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覽
近期變更
隨機頁面
新手上路
新頁面
優質條目評選
繁體
不转换
简体
繁體
18.221.167.11
登入
工具
閱讀
檢視原始碼
特殊頁面
頁面資訊
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檢視 浙江国清寺 的原始碼
←
浙江国清寺
前往:
導覽
、
搜尋
由於下列原因,您沒有權限進行 編輯此頁面 的動作:
您請求的操作只有這個群組的使用者能使用:
用戶
您可以檢視並複製此頁面的原始碼。
{| class="wikitable" align="right" |- | style="background: #008080" align= center| '''<big>浙江国清寺</big> ''' |- | [[File:8502883c2f0824c3.jpg|缩略图|居中|[https://pic.sogou.com/pics?ie=utf8&p=40230504&interV=kKIOkrELjbkMmLkElbkTkKILlrELjbkRmLkElbYTkKIKmbELjboJmLkEmrELjbgRmLkEkLYTKVeRFTbxHUwElKJ6wu9DxqRLzO1H1qR7zOMTEl%20OKaIPjeh5yupNj%20lHzrHoIEbjEC%20XLqIPjehEzO0G0O9GwqR7zOMGwOQ%3D_1301308271&query=%E6%B5%99%E6%B1%9F%E5%9B%BD%E6%B8%85%E5%AF%BA 原图链接][https://i02piccdn.sogoucdn.com/8502883c2f0824c3 来自 搜狗 的图片]]] |- | style="background: #008080" align= center| |- | align= light| |} '''国清寺'''位于浙江省台州市天台县城关镇,始建于隋开皇十八年(598年),初名天台寺,后取“寺若成,国即清”,改名为国清寺。寺庙占地面积7.3万平方米。 '''隋代高僧智越'''在国清寺创立'''[[天台宗]]''',为中国佛教宗派天台宗的发源地, 影响远及国内外。鉴真东渡时曾朝拜国清寺。日本留学僧最澄至天台山取经,从道邃学法,回国后在日本比睿山兴建沿历寺,创立日本天台宗,后尊浙江天台山国清寺为祖庭。 '''国清寺'''现存建筑为清雍正十二年(1734年)奉敕重修。浙江天台国清寺与济南灵岩寺、南京栖霞寺、当阳玉泉寺并称中国寺院四绝。 该寺曾驻锡不少有名高僧,包括'''唐一行法师、寒山、拾得、济公和尚、日本东密开宗祖师空海大师、日本台密开宗祖师最澄大师'''等。 2006年,国清寺被国务院批准为第五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历史沿革'''== 南宋嘉定[[《赤城志·寺观门二》]]“景德国清寺”条下称:“在(天台)县北一十里。 旧名'''天台''','''隋开皇十八年为''''''僧智顗建'''。先是顗修禅于此,梦'''定光'''告曰:‘寺若成,国即清’。 大业中遂改名'''国清'''。 李邕《记》所谓‘应运题寺’是也。 唐会昌中废。” '''国清寺'''始是依据[[天台宗]]创始人'''智顗'''亲手所画的样式所建的。 '''智顗'''开创天台宗后,想建一寺庙,作为该宗的正式祖庭,但限于资金,迟迟不得动工。 他在临终遗书晋王说:“不见寺成,瞑目为恨”。 晋王杨广(后为隋炀帝)见书后,极为感动,便派司马王弘监造国清寺。 初建的国清寺寺址在大雄宝殿后面约100米处的八桂峰前山坡上。 '''唐会昌中'''(约845年),原寺毁于火,旋即重建。 '''唐大中五年'''(851年)著名书法家[[柳公权]]在寺后石壁上题写的“'''大中国清之寺'''”六个大字摩崖石主刻,至今仍清晰可辨。 从'''唐大中朝到清雍正朝'''的880多年间,国清寺几度或毁于兵火,或摧于风暴,但都是'''屡毁屡建'''。 每次重修,寺宇规模都有所发展,位置也越来越往下移至山麓平旷地带。 但从明人李汶在[[《游天台纪略》]]一文中提到的国清寺“最后委藏处石泉,名锡杖泉”句分析,可见当时锡杖泉已在寺的最后,即今位置。 那么说明至迟在明代,国清寺已移至今址。 '''清雍正十二年'''(1734年),国清寺进行了一次全面的整修。 '''20世纪60年'''代末“文革”的动荡时期,国清寺再次被毁。 '''1973年''',周恩来下令敦促在1975年前完成国清寺修复,并拨款30万元,同时从北京调运大量珍贵的佛像、法器到该寺。 '''1984''''''年'''重新复办了天台宗佛学研究社(如今的天台山佛学院)。 '''2006年''',国清寺被国务院批准为第五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建筑格局'''== '''国清寺'''为建于清早期的建筑为官式建筑,弥勒殿和雨花殿为单檐歇山顶,大雄宝殿为重檐歇山顶,三圣殿、罗汉堂和禅堂是典型的南方厅堂建筑,妙法堂、方丈楼和迎塔楼为中西合璧。 '''国清寺'''依山就势,层层递高,按四条南北轴线布列六百多间古建筑,分为五条纵轴线,正中轴由南而北依次为弥勒殿、雨花殿、大雄宝殿、药师殿、观音殿;还有放生池、钟鼓楼、聚贤堂、方丈楼、三圣殿、妙法堂(上为藏经楼)伽蓝殿、罗汉堂、文物室等,大雄宝殿正中设明代铜铸释迦牟尼坐像。 西轴线为安养堂、三圣殿、罗汉堂(文物室)、妙法堂(楼上为藏经阁)。东一轴线为聚贤堂(僧众餐厅)、方丈楼、迎塔楼。东二轴线为里客堂、大彻堂和修竹轩。 像背壁后,有以观音像为中心的慈航普渡群塑,殿两侧列元代楠木雕刻的18罗汉坐像。 山门外各建筑物——隋塔、寒拾亭、“教观总持”照壁,丰干桥、“隋代古刹”照壁和国清寺山门,它们顺地势安排,没有一个相互平行,也没有互相垂直,自自然然地散落各处,却显得和谐协调。 一进朝东的山门转入正中甬道,甬道两旁是仅高1.7米的黄色矮墙,矮墙后面是茂密的竹林。 '''构成一个拥有2.8万平方米建筑面积、达7.3万平方米、8000余间房屋的古建筑群'''。 =='''主要建筑'''== '''塔碑''' 国清寺主建筑群后的小山坡上,在苍郁的松林中有一座重檐挑角、方石铺地的碑亭。 亭额上写着“'''法乳千秋'''”四个金字,亭中品字形排列着三座长方形的石碑。 正中的丰碑为“天台智者大师赞仰颂碑”,碑座高0.86米、宽0.86米、长1.86米、碑身高2.6米、宽1.26米、厚0.11米。长篇碑文和诗赞颂佛教天台宗创造人智者大师。 右连的丰碑为“行满座主赠别最澄大师诗碑”。 丰碑稍低于智者丰碑。左边的一座丰碑是“最澄大师天台得法灵迹碑”,这座碑的大小与行满碑大小相同。 三座丰碑的背面,有日本山田是谛1982年5月写的敬白,长篇日文铭记了高祖先德,祈念中日两国永远亲善友好的虔诚心意。在“法乳千秋”碑亭左方,有一口围着石栏的古泉,上刻“'''锡杖泉'''”三字,'''相传'''宋僧普明'''坐禅于此,因寺内取水不便,遂以锡杖顿地曰:“此处当有泉!”即有泉水涌出,故名'''。 ''''''隋梅''' '''国清寺'''有隋梅一株,在大雄宝殿右侧,由隋代高僧、天台宗五祖章安灌顶大师手植据考证,隋梅距今已有1300多年的历史,是中国国内三株最古老的梅树之一。 关于它的传说,现代诗人邓拓写给隋梅的《题梅》诗最为传神:剪取东风第一枝,半帘疏影坐题诗。不须脂粉绿颜色,最忆天台相见时。 '''隋塔''' '''隋塔'''位于天台城关镇东北6里。 隋开皇十八年,晋王杨广为报'''智者大师'''受[[菩萨戒]]而建造的报恩塔。 唐会昌法难受损,南宋建炎二年(1128)修葺。残高59.4米,边长4.6米,六面九级,为浙江最高的古塔之一。 系空心楼阁式砖木结构,因遭火焚毁飞檐斗拱,形成四周的空洞。 后人对塔基进行了加固,四周铺筑了台阶,已予整修一新,已列为省级文保单位。 '''隋塔'''建造别致,除砖砌塔壁上,精雕佛像外,塔顶上没有通常的尖形塔头,站在塔内,切可直接仰见蓝天。 '''方丈楼''' '''方丈楼'''在国清寺建筑群东部的中心位置上,是一座两层七开间房子,前有“聚贤堂”(斋堂——僧众用餐的地方),后有迎塔楼(寺中宾馆)。 楼前有一个方石铺地的院子。 方丈楼正中直条排列着三张八仙桌,两旁各有三排茶几木椅方凳,条桌上方挂有“弘阐天台宗”的大红底金字匾额,额下排有名画家邵宇、王子舞写的智者大师水墨画像。 旁边挂有几幅名人字画,这是国清寺接待中外来宾的地方。 '''观音殿''' 与锡杖泉相邻处,新建有重檐歇山,斗拱翘角的观音殿,雄踞于大雄宝殿之后上方,观音殿长约15米,宽12米,殿内正中供奉着千手千眼观音木雕贴金像一尊,两旁或立或坐着观音的三十二化身。 此殿为美国洛杉矶天台山国清寺护法会夏荆山、杨茂慈先生、吴梅影女士等捐资十五万元建成。1983年10月29日举行了隆重的开光大典和法会。 '''报恩塔''' 报恩塔是观音殿西邻,建于1985年9月,高约3米,塔顶为黄铜宝顶,紫铜瓦盖成,在阳光下熠熠发光,塔体为录岩。 呈四方形,正前方为日本文“[[南无妙法莲华经]](日莲)”碑名, 另三面各嵌有黑底金字的经文。 台基也为录岩铺成。 '''这座经幢是日本莲宗信徒捐赠1000万日元建造的'''。 '''宝塔建立在天台山国清寺的理由是''',天台山是传教大师(日僧'''最澄大师''')曾经留学过的最兴盛的灵址,日莲僧人非常敬仰天台大师('''智者大师'''),而且坚信作为正法的法华经的源流是天台国清寺,以表“'''知恩报恩'''”的深意。 '''七佛塔''' 七佛塔,在寒拾亭前,俗称“七支塔”,也称迎宾塔,是为纪念“'''过去七佛'''”而建,他们分别是:'''毗婆尸佛、尸弃佛、毗舍浮佛、拘留孙佛、拘那含牟尼佛、迦叶佛和释迦牟尼佛。'''因为是祭祀过去七佛,所以建在寺院门前。 建于隋唐时的七佛塔已不存在,1973年在旧址上重建七佛塔,我们看到的七佛塔只有30多年的历史。 新建的七佛塔旁也没有任何的文字说明。 新七佛塔与旧七佛塔在造型上最大的区别在于新塔为实心,而旧塔是镂空的。七佛塔的上方,可以看到“[[一行禅师]]墓” '''雨花殿''' 出门神殿,即见钟、鼓两楼中间又一座殿堂, 常匾上书“雨花殿”三字。 此名在别的佛寺中难得见到。 相传是天台宗祖师智者大师曾在此讲述[[《妙法莲花经》]],其精诚所至,感动天庭,天上下起法雨天花,故得此名。 殿中供奉有“四大天王”神像。 印度古神话传说中的“四天”指的是东、南、西、北四方,并说每一方都有一神堂管着,所以尊他们为“王”。 “四大天王”亦称“四天神”或“四大金刚”所以一般寺庙中称此殿为“金刚殿”或“天王殿”。 '''妙法堂''' 大雄宝殿左侧妙法堂,这是一座两层楼五开间的精舍。 堂前芭蕉茂盛,玉桂常青,环境十分清幽。 '''妙法堂'''楼上为藏经阁,开敞明净,阁的周转排列着百只木箱,珍藏着'''《妙法莲华经》'''、'''《大藏经》'''等经籍。楼下为“台宗讲席”,是弘扬天台宗教义的场所。 其布置正中为精雕细刻的讲座,座后挂有阿弥陀佛水墨画像,座前摆有香案蒲团。 讲座两边分列着几十张长条桌。 每当讲经时,主讲法师高踞台上,两边讲座上坐落了老少僧众和男女信徒。 '''妙法堂'''左近有罗汉堂,现辟为文物室。1975年文物室整修开放,集中展出了佛教天台宗的历代祖师造影,天台宗主要经典著作,国清寺与日本佛教界友好交往等方面的文物。 '''智者大师'''遗物衣钵及钦赐龙衣、造型精美的钦赐银亭、白玉卧佛、明万历铜镜。 还有唐贞元二十年(804年),日本高僧最澄入唐求法时的“度牒”(护照),上有台州刺史的指示。 1979年国清寺方丈唯觉随中国佛教代表团去日本访问,受到日本朝野人士的欢迎,方丈将从日本带回的文物、纪念品也在此展出。日本朋友来天台山访问一年四季不断,并留下了“风月同天永,万古结深缘”等字画,及法器、文物。 =='''文物古迹'''== '''国清寺'''在佛教发展史和中外关系史上都具有重要地位,寺周保存了大量的摩崖、碑刻、手书、佛像和法器等珍贵文物。 国清寺是一座历史文化古刹。 孟浩然、李白、贾岛、皮日休、陆龟蒙、杜荀鹤、洪适、郭沫若、邓拓、赵朴初等文人雅士均留下墨宝。 '''寺内有中国佛教天台宗第五祖章安灌顶大师手植的“隋梅”一株,至今仍郁郁葱葱'''。 纪念'''唐代著名诗僧寒山、拾得、丰干的“三贤堂”''','''重13吨的明代释迦牟尼青铜像''','''18尊元代所雕的楠木罗汉''','''王羲之、柳公权、黄庭坚、米芾、朱熹的摩崖手迹''',寺外有纪念'''唐代天文学家僧一行'''为编制'''《大衍历》'''至国清寺求算学的“一行到此水西流”碑及“一行禅师之塔”等。 更主要的是陈隋之际,'''智者大师'''(538-597年)在天台山创立了中国汉化佛教第一宗——[[天台宗]]。 唐贞元年间(公元785─805年),'''日本高僧最澄'''到天台山国清寺学习天台宗义理,回国后在'''京都比睿山'''创立了佛教天台宗。 该宗教徒尊'''国清寺'''为'''祖庭''',时时来华参谒,促进了中日文化交流。11世纪,高丽僧人义天至国清寺求法,又将天台宗传入朝鲜半岛。 <ref>[https://zhuanlan.zhihu.com/p/74464687 浙江国清寺],知乎 - zhuanlan.zhihu.com/p... - 2019-7-20</ref> ==参考文献== {{reflist}} [[Category:441 土木工程;建築工程]]
此頁面使用了以下模板:
Template:Main other
(
檢視原始碼
)
Template:Reflist
(
檢視原始碼
)
模块:Check for unknown parameters
(
檢視原始碼
)
返回「
浙江国清寺
」頁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