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覽
近期變更
隨機頁面
新手上路
新頁面
優質條目評選
繁體
不转换
简体
繁體
3.17.75.138
登入
工具
閱讀
檢視原始碼
特殊頁面
頁面資訊
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檢視 白犀牛 的原始碼
←
白犀牛
前往:
導覽
、
搜尋
由於下列原因,您沒有權限進行 編輯此頁面 的動作:
您請求的操作只有這個群組的使用者能使用:
用戶
您可以檢視並複製此頁面的原始碼。
'''白犀'''(学名:Ceratotherium simum):犀科白犀属的一种动物,又叫白犀牛、方吻犀、宽吻犀等,体大威武,形态奇特,截至2013年,据IUCN非洲犀牛专家组调查,大约有20405只白犀牛存活,是现存数量最多的一种犀牛。白犀是现存犀牛中最进化、最聪明、最晚出现(早更新世200万前)的,智力是现存犀牛中最高的,大脑为重达360克。 [[File:白犀.jpg|缩略图|[https://timgsa.baidu.com/timg?image&quality=80&size=b9999_10000&sec=1585926236726&di=1466bcd0f5d9f0b6e68bd162f852b7dc&imgtype=0&src=http%3A%2F%2Fimg.jk51.com%2Fimg_jk51%2F337954526.jpeg 原图链接]]] 白犀牛的名称来自于[[荷兰]]语“weit”,意思为“wide” (宽平),针对它们宽平的嘴唇而言,后来被人误称为“white” (白色),故称“白犀牛”,又名“方嘴犀”。 白犀牛可分为北部白犀(Ceratotherium simum cottoni)和南部白犀(Ceratotherium simum simum)两个亚种,南部白犀主要分布于[[南非]]、[[纳米比亚]]、[[津巴布韦]]等国,尚存在两万头左右。曾经分布于[[肯尼亚]]等东、中非地区的北部白犀数量已仅存五头,世界上最后一只幸存的雄性北部白犀“苏丹”已经被切除犀角24小时守护起来,守护它的是4名全副武装的武装警察,这一做法是为了挽救这一亚种。 ==生活习性== 白犀性情温和,喜群居,群中通常是母犀牛与小犀牛,每群3—5只或10—20只,成年的雄犀牛则多半是独居。它们在一处埋头吃草,7—8个小时也移动不了一公里,吃过的草地,如剪草机剪过一样整齐。它们会撒尿及散布粪便的方式来标识自己的领域,在争夺领域时,会互相用角攻击。但它们比黑犀温和,较不具攻击性。雄性白犀占领的地域小于雌性,但允许处于次主导地位的雄性和成年雌性在它们的领域中活动。 占主导地位的雄性会将受孕期的雌性留在身边。交配的雌雄白犀会在一起生活约20天左右。 白犀牛的视力很差,主要依靠听觉和嗅觉,奔跑时速最快可达40公里。 白犀牛是唯一的食草的犀牛物种,几乎全部以短草为食。<ref>[https://baike.baidu.com/reference/1186890/3165n15-DixgoknQ4IOO_OWo72VxZ3AYTn0MwPlzGZ9niWVSD9H8lJCWF5qrfLBwvec0CSY-LdcHotkdErRVAxArNniivUKNQRJYBvVnbi6DWHZzePIfcqtStw4KH5bwf-YCGxJ7 中国野生动物保护协会.2015-11-26,引用日期2015-12-31] </ref> ==形态特征== 白犀体大威武,是陆生脊椎动物中居于第二位的庞大动物,仅次于非洲象、非洲森林象、亚洲象,比河马大。 体长为340-420厘米,尾长为55-65厘米,肩高165-205厘米,体重1,300-3,600千克,3,600千克是最大个体的白犀牛记录,虽然人工圈养的非野生白犀牛也有超过4000千克的。体躯浑圆粗壮,皮肤光滑,厚约3-4厘米,只有耳边和尾端才有毛,也没有大褶和皱纹形成的甲胄,头部特长,大约为120厘米,眼睛很小,分别长在头部两侧。 [[File:白犀2.jpg|缩略图|左|[https://timgsa.baidu.com/timg?image&quality=80&size=b9999_10000&sec=1585926301558&di=20ece95be932244aeb3de3b2cf728015&imgtype=0&src=http%3A%2F%2Fpic.qjimage.com%2Fdanitarm021%2Fhigh%2Fna02-rto0007.jpg 原图链接]]] 管道状的耳朵可以旋转,听觉较为灵敏;嘴里的颊齿为非常厚的石灰质层;上唇平而宽,呈方形,故有宽吻犀及方吻犀之称;角长在鼻子上,两只角一大一小、一前一后。 白犀的角也是所有犀牛中最长的,最高纪录为158.7厘米,细长如鞭,高高耸立,极为特殊,而通常前角较长而稍微向后弯曲,长度为60-90厘米,后角较短,长度为50厘米左右,雌兽的角较雄兽的更长。它的角不是骨质的,而是上皮组织的衍生物,由角质纤维堆积而成,所以并没有长在骨头上,而是长在皮肤上,但却格外坚硬和锋利,是其自卫和进攻的武器。 白犀牛可分为北白犀(Ceratotherium simum cottoni)和南白犀(Ceratotherium simum simum)两个亚种,南白犀与前者不同的是有一个凹形的前额和较长的齿列。 ==栖息环境== 白犀的主要栖息地类型为热带和亚热带草原、(亚)热带稀树草原和灌丛,它们要求生活的区域地形比较平坦,有灌木作为掩护,同时草场和水源丰富。 白犀主要是在傍晚、夜间和清晨活动,白天在茂密的丛林或草丛中休息,休息场所有时距水源数公里远。喜欢在泥泞的水池和沙质河床上打滚。 ==分布范围== 白犀产于非洲的[[乍得]]、[[苏丹]]、[[扎伊尔]]、[[乌干达]]、[[安哥拉]]和[[罗得西亚]]等地,它的分布区被分割为相距大约3,000公里的南北两块,分别栖息着2个不同的亚种。北白犀,分布于[[苏丹]]南部和[[乌干达]]接壤的地区;南白犀,分布于南非的[[纳塔尔]]、[[苏禄兰]]等地。<ref>White rhinoceros (Ceratotherium simum) .ARKive ,引用日期2018-08-31</ref> ==繁殖方式== 白犀没有固定的发情期,全年均可以交配,雄兽在求偶时会发出一种奇怪的声音,作为情歌。雌兽每3年生产一次,怀孕期为547天左右,每胎仅产1仔。初生的幼仔体重为45—50千克,叫声很尖,较为耐寒,小白犀牛出生后三天会一直跟随在母亲的身后,之后一般会跑在母亲的前方。 [[File:白犀3.jpg|缩略图|[https://timgsa.baidu.com/timg?image&quality=80&size=b9999_10000&sec=1585926413304&di=d89af2e6be76ba8474e6bca66cf4e4ff&imgtype=0&src=http%3A%2F%2Fimg0.imgtn.bdimg.com%2Fit%2Fu%3D1690543100%2C1252267346%26fm%3D214%26gp%3D0.jpg 原图链接]]] 哺乳期大约为一年,但从3个月后小白犀牛就会啃咬草皮了。1岁时体重可达218千克左右,6—9岁性成熟。寿命为35-45年。 ==种群现状== ===数量较多的南部白犀=== 二十世纪,北部白犀牛数量多过南部白犀牛,分布在许多非洲国家。但如今北部白犀的数量已下降至个位数,1997年的调查显示北部白犀牛仅存8只,今天更是仅在肯尼亚和美国圣迭戈动物园存在五头。 南部白犀牛被认为灭绝在19世纪晚期,直到1895年在南非夸祖鲁-纳塔尔省在此发现南部白犀牛。 二十世纪七十年代,南非重新向肯尼亚引进了20只南部白犀牛,数量约为170只,其中120只在一家私人救助中心,其余50只生活在两个国家公园。 经过努力,受到良好保护的南部白犀数量不断增长,根据2001年的统计数字显示,南部白犀牛的总数量大约为11,600只,至2007年,数量约增长至17460头,其中有16255头生活在南非。 非洲犀牛总数已从1970年代约65,000只,减少到20,000多只,世界自然保护联盟(IUCN)曾将其列为濒危物种,幸运的是南部白犀得到了较为良好的保护,至今数量已几近突破二万头,保育级别已降低为近危(CR),南非是南部白犀的主要据点,有将近93%的白犀牛生活在这里,南部白犀亦零散分布于纳米比亚、津巴布韦、博茨瓦纳和斯威士兰。虽然数量在万头以上的南部白犀仍是犀牛中数量最多的,但是它们亦没有完全避免受到偷猎和交通事故的威胁。因此在《濒危野生动植物种国际贸易公约》中,白犀被列入附录II。 ===奄奄一息的北部白犀=== 北部白犀与南部白犀在基因上存在较大差异,形态上其头骨和牙列于南部白犀不同。他们曾在乌干达大量繁殖,但是由于当地政府的疏于保护而渐渐消失。在瓜兰巴国家公园中,它们的数目曾于二十世纪八十年代后期达到35只,在2003年4月为30只,其后有6只被杀,4只新出生。 <ref>[https://baike.baidu.com/reference/1186890/3165n15-DixgoknQ4IOO_OWo72VxZ3AYTn0MwPlzGZ9niWVSD9H8lJCWF5qrfLBwvec0CSY-LdcHotkdErRVAxArNniivUKNQRJYBvVnbi6DWHZzePIfcqtStw4KH5bwf-YCGxJ7 中国野生动物保护协会.2015-11-26,引用日期2015-12-31] </ref> [[File:白犀4.jpg|缩略图|左|[https://timgsa.baidu.com/timg?image&quality=80&size=b9999_10000&sec=1585926495771&di=38beb3c4f4d5f1e49f6000db9f5e602f&imgtype=0&src=http%3A%2F%2Fb-ssl.duitang.com%2Fuploads%2Fitem%2F201805%2F12%2F20180512010050_divks.jpg 原图链接]]] 持续遭受内战及社会不安定因素的影响,那些曾经流浪在乌干达、苏丹和刚果地区的北方白犀牛的数量持续下降。到2000年,刚果仅余30只白犀牛。尽管象牙犀牛角等交易在全球范围内被禁止,但是黑市交易仍然热火朝天。由于乱捕滥猎,北部白犀的数量急剧下降,最终在非洲陷于灭绝的境地,几乎仅存生活在动物园中的不到十头。 2009年,生活在捷克Dvůr Králové动物园的四头北部白犀成为拯救这一亚种的唯一希望,它们被送往肯尼亚奥佩亚塔野生动物保护区,在曾经的原产地进行人工保护。然而其中一头名叫“苏尼”的雄犀已于2014年死去。 2015年,世界上最后一只幸存的雄性北部白犀牛“苏丹”已经被切除犀角24小时守护起来,守护它的是4名全副武装的武装警察,这一做法是为了挽救这一即将灭绝的亚种。 2018年3月19日,世界上最后一头雄性北方白犀牛在肯尼亚去世,终年45岁。 ===保护措施=== 野生北部白犀牛已不复存在,而且全球仅剩两只雌性北部白犀牛,都在捷克动物园内。赫耳墨斯是柏林莱布尼兹学院动物园及野生动植物研究所的动物学家。在他的带领下,专家们将对犀牛进行人工授精、体外授精及胚胎性别选择实验。如果这项实验获得成功,他们将为野生动物保护作出特殊的贡献。 下一步是为犀牛做人工授精:这种体积庞大、不易驯服、具有攻击性的草食动物的生殖系统一直是兽医科学界的谜。然而,利用超声扫描仪等现代医学设备,专家们通过人工授精使南方白犀牛成功产下一头小牛。通过南方白犀牛的实验,可以将经验运用到北方白犀牛上。 犀牛最好每两年产下一头小牛,以便严格控制两只母犀牛可能产出的幼牛数量。专家们还有些其他对策。在发现南方与北方白犀牛的相似之处后,专家们正在研究如何提取老犀牛体内的卵,从而建立一个北方白犀牛的卵库,再逐渐将其孵化。被孵化的胚胎可注射到南方白犀牛体内,让它们代为孕育。 [[File:白犀5.jpg|缩略图|[https://timgsa.baidu.com/timg?image&quality=80&size=b9999_10000&sec=1585926491444&di=07550a9ef243b472d928d3d7fd62d1f9&imgtype=0&src=http%3A%2F%2Fn.sinaimg.cn%2Fsinacn12%2F100%2Fw1500h1000%2F20180705%2Fc7b0-hevauxk9000751.jpg 原图链接]]] 专家还计划利用分离技术把母胎精子从公胎精子中提取出来。专家们称:“这种方法确保我们生产的仅是母的北方白犀牛。而这些母犀牛可以生出更多的白犀牛。从而拯救濒临灭绝的北方白犀牛的数量。” ==保护级别== 列入《世界自然保护联盟濒危物种红色名录》(IUCN) 2016年 ver 3.1——近危(NT)。 列入《华盛顿公约》CITES 附录Ⅱ级保护动物。<ref>[https://baike.baidu.com/reference/1186890/3165n15-DixgoknQ4IOO_OWo72VxZ3AYTn0MwPlzGZ9niWVSD9H8lJCWF5qrfLBwvec0CSY-LdcHotkdErRVAxArNniivUKNQRJYBvVnbi6DWHZzePIfcqtStw4KH5bwf-YCGxJ7 中国野生动物保护协会.2015-11-26,引用日期2015-12-31] </ref> ==外部链接== [http://xueshu.baidu.com/s?wd=%E7%99%BD%E7%8A%80%E7%89%9B&rsv_bp=0&tn=SE_baiduxueshu_c1gjeupa&rsv_spt=3&ie=utf-8&f=3&rsv_sug2=1&sc_f_para=sc_tasktyp 百度学术] ==视频== {{#iDisplay:i0016j4oka8|736|377|qq}} {{#iDisplay:e3034xewh0e|736|377|qq}} ==参考文献== {{Reflist}} [[Category:380 動物學總論]] [[Category:388 半索動物門;脊索動物門]]
此頁面使用了以下模板:
Template:Main other
(
檢視原始碼
)
Template:Reflist
(
檢視原始碼
)
模块:Check for unknown parameters
(
檢視原始碼
)
返回「
白犀牛
」頁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