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覽
近期變更
隨機頁面
新手上路
新頁面
優質條目評選
繁體
不转换
简体
繁體
3.139.88.90
登入
工具
閱讀
檢視原始碼
特殊頁面
頁面資訊
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檢視 砀山唢呐 的原始碼
←
砀山唢呐
前往:
導覽
、
搜尋
由於下列原因,您沒有權限進行 編輯此頁面 的動作:
您請求的操作只有這個群組的使用者能使用:
用戶
您可以檢視並複製此頁面的原始碼。
{| class="wikitable" align="right" |- | style="background: #008080" align= center| '''<big>砀山唢呐</big> ''' |- | [[File:0 (55)4657890987.jpg|缩略图|居中|[https://pic.baike.soso.com/ugc/baikepic2/1924/20200603171801-1161549489_jpeg_472_300_25031.jpg/0 原图链接][https://baike.sogou.com/PicBooklet.v?relateImageGroupIds=&lemmaId=30332187&now=https%3A%2F%2Fpic.baike.soso.com%2Fugc%2Fbaikepic2%2F1924%2F20200603171801-1161549489_jpeg_472_300_25031.jpg%2F0&type=1#simple_0 来自搜狗的图片]]] |- | style="background: #008080" align= center| |- | align= light| |} '''砀山唢呐'''是砀山有名的传统民间乐器。[[唢呐]],又名[[喇叭]],小唢呐称[[海笛]]。唢呐,在木制的锥形管上开八孔(前七后一),管的上端装有细铜管,铜管上端套有双簧的苇哨,木管上端有一铜质的碗状扩音器。唢呐虽有八孔,但第七孔音与筒音超吹音相同,第八孔音与第一孔音超吹音相同。 2019年11月,砀山唢呐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保护单位名单。 ==基本内容== 中文名:砀山唢呐 遗产级别:国家级级非物质遗产 流传地区:[[安徽省]][[砀山县]] 遗产类别:汉族传统音乐 ==简介== “砀山唢呐”是流传于安徽省砀山县的一项民间传统音乐形式,属安徽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在该县,唢呐有独特的称谓,高音唢呐称尖笛,低音唢呐称大笛,且吹奏形式有咔腔、闷腔、咔戏,吹奏技巧有单吐、双吐、三吐等。曲牌代表作有《[[百鸟朝凤]]》、《六字开门》、《拜堂》、《[[锔锅]]》、《[[抬花轿]]》、《[[欢乐调]]》、《[[丧调]]》等,并逐渐发展成吹奏各种戏曲、曲艺、曲牌、模仿唱腔。上到国家专业团体,下到平民百姓生活都有唢呐艺术的出现。 砀山唢呐形成、沿革、提高始终影响带动着苏鲁豫皖周边地区民间唢呐艺术的发展。建国初期砀山民间唢呐艺人张连生、陈玉兰曾参加过中国人民慰问团赴朝鲜慰问志愿军,在华东地区文艺调研中受到周恩来、彭德怀、陈毅等国家领导人的接见。引称号荣誉 2008年11月,该县十女子表演的唢呐齐奏《普天同庆》在文化部、江苏省人民政府主办的“首届中国农民文艺汇演”中荣获“丰收”奖。 2008年底该县唢呐入选第二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编号:Ⅱ—15,名称:砀山唢呐,申报单位:宿州市砀山县,级别:安徽省,省级,通过时间:2008年,类别:传统音乐。引 为了更好的保护、传承唢呐艺术,使其发扬广大,该县积极申报安徽省唢呐艺术之乡,经过努力,2009年10月18日,正式被安徽省政府授予“安徽省唢呐之乡”和“安徽省民族吹管乐培训基地”荣誉称号。 ==主要特征== 唢呐,俗称“喇叭”,砀山县当地及广大中原地域的业内人士统称“大笛”。唢呐是广泛传于中国绝大部分地区(包括少数民族地区)的一件民间吹管乐器,它发音高亢、委婉、如歌如诉、刚柔相济、深受广大人民群众的喜爱。各民族各地域都把它作为婚、丧、嫁、娶、礼、乐、典、祭及民间歌会、舞蹈、社火、节庆等的必配乐器,更是各种剧种、戏曲、舞蹈、乐队不可缺少领奏乐器之一。 ==历史渊源== 砀山县位于安徽省的最北端,苏、鲁、豫、皖四省七县市交界处,面积1192.92平方公里,人口91万。砀山县有着深厚的文化底蕴,民间艺术种类繁多,其中最有代表性的当属唢呐艺术。据考证,明朝正德年间(公元1506—1521年),唢呐已在该县广泛流传。明朝王磬在其《王西楼先生乐府·朝天飞》一词中写道“喇叭、唢呐,曲儿小、腔儿大……”。 唢呐在砀山县的普及,历史悠久。据史载,明太祖朱元璋九世玄孙朱载堉极爱唢呐,他放弃优裕生活,深入民间唢呐班子,潜心从事民间音乐的挖掘整理工作,先后写出《乐律全书》和《律吕正论》等多部音律专著。后来,一些经过朱载堉教授的唢呐艺人随着因黄河泛滥而流离失所的难民一道,辗转来到砀山县定居,砀山县的唢呐就此发展兴盛起来。 ==技艺传承== 据艺人的口传记载,早期来砀山落户的唢呐艺人有张、刘、王、陈等几家。这几家的演奏风格各异,如张家班擅长吹奏明朗欢快的曲调,老百姓逢婚嫁节庆多请他们吹打助兴;刘家班偏重沉稳的悲凉曲调,当地多请他们为丧事奏哀乐;王家班擅长在表演夹杂一些诸如“吃火”之类的民间戏法表演,令观众耳目一新;陈家班另辟蹊径,在传统曲牌中揉进一些地方戏曲唱腔,舞台表现力较强。长期以来,广泛流传于砀山及周边区域的优秀唢呐曲目有几十个,如《百鸟朝凤》、《叫句子》和《水落音》等。经过若干代唢呐艺人的口传心授,到近现代,砀山唢呐艺术更有了长足进步,其演奏技巧也有了自己的独特韵味。 ==遗产保护== 据砀山县文化局长王冠群介绍,为使唢呐艺术发扬光大,提高演奏水平和艺人的整体素质,该县每年都邀请国内知名的民管演奏专家来砀山授课,经常举办比赛,县内的唢呐艺人也得以互相交流,取长补短。涌现出张团结、单古军和朱海宽等一大批技艺精湛的唢呐新秀,在国家、省、市等各种文艺演出和比赛中荣获30多个奖项,并为全国很多艺术院校和专业文艺演出团体输送了一大批唢呐艺术人才。截至2009年,砀山县拥有200多个唢呐班子,专业从业人员2000多人,演奏人员数万人,演出形式分“搭台吹”、“无台吹”和“走吹”,曲目主要有地方戏曲、唢呐牌子曲、民间小曲和器乐曲、歌曲联奏,主要在婚、丧、嫁、娶和开业庆典、老人过寿、小孩周岁、逢年过节等一些特殊的日子进行表演。 ==砀山 唢呐吹奏技法== 唢呐不是个复杂的乐器,它的结构非常简单,由哨、气牌、芯子、杆和碗五部分构成。木制圆锥体杆 上开的8个音孔,前七后一,错落的排列着;杆子上装的铜质芯子;芯子上面套有气牌和芦苇做的哨;杆下端安着碗。就是这样朴实,甚至有些简陋的结构,却几乎能演奏所有管乐的技巧,甚至能模仿人的唱腔,鸟的鸣叫等等奇妙的声音。把唢呐的几个部分拆开吹奏,能分别模仿不同的人物角色,老生的苍老低沉,花旦的俏皮灵动,武夫的粗鲁莽撞……这样一个小乐器,竟能独自演绎出人世间的喜怒哀乐。 吹奏唢呐,也需要一些技巧,要用手指把音孔完全按满。倘若音孔按不严,往往发出的声音就不准。因此,拿捏唢呐的吹奏气息,也成了一门学问。演奏唢呐往往比较费气,音越高耗的气量也就越大。一般吹奏起来,不能无间歇地长时间表演,但经过训练的演奏者,尤其是民间艺人,吹起唢呐来,互相比着较劲的就是持久的耐力。"循环换气法"是最常见的演奏方法,这样的吹奏能使得气息总是饱满不息,可以使乐音不间断地长时间延续,甚至全曲一气呵成。 唢呐定调的丰富,非同一般。多彩的调音,造就了唢呐的丰富全面。目前的唢呐多分为高音、中音和低音三种。普遍使用的高音唢呐,低音区略带沙沙声,发音厚实;中音区的音色则是刚健、明朗,最擅长各种技巧的演奏,极富艺术的表现力和感染力;高音区的发音响亮,畅快淋漓;最高音则尖锐、刺耳,把握不好就会变成难听的噪音,因此很少使用。当下经过改革的加键唢呐,已成为民族乐队中一组完善的乐器,表现力更为丰富。 各地的唢呐都不尽相同,有大,有小,有粗犷,有柔和,种类甚多,通常以杆的长短不同而分为五种。小唢呐杆长往往在22~30厘米,音色柔和,最适合用来独奏或合奏,特别是当它与二胡等弦乐器一起合奏,婉转起伏,更为动听。广东、广西、福建、湖南和江西等省都可以觅得它的踪影。 各地所用的哨也不同,有芦苇的,有麦杆的,也有用褐紫色胶性虫壳的(但吹起来非常软),音响可谓别具一格。中唢呐杆长32~40厘米,流行于江苏、浙江和安徽一带,音量不大不小,用在歌舞伴奏中,非常悠扬。大唢呐杆长42~57厘米,声音低沉宏大,仿佛英雄出世,壮志满怀,气宇轩昂。在东北、山海关和冀东一带北方地区,粗犷的大唢呐也是吹奏大型乐曲的最好选择。相比杆长50厘米的"大杆子",柏木杆稍短一点,流行于河北、河南和山东一带。清脆明亮的声音好像能拨开云层见晴空,令人心神舒爽。用柏木杆吹奏小调以及模仿戏曲中人声唱腔,显得格外得心应手。海笛的长度不到20厘米,各部件也较小,玲珑小巧,发音却尖锐响亮,高亢冲霄。江苏、浙江和安徽一带器乐合奏是它最好的舞台。还有一种比较特殊的闽西大唢呐,通常两支一起合吹列奏,称为"公吹"和"吹"。两支唢呐构造相同,只是在长度和粗细上略有差别,"公"短""长,"公"细""粗,"公吹"的音色甜美,"吹"的发音低而浑厚,配合在一起,天衣无缝。<ref>[https://www.sohu.com/a/435774419_120006290 砀山唢呐]搜狐网</ref> =='''参考文献'''== {{Reflist}} [[Category:914 舞蹈音樂]]
此頁面使用了以下模板:
Template:Main other
(
檢視原始碼
)
Template:Reflist
(
檢視原始碼
)
模块:Check for unknown parameters
(
檢視原始碼
)
返回「
砀山唢呐
」頁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