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覽
近期變更
隨機頁面
新手上路
新頁面
優質條目評選
繁體
不转换
简体
繁體
3.140.198.3
登入
工具
閱讀
檢視原始碼
特殊頁面
頁面資訊
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檢視 泰山石刻 的原始碼
←
泰山石刻
前往:
導覽
、
搜尋
由於下列原因,您沒有權限進行 編輯此頁面 的動作:
您請求的操作只有這個群組的使用者能使用:
用戶
您可以檢視並複製此頁面的原始碼。
[[File:泰山石刻.jpg|350px|缩略图|右|泰山石刻[https://bbs-fd.zol-img.com.cn/t_s1200x5000/g1/M06/0A/0C/Cg-4jVMxhE2IPR8qAAzLpWHwNXcAALqzAObtggADMu9370.jpg 原图链接][http://bbs.zol.com.cn/dcbbs/d232_174741.html 来自 中关村在线摄影论坛网 的图片]]] '''泰山石刻'''位于[[山东省]][[泰安市]]境内。历代帝王到[[泰山]]祭天告地,[[儒家]]释道传教授经,文化名士登攀览胜,留下了琳琅满目的[[碑碣]]、[[摩崖]]、楹联石刻。是[[中国]]文化史中的一枝奇葩。它不仅仅是中国书法[[艺术]]品的一座宝库<ref>[http://www.52wwz.cn/article/7726.html 泰山摩崖石刻中国天然书法展览],无为斋 2012-7-22</ref>,而且是[[中华民族]]的文化珍品。泰山石刻源远流第,自秦汉以来至建国后,上下两千余载,各代皆有珍碣石刻。泰山石刻现存1800余处,其中碑碣800余块,摩崖石刻1000余处,大体分布为岱庙157块,岱麓215处,登山东路576处,岱顶258处,岱西80余处,岱阴44处,灵岩寺400余处,神通寺100余处。 ==历史沿革== [[秦始皇]]二十八年(公元前219年)登泰山,丞相[[李斯]]等为歌颂秦始皇统一中国的功绩而刻的石碑。后二世于元年(公元前209年)东行郡县时又在背面刻诏书和从臣姓名。相传均为李斯书。字体为小篆。传世有明安国旧藏北宋拓本,存一百六十五字。是泰山最早的刻石。此刻石原分为两部分:前半部系公元前219年秦始皇东巡泰山时所刻,共144字;后半部为秦二世[[胡亥]]即位第一年(公元前209年)刻制,共78字。 刻石四面广狭不等,刻字22行,每行12字,共222字。两刻辞均为李斯所书。现仅存秦二世诏书10个残字,即“斯臣去疾昧死臣请矣臣”,又称“泰山十字”。据清道光八年(1828年)《[[泰安县志]]》载,宋政和四年(1114年)刻石在岱顶玉女池上,可认读的有146字,漫灭剥蚀了76字。明嘉靖年间,北京许某将此石移置碧霞元君宫东庑,当时仅存二世诏书4行29字,即“臣斯臣去疾御史夫臣昧死言臣请具刻诏书金石刻因明白矣臣昧死请”。清[[乾隆]]五年(1740年)碧霞祠毁于火,刻石遂失。 清钱泳《[[履园丛话·碑帖·秦泰山石刻]]》:“秦泰山石刻,唐时已亡,今所传者二十九字,二世之文也。据宋人刘跂模搨尚有二百廿三字,可读者一百四十有六字。据《[[集古]]》、《[[金石]]》二録,犹存四十字。本朝乾隆初碧霞元君庙灾,则併二十九字亦亡之矣。<ref>[http://www.guoxuedashi.com/a/2630n/120675s.html 《履园丛话》 丛话九·碑帖:秦泰山石刻,唐时已亡,今所传者二十九字,二世之文也。据宋人刘?模拓, 尚有二百廿三字,可读者一百四十有六字。据《集古》、《金石》二录,犹存四 十字。本朝乾隆初,碧霞元君庙灾,则并二十九字亦亡之矣。],国学大师</ref>”参阅《[[史记·秦始皇本纪]]》及《[[封禅书]]》。 ==发展历史== [[嘉庆]]二十年(1815年),泰安旧尹蒋因培带领同邑柴兰皋在山顶[[玉女池]]中搜得残石2块,尚存10个字,遂将残碑嵌于岱顶东岳庙壁上。清[[道光]]十二年(1832年),东岳庙墙坍塌,泰安知县徐宗干“亟索残石于瓦砾中”,嘱道人[[刘传业]]将残石移到山下,嵌置在岱庙碑墙内,并写跋记其经过。[[光绪]]十六年(1890年),石被盗,县令毛大索十日,得石于城北门桥下,后重置于岱庙院内。宣统二年(1910年)知县俞庆澜为防刻石遭风雨剥蚀,在岱庙环咏亭造石屋一所,将秦泰山刻石及徐宗干的跋和自己写的序共3石嵌于石屋内,周围加铁栅栏保护。1928年迁于岱庙东御座内,修筑一座门式碑龛,将以上3石垒砌其中。建国后,于碑龛正面镶装玻璃保护。 秦泰山刻石历代多有摹刻拓本,现存清聂剑光摹刻的明拓本29字和徐宗干摹刻的旧拓本29字两块刻石,均陈列于岱庙碑廊。1987年泰安市博物馆复制秦刻石全文立于岱庙后寝宫<ref>[http://www.shufazidian.com/ziliao/481.html 泰山刻石],书法字典</ref>。 ==艺术价值== 秦泰山刻石具有重要的艺术价值和历史价值。书法严谨浑厚,平稳端宁;字形公正匀称,修长宛转; 线条圆健似铁,愈圆愈方;结构左右对称,横平竖直,外拙内巧,疏密适宜。元赫经赞道:“拳如钗股直如筋,曲铁碾玉秀且奇。千年瘦劲益飞动,回视诸家肥更痴。”《[[岱史]]》称:“秦虽无道,其所立有绝人者,其文字、 书法世莫能及。”[[鲁迅]]认为秦泰山刻石“质而能壮,实汉晋碑铭所从出也”<ref>[https://www.qqxiuzi.cn/wz/shufa/1363.htm 泰山刻石],千千秀字</ref>。此刻为一级[[文物]]藏品。 《[[泰山刻石]]》以29字拓本,10字拓本较为常见,传世拓本当以明人无锡安国所藏宋拓本为最早,计存165字,此藏本于昭和十五年(1940)七月一日,由中村不折氏(1866年~1943年)购自晚翠轩。另一本存53字,亦流至[[日本]],[[上海]]艺苑真赏社,[[日本]]《[[书苑]]》,二玄社《[[书迹名品丛刊]]》等均有影印,秦刻石中,仅此与《[[琅琊台刻石]]》为真,余皆后人摹刻。 中国古代石刻是中国数千年文明史中的一枝奇葩,如果用“琳琅满目”、“美不胜收”来形容,也毫不过分,而泰山的石刻又是其突出的代表。古代帝王祭祀[[泰山]]屡见于文献记载。当年[[秦始皇]]及秦二世的刻石至今所存仅有真假难辨的十个字了。汉朝以后,由于历史的原因,不仅历代帝王将相屡屡在泰山举行封禅大典,文人骚客纷至沓来,而且泰山更成了普通百姓心目中的圣山、神山,成了人们膜拜的对象,于是在泰山及其周围留下了数以万计的碑刻、题名。 为系统整理这份历史文化遗产,中华书局于2007年出版了由山东泰安[[袁明英]]主编的、由[[季羡林]]、[[任继愈]]、[[欧阳中石]]先生为编委主任的《泰山石刻》(十卷本)一书。该书共辑录泰山及其周围自远古至现代的各类石刻、石碑六千余种,其中二百余种不见于历代相关著作的著录,具有搜罗宏富、标识准确,照片、拓片及录文俱全等特点,对研究泰山乃至中国古代[[历史]]、文学、[[书法]]、旅游、[[宗教]]、美学、哲学以及民俗学等都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价值。 ==泰山石刻类别== [[泰山石刻]],根据其用途、目的、手段的不同,又形成了不同的门类。 [[碑碣石刻]]:即在石碑石碣上刻有文字、花纹,如秦始皇及秦二世所立的《泰山刻石》<ref>[https://mp.weixin.qq.com/s?src=11×tamp=1577819927&ver=2068&signature=IQsx3wcMTF9CYzSEivbvhPcnz9g4QlFs8DC8GsZ054KuyYqrc2o21atUZ5Vf9bvu*53I-40aoqHuyg*3BEuRelp2Jcuhw8a9pE2mbgjHnPxSlhXVrUtJaX3Fr2RkHCHz&new=1 高清 | 秦碑《泰山刻石》],子清 书画资料 2019-04-24</ref>等。 [[画像石刻]]:就是在墓室和石祠堂的四壁石块上,用阴线刻、浅浮雕等雕刻技法,镌刻出人物、车马、屋宇等生活画面及神仙灵异、奇禽怪兽等,如建于一世纪时期的长清县孝堂山上传说为汉代孝子郭巨的墓祠。 [[佛教造像石刻]]:大都刻于[[石龛]]、[[石窟]]之中,有[[佛]]、[[菩萨]]、[[金刚]]、[[力士]]等,也有[[佛教]]故事或供养人的造像。如泰山周围所存的魏晋南北朝时期的佛教造像及其题记等。 [[摩崖石刻]]:就是在山崖上刻出图画或[[文字]]。这类的石刻在泰山及其周围留存遗迹非常多,著名的有刻于南北朝时期的经石峪《[[金刚经]]》,经文刻在约三千平方米的大石坪上,隶书,原有2500多字,现尚存1067个。字大达半米,笔力刚健有力,历代尊为“大字鼻祖”、“榜书之宗”,是泰山佛教文化的瑰宝。此外还有在岱顶大观峰崖壁上立于唐玄宗开元十四年,由唐玄宗御制御书的《纪泰山铭》摩崖石刻等。 [[典籍石刻]]:如位于[[泰山斗母宫]]东北部溪流中大石坪上,刻于一千四百多年前的《金刚经》等。 [[墓志墓塔铭石刻]]:主要镌刻死者生平、德行和所任官职等内容,泰山周围留存有大量汉代以后官员和名僧的墓碑和塔铭,如《[[房彦谦碑]]》,此碑记载了[[房玄龄]]之父[[徐州]]都督[[房彦谦]]的生平和德行,由虞世南撰文,欧阳询楷书<ref>[http://jinan.dzwww.com/whcyw/whyw/201807/t20180711_16561124.htm 搬新家!省内仅存的初唐碑刻《房彦谦碑》住进济南历城博物馆],大众网,2018-07-11 09:21:00</ref>。 [[题咏石刻]]:泰山及其周围,历代[[皇帝]]和文人名士如[[苏轼]]、[[蔡京]]、[[康熙]]、[[乾隆]]等留下的题字题诗数量众多,仅[[乾隆]]皇帝就在泰山及其周围留下了几十首御制题诗。 [[建筑石刻]]:泰山石刻中石雕的人物、动物,[[浮雕]]的人物、车马、屋宇、禽兽等图像,石刻的[[文字]]等,既是中国古代美术史的有机组成部分,又有哲学、文学、史学、礼仪等方面的内容,是中国古代精神文明的集中体现。同时,泰山石刻中的汉画像石,反映出汉代的生产和生活水平,又是中国古代物质文明的集中体现。正如[[季羡林]]先生所说:“泰山是中国文化的主要象征之一,欲弘扬中华文化,必先弘扬泰山文化,这是顺理成章的事。” 2001年06月25日,泰山石刻作为北齐至唐时期文物,被[[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五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名单。 ==其他== 泰山,雄伟壮丽,气势磅礴,拨地通天,擎天捧日,名扬天下。随着时间的推移,对泰山固有的价值,许多专家,学者已有较完整的论述,人们对它也有了深刻而美好的认识,集众家之说,泰山景观形象之雄伟、自然山体之宏大、山脉[[历史]]之悠久,民族文化之灿烂、赋含精神之崇高,以至自古以来,无论帝王将相,还是平民百姓,都视泰山是至高无上的,这不仅在中国是独一无二的,就世界范围内的名山大川中也属罕见。 ==视频== ===<center> 泰山石刻 相关视频</center>=== <center> 泰山石刻 </center> <center>{{#iDisplay:u0130lukplt|560|390|qq}}</center> <center> 泰山最大的摩崖石刻竟是乾隆所题 </center> <center>{{#iDisplay:x05399p2ogn|560|390|qq}}</center> <center>非物质文化遗产泰山石雕</center> <center>{{#iDisplay:d01819cnsoh|560|390|qq}}</center> <center> 泰山的经石裕,竟被誉为摩崖石刻鼻祖的,真是够雄伟的 </center> <center>{{#iDisplay:r0926v3tvsj|560|390|qq}}</center> ==参考文献== [[Category:930 雕塑總論]]
返回「
泰山石刻
」頁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