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覽
近期變更
隨機頁面
新手上路
新頁面
優質條目評選
繁體
不转换
简体
繁體
18.217.218.25
登入
工具
閱讀
檢視原始碼
特殊頁面
頁面資訊
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檢視 生菜會 的原始碼
←
生菜會
前往:
導覽
、
搜尋
由於下列原因,您沒有權限進行 編輯此頁面 的動作:
您請求的操作只有這個群組的使用者能使用:
用戶
您可以檢視並複製此頁面的原始碼。
'''生菜会'''流行于[[中国]][[广东省]]广州、[[南海区|南海]]、[[顺德区|顺德]]一带,是一项有300多年历史的传统习俗活动。 == 坑口生菜会 == 坑口生菜会是广州市[[荔湾区]][[芳村]][[坑口 (广州)|坑口]]村村民到观音庙上香之后开展的一种民间习俗。每年[[农历]][[正月廿六]]所有观音庙都向民间打开“银库”借贷,市民纷纷前来上香[[觀音借庫|向观音借钱]],祈求新的一年工人的开工,农民的开耕,商人的开业,保佑当年风调雨顺,丰衣足食,过上好日子,这就是人们所说的“[[观音开库]]日”。 === 活动 === ==== 摸蚬摸螺 ==== 传说几百年前坑口山顶有一泉眼,泉水流经观音庙旁的石槽,槽中长有很多蚬、螺。据称人们到坑口观音庙除了上香借钱外,重要的是有计划生育的妇人必到“石槽”摸上一把,当一手抓到的是螺,预示来年生男,抓到的是蚬,则生女。如摸到螺而真的贵子降临,必須到坑口生菜会上香烧爆竹以谢恩赐。每年来这里摸蚬摸螺的妇人成千上万,只要有碰巧遇到降贵子的,爆竹之声就连绵不绝。這項傳說远近闻名,[[香港]],[[东南]]亚一带的[[华侨]]都慕名而来。 ==== 对台戏 ==== 坑口生菜会从[[农历]]24到29一连6日(旧称前三日后三日),會设置戏台和比武台,提供演唱[[粤曲]],舞狮的和比武的表演場地。据说早期开设的对台戏,參與的團體都着力演出自己的拿手好戏。哪一台演得精彩,观众就转向哪一台。后来改为连台戏,即一排二三个戏台同时演出,观众根据爱好自行选择。此外,还有数十头醒狮汇演,锣鼓、鞭炮齐呜;卖武的、杂耍的、江湖术士等也同时各显身手表演。 === 生菜包 === 为供人们观赏之余家人朋友共聚用餐,附近的商家便推出用生菜叶包着特制的饭菜(通常有蚬肉碱菜等馅料)俗称[[生菜包]],供人们边观赏边享用,而生菜会之名也由此而来。 === 风俗 === ==== 上香 ==== 上香的過程相當講究。除了通常的[[元宝]]、[[蜡烛]]、[[冥纸]]外,还有大小不同的两种香、带根的生菜,风车等。上香的人在庙前放下所有供品,低头,双手合拾说出你的祈望,然后将元宝、蜡烛、冥纸等投入庙前的火炉焚烧,点燃大小香,小香、香烛插在香炉上,大香、生菜(谐音生财)、[[风车]](转运)带回家,表示将借到的钱财带回家、生财、行好运;使用的香越大支越显得诚心,大香會在家门口插上直到燃烧完为止。坑口的生菜会的香特别大原因于此。 ==== 时间 ==== 农历25日的晚上11點至26日的凌晨1點是生菜会的第一个[[时辰]],旧称子时,这时前来上香的人特别多,意在上头炷香。意味著今年向观音借钱,明年当然要来还,还了再继续借,循还往返,了无终止、祈求年年丰衣足食,日子一年好过一年。除了农历正月26日观间开库日外,每月的初一、十五也是人们前来上香的日子,故此观音庙香火不断,人财两旺。 == 由来 == 生菜会,起源于明末清初,式微于1949年中共建政後初期。生菜会吃生菜,起初是为了“迎生气”。《广州府志》记载,“迎春日……啖生菜、春饼,以迎生气。”许多人会后还购买“盈盈满筐”的嫩绿生菜回家,以取其生机(见1884年创刊《点石斋画报》)。后来,生菜会与观音信仰联系在一起,[[中山大学]]教授叶春生说:“在珠江三角洲务实重商的社会气氛中发展,生菜会带有明显的功利色彩”。开生菜会的目的变成求财和求子。 生菜会的日期定在[[白衣观音]]诞,即农历正月二十六,地点在[[观音庙]]附近,活动除观戏、听曲之外,就是朝拜观音、摸螺求子,食生菜包更是一项必不可少的活动。生菜包的材料几乎都含有寓意,如生菜寓生财,粉丝象征长寿,酸菜表示子孙,蚬肉表示显贵发达,韭菜表示长长久久,吃生菜包希冀人财两旺,长久发达。清末民初时,生菜会盛极一时。谚云:“正月生菜会,五月龙母诞。”生菜会成了广州、南海一带民间的一个盛大的节日。 1986年,南海县官窑、盐步两镇官方对传统生菜会作了彻底的“改革”,把会期改为[[元宵节]],内容上摒弃了“[[迷信]]<ref>[https://pedia.cloud.edu.tw/Entry/Detail/?title=%E8%BF%B7%E4%BF%A1&search=%E8%BF%B7%E4%BF%A1 迷信],cloud</ref> 陋习”,以[[醒狮]]比赛为主要竞技项目,以生菜会共叙乡情,联谊四方,开展贸易洽谈和物资交流。据其声称,改革后的首届生菜会,参加者有10万人。 清朝時期,在[[西關]][[西关涌|大觀河]]-{志}-喜橋附近,每逢觀音誕、觀音開庫、生菜會,這一帶便搭起了大大小小的棚屋,賣各種小吃、鮮花香燭及擺番攤賭博、算命解簽,連綿數-{里}-,熱鬧非凡。 == 參考文獻 == {{reflist}} [[Category: 500 社會科學類]]
此頁面使用了以下模板:
Template:Main other
(
檢視原始碼
)
Template:Reflist
(
檢視原始碼
)
模块:Check for unknown parameters
(
檢視原始碼
)
返回「
生菜會
」頁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