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覽
近期變更
隨機頁面
新手上路
新頁面
優質條目評選
繁體
不转换
简体
繁體
3.145.38.77
登入
工具
閱讀
檢視原始碼
特殊頁面
頁面資訊
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檢視 王宗炎 的原始碼
←
王宗炎
前往:
導覽
、
搜尋
由於下列原因,您沒有權限進行 編輯此頁面 的動作:
您請求的操作只有這個群組的使用者能使用:
用戶
您可以檢視並複製此頁面的原始碼。
{{Infobox person | 姓名 = 王宗炎 | 外文名 = | 图像 = [[File:王宗炎44.jpg|缩略图 |center|[https://image.baidu.com/search/detail?ct=503316480&z=undefined&tn=baiduimagedetail&ipn=d&word=%E7%8E%8B%E5%AE%97%E7%82%8E&step_word=&ie=utf-8&in=&cl=2&lm=-1&st=undefined&hd=undefined&latest=undefined©right=undefined&cs=2847615064,4230551737&os=1204092120,105363197&simid=4237817025,525896409&pn=2&rn=1&di=990&ln=153&fr=&fmq=1635082396538_R&fm=&ic=undefined&s=undefined&se=&sme=&tab=0&width=undefined&height=undefined&face=undefined&is=0,0&istype=0&ist=&jit=&bdtype=0&spn=0&pi=0&gsm=0&objurl=https%3A%2F%2Fgimg2.baidu.com%2Fimage_search%2Fsrc%3Dhttp%253A%252F%252Fwww.tagd.org.cn%252FUploadFiles%252Fyjzx%252F2015%252F9%252F201509291350129378.jpg%26refer%3Dhttp%253A%252F%252Fwww.tagd.org.cn%26app%3D2002%26size%3Df9999%2C10000%26q%3Da80%26n%3D0%26g%3D0n%26fmt%3Djpeg%3Fsec%3D1637674395%26t%3Df57d17c9ca09d5d9302ef447ee0e54a7&rpstart=0&rpnum=0&adpicid=0&nojc=undefined&dyTabStr=MCwzLDIsMSw0LDYsNSw4LDcsOQ%3D%3D&ctd=1635082399184^3_1375X729%1 原图链接] [https://image.baidu.com/search/index?tn=baiduimage&ct=201326592&lm=-1&cl=2&ie=gb18030&word=%CD%F5%D7%DA%D1%D7&fr=ala&ala=1&alatpl=normal&pos=0&dyTabStr=MCwzLDIsMSw0LDYsNSw4LDcsOQ%3D%3D 图片来源百度图片]]] | 图像说明 = 语言学家和外语教育家 | 出生日期 = 1913年1月 | 国籍 = 中国 | 逝世 = 2011年6月 | 籍贯 = 广西合浦 | 职业 = 教育科研工作者 | 母校 = 中山大学 }} '''王宗炎'''[[教授]],男,1913年1月出生,[[广西]]合浦人,1934年毕业于中山大学英语系,获文学学士学位。1946年起任中山大学外语系讲师,1951年晋升为副教授;1970年起任[[广州]]外语学院副教授,1977年晋升为[[教授]];1979年起任中山大学外语系教授;1986年任[[博士生导师]]<ref> [http://www.doc88.com/p-7854008719066.html 博士生导师王宗炎教授 ],道客巴巴, 2014-10-28</ref>。是中国语言学会第一、第二届学术委员会委员,[[广东省]]政协第四、第五届委员,《中国大百科全书----语言文字卷》编委会委员,[[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现代语言学丛书》两位主编之一。 == 擅长领域 == 王宗炎教授是英语语言学家<ref>[http://www.gerenjianli.com/Mingren/05/sr54ng0138i5t4c.html 王宗炎 ],名人简历网</ref>,长期从事英语的教学和研究工作。他讲授过的主要课程有"欧美语言学史"、"英语散文选"、"翻译理论研究"等。王先生著作甚丰,发表了100多篇学术论文,出版了多部学术专著,是国内很有影响的语言学家和外语教育家之一。目前,王先生主要致力于英汉语言比较研究王宗炎教授参加过《中国大百科全书》的编纂工作(1983-86),现在主编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现代语言学丛书》、[[湖南]]教育出版社《外国语与外国文化丛书》和[[北京大学]]出版社《大学英语实用技能教程丛书》。 == 研究方向 == 应用语言学、英汉语言比较研究。 == 主要著作 == 1934年毕业于广州中山大学英文系,曾历任公务员、报馆编辑、海关人员、中学教员、中山大学外语系讲师和副教授兼任《上海密勒氏评论报》(The China Weekly Review)驻广州特约通讯员、广州外国语学院教授、中国语言学会学术委员会委员等。他在语言文字领域的贡献主要体现在英语的教学与研究方面(其中尤以写作、翻译见长)、对国外语言学知识与理论的评介以及对语言学著作的评论方面。著有《英语动词》(主编,商务印书馆,1959年)、《英语语法入门》(主编,商务印书馆,1960年)、《英语语法图解》(主编,商务印书馆,1962年)、《现代英语管窥》(《现代外语》1978年第1期)、《现代英语书刊中动词时态的呼应--和呼而不应》(《现代英语研究》复旦大学1984年的第1期)、《缩略语:英语词汇中的暴发户》(《外国语教学》1978年第4期)、《回春楼谈英语》(陕西人民出版社,1983年)、《语言问题探索》(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1984年)、《英汉应用语言学词典》(湖南教育出版社,1988年,后更名为《英汉教学语言学词典》)等论著及专业词典。与许国璋共同主编《现代语言学丛书》(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主编《外国语言与文化丛书》(湖南教育出版社)。他认为学习英语写作,不能只求句法无误,还得说理明畅,措辞得体。写有《英语病句探源》(《现代外语》1979年第4期)一文,对指导英语写作教学具有重要意义。在翻译方面,他推崇赵元任的翻译理论。结合自己的翻译实践,他提出翻译有4难:了解原文词义难;掌握原文精神难;添上适当注解难;译出原文风格难。著有《音译和义译》(《翻译通报》1950年第1卷第5期)、《音译的几个问题》(《翻译通报》1950年第1卷第6期)、《词儿的义译》(《翻译通报》1951年第2卷第4期)、《翻译工作者要认真学习祖国语言》(《语文学习》1953年第7期)、《求知录》(《翻译通讯》1980年第6期)、《纽马克论翻译理论和翻译技巧》(《翻译通讯》1982年第1期)、《辨义为翻译之本》(《翻译通讯》1984年第4期)等。在评介国外语言学的知识与理论方面,他著有《美国学者对语言学中若干问题的探索》(《语言学动态》1979年第5期)、《伦敦学派奠基人弗斯的语言理论》(《国外语言学》1980年第5期,该文引起语言学界的广泛重视)、《评哈利迪的〈现代汉语语法范畴〉》(《国外语言学》1981年第2期)等。在评论语言学著作方面,他著有《评〈中国语法教材〉》(《语文学习》1955年第6期)、《读岑麒祥著〈语言学史概要〉》(《中国语文》1962年第4期)、《读吕叔湘〈语文常谈〉》(《读书》1981年第7期)、《评陈原〈社会语言学〉》(《读书》1984年第12期)、《〈《暂拟汉语教学语法系统》简述〉质疑》(《中山大学学报》(哲社版)1982年第4期)、《现代西方语言学的述评和试用--评陈平〈现代语言学研究〉》(《外语教学与研究》1992年第2期)等。另著有《汉字使用者看汉字》(《语言文字应用》1992年第3期)、《Linguistics and Translation》(《Journal of Macro Linguistics》1992年第2期)、《自我认识与跨文化交际》(《外国语》1993年第1期)、《英语教师看语言和语言学》(《现代外语》1993年第2期)等。译文有《评斯金纳著〈言语行为〉》([美]乔姆斯基著,《国外语言学》1982年第2至4期)、《黎天睦论"着"的核心意义(摘要)》(《国外语言学》1991年第1期)等。 == 人物轶事 == 著名语言学家、外语教育家,中山大学外国语学院教授王宗炎先生遗体告别仪式于2011年6月27日15时在广州殡仪馆银河厅举行。参加遗体告别仪式的有王宗炎先生亲属、生前友好、中山大学和其他高校的师生200余人。中山大学党委副书记李萍教授参加告别仪式并宣读王宗炎先生生平。 获知王宗炎先生逝世的消息之后,党和国家领导人:李长春、习近平、刘延东、李源潮、张高丽、张德江等分别发来唁电、唁函,对王宗炎先生的逝世表示哀悼,对王宗炎先生的家属表示慰问,并送花圈。朱镕基、吴官正等领导同志也以来电或送花圈的形式表示哀悼和慰问。 教育部部长袁贵仁、广东省委常委、组织部长李玉妹等致电对王宗炎先生逝世表示深切的哀悼,向家属表示亲切的慰问,并送花圈。 王宗炎先生病重期间,中山大学校领导和外国语学院领导曾多次到医院探望。郑德涛书记、许宁生校长等学校领导对王先生的逝世沉痛哀悼,对家属表示慰问,并送花圈悼念。 发来唁电或送花圈的党政机关、大学、科研院所和社会团体还有中共中央组织部、教育部、中共广东省委组织部、中共广东省委老干部局、北京大学外国语学院、南开大学外国语学院、解放军外国语学院、河南大学、广西师范大学、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华南理工大学外国语学院、华南师范大学外文学院、暨南大学外国语学院、深圳大学外国语学院、福建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中国英汉语比较研究会、中国功能语言学研究会、广东省外国语学会、广东省教育学会外语教学专业委员会等。王宗炎先生家乡广西合浦的领导以及先生生前友好、学生等也发来唁电或送花圈。 王宗炎教授长期从事英语的教学和研究工作。他讲授过的主要课程有"欧美语言学史"、"英语散文选"、"翻译理论研究"等。王先生著作甚丰,发表了100多篇学术论文,出版了多部学术专著,研究涉及普通语言学、应用语言学、社会语言学、翻译学、心理学等领域,是国内最有影响的语言学家和外语教育家之一。王宗炎教授曾担任《中国大百科全书》编委会委员(1983-86),主编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现代语言学丛书》、湖南教育出版社《外国语与外国文化丛书》和北京大学出版社《大学英语实用技能教程丛书》。他主编的《英汉应用语言学词典》(湖南教育出版社,1988年)获国家教委人文社会科学研究优秀成果语言学类二等奖。 王宗炎先生孜孜不倦,勤奋治学。先生身上非常好地体现了"活到老、学到老"的精神,他90多岁高龄仍读书不已,笔耕不止,始终站在学科的前沿。王先生学识渊博精深,论述充满真知灼见。他治学严谨,功底坚实。先生做学问强调求实,"实话实说":他既不膜拜权威,也不耻下问;坚持"不以人蔽己,不以己自蔽"。王先生热爱教学,言传身教,诲人不倦,是一位出色的教师,为中山大学外语学科的建设和人才培养做出了突出的贡献。王先生甘为人梯,热心扶掖后进,为我国语言学事业的发展做了很多默默无闻的工作,是后学者极为敬仰的良师益友,在学术届享有崇高威望,是我们学习的楷模。 "求实求真 学贯中西 北许南王 举世同称泰斗。""以诚以逊 德披桃李云山珠水 今朝痛失名师。"王宗炎先生的逝世是中山大学外国语学院的重大损失,也是我国外语界和语言学界的重大损失。 王宗炎先生千古。 ==参考来源== [[Category:教育家]][[Category:语言学家]]
此頁面使用了以下模板:
Template:Br separated entries
(
檢視原始碼
)
Template:Infobox
(
檢視原始碼
)
Template:Infobox person
(
檢視原始碼
)
Template:Infobox person/core
(
檢視原始碼
)
Template:Main other
(
檢視原始碼
)
模块:Arguments
(
檢視原始碼
)
模块:Infobox
(
檢視原始碼
)
模块:InfoboxImage
(
檢視原始碼
)
模块:Navbar
(
檢視原始碼
)
模块:Separated entries
(
檢視原始碼
)
模块:TableTools
(
檢視原始碼
)
返回「
王宗炎
」頁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