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覽
近期變更
隨機頁面
新手上路
新頁面
優質條目評選
繁體
不转换
简体
繁體
3.144.248.178
登入
工具
閱讀
檢視原始碼
特殊頁面
頁面資訊
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檢視 油粑粑 的原始碼
←
油粑粑
前往:
導覽
、
搜尋
由於下列原因,您沒有權限進行 編輯此頁面 的動作:
您請求的操作只有這個群組的使用者能使用:
用戶
您可以檢視並複製此頁面的原始碼。
{| class="wikitable" align="right" |- | style="background: #008080" align= center| '''<big>油粑粑</big> ''' |- | [[File:0 (14)46576897878.jpg|缩略图|居中|[https://pic.baike.soso.com/ugc/baikepic2/0/20190420035436-130363692_jpeg_1000_750_339828.jpg/0 原图链接][https://baike.sogou.com/PicBooklet.v?relateImageGroupIds=3615978&lemmaId=30944566&now=https%3A%2F%2Fpic.baike.soso.com%2Fugc%2Fbaikepic2%2F0%2F20190420035436-130363692_jpeg_1000_750_339828.jpg%2F0&type=1#simple_0 来自搜狗的图片]]] |- | style="background: #008080" align= center| |- | align= light| |} 油粑粑,土家族小吃,也叫[[油城]]、[[饵糕]],渝黔、渝东南湘西土家人特产。食材使用糯米粉和水配比而成和成面团,然后分成小块用双手搓成球状,再用菜籽油和红糖混合的糖汁,炸制而成的一种食品。是土家族逢年过节制作的食品,是土家小朋友们甚是喜爱的零食,其香其脆,其色泽,其味道更是别具一格。 油粑粑不耐储存。根据气候冷热状况和油粑粑软硬程度,保质期在1~3天之内。 ==基本内容== 中文名:油粑粑 主要原料:糯米,食用油,菜籽油 主要营养成分:[[淀粉]],糖 适宜人群:老少皆宜 储藏方法:常温存储 外文名:油城儿、饵糕、糖油粑粑 是否含防腐剂:否 主要食用功效:刚炸出直接食用,凉了可煮可蒸 副作用:油炸食品,肥胖人群适量食用 ==简介== 油粑粑是[[武陵山区]]土家人的特色美食。食用时,可现炸现吃,其味香辣脆软,亦可放入锅中煮软了吃,或用热料汤泡了吃。在土家族人家庭里,几乎户户都有人会炸油粑粑。炸油粑粑工序相对简单,也很合土家族人口味,且油粑粑呈圆形,象征“圆满”;色泽金黄,象征“富贵”,所以油粑粑既是土家族人逢年过节敬神赠友最受青睐的食品之一,也是城乡各墟场最普遍最有民族特色的风味小吃。每到赶场的时候,小朋友们跟着大人走十几里山路,就是为了几个油粑粑。特别是长期在外地的土家族人,会有一种久违的家乡的味道。 ==制作过程== 制作油粑粑的过程大致可以分为以下四个步骤: 1、和面:500g糯米粉,130g清水,和制成大块糯米团。 2、成型:将揉好的糯米粉团分割成约20克一个的小块,然后双手揉搓致圆球状,轻轻按扁。 3、调汁:将红糖和食用油在锅中混合熬制成粘稠状。 4、油炸:将压扁的糯米团,放入锅中,文火慢炸。需掌握好火候,炸制时不停的翻转,待糯米粑粑变得宿松脆软,糖汁附着在糯米粑粑上时,即可出锅。酥脆的表层包裹着甜甜的红糖,放在沥油架上冷却后,即可食用。轻轻一咬,暖香四溢,诱人的味道传遍全身。 ==起源== 起源传说 相传张古老、李古老开辟天地到一半时,气力耗尽,无法继续工作。此时神灵指点道:吸收日月精华可恢复气力。于是张古老吸收日之精华、李古老吸收月之精华,遂气力大增,完成了开天辟地的创举。后人为了在做农活时及时补充体力,效仿张古老李古老,将自己的口粮做成日月的形状和颜色,逐渐演变成今天的油粑粑。 起源考证 油粑粑的历史起源已不可考。油粑粑体积小,便于携带,食用方便。早期土家族人将它作为农活时的干粮。由于油粑粑味道好,且营养充分,能够及时补充人的体力,遂走上了土家族人家的餐桌,成为主食的一种。解放初期,湘西、黔东各县城开始出现部分个体油粑粑商贩,他们把摊点定在饭店、面馆旁,或街边、凉亭里,价钱便宜,很受欢迎。以后城乡各地圩场均有了油粑粑摊主边炸边销的特色风情。 ==储存== 油粑粑不耐储存。根据气候冷热状况和油粑粑软硬程度,保质期在1~3天之内。 ==酉阳油粑粑== 日常食俗 大部分地区的苗族一日三餐,均以大米为主食。多先把稻谷晒干(或炕干)倒入碓中舂去米糠,现舂现吃,每次舂3—5斤。如今不少地方已用电力、水力碾米了。苗族做饭常把淘过的米加入6—7倍的水煮,半熟后社滗去米汤,放入木甑中蒸熟即成。也有将包谷、小麦、小米掺入一起煮、蒸的。包谷和荞麦则用石磨推成面粉或粒状食用。多把面粉用水和匀后,倒入水甑,蒸熟作为主食,广西、云贵交界处的苗族称之为“面面饭”。酉阳境内的苗族,把用小麦、荞麦或玉米面做成的面条与其他主食搭配食用。贵州一些地区的苗族有把燕麦蒸熟,就原锅文火焙干、脆,然后磨成粉,炒熟作为日常主食。苗族民间以糯米为贵,将糯米饭作为丰收和吉祥的象征。食用糯米时,有时也先将糯米蒸熟,然后趁热倒入木槽内,用锤捶打成泥,再用手扯成小圆团,以木板压平,待完全冷却后用山泉水浸泡,随时换水,可存放4—5个月,吃时烧、烤、炸均可。 油炸食品以油炸粑粑最为常见。油炸粑粑是先把粘米和少量的黄豆浸泡后,打成浆状,再把打好的稠浆舀入铁皮制成的模具内放入滚油中炸,呈金黄色即可。如再加一些鲜肉和酸菜做馅,味道更为鲜美。 苗族的菜肴种类繁多,常见的蔬菜有豆类、瓜类和青菜、萝卜,肉食多来自家畜、家禽饲养,四川、云南等地的苗族喜吃狗肉,有“苗族的狗,彝族的酒”之说。狗肉性热,有暖腹健胃,强食滋补的作用。苗家的食用油除动物油外,多是茶油和菜油。以辣椒为主要调味品,有的地区甚至有“无辣不成菜”之说。大部分苗族都善作豆制品,例如用黄豆浆不滤渣,煮成“连渣汤”;将豆浆与嫩白菜同煮,然后点石膏水做成“菜豆腐”,都是下饭的日常菜。住在高寒山区的苗族,仍喜欢用白水将蔬菜煮成淡菜,蘸各种“蘸水”吃。酉阳的苗族还把豆浆做成豆花,用以待客。各地苗族普遍喜食酸味菜肴,酸汤家家必备。酸汤是用米汤或豆腐水,放入瓦罐中3—5天发酵后,即可用来煮肉,煮鱼,煮菜,伏天时还要加入一些鱼香菜、木姜,开胃爽口,帮助消化。夏天在黔东南,客人进门,主人总先送上酸汤,喝罢顿觉酸凉解渴。广西的苗族在冬春时节喜用辣椒骨做的酸辣汤菜。 苗族的食物保存,普遍采用腌制法,蔬菜、鸡、鸭、鱼、肉都喜欢腌成酸味的。湖南的苗族把这腌制食品的方法称为“鮓”。苗族几乎家家都有腌制食品的坛子,统称酸坛。腌制猪肉前,先将鲜肉切成大块,然后一层肉、一层盐,层层相压。三天后生盐溶化浸入肉内,再烧些糯米饭同甜糟酒混后,和肉块一起擦搓,最后放一些辣椒粉及其他配料,把坛口密封,随吃随取。用此法腌制的肉类,一般可保存1—2年。酸坛还可腌制酸鱼、酸菜。 此外,苗族也用熏腊肉方法保存各种家畜、家禽肉。渝东南常在冬天宰杀年猪,把猪肉用盐浸后吊于火炉上,用杨树枝或其他柴草烧烟熏烤。熏干水分,便取下储藏。这种烟熏腊的众风味独特,常用于待客,并能储藏2—3年不变质。 苗族酿酒历史悠久,从制曲、发酵、蒸馏、勾对、窖藏都有一套完整的工艺。咂酒别具一格,饮时用竹管插入瓮内,饮者沿酒瓮围成一圈,由长者先饮,然后再由左而右,依次轮转。酒汁吸完后可再冲入饮用水,直至淡而无味时止。咂酒一经开坛,剩酒无论浓淡,均不复再用。逢年过节,家家还都做糯米甜酒。日常饮料以油茶最为普遍。制作时,先将油、盐、姜、茗茶入锅同炒,待油冒烟后加清水煮沸,然后滤渣,再把茶水倒入放有玉米、花生、米花或糯米的碗里,适当地加些葱花、蒜叶、胡椒粉和山胡椒后,即可饮用。湘西苗族还特制有一种万花茶(又称百果茶)。除茶外,酸汤也是常见的饮料。 节庆、礼仪、祭祀食俗 苗族过去信仰万物有灵,崇拜自然,祀奉祖先。节日较多,除传统年节、祭祀节日外,还有专门与吃有关的节日。如:吃鸭节、吃新节、杀鱼节、采茶节等。过节除备酒肉外,还要必备节令食品。如:吃鸭节时,家家都要宰鸭子,并用鸭肉和米一起煮成稀饭食用;在吃新节时,要用新米做饭,新米酿酒,就连菜和鱼,都要刚摘、刚出塘;过杀鱼节时多在江边,由妇女带上饭、腊肉、香肠等酒菜,等在河边,只要捉到鱼,即燃起篝火,架锅煮鱼直到尽兴方归。传统节日以苗年最为隆重。苗年一般先在正月第一个卯日,历时三、五天或十五天。年前,各家各户都要备丰盛的年食,除杀猪、宰羊(牛)外,还要备足糯米酒。年饭丰盛,讲究“七色皆备”、“五味俱全”,并用最好的糯米打“年粑”。互相宴请,互相馈赠。苗族民间最大的祭祀活动吃“吃牯脏”,又称“祭鼓节”。一般是七年一小祭,十三年一大祭。于农历十月至十一月的乙亥日进行,届时要杀一头牯子牛,跳芦笙舞,祭视先人。 食时邀亲朋共聚一堂,以求增进感情,家庭和睦。糯米饭是苗族节庆、社交活动中的必备食品,在青年男女婚恋过程中也必不可少。湖南城步的苗族把画有鸳鸯的糯米粑做为信物互相馈赠;举行婚礼时,主婚人还要请新郎、新娘吃画有龙凤和奉娃娃图案的糯米粑;许多地区的苗族常用糯米面做成汤圆,也作为节日期间的一种食品。无论婚丧嫁娶必须备有酒、酸肉、酸鱼,否则视为失礼。迎接贵客时,苗族人民习惯先请客人饮牛角酒。婚礼上,新娘新郎要喝交杯酒。 苗族的节日 典型食品主要有:血灌汤、辣椒骨、苗乡龟凤汤、绵菜粑、虫茶、万花茶、鮓、捣鱼(也吃酸汤鱼)等。<ref>[https://www.xiachufang.com/category/1038787/ 油粑粑]下厨房网</ref> =='''参考文献'''== {{Reflist}} [[Category:427 飲食;烹飪]]
此頁面使用了以下模板:
Template:Main other
(
檢視原始碼
)
Template:Reflist
(
檢視原始碼
)
模块:Check for unknown parameters
(
檢視原始碼
)
返回「
油粑粑
」頁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