰富,粗犷朴实、经济实惠的日用粗瓷退出了历史的舞台,赖以存在、发展的社会基础萎缩甚尔消亡。 2、掌握传统工艺技术的艺人就业面窄,挣钱又少,逐渐舍弃该行业,后面又没有人愿学;现存的老艺人,许多年事已高,体弱多病,不断死亡。因此,传承再过几年有断续的危险。 3、随着国家开放、文化交流以及商业活动的日益频繁,古[[陶瓷]]的贩卖、外流现象日趋严重,使实物征集异常困难。 == 相关视频 == <center> {{#iDisplay:g0851lsurhb|480|270|qq}} <center>北宋六大名窑之一的耀州窑,其瓷器最大的特点是什么</center> {{#iDisplay:h05557exxic|480|270|qq}} <center>到南粤王宫赏耀州窑陶瓷精品</center> </center> == 参考资料 == [[Category: 970 技藝總論]] [[Category:630 中國文化史]] [[Category:900 藝術總論]] [[Category:938 陶瓷雕塑;雕漆]]
返回「
耀州窑陶瓷烧制技艺
」頁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