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覽
近期變更
隨機頁面
新手上路
新頁面
優質條目評選
繁體
不转换
简体
繁體
18.217.11.168
登入
工具
閱讀
檢視原始碼
特殊頁面
頁面資訊
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檢視 瓦硐南天廟 的原始碼
←
瓦硐南天廟
前往:
導覽
、
搜尋
由於下列原因,您沒有權限進行 編輯此頁面 的動作:
您請求的操作只有這個群組的使用者能使用:
用戶
您可以檢視並複製此頁面的原始碼。
{| class="wikitable" style="float:right; margin: -10px 0px 10px 20px; text-align:left" |<center>'''瓦硐南天廟'''<br><img src="https://www.phsea.com.tw/mediawiki/images/thumb/9/94/%E7%93%A6%E7%A1%90%E5%8D%97%E5%A4%A9%E5%BB%9F.jpg/320px-%E7%93%A6%E7%A1%90%E5%8D%97%E5%A4%A9%E5%BB%9F.jpg" width="280"></center><small>[https://www.phsea.com.tw/travel/index.php/Spots:%E7%93%A6%E7%A1%90%E5%8D%97%E5%A4%A9%E5%BB%9F 圖片來自phsea]</small> |} '''瓦硐南天廟''',又作'''巷港南天廟'''(Hāng-káng Lâm-thian-biō)或'''上瓦硐南天廟''',舊稱'''永厚宮''',[[臺灣]][[澎湖縣]]廟宇,[[白沙鄉 (台灣)|白沙鄉]]瓦硐村(頂社)大廟,主祀[[文衡帝君]]。<ref name=":1">{{Cite web|title=〈南天廟〉|url=https://penghu.info/OB98515795A78F8AF744|publisher=Penghu.Info|澎湖知識服務平台|language=zh-tw|archive-url=https://penghu.info/OB98515795A78F8AF744|archive-date=2021-08-20}}</ref> == 沿革說明 == 「瓦硐」一詞可見於[[臺灣清治時期|清領時期]][[清代澎湖方志列表|方志]]紀錄,但僅見文獻以及外地人稱呼,澎湖在地人咸俗稱「巷港(Hāng-káng)」,該地位處澎湖內海北端,為[[白沙島 (澎湖)|頂山嶼]]通往[[西嶼]]、[[小門嶼|小門]]、[[大山嶼]]、[[馬公港|媽宮港]]之渡頭,由於頂山嶼為淺灘,退潮海水極淺,僅有一如窄巷大小的航道能駛船來往[[大倉嶼]],因而泛稱「巷港」。 瓦硐隸屬[[瓦硐澚|瓦硐澳]],因清領時期商業、交通發達,故以瓦硐為澳名以及澳社行政中心,當地聚落可分作「頂社」、「下社」,其中頂社位於西側、下社則位於東側,約在清領初期便已成形,建有各自的角頭廟,皆奉「文衡帝君」為主祀神明。 瓦硐南天廟為瓦硐頂社的公廟,原名永厚宮,其歷史原本無從查考,引據民國56年(1967年)〈南天廟重修落成簡誌〉所述,乃某日無意中從路旁棄置的石匾發掘,始知前人張謹夫倡建本廟前身永厚宮於嘉慶廿二年,翌年落成里人吳思啟乃贈匾誌慶。 南天廟迄今仍珍藏吳思啟所敬獻的「聖神高厚」匾,落款年份即為「嘉慶庚寅年(嘉慶廿三年、1818年)」,所以南天廟開基於嘉慶廿二年(1817年)有所憑信。<ref>{{Cite web|title=〈瓦硐南天廟「聖神高厚」匾〉|url=https://nchdb.boch.gov.tw/embed/assets/overview/antiquity/20210518000001|publisher=國家文化資產網|language=zh-tw|archive-url=https://nchdb.boch.gov.tw/embed/assets/overview/antiquity/20210518000001|archive-date=2021-08-20}}</ref>2020年6月1日,該匾額被[[澎湖縣政府]]登錄為「一般古物」。 [[台灣日治時期|日治時期]][[昭和]]10年(1935年),瓦硐永厚宮在此一年易名為南天廟,進行重建,並將廟址挪移至現址。民國54年(1965年),瓦硐南天廟再度拆除舊廟、興建廟宇,有賴張邦珠、呂登座、鄭有捷、吳双豹、吳双諒等赴台向旅外鄉親募捐,順利於民國55年(1966年)農曆二月竣工,並在農曆六月舉辦落戎大典。 == 其他 == 民國五十年代(約1960年代),正是澎湖[[湖西鄉]]西溪村打石業蓬勃發展的時期<ref>{{Cite web|title=〈西溪村〉|url=https://penghu.info/OB8488D4EA60213496B9|author=顏尚文|year=2005|publisher=Penghu.Info|澎湖知識服務平台|language=zh-tw|archive-url=https://penghu.info/OB8488D4EA60213496B9|archive-date=2021-08-20}}</ref>,瓦硐因當地盛產的青斗石([[玄武岩]])品質優良,吸引西溪的打石師傅來此寄居,而南天廟的石碑之中,有位名為鄭蚵的師傅捐金十元之紀錄,便是西溪打石產業在瓦硐往來交流的時代見證。 == 參考文獻 == {{reflist}} [[Category: 927 宗教建築;陵墓 ]]
此頁面使用了以下模板:
Template:Cite web
(
檢視原始碼
)
Template:Main other
(
檢視原始碼
)
Template:Reflist
(
檢視原始碼
)
模块:Check for unknown parameters
(
檢視原始碼
)
模块:Citation/CS1
(
檢視原始碼
)
模块:Citation/CS1/Configuration
(
檢視原始碼
)
模块:Citation/CS1/Date validation
(
檢視原始碼
)
模块:Citation/CS1/Whitelist
(
檢視原始碼
)
返回「
瓦硐南天廟
」頁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