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覽
近期變更
隨機頁面
新手上路
新頁面
優質條目評選
繁體
不转换
简体
繁體
18.191.66.102
登入
工具
閱讀
檢視原始碼
特殊頁面
頁面資訊
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檢視 潘君骅 的原始碼
←
潘君骅
前往:
導覽
、
搜尋
由於下列原因,您沒有權限進行 編輯此頁面 的動作:
您請求的操作只有這個群組的使用者能使用:
用戶
您可以檢視並複製此頁面的原始碼。
[[File:潘君骅.jpg|230px|缩略图|右|<big>潘君骅</big>[http://img.mp.itc.cn/upload/20170717/b5ed931bfcbb46eda766a565347f2ab3.jpg 原图链接][https://www.sohu.com/a/157857199_613224 来自 搜狐 的图片]]] '''潘君骅'''(1930年10月14日-),[[江苏]]常州人,应用光学专家,[[中国工程院]]院士<ref>[https://www.sohu.com/a/347141458_100034932 “潘君骅星”命名仪式暨庆祝联盟名誉理事长潘君骅院士从事科研67周年交流会] ,搜狐, 2019-10-15</ref>。长期从事[[光学]][[仪器]]领域的研究。 潘君骅早年曾就读于嘉兴中学、上海南洋模范中学等校。1949年考入[[清华大学]]机械工程系。1952年毕业后在[[中国科学院]]长春光学精密机械研究所从事研究工作。1956年前往苏联普尔科沃天文台学习天文光学,并获副[[博士学位]]。回国后继续在长春光机所任职。1980年调往中国科学院南京天文仪器研制中心任研究员。此后他主持研制了当时远东最大的2.16米光学天文望远镜。1999年当选为中国工程院信息与[[电子]]工程学部院士。 ==人物经历== 1930年10月14日,潘君骅出生于[[上海]]吴淞,祖籍江苏常州。 1949年9月—1952年,在清华大学机械系[[机械]]制造[[专业]]学习,毕业获得学士学位。 1952年8月—1980年6月,在中国科学院[[长春市|长春]]光机所工作。 1956年9月—1960年7月,接受单位安排到[[苏联]]留学,在苏联科学院列宁格勒普尔科沃天文台[[学习]],师从苏联著名天文光学专家马克苏托夫。由于潘君骅本科学的是[[机械]],光学只是业余水平,所以他学习更加刻苦,后以[[研究生]]学历毕业,获副博士学位。 1980年6月—2000年5月,在[[中国科学院]]南京天文仪器研制中心工作。 1999年,当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 2000年5月,成为[[苏州大学]]现代光学研究所研究员。 ==主要成就== 1960-1966年,潘君骅为长春光机所建立了大口径光学仪器制造的[[技术]]基础,推进非球面在光学系统中的应用。 1972-1974年,潘君骅研制出激光球面干涉仪。 1980年,潘君骅被调到南京天文仪器厂,正式介入216工作,首先把握住了涉及仪器大局的设计问题,其次是遗漏的设计问题,只要是光学和机械方面的,潘君骅自己来做,经过努力,216望远镜终于在1989年下半年运到[[北京]]兴隆山上,并在当年就开始与[[法国]][[天文学家]]一起进行国际联测。 在做216工作时,潘君骅还开拓了不少光学系统中非球面的应用,如总参二部的战场侦察车光学系统;北京508所的资源卫星主光学系统;[[合肥]]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同步辐射用的[[轮胎]]面光学件加工;离轴非球面的单件加工;潘君骅和薛鸣球院士一起,强力主张在921任务中应用非球面等。在做非球面实际工作的同时,潘君骅不得不深入到非球面的设计理论。 1989年,潘君骅领导完成2.16米天文望远镜<ref>[http://www.mmcs.org.cn/gz/1224/3948/2017-03/148450.shtml 潘君骅:研制了亚洲最大的望远镜] ,中国科学家博物馆,2017-03-01</ref>及其专用附属仪器-阶梯光栅分光仪,为航天508所、总参二部、中科大、成都光电所、上海技物所、中科院西安光机所、[[北京理工大学]]、中科院空间中心等单位研制了多种非球面光学元件和光学系统。 ==视频== ===<center> 潘君骅 相关视频</center>=== <center>《闪耀星空的“光学全才”——潘君骅》</center> <center>{{#iDisplay:w08983bliip|560|390|qq}}</center> <center>【读懂中国】潘君骅:用一生追光的人</center> <center>{{#iDisplay:p3045wzid2n|560|390|qq}}</center> ==参考文献== [[Category:科學家]]
返回「
潘君骅
」頁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