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覽
近期變更
隨機頁面
新手上路
新頁面
優質條目評選
繁體
不转换
简体
繁體
18.191.218.206
登入
工具
閱讀
檢視原始碼
特殊頁面
頁面資訊
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檢視 父亲的便条(段昊) 的原始碼
←
父亲的便条(段昊)
前往:
導覽
、
搜尋
由於下列原因,您沒有權限進行 編輯此頁面 的動作:
您請求的操作只有這個群組的使用者能使用:
用戶
您可以檢視並複製此頁面的原始碼。
{| class="wikitable" style="float:right; margin: -10px 0px 10px 20px; text-align:left" |<center>''' 父亲的便条'''<br><img src="https://images.pexels.com/photos/16307204/pexels-photo-16307204.jpeg?auto=compress&cs=tinysrgb&w=600&lazy=load" width="280"></center><small>[http://uuhy.com/html/22946.html 圖片來自免费素材网]</small> |} '''《父亲的便条》'''是[[中国]]当代作家段昊的散文。 ==作品欣赏== ===父亲的便条=== 从严格意义上来说,父亲没有给我写过信。如果勉强把便条也算成信的话,那这样的信,父亲给我写过不少。 父亲没有上过学,稍许识得的几个字,还是很小的时候,随着祖母到庙庵,听祖母诵经时,捡来的。后来,学了理发的这门手艺,并通过这门手艺的掩护,参加了地下党,秘密地为地下党传递着情报。解放后,长期从事着基层的领导工作,瞟学与锻炼,逐渐让父亲能开中医处方,能写书信与材料。 父亲一直对自己[[要求]]很严,他上班的地方离家不到五里地的庙前,但却不是朝去暮归,十天半个月才回家一次。后来,他调到离家30里外的木镇,回家的次数更少。他常说的话是,自己是单位的人,把单位当成家是天经地义的事。 1979年,父亲离休了,我顶了父亲的职。我从乡下来到了县城,父亲却从县城回到了乡下。上班没有几天,从来没有给我写过信的父亲,却托熟人从乡下给我带了一张便条。这张便条是普通的信纸写就,[[折叠]]成一个方块,也没有用信封,内容简洁明了:“兵儿:上班了,就应该以单位为重,回家二个月回家一次为宜。家中一切都好。勿念。”一个17岁的人,[[拿到]]现在来说,读书还得家人陪读,当时,父亲却嘱咐已经工作的我,最好二个月回家一次。想家的日子是一种煎熬,但想到父亲的嘱咐,想到父亲自己工作时的情景,我便把想家的念想悄悄地藏在心底。 我工作的第一站,就在县城最大的一家百年老字号的药店汪同和学徒。父亲离休时,单位领导问父亲有什么要求?父亲没有提任何要求,唯独的一个要求就是,儿子顶职后,请组织上安排他到汪同和[[学徒]]当年懵懂的我,并不知道这个要求的深意,以为到单位上班,坐坐办公室,喝喝茶,看看报,就这样一天惬意地过去了。药店学徒的生活是艰辛的,[[清晨]]要背“汤头歌”,要背“中药十八反十九畏”口诀,每天要提前来开药店里的那一排沉重、高大的木板门,一趟趟地搬到店堂后面,再洒水清扫店堂,整理药柜[[药斗]],这些碎锁的事情干完后,就到店堂后面锯苏木,煅牡蛎,碾药粉,切丹皮,最让人受不了的是,冰冻封河的时候,为了赶制丸药,还得顶着漫天飞雪下河敲开[[冰层]],在冰水中洗中药,常常手冻着开裂,鲜血直流。面对这样的情境,我就想打“退堂鼓”。不知道父亲怎么知道我的思想动态,很及时地给我来了一张便条:“兵儿,学中药苦虽苦些,但乐在其中。青年人总得有自己的一技之长,要记住,荒年饿不死手艺人。家中一切都好。勿念。”便条很短,也没有什么大[[道理,]]想到父亲从一个理发匠到地下党,再从地下党到一个基层医药公司的负责人,从未进过学堂、拜过师的他,还时常给病人开中药处方,这背后他付出了多少[[汗水]]。 <ref>[https://www.bidushe.cn/prose/xiandai/ 必读社]</ref> ==作者简介== 段昊,必读社签约作家。 ==参考资料== {{Reflist}} [[Category:820 中国文學總論]] [[Category:825 中國散文論;語體文論;新文學論]]
此頁面使用了以下模板:
Template:Main other
(
檢視原始碼
)
Template:Reflist
(
檢視原始碼
)
模块:Check for unknown parameters
(
檢視原始碼
)
返回「
父亲的便条(段昊)
」頁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