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覽
近期變更
隨機頁面
新手上路
新頁面
優質條目評選
繁體
不转换
简体
繁體
18.227.79.126
登入
工具
閱讀
檢視原始碼
特殊頁面
頁面資訊
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檢視 第2型糖尿病 的原始碼
←
第2型糖尿病
前往:
導覽
、
搜尋
由於下列原因,您沒有權限進行 編輯此頁面 的動作:
您請求的操作只有這個群組的使用者能使用:
用戶
您可以檢視並複製此頁面的原始碼。
{{medical}} [[File:第2型糖尿病.jpg|230px|thumb|有框|右|第2型糖尿病。[https://www.havemary.com/article.php?id=3447 原圖鏈接]]] '''第2型糖尿病'''(英語:Type 2 diabetes ,簡稱 T2D 或 T2DM)是一種慢性代謝疾病,患者特徵為高血糖、相對缺乏[[胰島素]]、有胰島素抗性等。患者若能確實遵照計畫,就能將[[血糖]]值控制在接近正常值的範圍,能夠預防或延緩糖尿病併發症的發生,有些患者會需要口服降血糖[[藥]]物或[[注射]]胰島素來控制血糖。 ==概述== 第2型糖尿病早期稱非胰島素依賴型糖尿病(noninsulin-dependent diabetes mellitus,NIDDM)或成人發病型糖尿病(adult-onset diabetes)。第2型糖尿病佔所有糖尿病病例的90至95%,通常是在40歲以後發病,這也是為何它亦稱「[[成人|成年]]型糖尿病」的原因。但是,就像第1型糖尿病一樣,第2型糖尿病也可能發生在任何年紀,現在連兒童也會發生。 ===台灣第四大死因=== [[台灣]]糖尿病的盛行率估計已經超過8%,也就是說至少有160萬以上的人口患有糖尿病,其後續相關的 急慢性併發症,是國人十大死因的第四名。根據資料庫的統計,台灣的糖尿病患者中的95%以上都是所謂的第二型糖尿病,只有少數的病患是第一型糖尿病或其他原因引起的糖尿病。 === 罹患率逐年攀升 === 一般來說,[[年齡]]增高、[[肥胖]]、缺乏[[運動]]、一等親有[[糖尿病]]史、黑色棘皮症、多囊性卵巢、或懷孕時曾經有妊娠糖尿病的人比較容易得到第二型糖尿病。台灣由於壽命延長、飲食西化和體重增加等原因,第二型糖尿病的罹患率正逐年上升中。特別是孩童和青少年的第二型糖尿病比例已經遠高於第一型糖尿病,主要也是因為孩童和青少年熱量過度攝取、體重超標和缺乏運動的緣故。<ref>[https://www.jah.org.tw/form/index-1.asp?m=3&m1=8&gp=361&m2=362&sid=37&id=1242 認識第二型糖尿病] 仁愛醫療財團法人</ref> ==病因== ===胰島素作用不佳=== 第一型糖尿病是自體免疫問題造成胰臟胰島細胞破壞,胰島素製造分泌因此急速下降,而引發高血糖的症狀,所以治療上,第一型糖尿病病患需終身依賴胰島素注射來控制血糖。但第二型糖尿病就不同了,它同時有慢性胰島素分泌缺乏,腸道腸促胰素下降的問題,[[肝]]醣製造失序,又合併有胰島素阻抗增加的情況(也就是胰島素作用不佳),其中的致病機轉十分複雜,還有許多部分需要更進一步了解。 第2型糖尿病的身體雖能製造胰島素,但不是量不夠,就是無法被身體善加利用。無法利用胰島素的原因有二:<br> # beta細胞能製造胰島素,但其量不足以降低血糖來滿足身體對能量的需求。 # 有一種情況稱為「胰島素抗性」,亦即體內細胞無法正常運作使[[葡萄糖]]進入[[細胞]]<ref>[https://www.bd.com/zh-tw/offerings/diabetes-care/diabetes-basics/introduction-to-diabetes/types-of-diabetes/type-2-diabetes 第2型糖尿病]</ref>。 ==主要症狀== 第二型糖尿病的患者不一定有大眾認知的多喝、多[[尿]]、體重減輕、小便中有[[螞蟻]]、傷口不易癒合、視力模糊等高血糖症狀。它可能症狀輕微,甚至沒有任何症狀,所以有時候並不容易察覺。現在很多糖尿病患者都是靠健康檢查中血糖篩檢不正常才發現的。 ===糖尿病診斷=== 一旦有兩次空腹八小時血漿血糖大於等於126 mg/dL,口服75克葡萄糖耐受測試2小時後血漿血糖大於等於200 mg/dL,或糖化血色素(HbA1c)大於等於6.5%,就可診斷為糖尿病。 ===併發症=== 血糖若不好好控制,一開始不一定有不舒服的症狀,但長期高血糖在體內累積下來,就容易提高[[腎衰竭]]、[[腦中風]]、[[心肌梗塞]]、截肢、神經病變、視網膜病變、或性功能障礙等併發症的風險,不可等閒視之。 ==控制血糖== 第2型糖尿病可透過適當的運動、飲食和藥物來控制。第2型糖尿病患者若能確實遵照計畫,就能將血糖值控制在接近正常值的範圍,而且依然覺得健康、充滿活力,並能夠預防或延緩糖尿病併發症的發生。有些第2型糖尿病患者會需要口服降血糖藥物或注射胰島素來控制血糖。 ===飲食方面=== 以下列食物作為每餐的基礎。例如:[[蔬菜]]、[[豆莢]]類、[[扁豆]]類、[[麵]]、[[米]]、[[全麥麵包]]、[[五穀]]類、[[大麥]]、[[全麥]]、新鮮水果。要注意很多加到食物中的醬料及[[防腐劑]]富含[[鹽]]份、[[糖]]或[[油脂]],應避免食用。吃少量富含[[蛋白質]]的[[食物]],例如:[[魚]]、[[海鮮]]、[[蛋]]、瘦[[肉類|肉]]、去皮[[雞肉]]、[[堅果]]類、低脂起士、低脂優格、低脂牛奶。儘量減少脂肪、糖及酒精的攝取,例如:油、[[奶油]]、動物性[[脂肪]]、氫化奶油、[[椰奶]]、椰[[奶油]]、加工肉品、油炸的食物、含有防腐劑或加工的食物、酥皮[[點心]]、[[甜點]]、[[餅乾]]、軟性[[飲料]](soft drink)。 ==體能活動== 體能活動(Physical activity)在第2型糖尿病的管理上佔有重要的角色,可以增胰島素敏感度、改善血糖控制以及幫助減輕[[體重]]等。糖尿病人若有規律[[運動]],則在12-14年之中死亡率明顯較低。 一般的目標是每週至少應有150分鐘中等強度的體能活動,這些活動可以包含[[健走]]、打[[太極拳]]、騎[[腳踏車]]、打[[高爾夫球]]及[[園藝]]等。藉由更強烈的體能活動(例如:[[跳舞]]、[[有氧運動]]、[[慢跑]]、持續性來回[[游泳]]、騎腳踏車爬坡、園藝中的挖[[鏟]]等)或藉由長時間的中度活動能獲得更多的益處。體能活動還應包含肌力的活動(例如:重力訓練),每一星期應要有至少2次肌力活動,針對小[[腿]]、大腿、[[手]][[臂]]、[[肩膀]]、驅幹的主要[[肌肉]]群,強調使用輕度到中度阻力,並且重複(8-12次)身體每個部分的活動。 體能活動計畫的選擇應適合每個人的[[年齡]]、[[社會]]、[[經濟]]、[[文化]]及體能狀態。 ==藥物治療== 第2型糖尿病的治療包括[[營養]]、運動、[[藥]]物和衛教。營養與運動為基本步驟,血糖較高者則視病情不同而給多不同藥物治療;降血糖藥物治療包括口服糖尿病藥與注射胰島素。症狀嚴重者,需要立即使用胰島素,否則可先行試用口服抗糖尿病藥。 口服抗糖尿病藥的使用,需要依據病人之病情,包括:血糖的高低,[[肝]]、[[腎]]、[[心臟]]功能,藥物之療效以及副作用等因素而定,當然需要同時接受營養與運動治療。如果未達到治療目標,則可合併其他種類藥物,甚至加上胰島素注射。 ===口服抗糖尿病藥=== 目前口服抗糖尿病藥依其作用機轉可分下列四大類,均可單獨使用,亦可與其他種類合併使用。<ref>[https://www1.cgmh.org.tw/chldhos/intr/c4a60/index.files/pteducation%20files/DM/managedrug/Therapy%20of%20T2DM.htm 第2型糖尿病的治療]</ref> <br> (1)促胰島素分泌劑(insulin secretagogues):目前此類藥物有二種: (A)磺醯脲素(sulfonylureas):主要作用在磺醯脲素受體,以增加胰島素之分泌。各種磺醯脲素的藥效大約相同,失效率也相當;但也有個別差異之處,例如有報告發現gliclazide有抗氧化作用,而glimepiride則較少發生低血糖。 磺醯脲素大部分在肝臟代謝,其代謝產物效力大為減弱,並且和其他未經代謝轉變的藥物一起由腎臟及/或膽道排出。因此肝、腎功能不全的病人,使用磺醯脲素時會出現磺醯脲素作用增強、時效延長的現象,此時須要特別小心。[[腎]]功能不全時,應儘量避免使用經由腎臟排泄的磺醯脲素,例如:chlorpropamide,如果使用這藥物,應減少劑量、多測血糖以期減少低血糖發生的機會。 磺醯脲素的不良反應以體重增加及低血糖最為常見;低血糖可能持續數天。對老年人、腎功能王或食無定時者,更是危險。為了避免磺醯脲素造成嚴重的低血糖,必須確定病人進食狀況,並且最好由低劑量開始,然後根據血糖的反應慢慢往上調整。對磺胺製劑過敏、懷孕和手術後尚未能正常進食者,不應使用磺醯脲素。 (B)非磺醯脲素(Glinides,又稱Meglitinides類似物):現有repaglinide及nateglinide二種。主要之作用機轉為刺激b細胞之磺醯脲素受體,藉以促進胰島素分泌;吸收快且作用時間短。前者隨膽汁排出,後者由腎臟排出。服藥後10-15分鐘開始作用,在一小時內達到最高濃度,適合用來治療飯後高血糖。<br> (2)雙胍類(Biguanide):主要作用為減少肝臟之葡萄糖新生作用,但不會增加胰島素之分泌。目前最常使用的雙胍類製劑是二甲雙胍(dimethyl biguanide,metformin),不會引起體重增加。Metformin通常與食物一起或餐後服用,以便減少化道副作用。大約20%的病人服用後會產生食慾不振、[[腹]]部不適甚至[[腹瀉]]等副作用,但這些症狀往往只是暫時的,而且如果從小劑量開始,並且與餐飲一起服用,發生的機會就會少些。單獨服用時幾不會導致低血糖。為了避免發生乳酸中毒,有[[心臟]]、腎臟、肝臟功能不全、併發感染症及血清几酸酐(creatinine)濃度超過1.5mg/dl的病人不宜使用。<br> (3)胰島素增敏劑(insulin sensitizers):作用機轉為活化PPAR-g(peroxisome proliferative-activated receptor-g),增加胰島素敏感度,降低空腹血糖及血中胰島素濃度。副作用有體重增加、水腫、腹瀉、頭痛等。開始用藥以前,應檢查肝功能(如:血清胺酶,ALT),若超過正常上限2.5倍則不要使用。開始用藥後第一應每2個月檢查一次[[肝]]助能,第二年以後視情況檢查。若血清轉胺酶超過正常上限的3倍,應停藥。此外,紐約心臟學會(New York Heart Association,NYHA)分第III級及第IV級心臟衰竭時不應使用。<br> (4)阿爾發葡萄糖苷酶抑制劑(a-glucosidase inhibitor):主要之作用機轉為抑制澱粉及雙醣之分解,延緩葡萄糖的吸收。可降低飯後血糖、胰島素濃度,甚至空腹血糖。詃藥物不被腸胃道吸收。副作用為脹氣、腹瀉。服用阿爾發葡萄糖苷酶抑制劑的病人如果出現低血糖,治療必須使用葡萄糖或牛奶,但不能使用蔗糖(因乳糖酶[lactase]不受抑制,但蔗糖酶[sucrase]會受抑制)。<br> ==參考資料== {{reflist}} [[Category:400 應用科學總論]] [[Category:410 醫藥總論]] [[Category:415 西醫學]] [[Category:418 藥學;藥理學;治療學]]
此頁面使用了以下模板:
Template:Hatnote
(
檢視原始碼
)
Template:Main other
(
檢視原始碼
)
Template:Medical
(
檢視原始碼
)
Template:Reflist
(
檢視原始碼
)
模块:Arguments
(
檢視原始碼
)
模块:Check for unknown parameters
(
檢視原始碼
)
模块:Hatnote
(
檢視原始碼
)
返回「
第2型糖尿病
」頁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