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覽
近期變更
隨機頁面
新手上路
新頁面
優質條目評選
繁體
不转换
简体
繁體
18.116.90.57
登入
工具
閱讀
檢視原始碼
特殊頁面
頁面資訊
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檢視 真达法师 的原始碼
←
真达法师
前往:
導覽
、
搜尋
由於下列原因,您沒有權限進行 編輯此頁面 的動作:
您請求的操作只有這個群組的使用者能使用:
用戶
您可以檢視並複製此頁面的原始碼。
{| class="wikitable" align="right" |- | style="background: #E6E8FA" align= center| '''<big>真达法师</big> ''' |- | [[File:真达法师.jpg|缩略图|居中|[http://pic8.nipic.com/20100621/2163148_003328533247_2.jpg 原图链接][http://www.nipic.com/show/3317755.html 图片来源于呢图网]]] |- | style="background: #C0C0C0" align= center| |- | align= light| 中文名称;真达法师 别称;体范 所处时代;民国 出生地;安徽省歙县 出生时间;1870年 俗家姓;胡惟通 |} '''真达法师'''俗家姓胡,名惟通,号"体范"、"一号逸人",[[安徽]]省歙县人。清[[同治]]九年(1870年)出生。他的家庭是农村中的小户人家,十三岁丧母,十七岁丧父身世孤零。幸而经过亲友的介绍,离乡背井,到[[苏州]]的一家南货店做学徒。遇上店主夫妇都信仰佛教,十分虔诚,真达也随著拈香礼佛,成为佛教徒。一日,随著店主前往朝礼南海,见[[普陀山]]上寺院清静,佛刹庄严,遂有离俗出世的念头。民国三年,到[[上海]]出任供养庵住持,他见庵堂陈旧,民国十一年予以重建,改名为太平寺,此后真达和尚即在此驻锡三十余年,为佛教做了许多事业,受到道俗的尊敬。<ref>[https://zhidao.baidu.com/question/1897704608015472780.html 真达法师的介绍] , 百度 2016-06-07 </ref> ==初出茅庐== [[光绪]]十四年(1888年),真达年十九岁,辞去南货店工作,投入[[普陀山]]三圣堂,礼[[峭岩和尚]]为师而剃度出家。逾年,到[[宁波]]凤凰山[[白云寺]],依闻果上人受具足戒,此后锐意精进。勤奋修学,道业日进。后来以[[圆光]]、[[慧静]]二师之介绍,得与在后山法雨寺潜修的[[印光法师]]相识,二人一见有缘,交往日久,相契益深。印光法师长真达九岁,而真达对[[印光法师]]尊崇敬仰,有如奉侍师长。真达在普陀山时,曾在弥陀阁闭关三次,每日诵经坐禅,不稍懈怠,前后九年,修持及学力均大有增长。 ==主持三圣== 民国三年(1914年),真达和尚自普陀山到了[[上海]],出任三圣堂下院供养庵住持,此后他即常住上海。供养庵规模狭隘,且建筑亦很陈旧,真达晋山后即有意重行改建,因故蹉跎未果。他人虽在上海,而经常回普陀山祖庭三圣堂。回山时必去探望[[印光法师]],礼座问安,讨论法义,相互策勉。而印光法师在民国七年(1918年)以后,常到[[上海]]印经,而无适当的落脚处,十分不便。民国十一年(1922年),供养庵拆除重建,取名为太平寺。这时真达和尚在太平寺特关静室一间,做为[[印光法师]]到上海时的驻锡之所,此后印光法师即常住[[太平寺]]。印光法师印经书,每于钱接不上的时候,均由真达予以周转。太平寺在[[上海]]香火颇盛,所以真达和尚的经济十分活便。 ==伺奉印光法师== 到了民国十八年(1929年),印光老法师年届七十,住在[[上海]]太平寺中,各方找上门请益者、皈依者日多。老和尚认为在上海人事太繁,急于找一个清净的地方归隐念佛。真达和尚与沪上护法居士[[关之]]、[[沈惺叔]]、[[赵云韶]]等人商议,希望为印老安置一个适当的地方。后来找到了[[苏州]]城内的[[报国寺]],真达和尚花费了几仟银圆予以修缮,并请到[[弘伞法师]]出任报国寺住持,[[明道法师]]出任监院,先行在[[苏州]]安置。一切准备妥当后,到民国十九年(1930年)2月,就请印光老和尚移锡苏州报国寺。老和尚2月到了苏州后,4月就开始在报国寺闭关。 民国二十五年(1936年)9月间,[[上海]]的[[圆瑛法师]]、屈文六居士等,在上海觉园启建护国息灾大法会,推出代表到[[苏州]]报国寺,礼请印老出关到法会演说,印老推辞不掉,出关到[[上海]],在法会上连续演讲七日,第八日法会圆满,为与会者说三皈依,当场皈依者1900多人。他由[[上海]]回到[[苏州]]之日,已是民国二十五年(1936年)11月了。到了第二年(1937年)7月,抗日战争全面爆发,继之上海"八一三事变"。到了10月,苏州城不能再住下去了,经真达、妙真、了然、德森等几个人的请求,老和尚迁到城外木渎镇灵岩山寺居住。 ==屐痕灵岩== [[灵岩山寺]]也是[[真达和尚]]的道场。灵岩山在古代原是吴王夫差馆娃宫的故址,东晋时代司空陆玩于此筑宅。陆玩信佛,后来舍宅为寺,这是灵岩山建寺之始。梁武帝时,宝志和尚请于武帝为之重兴,以后代有兴废。到了清朝末年,灵岩山寺十分荒凉没落,宣统年间,有一位军人出身的道明和尚,住在灵岩山寺。道明和尚性情粗暴,因为遗失衣物而打伤一个村民,村人赶到寺中闹事,道明和尚逃走,寺中的设备杂务为村人搬运一空,灵岩山寺成为一个无人看守的空寺。民国初年(1911年),木渎镇绅士严良灿,到上海找到真达和尚,请他出面接管,真达找了一位明煦师住在寺中看守。 到了民国十五年(1926年),真达请[[上海]]华严大学出身的[[戒尘法师]]出任住持。说明住僧以二十人为限,不化缘、不赶经忏,专一念佛,每日功课与打佛七相同,所有经费由[[上海]]太平寺负担。过了两年,[[戒尘法师]]应请到[[云南]]弘法,时慈舟法师在山上静养,由戒尘之荐,真达聘请[[慈舟法师]]继任住持。慈舟法师只管领众常年打佛七,一心念佛,一般寺务,则由监院妙真和尚负责。到了民国十九年(1930年),[[慈舟法师]]应[[武汉]]佛教人士之邀,到[[武汉]]讲经,以后住持之位一直空悬,由监院妙真管理寺务。这时上山念佛的人日益增多,旧有房屋不敷应用,于民国二十一年(1932年)开始兴建念佛堂,以后四五年间相继增建。到印光老和尚移锡到山上时,大雄宝殿已经落成,规模亦已大备。老和尚驻锡灵岩山后,数年间道风远播,使灵岩山成为全国知名的净土道场,取怀柔显红螺山的净土道场而代之。 ==印光法师圆寂== 民国二十九年(1940年)农历十月廿七,[[印光老和尚]]身体不适,廿七午后,他召集在山全体职事及居士等,到关房会议,对众人说:"灵岩住持,不可久悬。"即命妙真继任。并订十二月初一为升座之期。届时真达和尚由[[上海]]来为妙真法师送座。印光老和尚则于十二月初四下午圆寂。 ==寿终正寝== 民国三十一年(1942年),真达老和尚年已73岁,他自[[上海]]到灵岩山寺掩关潜修。远近善信风闻,争来瞻拜。民国三十四年(1945年)出关,回到[[上海]][[太平寺]]。此后身体呈现衰象,于民国三十六年(1947年)回到普陀山休养,未几复返沪。是年10月病逝,世寿七十有八,僧腊六十夏。 ==社会评价== 真达老和尚在[[上海]]太平寺驻锡三十于年,做了许多社会慈善公益事业。他施衣给药,济寒恤贫,同时也支援佛教中一切弘法利生的事业,受到[[上海]]缁素的崇敬。他生平慈祥和蔼,尊贤重道,外示僧伽之相,内蕴菩萨之心,在[[上海]]和名流居士[[王一亭]]、施省之、[[简照南]]、关絅之等交谊甚深,得众人护持,故法缘甚盛。他曾亲手重辑[[《西方公据》]]正、副两册,主编[[《劬劳集》]]四册行世。 == 参考资料 == [[Category:220 佛教總論]]
返回「
真达法师
」頁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