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覽
近期變更
隨機頁面
新手上路
新頁面
優質條目評選
繁體
不转换
简体
繁體
3.133.120.143
登入
工具
閱讀
檢視原始碼
特殊頁面
頁面資訊
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檢視 王振国 的原始碼
←
王振国
前往:
導覽
、
搜尋
由於下列原因,您沒有權限進行 編輯此頁面 的動作:
您請求的操作只有這個群組的使用者能使用:
用戶
您可以檢視並複製此頁面的原始碼。
{{Infobox person | 姓名 = 王振国 | 图像 = [[File:王振国.jpg|缩略图|居中|王振国|[https://gss1.bdstatic.com/9vo3dSag_xI4khGkpoWK1HF6hhy/baike/c0%3Dbaike272%2C5%2C5%2C272%2C90/sign=ae236e2c39fae6cd18b9a3336eda6441/eac4b74543a98226f6f4a43c8682b9014a90ebf0.jpg 原图链接] [http://wxyjs.sdutcm.edu.cn/content.jsp?id=52ac20c85920f400015971b5296a2a38 来自中医文献研究所]]] | 图像说明 = 王振国 |center | 出生日期 = 1963年1月 | 国籍 = 中国 | 职业 = 山东中医药大学二级教授、博士生导师 }} <p style="text-indent:2em;"> <big>'''王振国'''</big> (1963年1月 - )医学博士,山东省政府“泰山学者”特聘教授,[[山东中医药大学]]副校长,中医文献与文化研究院院长,二级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医医史文献学国家重点学科带头人;兼任科技部国家973项目中医理论专题第三届专家组成员,中华医学会医史学分会主任委员,中华中医药学会医史文献分会主任委员,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药重点学科建设专家委员会副秘书长、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药古籍保护与利用能力建设项目办公室主任、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学术流派重点研究室主任、山东省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地“[[中医药文献与文化研究中心]]”主任等。国家973项目“中药药性理论相关基础问题研究”首席科学家。曾获 “全国优秀科技工作者”、“全国五一劳动奖章”、山东省省级“教学名师”、全国“中医药高等学校教学名师”等荣誉,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ref>[http://wxyjs.sdutcm.edu.cn/content.jsp?id=52ac20c85920f400015971b5296a2a38 王振国],中医文献研究所</ref></p> 。 == 人物经历 == <p style="text-indent:2em;"> 山东省政府“泰山学者”特聘教授,山东中医药大学副校长,中医文献与文化研究院院长,二级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医医史文献学国家重点学科带头人;兼任科技部国家973项目中医理论专题第三届专家组成员,中华医学会医史学分会主任委员,中华中医药学会医史文献分会主任委员,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药重点学科建设专家委员会副秘书长、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药古籍保护与利用能力建设项目办公室主任、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学术流派重点研究室主任、山东省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地“中医药文献与文化研究中心”主任等。国家973项目“中药药性理论相关基础问题研究”首席科学家。曾获 “全国优秀科技工作者”、“全国五一劳动奖章”、山东省省级“教学名师”、全国“中医药高等学校教学名师”等荣誉,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p> == 研究方向 == 1.中医古籍整理与经典理论诠释</p> 2.中药药性理论研究</p> 3.中医学术流派研究</p> <p style="text-indent:2em;"> 治学主张以古籍整理为基础和起点,通过对理论与实践经验的载体——文献文本的整理与解析,关注中医药“有什么”的问题;寻绎中医学术流变的脉络,“辨章学术,考镜源流”,研究学术流派及其评价方法,重在解决中医理论“是什么”的问题;以中医理论体系一些核心问题为切入点(药性理论、脏腑理论),运用现代科学方法进行解析,冀能回答“为什么”的问题。在中医理论的近代嬗变、重构及其影响、中药药性理论科学内涵与表征方法、当代中医学术流派评价体系构建等方面有许多开创性工作。</p> == 主要研究课题 == [[File:山东中医药大学全景图.jpg|缩略图|左|山东中医药大学| [http://www.semeye.com/kindeditor/attached/image/20180626/20180626081904_0625.jpg 原图链接][http://www.semeye.com/news_show.aspx?id=2702 来自山东中医药大学网]]] 1. 中药药性理论相关基础问题研究(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973计划”[2007CB512600])</p> 2. 丹参深度开发、产业升级关键技术研究和科技示范(国家重点研发计划[SQ2017YFC170600])</p> 3. 中医药传统知识与技术挖掘示范研究[1.4《中华医藏》所选书目版本学研究](国家中医药管理局行业科研专项[201507006])</p> 4. 中医药古籍保护与利用能力建设(国家公共卫生资金项目[2010GJ01])</p> 5. 基于知识云的中医经方信息服务和精准化靶向虚拟筛选研究(山东省重点研发项目[2016CYJS08A01-1])</p> 6. 中医学术流派研究(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重点专项[2010ZX01])</p> 7. 基于发生学的系统脏腑理论构建问题研究(教育部博士点基金课题[20050441006])</p> == 主要获奖成果 == [[File:山东中医药大学.jpg|缩略图|右|山东中医药大学|[http://img.gaosan.com/upload/webimg/1886.jpg 原图链接][http://www.gaosan.com/gaokao/66089.html 来自高三网]]] 1.中药寒热药性科学内涵及其表征体系的研究与应用:山东省科技进步奖一等奖(2013)</p> 2.中医学术流派研究与评价体系的建立及应用:中华中医药学会李时珍医药创新奖(2015)</p> 3.基于“三元论”的中药药性评价体系构建与应用:教育部高等学校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科学技术)二等奖(2017)</p> 4.其他:山东省科技进步三等奖2项,山东省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三等奖2项,中华中医药学会科学技术奖及著作奖二等奖各1项,山东省高校优秀科研成果奖(自然科学类)一、二等奖各1项。</p> == 主要著作 == 1. History and Development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中国科学出版社、荷兰ISO Press、日本Ohmsha出版,1999)</p> 2.中国古代医学教育与考试制度研究(齐鲁书社2006)</p> 3. 争鸣与创新:中医学术流派研究(华夏出版社2011)</p> 4. 中国中医药学科史 (北京科学技术出版社 2014)</p> == 主要论文 == 1. 中药药性理论现代研究:问题、思路与方法 王振国 山东中医药大学学报 2011;35(3):195</p> 2.当代中医基础学科群架构形成的历史局限性 王振国 山东中医药大学学报 2005;29(1):3</p> 3.论“近代模式”是影响和制约中医理论发展的关键因素 王振国 山东中医药大学学报 2006;30(3):179</p> 4.关于中药四性物质基础研究技术路线的讨论 王振国,等 浙江中医药大学学报 2006;30(2):143</p> 5.中药四性理论现代研究回顾与展望 王振国,等 山东中医药大学学报 2008;32(2):94</p> 6.Phylogenetic Tree Analysis of the Cold-Hot Nature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arine Medicine for Possible Anticancer Activity[J]. Evidence-Based Complementary and Alternative Medicine付先军,等(通讯作者 王振国)Evidence-Based Complementary and Alternative Medicine2017,1-10</p> 7.Towards understanding the cold, hot, and neutral Nature of Chinese medicines using in silico mode-of-action analysis付先军,等(通讯作者 王振国) Journal of Chemical Information and Modeling2017,57(3)</p> 8.历史地理学视野下的地域性中医学术流派研究 郜峦,等(通讯作者 王振国)中医杂志,2017,58(20)</p> 9. 不同寒热药性海洋中药在海洋生物系发育树的分布规律及其关联关系分析 付先军,等(通讯作者 王振国)世界科学技术—中医药现代化,2015,17(11)</p> 10. 基于多维结构描述符的中药“性-构”关系研究 付先军,等(通讯作者 王振国) 世界科学技术—中医药现代化,2017,19(04)</p> == 主要古籍整理成果 == [[File:中医.jpg|缩略图|右|中医|[http://pics.niurenqushi.com/copy/mmbiz.qpic.cn/mmbiz_jpg/ZME8CQyURbWfJKFCpwq1cTdejuRTN7OmahNsxHy4JOT0rT4LqN0u9MovjH2ia8KubB8tBffMaO7Nqv5ibBjbsiamA/0?wx_fmt=jpeg 原图链接][http://weixin.niurenqushi.com/article/2015-01-14/795771.html 来自牛人微信]]] 1.两宋名家方书精选丛书(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2003)</p> 2.中医经典必读丛书(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06)</p> 3.齐鲁未刊医籍拾珍(人民军医出版社,2014)</p> 4.圣济总录校注(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2015)</p> 5.中国古医籍整理丛书(400种,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13-2018)</p> 6.中医古籍整理规范(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12)</p> == 主要教育教学成果 == 1.《中外医学史》(王振国、张大庆主编)全国中医药行业“十二五”规划教材(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13)</p> 2.《中外医学史》(王振国、张大庆主编)全国中医药行业“十三五”规划教材(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16)</p> 3.《中医文献学》课程(主讲) 教育部国家级精品课程(2010);国家精品资源共享课程(2014)</p> 4. 山东省优秀教学团队(中医文献学教学团队 )</p> 5. 中医传统教育模式的创新研究及其当代应用实践(山东省省级教学成果二等奖</p> == 参考资料 == [[Category:中国医药人物]]
此頁面使用了以下模板:
Template:Br separated entries
(
檢視原始碼
)
Template:Infobox
(
檢視原始碼
)
Template:Infobox person
(
檢視原始碼
)
Template:Infobox person/core
(
檢視原始碼
)
Template:Main other
(
檢視原始碼
)
模块:Arguments
(
檢視原始碼
)
模块:Infobox
(
檢視原始碼
)
模块:InfoboxImage
(
檢視原始碼
)
模块:Navbar
(
檢視原始碼
)
模块:Separated entries
(
檢視原始碼
)
模块:TableTools
(
檢視原始碼
)
返回「
王振国
」頁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