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覽
近期變更
隨機頁面
新手上路
新頁面
優質條目評選
繁體
不转换
简体
繁體
3.138.116.124
登入
工具
閱讀
檢視原始碼
特殊頁面
頁面資訊
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檢視 溜索桥(任笃让) 的原始碼
←
溜索桥(任笃让)
前往:
導覽
、
搜尋
由於下列原因,您沒有權限進行 編輯此頁面 的動作:
您請求的操作只有這個群組的使用者能使用:
用戶
您可以檢視並複製此頁面的原始碼。
{| class="wikitable" style="float:right; margin: -10px 0px 10px 20px; text-align:left" |<center>'''溜索桥'''<br><img src="https://images.pexels.com/photos/18339881/pexels-photo-18339881.jpeg?auto=compress&cs=tinysrgb&w=1600&lazy=load" width="280"></center><small>[https://www.pexels.com/zh-cn/ 圖片來自免费素材图片网]</small> |} '''《溜索桥》'''是[[中国]]当代作家任笃让写的散文。 ==作品欣赏== ===溜索桥=== 溜索桥,亦称吊桥,俗称溜壳子,是宕昌最[[古老]]最[[原始]]的过河索桥。上世纪四五十年代在白龙江流域的沙湾、舟曲一带是常见的过河索桥。这种桥看似简易,实则深藏着古人的[[智慧]]。 先在河岸两边选[[合适]]的[[位置]],各栽一根坚固耐用的大木桩或架子,加工一根结实粗大的[[绳索]]。当年一般采用柔韧的竹篾加工成粗绳。绳索两头分别牢靠地捆扎在两岸已栽稳当的木桩或架子上。绳索上安装一个类似滑轮的[[东西]]——溜壳子。滑轮下方悬挂一个类似木凳的东西(有的地方,滑轮下悬挂一个大木框)。一座简易的索桥,就算修造[[成功]]。 过河时,人坐在“木凳”上,脚蹬地面,手抓连接在滑轮与木凳之间的绳索,腰部缠扎一根绳索,并与手抓的绳索绑在一起。起动时,两脚收起,利用滑轮的惯性即可。有时,快到对岸时,有点上坡,还要加上推拉牵动的技术性操作,方能到达彼岸。 白龙江上以溜索作牵引,系船渡人,是新中国建立之前,常用的过河[[方式]]。但是,安全[[问题]],时有发生。 据史料记载,1935年(乙亥)阴历7月26日,宕昌县沙湾古渡发生一起翻船事故,淹死30多人。 此次翻船事故,是溜索断绝造成。清末秀才张炯奎先生以《二十六日河船绳断淹死人无数》为题,作诗四首,表达悲悯之情。特此附录于后,以飨读者: 二十六日河船绳断淹死人无数 其一 满船呼救号纷纷,数百年来也罕闻。 果是黎民遭劫运,中流一旦死生分。 其二 民遭陷溺亦可怜,救苦声中怨上天。 总是今人皆作孽,竟遭漂泊情谁延? 其三 自古漂流问水滨,可怜渊畔苦无津①。 丁沟河上逍遥者,破浪声中有鬼神。 【注释】①津:渡口。 其四 河水洋洋赋北流,往来城市荡扁舟①。 如何竟作沉沦客,慨尔齐惧灭顶忧。 【注释】①扁piān舟:小船,也作偏舟。 时隔十三年,一九四九年阴历八月十五中秋节下午,,同一地方,因严重超载,造成翻船事故。 据杨秀山先生《沙湾翻船事件》一文记述,一九四九年阴历八月十五中秋节沙湾翻船事件,罹难四十四人。当时的简易渡船的牵引绳索就是利用的废弃的溜壳子竹索。 此文是从前经常使用了传统溜壳子的当地人杨秀山描述的。现引原文,以饗读者: “ 索道是用一条很长的竹绳(那时[[没有]]钢丝绳)系在(白龙)江的两岸,一头在南,一头在北。两岸都有缚绳的架子。渡江者,首先在竹绳之上套上一个溜壳子(溜壳子[[类似]]两片瓦的木桶,长一尺馀,套在[[索绳]]上,主要起移动作用),然后把人和物绑在溜壳子上,用两只手抓住牵引之绳,用腰劲与肘劲向前纵一下移一下(纵是向前移的土语),依次不停地向前纵若干次,才能渡过江去。 大寨至沙湾的那段江面,在洪水期间有接近两百米宽,要渡过这样一条江,就需纵几百次,气力不足,缺乏[[技术]],渡至一半,掉进江里溺水死者也是有的。这种渡江工具只有胆大力壮的男子才能使用,一般妇孺之辈是无法[[使用]]的。 这种工具沿用至清末,始被木船所代替。但木船仍用旧的溜壳子竹绳牵引移动。”<ref>[http://www.360doc.com/userhome/70728148 个人图书馆网]</ref> ==参考资料== {{Reflist}} [[Category:820 中国文學總論]] [[Category:825 中國散文論;語體文論;新文學論]]
此頁面使用了以下模板:
Template:Main other
(
檢視原始碼
)
Template:Reflist
(
檢視原始碼
)
模块:Check for unknown parameters
(
檢視原始碼
)
返回「
溜索桥(任笃让)
」頁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