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覽
近期變更
隨機頁面
新手上路
新頁面
優質條目評選
繁體
不转换
简体
繁體
3.139.236.144
登入
工具
閱讀
檢視原始碼
特殊頁面
頁面資訊
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檢視 母亲节后写母亲(贺延胜) 的原始碼
←
母亲节后写母亲(贺延胜)
前往:
導覽
、
搜尋
由於下列原因,您沒有權限進行 編輯此頁面 的動作:
您請求的操作只有這個群組的使用者能使用:
用戶
您可以檢視並複製此頁面的原始碼。
{| class="wikitable" style="float:right; margin: -10px 0px 10px 20px; text-align:left" |<center>'''母亲节后写母亲'''<br><img src="https://images.pexels.com/photos/2823132/pexels-photo-2823132.jpeg?auto=compress&cs=tinysrgb&dpr=1&w=500" width="280"></center><small>[https://www.pexels.com/zh-cn/ 圖片來自免费素材图片网]</small> |} '''《母亲节后写母亲》'''是[[中国]]当代作家贺延胜写的散文。 ==作品欣赏== ===母亲节后写母亲=== 母亲是一个地地道道的农村妇女,她[[知书达理]]、顺从老人、爱护孩子、勤快劳动的本心与行为是一般的妇女做不到的。在我记忆中,母亲从来没有跟村里人斗过嘴,从不为个人计较得失,只知道日出而作、日落而息。无论村里人还是亲戚朋友,都说母亲太善良,是个好人,就是受人欺负也忍气吞声,不知道为自己争取点什么。 母亲做姑娘的时候,因为在娘家最小,受到全家人的关爱,尤其是舅舅,供母亲读书,生活上从没有让母亲受屈。嫁给父亲以后,虽然是嫁到了有名的[[染坊]]里,可谁想那时的染坊里已不是传说中的大户人家。尤其是我们家,已经到了温饱问题都难以解决的地步了。因此,母亲年轻的时候几乎没过过舒坦的日子;在那个艰苦的年代里,父亲在外教学,家里地里的一应活计都落在她一人的头上。白天要和男人们一样在田地里劳动,回家还要洗衣做饭,照顾儿女、养鸡喂猪、料理牲口,累得腰酸背痛,晚上还要点灯熬油给我们缝缝补补,纺线织布,照顾一大家子的吃饭穿衣。因为为人善良,平时很少言语,只知道慢慢的做事,因此时常遭受父亲的指责、打骂和其他人的欺负。那个时候,子女是她坚强的活着的唯一动力和希望,孩子们能够健康平安的长大也是她毕生的心愿和支柱。 小时候的我们,因为惧怕父亲,因此母亲就成了我们的天,我们的地,我们唯一离不开的人。从小到大,回到家里,叫的第一声永远都是妈。小时候母亲每天下工晚,我和妹妹就站在大门外望着门前的坡顶使劲的叫着“妈”,一声接着一声,直到母亲的身影在夜幕下出现在坡顶头,我们便[[欣喜若狂]],飞奔上去,迎接母亲回家。有时我放学后母亲没有回家,我也会一个人静静地坐在院里等,很多时候都是等着等着就躺在大石桌上睡着了。 那时候我们都小,也不懂事,经常惹母亲生气,她气急了也会打我们。我记得母亲打我最狠的一次,是母亲让我帮二姐去学校拿他的凳子,我当时就是不想去,百般[[推脱]],终于把母亲惹火了,把我一顿好打,一直从家里打到学校门口,别人劝也不收手,打的我一中午躲在别人家不敢回来。不过中午饭时还是悻悻的回去了,母亲也没多说什么,只是默默的做饭,不过看的出她心里的内疚和歉意。我呢当然也不会和母亲记仇,该吃吃该喝喝,一会儿功夫又和没事似的。挨骂那几乎是家常便饭,尤其是我,很不听话,往往因为让去邻居家借个东西不愿意去而挨一顿臭骂,但从来不会记恨母亲,因为,在我们姊妹的心中,母亲是这个世上对我们最亲最好的人。 我和妹妹差一岁,小的时候母亲总是一手抱一个。母亲要上工,我们经常被哄得睡着后就锁在家里面。不过从记事起,只要我们醒来发现被锁在家里,我总是和妹妹从厅门下面的缝里钻出去,或者把窗纱撕开,从高高的窗户里跳下去,然后就去染坊里奶奶那儿。母亲回来发现我们不在,一般也就会去奶奶那儿找我们。我记忆最深的一次,是一年的冬天,我睡着了,母亲有事就锁了门出去了。等我醒来一看家里没人,而且出也出不去,顿时火冒三丈,一边大声哭叫,一边恼怒的把墙上的报纸撕了一大片,把窗户上的麻纸也给撕了,大冬天的冷风呼呼的灌进来我也不管不顾。案板上面瓢里的面扬了一地,锅盖上的红薯也摔在了地下。发泄完后,就开始大哭,一直哭到母亲回来。母亲一进门,看到这场景,都顾不上打我,赶紧先收拾地上的[[红薯]],再找来麻纸糊窗户。 冬天的晚上夜长,那会也没[[电视]],全家人围坐在炕头上,母亲一边就着昏暗的煤油灯做着针线活,一边给我们讲着故事,我们则听得[[津津有味]],往往一个故事讲完了,我又缠着让她接着讲,至今,母亲讲过的好多故事我都还记在心里。后来,我们都大点了,能干一些力所能及的家务活了。吃过晚饭,母亲就不再让我们闲着,而是让我们扒棉花桃,扒玉米棒子。母亲很善于引导,刚开始干活时总是变戏法似的从口袋里掏出一袋有好多的花椒粒般大小的小糖丸,先每人分两个,让我们尝个甜头,然后再让我们展开竞赛,谁干的多谁就分的糖多。因此在糖的诱惑下,我们每天晚上会帮母亲干很多的活。而且干起活来说着笑着、打着闹着,不时的再缠着母亲要几个糖丸,不仅没有感觉到累,反而觉得那是一件非常快乐的事情。 从小到大的日子,每天都是平平淡淡,没有多少的精彩故事可以讲述;但就在这几千个日日夜夜里,我眼里的母亲永远是忙忙碌碌,父亲虽然是这个家的顶梁柱,靠他的工资支撑着这个家,但母亲里里外外的操劳、精打细算的持家,却把我们这个七口之家操持的[[井井有条]],和谐幸福。 多少个夏收时节,母亲和男人们一样,在地里顶着烈日割麦,回到家里,父亲倒头躺在了炕上,但母亲还得热哇哇的在厨房张罗着给全家七八口人做饭;吃完饭,我们都休息去了,母亲还得洗锅刷碗、烧水,准备下午干活的工具,一下都歇不下来。多少个冬日的夜晚,我们一觉都睡醒了,母亲还在灯下缝缝补补或者嗡嗡嗡的纺线;又有多少个黎明,我们还沉睡在梦乡,母亲就已经在灶下啪嗒啪嗒的拉着风箱生火做饭了。母亲就像一台永不停歇的机器,无论何时都在高速运转着。 母亲还是一个非常[[节俭]]的人。在我的记忆里,母亲没有给自己的嘴里塞过一次好吃的;肉也好、鸡蛋也好,母亲总是说他就不喜欢吃,总是把这些让给我们吃,直到现在也是如此,难道她真的不喜欢吃吗?她只不过是舍不得而已,能看着儿女们吃上大概比她亲口吃上还要心满意足吧!后来生活好了,好吃的多得吃都吃不完,但母亲还是很少吃,藏在这儿放在那儿,往往把很多吃食都放过期了或者坏了,为此,经常受到我们的责怪,但细心地想一想,老人家一辈子省吃俭用习惯了,这哪是一朝一夕就能改变过来的呢! 母亲这一生养育了我们五姊妹,辛苦了一辈子,操劳了一辈子。尽管我们子妹众多,但由于母亲的辛勤劳作和父亲的善于计划,我们从没有感到过[[贫穷]]和饥饿,但母亲却没有享我们一天福。 如今,父亲已经走了,年迈的母亲更加[[孤单]]。作为儿女,我们唯有孝敬母亲,才对得起母亲一生抚养我们的辛劳。 <ref>[http://www.360doc.com/userhome/71096453 个人图书馆网]</ref> ==作者简介== 贺延胜,山西省临汾市尧都区人,1973年5月25日生,中共党员,大专学历。 ==参考资料== {{Reflist}} [[Category:820 中国文學總論]] [[Category:825 中國散文論;語體文論;新文學論]]
此頁面使用了以下模板:
Template:Main other
(
檢視原始碼
)
Template:Reflist
(
檢視原始碼
)
模块:Check for unknown parameters
(
檢視原始碼
)
返回「
母亲节后写母亲(贺延胜)
」頁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