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覽
近期變更
隨機頁面
新手上路
新頁面
優質條目評選
繁體
不转换
简体
繁體
3.135.191.228
登入
工具
閱讀
檢視原始碼
特殊頁面
頁面資訊
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檢視 翊坤宮 的原始碼
←
翊坤宮
前往:
導覽
、
搜尋
由於下列原因,您沒有權限進行 編輯此頁面 的動作:
您請求的操作只有這個群組的使用者能使用:
用戶
您可以檢視並複製此頁面的原始碼。
{| class="wikitable" style="float:right; margin: -10px 0px 10px 20px; text-align:left" |<center>'''翊坤宮'''<br><img src="https://pic.pimg.tw/snefru5535/1380194961-2329021397.jpg" width="280"></center><small>[https://snefru5535.pixnet.net/blog/post/255312080 圖片來自痞客邦]</small> |} '''翊坤宮''',為[[紫禁城]]內廷[[西六宮]]之一,位於西六宮區東部中间。 明清两代后妃居住的地方,二进院格局,建于明永乐十八年。始称万安宫,明[[嘉靖]]时改称翊坤宫。清沿用明朝旧称。清代曾多次修缮,光绪年间为庆慈禧五十大寿,将此宫与[[储秀宫]]打通,形成四进院的格局。现为宫廷生活原状陈列。 ==历史== '''翊坤宫'''是紫禁城内廷西六宫之一,明清时期是妃嫔居所。[[明朝]][[永乐 (明朝)|永樂]]十八年(1420年)建成,初称“万安宫”。明朝[[嘉靖]]十四年(1535年)更名为“翊坤宫”。清朝沿袭明朝旧称,并曾多次修缮。原来翊坤宫为二进院,清朝晚期将翊坤宫后殿拆除改建成穿堂殿“体和殿”,东西耳房各改一间作为通道,使翊坤宫和[[储秀宫]]相连,形成了南北四进院。 光绪十年(1884年)[[慈禧太后]]五十寿辰时移居[[储秀宫]],曾在体和殿接受朝贺。[[光绪帝]]选妃也在体和殿举行。 翊坤宫正殿前廊檐下挂有“翊坤宫”陡匾。乾隆六年(1741年),[[乾隆帝]]命依照[[永寿宫]]陡匾的式样,制作十一面匾额,并亲自题写,分别挂在[[东六宫]]、[[西六宫]]除[[永寿宫]]之外的其他十一宫的正殿。乾隆帝还下谕旨:“自挂之后,至千万年,不可擅动,即或妃嫔移住别宫,亦不可带往更换。”<ref name=dazszb>[http://paper.dzwww.com/shrb/content/20120818/Articel23002MT.htm 一幕幕后宫的悲喜剧,大众数字报,2012-08-18]</ref> 如今,翊坤宫为宫廷生活原状陈列。 ==建筑== 翊坤宫的主要建筑有: *翊坤门:为翊坤宫的正门,坐北朝南。翊坤门内设有“光明盛昌”屏门,“光明盛昌”四字位于南侧。 *翊坤宫:为前院正殿,面阔五间,黄琉璃瓦[[歇山顶]],前后出廊。檐下施有[[斗拱]],梁枋绘有苏式彩画。门是万字锦底、五蝠捧寿裙板隔扇门,窗是步步锦支摘窗,饰有万字团寿纹。前廊檐下懸掛“翊坤宮”陡匾,兩旁對聯為“寶瑟瑤琴蟠桃千歲果,琪花芝草溫樹四時春”。前廊内明間外的前檐下朝南懸掛“履祿綏厚”橫匾([[慈禧太后]]題),兩旁對聯為“松牖樂春長既安且吉,蘭陔宜書永曰壽而康”。明间正中设有地平宝座、屏风、香几、宫扇,正上方朝南悬挂“有容德大”匾([[慈禧太后]]题)。明间东侧有[[花梨木]]透雕喜鹊登梅落地罩,将正间与东次间分隔开。明间西侧有花梨木透雕藤萝松缠枝落地罩,将正间与西次间分隔开。东次间与东梢间、西次间与西梢间分别用隔扇分隔。正殿前的台基下设有铜凤、铜鹤、铜炉各一对。[[溥仪]]作为逊帝时曾经在正殿前廊下安装[[秋千]],如今秋千已拆除,秋千架仍在。 *延洪殿(慶雲齋):翊坤宫的东配殿,面阔三间,黄琉璃瓦硬山顶。前檐下懸掛“慶雲齋”匾([[慈禧太后]]题,上方正中钤“慈禧皇太后御笔之宝”印),兩側對聯為“彩雲寶樹瓊田繞,仙霞琪花碧澗香”([[慈禧太后]]題)。 *元和殿(道德堂):翊坤宫的西配殿,面阔三间,黄琉璃瓦硬山顶。前檐下懸掛“道德堂”匾([[慈禧太后]]题,上方正中钤“慈禧皇太后御笔之宝”印),兩側對聯為“鳳閣曉霞紅散綺,龍池春水綠生波”。 *体和殿:为第二进院的正殿。清朝晚期连通储秀宫与翊坤宫之时,将翊坤宫的后殿改为穿堂殿,称“体和殿”。体和殿面阔五间,前后开门,后檐出廊,黄琉璃瓦硬山顶。 体和殿前廊檐下悬挂“翔鳳為林”匾,两侧柱上悬挂楹联“九有慶光華日月所照,三無昭怙冒天地同流”([[慈禧太后]]题)。体和殿明间内的北檐下朝南悬挂“體一苞元”匾([[慈禧太后]]题)。体和殿后廊内的檐下朝北悬挂“雲潤星輝”匾([[慈禧太后]]题),后廊靠北侧的檐柱上朝北悬挂楹联“時行物生兩間宣道妙,日暄雨潤萬彙荷天功”。 *平康室:体和殿前的东配殿。前檐下懸掛“平康室”匾([[慈禧太后]]题),兩側對聯為“錦鏽春明花富貴,琅玕書報竹平安”。 *益寿斋:体和殿前的西配殿。前檐下懸掛“益壽齋”匾,兩側對聯為“天杯獻壽齊南嶽,聖藻光輝動北辰”([[慈禧太后]]题)。 *水井:体和殿前院落南侧东、西各有水井一眼,其上原有的井亭已无存。 ==居住者== *[[明朝|明]][[隆慶]]朝[[貴妃]][[孝定太后|李氏]]。 *[[明朝|明]][[万历]]朝[[皇贵妃]][[郑贵妃|郑氏]]:万历十年二月(1582年)册封为“淑嬪”,后来深得[[明神宗]]宠爱,逐渐升为皇贵妃,成为万历朝重要政治人物。[[明末三大案]][[梃擊案]]、[[紅丸案]]、[[移宮案]],以及[[争国本]]、[[妖书案]]皆與她有關。 *明[[崇祯]]朝贵妃[[袁貴妃 (明思宗)|袁氏]]:崇禎十七年(1644年),[[李自成]]軍攻陷北京後直搗[[紫禁城]],[[明思宗]]命[[莊烈愍皇后|周皇后]]與袁貴妃自盡。袁貴妃領命後,回宮懸樑自盡,但繩帶斷裂,袁貴妃墮地昏去,許久甦醒。明思宗見狀,便用劍砍傷其肩部。[[清朝]][[順治帝]]入關後,賜居所贍養袁貴妃。 *[[清朝|清]][[康熙]]朝[[宜妃 (康熙帝)|宜妃]][[郭絡羅氏]]:初赐号[[贵人]],[[康熙]]十六年八月册为“宜嫔”,康熙二十年晋“宜妃”。 *[[清朝|清]][[雍正]]朝[[敦肃皇贵妃]]:初封[[贵妃]],[[雍正]]三年十一月册为“皇贵妃”,雍正三年十一月二十三日薨。 *[[清朝|清]][[乾隆]]朝的[[繼皇后]][[辉发那拉氏]],[[雍正帝|雍正]]十二年三月大选时被清世宗賜給[[弘曆]]當側[[福晉]],同年十一月初八完婚。次年九月弘曆即位,封她為嫻[[妃]]。[[乾隆]]十年正月二十三日被封為嫻[[貴妃]]。乾隆十三年三月[[孝賢純皇后|孝賢皇后]]富察氏死後,嫻貴妃被晉封為攝[[六宮]]事[[皇貴妃]],暫行皇后職務,次年四月行摄六宫事皇贵妃册封礼,诏告天下。乾隆十五年六月十一,孝贤皇后27月丧期满,七月初十,诏封那拉氏为皇后,八月初二日行册立典礼。乾隆三十年因剪发失宠,囚禁于翊坤宫后殿。次年七月去世,葬于裕陵纯惠皇贵妃园寝。 *清[[乾隆]]朝[[惇妃]]汪氏:乾隆四十一年的檔案顯示,排列第五的翊坤宮他坦一處,僱工廚役五名。即翊坤宮有一位品階在貴人或以上的妃子居住,而嬪位或以上的妃子僅有七人,因此翊坤宮必有一位妃或嬪居住。 《添減底檔》亦顯示,惇妃僅次於舒妃、愉妃、穎妃和容妃,因此惇妃居排列第五的翊坤宮。 *清[[乾隆]]朝[[和硕和恪公主]]长女:《宮中雜件》顯示翊坤宮格格下有 女子二名,由於同住翊坤宮的[[固倫和孝公主]]已被提及,因此翊坤宮格格是指和碩和恪公主的長女。目前記載中,居住在西六宮的格格僅有翊坤宮格格。 直至乾隆五十一年,翊坤宮格格仍居翊坤宮,不久下嫁科爾沁卓哩克圖親王恭格喇布坦之子一等台吉琳沁多爾濟。 *清[[乾隆]]朝[[固倫和孝公主]]:宮中檔案中稱之為翊坤宮公主,如乾隆四十一年正月初三日《翊坤宮公主周歲抓晬盤之喜用》。 *清[[嘉庆]]朝[[安嫔 (嘉庆帝)|安嫔]][[瓜尔佳氏|苏完尼瓜尔佳氏]] == 事件 == 2013年5月4日上午,一名男子进入翊坤宫,随后徒手打碎翊坤宫正殿的窗户玻璃,一名故宫博物院工作人员随即控制住该男子,整个过程约持续15秒。在窗户玻璃被砸破时,窗户内条案上的清代铜镀金转花水法人打钟(18世纪[[英国]]制造,国家二级文物,编号“故183054”)被打落跌到殿内地板上而受损。事件发生后,玻璃窗随即被更换,不影响观众正常参观,受损的清代铜镀金转花水法人打钟则被送至文物库房接受受损评估。 == 參考文獻 == {{reflist}} [[Category: 922 中國建築]]
此頁面使用了以下模板:
Template:Main other
(
檢視原始碼
)
Template:Reflist
(
檢視原始碼
)
模块:Check for unknown parameters
(
檢視原始碼
)
返回「
翊坤宮
」頁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