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覽
近期變更
隨機頁面
新手上路
新頁面
優質條目評選
繁體
不转换
简体
繁體
18.188.59.124
登入
工具
閱讀
檢視原始碼
特殊頁面
頁面資訊
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檢視 洪水泉回族乡 的原始碼
←
洪水泉回族乡
前往:
導覽
、
搜尋
由於下列原因,您沒有權限進行 編輯此頁面 的動作:
您請求的操作只有這個群組的使用者能使用:
用戶
您可以檢視並複製此頁面的原始碼。
[[File:1001x.jpg|thumb|right| [https://nimg.ws.126.net/?url=http%3A%2F%2Fcrawl.ws.126.net%2F5c9e0aac074d4c4a3ed04a028b094176.jpg&thumbnail=650x2147483647&quality=80&type=jpg 原图链接]]] [[洪水泉回族乡]]位于[[青海省]][[海东市]][[平安区]]西南部洪水泉山梁,属黄土丘陵区,北邻[[小峡镇]],南靠[[石灰窑乡]],东接三合镇,西与湟中区田家寨镇接壤。<ref>[https://www.163.com/dy/article/FH3F1A9005149KRV.html 【决胜脱贫攻坚】平安洪水泉:一个贫困乡的“逆袭”之路] </ref> 中文名称: 洪水泉回族乡 外文名称: Hongshuiquan Hui Autonomous Township 行政区类别: 民族乡 所属地区: 青海省海东市平安区 下辖地区: 15个村委会 电话区号: 0972 邮政区码: 810600 地理位置: 平安区西南部 面 积: 74.1平方公里 人 口: 7733人 车牌代码: 青B 海 拔: 2600—3163米 ==基本概况== 距县府驻地27千米。海拔2600—3163米,其中耕地65000亩,均为浅山旱地。 ==历史沿革== 1949年沿旧制设洪水泉乡,1958年并入红星公社(后改三合公社),1960年划归西宁市,1961年分设洪水泉公社,1962年复归湟中县。1978年划归平安县,1984年,改设洪水泉乡,同年改设洪水泉回族乡。 洪水泉回族乡辖硝水泉、槽子、米子湾、井尔沟、黄鼠湾、永安、洪水泉、沟滩、韭菜沟、北岭、阿吉营、沙义岭、永固、马圈、拉树岭15个村委会。43个农业生产合作社,共有1508户7733人(常住户1173户,5745人),其中少数民族2580人,约占总人口的33%。劳动力总人数3810人,其中剩余劳动力2300人。 ==基本情况== 全乡共有党支部17个,其中机关党支部1个,学区党支部1个,农村党支部15个。党员446人,其中农民党员408人,女党员82名,35岁以下92人,35-60岁264人,60岁以上90人。乡政府及各中心、站所工作人员共31人,其中乡政府13人,各站所共18人。 ==农业生产== 农作物以小麦、豌豆、青稞、马铃薯、油菜为主。2006年全乡实现国民生产总值2630万元,人均收入1945元。 ==调整产业结构== 近几年来,洪水泉回族乡大力调整产业结构,积极引导农民走出去实现脱贫致富。2007年全乡播种面积64000亩,特色优势作物面积达42700亩,其中油籽种植面积12000亩,洋芋9500亩,饲草11000亩,胡麻4500亩,豌豆4300亩,蚕豆1400亩。畜牧业生产向产业化、规模化、专业化方向发展。2006年全乡畜牧业人均纯收入为645元,成为农民增收的重要途径。同时,我乡积极发挥退耕还林(草)的效益来增加农民的收入,到目前,我乡共完成退耕还林(草)1.85万亩,主要营造榆树、山杏、沙棘、柠条等抗旱树种和紫花苜蓿等优良牧草。目前,退耕还林(草)补助和种植的牧草已成为退耕区农民解决口粮和发展农区畜牧业的主要来源。我乡人均退耕2.4亩,人均增收384元,特别是位于洪水泉乡退耕还林示范点周边的槽子、硝水泉村两村共退耕地6280亩,人均6.2亩,人均收入达992元(仅补助粮和补助款两项),显现出了巨大的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 ==参考文献== {{Reflist}} [[Category: 660 中國地理總志]]
此頁面使用了以下模板:
Template:Main other
(
檢視原始碼
)
Template:Reflist
(
檢視原始碼
)
模块:Check for unknown parameters
(
檢視原始碼
)
返回「
洪水泉回族乡
」頁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