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覽
近期變更
隨機頁面
新手上路
新頁面
優質條目評選
繁體
不转换
简体
繁體
3.145.46.212
登入
工具
閱讀
檢視原始碼
特殊頁面
頁面資訊
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檢視 生態位 的原始碼
←
生態位
前往:
導覽
、
搜尋
由於下列原因,您沒有權限進行 編輯此頁面 的動作:
您請求的操作只有這個群組的使用者能使用:
用戶
您可以檢視並複製此頁面的原始碼。
{| class="wikitable" style="float:right; margin: -10px 0px 10px 20px; text-align:left" |<center>'''生態位'''<br><img src="https://www.itsfun.com.tw/cacheimg/68/fc/0b24eec64114c2239b6f62527527.jpg" width="280"></center><small>[https://www.itsfun.com.tw/%E7%94%9F%E6%85%8B%E4%BD%8D/wiki-42168-59518 圖片來自itsfun]</small> |} '''生态位'''(Ecological niche),又称'''小生境'''、'''生態區位'''、'''生态栖位'''或是'''生态龛位''',生态位是一个[[物种]]所处的环境以及其本身生活习性的总称。每个物种都有自己独特的生态位,借以跟其他物种作出区别。生态位包括该物种觅食的地点,食物的种类和大小,还有其每日的和季节性的[[生物节律]]。<ref name=Pocheville2015>{{cite book | last= Pocheville | first= Arnaud | year= 2015 | chapter= The Ecological Niche: History and Recent Controversies | chapterurl= https://www.academia.edu/6188833/The_Ecological_Niche_History_and_Recent_Controversies | editor1-last= Heams | editor1-first= Thomas | editor2-last= Huneman | editor2-first= Philippe | editor3-last= Lecointre | editor3-first= Guillaume |display-editors = 3 | editor4-last= Silberstein | editor4-first= Marc | title= Handbook of Evolutionary Thinking in the Sciences | location= Dordrecht | publisher= Springer | publication-date= 2015 | pages= 547–586 | isbn= 978-94-017-9014-7}}</ref> ==介绍== 内容包含区域范围和生物本身在生态系统中的功能与作用。1924年由格林内尔(J.Gri-nell)首创,并强调其空间概念和区域上的意义。1927年埃尔顿(Charles Elton)将其内涵进一步发展,增加了确定该种生物在其群落中机能作用和地位的内容,并主要强调该生物体对其它种的营养关系。在自然环境里,每一个特定位置都有不同种类的生物,其活动以及与其它生物的关系取决于它的特殊结构、生理和行为,故具有自己的独特生态位。 如每一种生物占有各自的空间,在群落中具有各自的功能和营养位置,以及在温度、湿度、土壤等环境变化梯度中所居的地位。一个种的生态位,是按其食物和生境来确定的。如海星(pisaster ochraceus)在北美洲太平洋沿岸居于主要捕食者的龛位。按竞争排斥原理,任何两个种一般不能处于同一生态龛。在特定生态环境中赢得竞争的胜利者,是能够最有效地利用食物资源和生存空间的种,其种群以出生率高、死亡率低而有较快的增长。有着相似食物或空间要求的数群近缘种,因处不同生态位,彼此并不竞争。 麦克阿瑟(R.H. MacArthur)的研究发现,北美洲东北部有5种鸣禽在针叶林里一起生活,都属于林莺属(Den-droica),均以昆虫为食,对营巢地点也有相似要求,但每一种鸣禽在取食和营巢行为上显示了复杂的差别和各自占据的生态位,至少在食物丰富时防止了竞争。 ==概念应用== 两个拥有相似功能生态位、但分布于不同地理区域的生物,在一定程度上可称为生态等值生物。生态位的概念已在多方面使用,最常见的是与资源利用谱(resources utilization spectra)概念等同。所谓“生态位宽度”(niche breadth)是指被一个生物所利用的各种不同资源的总和。在没有任何竞争或其它敌害情况下,被利用的整组资源称为“原始”生态位(fundamnental niche)。 因种间竞争,一种生物不可能利用其全部原始生态位,所占据的只是现实生态位(realized niche)。生态位概念应用于植物尚有一定困难。几乎一切植物都需要阳光进行光合作用,而且在陆地上倾向于占有环境的相同部分——土壤表面上下一定高度和深度。然而,植物种在自然环境水平地带和垂直地带中占据的区域以及在生长季节、开花季节等方面出现的差异,可与动物的生态位相比拟。 == 參考文獻 == {{reflist}} [[Category: 360 生物科學總論]]
此頁面使用了以下模板:
Template:Cite book
(
檢視原始碼
)
Template:Main other
(
檢視原始碼
)
Template:Reflist
(
檢視原始碼
)
模块:Check for unknown parameters
(
檢視原始碼
)
模块:Citation/CS1
(
檢視原始碼
)
模块:Citation/CS1/Configuration
(
檢視原始碼
)
模块:Citation/CS1/Date validation
(
檢視原始碼
)
模块:Citation/CS1/Whitelist
(
檢視原始碼
)
返回「
生態位
」頁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