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覽
近期變更
隨機頁面
新手上路
新頁面
優質條目評選
繁體
不转换
简体
繁體
18.117.71.239
登入
工具
閱讀
檢視原始碼
特殊頁面
頁面資訊
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檢視 永壽宮 的原始碼
←
永壽宮
前往:
導覽
、
搜尋
由於下列原因,您沒有權限進行 編輯此頁面 的動作:
您請求的操作只有這個群組的使用者能使用:
用戶
您可以檢視並複製此頁面的原始碼。
{| class="wikitable" style="float:right; margin: -10px 0px 10px 20px; text-align:left" |<center>'''永壽宮'''<br><img src="https://pic.pimg.tw/snefru5535/1380195013-2241619926.jpg" width="280"></center><small>[https://snefru5535.pixnet.net/blog/post/255312137 圖片來自痞客邦]</small> |} '''永壽宮''',為[[紫禁城]]內廷[[西六宮]]之一,位於西六宮區的東南角。 位于翊坤宫南面,启祥宫东面,是后宫之中离养心殿最近的一个宫。建于明永乐十八年(1420年),初名长乐宫,明万历四十四年(1616年)更为现名。清朝顺治十二年(1655年)、康熙三十六年(1697年)、光绪二十三年(1897年)都曾重修或大修,但仍基本保持明初始建时的格局。 ==历史== 永寿宫是紫禁城内廷西六宫之一。[[明朝]][[永乐 (明朝)|永樂]]十八年(1420年)建成,初名“长乐宫”。明朝[[嘉靖]]十四年(1535年)更名为“毓德宫”,[[万历]]四十四年(1616年)又更名为“永寿宫”。[[清朝]][[顺治]]十二年(1655年)、[[康熙]]三十六年(1697年)、[[光绪]]二十三年(1897年)先后重修或大修,但仍基本保持着明朝初始建时的格局。 永寿宫是明朝妃嫔、清朝后妃的居所。明朝[[万历]]十八年(1590年),[[万历帝]]在永寿宫召见大学士[[申时行]]等人;[[崇祯]]十一年(1638年),由于国内屡屡出现灾异,[[崇祯帝]]在永寿宫斋居。清朝[[顺治帝]][[皇贵妃]][[董鄂妃|董鄂氏]]、[[恪妃]],[[嘉庆帝]][[如妃]]曾在永寿宫居住。雍正十三年(1735年),[[雍正帝]]驾崩,[[孝聖憲皇后|孝圣宪皇太后]]居永寿宫,[[乾隆帝]]则居[[乾清宫]]南廊苫次,并且诣永寿宫问安。 乾隆三十七年(1772年),[[和硕和恪公主]]下嫁、乾隆五十四年(1789年)[[固伦和孝公主]]下嫁[[和珅]]之子[[豐紳殷德]],均在永寿宫设宴。[[道光]]中晚期,内患及外侮日盛,但清廷内部一味讳饰,将各位疆吏的密奏藏匿于永寿宫。[[光绪]]以后,永寿宫前殿、后殿均设为大库,用来收贮御用物件。 永寿宫正殿前檐挂有“永寿宫”陡匾。乾隆六年(1741年),[[乾隆帝]]命依照永寿宫陡匾的式样,制作十一面匾额,并亲自题写,分别挂在[[东六宫]]、[[西六宫]]除永寿宫之外的其他十一宫的正殿。乾隆帝还下谕旨:“自挂之后,至千万年,不可擅动,即或妃嫔移住别宫,亦不可带往更换。”<ref name=dazszb>[http://paper.dzwww.com/shrb/content/20120818/Articel23002MT.htm 一幕幕后宫的悲喜剧,大众数字报,2012-08-18]</ref> 永寿宫后来被辟为[[故宫博物院]]文物陈列室。 2006年11月20日,“犀照群伦——故宫藏历代铜镜展”在永寿宫举行,共展出从[[战国]]时代到清朝末年的铜镜102件。该展览展出至2007年。 2007年,由于展览调整,位于永寿宫的“犀照群伦——故宫藏历代铜镜展”和[[永和宫]]的“清代妃嫔生活展”暂闭:10月15日起永寿宫暂闭,10月19日起永和宫暂闭。随后,永寿宫改为举办“清代妃嫔生活展”,作为故宫博物院的常设展览之一。<ref>[http://travel.sina.com.cn/china/2008-08-05/151512385.shtml 故宫博物院常设展览,新浪,2008年08月05日]</ref>“清代妃嫔生活展”分为秀女遴选、册封制度、日常用度、养生保健、休闲生活、珠翠华服以及[[瑾妃]]生活原状展等部分,展出有关妃嫔生活的各种文物及图片资料。<ref>[http://news.sina.com.cn/c/2005-06-01/12186050014s.shtml 清代后宫生活最新揭秘,新浪网,2005年06月1日]</ref>2011年起,永寿宫关闭。现永寿宫不定期举办各类临时展览。 ==建筑== 永寿宫为二进院,主要建筑有: *永寿门:永寿宫的正门,坐北朝南。门内有一块石影壁。 *永寿宫:为前院正殿,面阔五间,黄琉璃瓦[[歇山顶]]。外檐装修,明间前后檐安装有双交四椀菱花槅扇门,次间、梢间是槛墙,上面安有双交四椀菱花槅扇窗。殿内正上方朝南悬挂[[乾隆帝]]御笔“令德淑仪”匾。过去每逢年节时,东壁悬挂乾隆帝《圣制班姬辞辇赞》,西壁悬挂乾隆年间的《班姬辞辇图》。乾隆六年(1741年),乾隆帝下令,内廷东、西十一宫的匾额“俱照永寿宫式样制造”,自挂起之后,不许擅动或者更换。 **东配殿、西配殿:正殿前有东、西配殿各三间。 *后殿:后院正殿五间,东西有耳房。 **东配殿、西配殿:后殿前有东、西配殿各三间。 **井亭:后殿前的院落东南角有井亭一座。 ==居住者== *[[明朝|明]][[成化]]朝[[孝穆纪皇后|纪宫人]]:纪宫人本為蠻族土官之女,[[成化]]年間,[[明憲宗]]征討蠻族,紀氏與其他女子一同被俘虜後入宮,紀氏成為負責管理內藏的女史。[[明憲宗]]偶然到內藏,與紀女史談話,喜愛紀氏的才華因而臨幸之。成化六年(1470年)七月,紀氏在[[西內]]安樂堂生下皇三子[[朱祐樘]],即日后的[[明孝宗]]。当時[[萬貴妃]]專寵,又善妒,對后宮有孕的女子都加以迫害。紀氏遂和宦官秘密抚养[[朱祐樘]],[[明憲宗]]和[[萬貴妃]]都不知情。成化十一年(1475年),[[明憲宗]]得知情况后,随即将儿子接来,并且命紀氏移居永壽宮,數度召見。同年六月,紀妃暴薨。 *[[明朝|明]][[崇祯帝]]:[[崇祯]]十一年(1638年),由于国内屡屡出现灾异,[[崇祯帝]]在永寿宫斋居。 *清[[顺治]]朝[[恪妃]]石氏 *清[[乾隆]]朝[[孝聖憲皇后]]:雍正十三年(1735年),[[雍正帝]]驾崩,[[孝聖憲皇后]]居永寿宫;[[乾隆帝]]则居[[乾清宫]]南廊苫次,并且诣永寿宫问安。 *清[[乾隆]]朝[[舒妃]]:乾隆四十一年的檔案顯示,排列第一的永壽宮他坦二處,僱工廚役七名。即永壽宮有一位妃、一位嬪居住,因為妃位有僱工廚役四名,嬪位僱工廚役三名,常在沒有僱工廚役。 《添減底檔》亦顯示,舒妃為眾妃之首,因此舒妃居排列第一的永壽宮。 *清[[乾隆]]朝[[順貴人]]、[[芳妃]]:乾隆四十四年二月初一日,乾隆帝讓太監常寧傳旨:「養心殿順妃住處給惇嬪,惇嬪住處給順妃。明常在住順妃次間。圓明園容妃住處給惇嬪住,惇嬪住處給容妃。順妃帶明常在住永壽宮」。至乾隆五十九年十一月二十日,芳嬪陳氏遷居永和宮。 *清[[嘉庆]]朝[[恭顺皇贵妃|如妃]][[钮祜禄氏]] == 參考文獻 == {{reflist}} [[Category: 922 中國建築]] [[Category:680 中國地理類志]]
此頁面使用了以下模板:
Template:Main other
(
檢視原始碼
)
Template:Reflist
(
檢視原始碼
)
模块:Check for unknown parameters
(
檢視原始碼
)
返回「
永壽宮
」頁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