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覽
近期變更
隨機頁面
新手上路
新頁面
優質條目評選
繁體
不转换
简体
繁體
3.146.107.152
登入
工具
閱讀
檢視原始碼
特殊頁面
頁面資訊
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檢視 民族团结誓词碑 的原始碼
←
民族团结誓词碑
前往:
導覽
、
搜尋
由於下列原因,您沒有權限進行 編輯此頁面 的動作:
您請求的操作只有這個群組的使用者能使用:
用戶
您可以檢視並複製此頁面的原始碼。
[[File:民族团结誓词牌22.jpg|350px|缩略图|右|[http://5b0988e595225.cdn.sohucs.com/images/20191008/316d4832f9ea47dbab0c616e50bc75e6.jpeg 原图链接][https://www.sohu.com/a/345505636_120138317 来自 搜狐 的图片]]] '''民族团结誓词碑''',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之一,位于中国[[云南省]][[普洱市]][[宁洱哈尼族彝族自治县]]。誓词碑在1951年1月1日(一说为1950年12月26日)的[[佤族]]传统盟誓[[仪式]]后建立,旨在提升宁洱哈尼族彝族自治县(前称普洱哈尼族彝族自治县)的民族团结<ref>[https://www.neac.gov.cn/seac/mztj/201007/1012223.shtml 普洱哈尼族彝族自治县民族团结誓词碑],国家民族事务委员会, 2013-11-5</ref>。此碑原位于云南的普洱红场,曾在[[文化大革命]]期间遭到遗弃,找回后改为存放在宁洱哈尼族彝族自治县文化馆(一说为县政府院),后来在2000年安放至宁洱城北侧的“民族团结园”内。誓词碑被誉为“新中国民族团结第一碑”和“新中国民族工作第一碑”,后于1986年3月列入普洱哈尼族彝族自治县文物保护单位(现宁洱哈尼族彝族自治县文物保护单位)、于1993年11月列入第四批云南省文物保护单位、于2006年5月列入[[第六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建碑源由及过程== 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之初,云南省普洱市宁洱哈尼族彝族自治县(当时名为普洱哈尼族彝族自治县)居住了[[哈尼族]]、[[拉祜族]]、[[傣族]]、佤族、[[瑶族]]、[[基诺族]]、[[布朗族]]等26个[[民族]]的[[人口]],这些民族之间有着[[经济]]和[[文化]]上的鸿沟,出现相互仇杀的情况,又遭到其他势力干扰;直至1950年9月,当地各民族派员参加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庆典礼,事后[[意识]]到民族团结的重要性。各民族代表从北京返回自治县后,自治县在翌日召开了第一届兄弟民族代表会议,期间佤族代表拉勐提议结盟以示团结;最终,会上决定在当地竖立民族团结誓词碑,并在[[中国共产党]]思茅地区委员会书记张华俊安排下交由[[中国左翼作家联盟]][[诗人]]雷同起草碑上的誓词。 盟誓仪式在云南普洱红场上举行,订于1951年1月1日(一说订于1950年12月26日),采用佤族传统的剽牛签字仪式(杀牛后观察牛身的倒向,从而判定吉凶,以此决定是否举行盟誓)。仪式上,思茅地区委员会的党政军领导首先发表讲话、宣读誓词,然后宰杀一只公鸡,沥血入酒,让党政军领导和各民族代表每人轮流喝鸡血酒。喝过鸡血酒后,提议结盟的佤族代表拉勐在木鼓响声下剽牛,他边念咒语、边双手紧握剽枪杀牛,得出象征吉祥的结果;现场民众随即欢呼,42名民族代表喝下凉开水、鸡血和酒混合而成的咒水,在主席台上的红纸签名,后在[[普洱红场]]刻石立碑。 民族团结誓词碑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的首块同类纪念碑,被誉为“新中国民族团结第一碑”和“新中国民族工作第一碑”<ref>[https://www.sohu.com/a/342879993_424926 普洱民族团结园,园内有块团结誓词碑,人类民族史上的唯一丰碑] ,搜狐,2019-09-23</ref>。 ==视频== ===<center>民族团结誓词碑 相关视频</center>=== <center> 弘扬民族团结誓词碑精神 推动普洱跨越发展 </center> <center>{{#iDisplay:z05189b4llc|560|390|qq}}</center> <center> 民族团结誓词碑动画演绎 </center> <center>{{#iDisplay:d3007jjouux|560|390|qq}}</center> ==参考文献== [[Category:790 文物考古總論]]
返回「
民族团结誓词碑
」頁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