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覽
近期變更
隨機頁面
新手上路
新頁面
優質條目評選
繁體
不转换
简体
繁體
18.190.156.214
登入
工具
閱讀
檢視原始碼
特殊頁面
頁面資訊
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檢視 歌要大声唱(秋梦悄醉) 的原始碼
←
歌要大声唱(秋梦悄醉)
前往:
導覽
、
搜尋
由於下列原因,您沒有權限進行 編輯此頁面 的動作:
您請求的操作只有這個群組的使用者能使用:
用戶
您可以檢視並複製此頁面的原始碼。
{| class="wikitable" style="float:right; margin: -10px 0px 10px 20px; text-align:left" |<center>'''歌要大声唱'''<br><img src="https://images.pexels.com/photos/12374654/pexels-photo-12374654.jpeg?auto=compress&cs=tinysrgb&w=1260&h=750&dpr=1" width="280"></center><small>[https://www.pexels.com/zh-cn/ 圖片來自免费素材图片网]</small> |} '''歌要大声唱'''是[[中国]]当代作家秋梦悄醉写的散文。 ==作品欣赏== ===歌要大声唱=== 回首二零二一,展望二零二二,似有千言万语,却无言述说。本来计划在[[元旦]]期间总结一年得失,然而那几天我什么也没干。人一懒散,什么都不想干。希望固然美好,结果总是那么残酷。其实怪不了谁,一切源于自己。 (一) 二零二一,我干了不少事,去了不少地方,[[广州]],[[北京]],[[上海]],[[深圳]],[[中国]]四个一线城市这一年我全到过,感慨,遗憾,兴奋,压抑,或者什么感受也不是。比如想见的人没见到,或者说我不敢见,咫尺便是天涯,当然不想见的人我也不见。活到这个年龄,我控制得住自己,也可以任性那么一点点。 我的运气一直不差。这一年同样好。有很多感恩。但感恩应该是私下的。公开的感恩往往招人恨。被感恩的人当然不会有怨恨,但没说到的人就格外的失望,枉我对那小子那么好。现在不兴说俏皮话了,否则可以嬉皮笑脸的来一句:对我好的人那么多,你算老几?这句话格外得罪人,当然不是我的本意。我努力试着对这个世界好一点,我也感恩这个世界对我的好,尤其是身边的朋友对我的好。有朋友真好。我并不指望别人和我想的一样,现在的我和以前的我都不一样,我又怎么可以苛求别人?所以我喜欢朋友,各种朋友。 元月八日中午和朋友说,干点喜欢干的事,人生开心就好,苦点累点无所谓。朋友是干实事的。我虽然懒,也喜欢和这样的人交往。人是过去组成的,也靠未来支撑。我愿意用现在的苦累支撑未来的回忆,即使对于成功毫无意义,当然这是别人眼中的成功。我心目中的成功则是,我尽力了,我充实。我不敢想象一个苍白的人生。当人无需为肚子奔波的时候,钱真的不那么重要。 我做了很多不足以为外人道的事,写了很多不足以给外人看的字,大概有二十多万吧。欣慰的是,烟戒了五年多,扑克麻将已经对我毫无吸引力。 (二) 读书还是我永远不变的爱好。 细细回忆,读完了失乐园、文化苦旅、人间词话、白鹿原、情人、影子、幽冥仙途、问镜,理想国、逻辑、查拉图斯特拉如是说、苏东坡传、生如夏花、走夜路请放声歌唱、大道争锋、仙都则读了个半拉子。政治类和专业类的书我没有统计。上述书籍有些是第一次读,有的是重温。我想我应该没有拖国人读书的后腿。高兴的是玟宝也喜欢看书。惭愧在于两个方面,一是有些书我早该读过,二是我还喜欢看玄幻小说。 我以为读书都是有收获的。我还以为,有两个领域应该请玄幻小说的作者参与研究:一是作战战略筹划,二是跨学科融合研究。他们脑洞大,联想丰富,而且思维缜密,写玄幻小说太浪费了,他们可以对现实超前谋划。我拿这种收获来忽悠自己,其实是从曲折的情节中获取快感,有点庸俗。 这一年我读书最大的发现是王小波,黄金时代,白银时代,青铜时代,一本本读下来,让人欲罢不能。这一年以前,我不怎么看中国当代作家的小说。读王小波的小说是偶然,喜欢是必然。 看到有人说,过了某个年龄段,便不适合看王小波的小说。与我的感受恰恰相反:没有一定的生活阅历,我们看不懂王小波,天才除外。但是,没有阅历的天才纵然看得懂王小波文字的奥妙,却难以理解故事的内核。我不是天才,年过不惑,虽然有一定的生活阅历,对王小波的文字依然一知半解。幸好王小波说的有趣,我在他的故事里随处可见。这种有趣远超脱口秀或者相声肤浅的逗笑,我感受到的是会心一笑,当然,我可能还不够资格与他会心一笑,但我可以会意一笑,当然,又有可能我会错了意,但我终归因此而笑,我有一种满满的收获感。突然理解李敖所说的大概意思,吃过大餐的人又怎么会留恋路边摊。我以为不是不吃路边摊,而是不把路边摊当成真正的美食,当然平民可以此为美食。只要是稍懂文字的读者,便绝不会浅薄地评判王小波的文字,因为在有趣的背后,还有思考。依我看,这些文字不仅叙述了有趣的故事,它还深刻地揭示着复杂的人性,具有我所能预见的永恒性,在我忍不住噗嗤一笑的同时,眼角也忍不住流下眼泪,这种矛盾不常见。需要补充说明的是,王小波说有趣,并不意味着浅薄;尼采大概说,真正的思想需要读者用心血去采撷。两者不矛盾。真正的好文字,既引起愉悦,又引起伤悲。它反映这个社会的表象和真相。 红拂夜奔大概是中国知识分子最应该看的小说,人人应看,但不能给思盲看,因为他们看不懂,会曲解甚至会玷污这本小说。这本小说,与其说是小说,不如说是寓言。在反智的时代,李靖为知识吃尽了苦头,被逼出洛阳,然后化知识为生存智慧,赢得官场成功,然后试图改造反智社会,却发现自己在固化反智,于是只好装疯卖傻直到去世;而红拂则在发现李靖之后,为了生命有趣,宁愿舍弃安逸闲适的生活,也要跟随李靖飘泊浪迹,而在李靖死后,无论什么样的荣华富贵也收不回她必死的念头,她要到另一个世界寻找生命的意义,小说里称之为有趣。我以为,红拂不负一生,现实很少有人能够做到,不要从嫁对人这个方面理解,我指的是对生活的选择,不论男女,虽然也有很多不如意,但总体遵从了内心意愿,从某种意义上说,才算活出了自己生命的真正意义。而李靖则是悲剧的,他的悲剧不是个人的悲剧,不是少数人的悲剧,而是一代代、一批批知识分子的悲剧;他们不能靠知识生存、养家、报国,他们当然可以用智慧谋求更好的物质生活,如果权力是精神生活的话,他们还可以谋求丰富的精神生活,他们有这个能力;当然开始的时候他们不愿意这样干,后来有些人不得不这样干,除非是放弃独立思考,否则他们都会后悔,因为总有一天他们会发现,自己在为给同类兴建的牢笼添砖加瓦,甚至是在作茧自缚,他们慢慢变成自己当初最讨厌的人;在某个特殊时期,这是一个群体,后来少了,后来又多了,这才是真正的悲剧。李靖还能够装疯卖傻,很多人却连这样的机会也没有,要么死,要么干,王小波假设过装疯卖傻被发现的后果,那后果普通人不可承受。或者可以说在封建王朝,反智就是时代的悲剧,当然更是时代的主旋律。 读王小波的小说,让人思考。我写了不少评论。这里引两段。读王小波的小说还让我知道,好的文字是用来读的。时代三部曲每段我听过不少于两遍。今年还得听个两三遍。他的文字就是那么有魔力。很多人愿意做他的门下走狗,我大约是不够格的。 (三) 从读书的角度看,生在这个时代是非常幸运的。虽然不是什么话都能说,什么书都能看,但至少可堪一看的书很多,多到普通人一辈子看不完,多到我们只能挑一部分书看。 我读的第一本小说是童林传,第二本是萍踪侠影,那是小学三年纪的时候。之前看的是小人书,也就是连环画。看了小说以后,虽然很多字不认识,但连蒙带猜也懂个大概,再看小人书就提不起劲了,小说比小人书有趣多了。不过那时候真没有书读,大山里有书的人家真没几户,我能打听到的无非是杨家、呼家、薛家、罗家以及樊梨花、穆桂英等人的书,然后用家里的小人书和别人换着看,约定好还书日期,于是废寝忘食地看起来。不巧的是有段时间看书太着迷,上课也看,被老师抓到了,于是便将我的成绩下降归疚于此,告之父母。后来我被禁看小说,便只能偷着看,躲在被窝里看,带到山里去看。这间接导致我每天可用于看小说的时间少了,于是只好更快地浏览,求其大意,以便及时还书。这种状况到了初中稍有改善。初中在镇里,象所学校,学生多,有书的也多,于是各种武侠小说、言情小说都有得看,但多半附加条件。不过好歹有书看了。实在没书读,我就去看高中生的语文、历史、地理等课本。 书越读越多,但没有人指引,所以档次总上不去。以前爱看武侠,后来上网看玄幻。这些都不需要培养阅读品味,也培养不出阅读品味,况且从农村出来的学生,先是为了跳出农门,后来为了站稳城市,多也无暇培养什么品味,不止是阅读这个方面。实话说,国人所谓的爱看书,多数都是这种情况。 好歹有书看。书还能选着读。从某种意义上看,读书也解决了温饱问题。这是识字人十分幸运的时代。而且总有一些书能让你着迷。虽然我吃不到佛跳墙,但酸菜鱼也让我尝到美食之乐。 (四) 以前想吃没得吃,现在坐下不敢吃。 没得吃的时候,最大的愿望是以后天天吃饱饭,连穿什么都不在乎。我小时候就这么实在。记得跟家人说过,穿什么是给别人看的,吃什么是进自己肚的,只要能穿暖,穿什么我都不在乎。但我不仅想吃饭,还想吃肉。简单说就是挑吃不挑穿。那时候长得矮矮胖胖,在于我不挑食,吃什么都能吃饱,显得很有食欲。其实内心有更大的欲望。父母都以为我爱吃红薯,哪知道我长大了几年都不尝一口,我有不吃红薯的底气,当初只不过是接受现实而已。 接受现实一直是我的生活哲学。坐下不敢吃是不接受现实,也是接受现实。不接受是不想继续长胖的趋势。真奇怪,我看起来一点都不胖,可就是压称,肉长哪了呢,我自己都不知道。接受是承认自己到了喝水都长肉的阶段,跟神仙似的,似乎可以直接用身体从外界汲取元气,元气就这么神奇,最近元很热。不管怎么说,现在我到了坐下不敢吃的阶段,总比想吃没得吃要好。 想吃没得吃是没得选,坐下不敢吃是选择,经常我也放纵一下自己,享受享受美食的世界。没得吃的时候没得选,很多人忘了那时候自己很纯粹,就是想吃饱饭、活下去,其他什么都不重要。现在不敢吃,却想着过去真好,虽然没得吃,但我多自在,想怎么说就怎么说。也许。但事实是没上过学的人在挨饿的时候什么话都不想说,只想吃。 先解决吃的问题,再解决学的问题,再解决说的问题。人的成长和自在只能这样解决,而不是相反,除非是天才。知书达礼的人懂廉耻,那是之前先解决了吃、再解决了学的问题,后来就对说格外看重,甚至不惜一死,似乎吃就不那么重要。启智以后,生存并不是那么重要,这是我们为人的高度。但启智以前,生存便是一切,这是自然界赋予动物的本能。我们思考说,要以此为逻辑支点来关注民生和自在。 (五) 这个世界发展得越来越快。你可以说这个世界会越来越精彩,但我怕这个世界会越来越无趣。不止是鬼蜮人心让世界无趣,科技在让世界精彩的同时,也可能让世界无趣。 前些日子看量子、生物和脑科学,震撼夹杂其它感受。人们大多沉湎于科技的便利,我却产生一些莫名的担忧,人类能始终完全控制科技吗?我们怎么防止科技过度干预人的生活进而控制人的生活?科技的适度应用应该成为人类未来生活的社会伦理道德准则之一,防止人类被反噬乃至被控制。然而科技给人类带来的便利,给群体带来的竞争力,让人类各个群体各怀鬼胎。 我以为,科技不能用来控制任何人,包括任何人认定的十恶不赦的罪犯,否则科技将来会控制所有人。 但这只是我以为而已。 (六) 王小波的小说未来世界,一个女知识分子,主人公的师妹,因被主人公牵连,即将被发配到不知道什么地方,但肯定是穷山僻壤,多半再也回不了京。王小波绝望地写道:希望那个人能对她好一点,最起码不要打她。他曾经还写过:无限沧桑尽在其中。这句话是对前面那句话真实的写照,知识分子落到如此祈求,何其心酸。有的人不要选择,那是他们之前的选择。有些人没有选择,生命就格外悲怆。不论是制度不给他选择,还是某些人让他失去选择,如果仅仅只是思想上的差异,也就是说仅仅只有不同的想法和话语而已,而不是具体的行动,那都是社会的黯淡。 前段时间看到一个谬论说,如果一个人在课堂上说,这说明他是准公开的,那么让他公开就是合理的,偷拍自然无需取得老师的同意。这无疑是说,我既然是对家人说,这也是公开的,那么告诉别的别有用心的人也是合理的。更不要说在酒席上说,在聚会上说,在单位里说。进一步说,哪怕是原本只打算写给自己看的东西,只要是写出来了,那也是公开的。这已经被很多公开的日记所证明。其实你所说所写的一切都是公开的,一切能够被外人感知的想法都是公开的,外人指除自己以外的任何人。隐私只能留存于自己的脑袋,绝不能宣之于口、付诸于笔。在这样的荒谬逻辑之下,如果你怕忘掉,那就不要怕公开;如果你想保密,那就只能是自己私下想想,甚至是想都不要去想,以免被人问了去,最好是忘掉。 随着科技的发展,也许想什么都能被感知。真到那时候想什么也不是隐私,只要能被感知,就不是隐私。也许未来的世界会设违法思考罪。你走在路上,突然有人拽住你:来,测测你在想什么。你不能拒绝,就象现在你开车的时候不能拒绝被测酒驾,幸好我不会开车,所以从来没有被测过。也许你刚刚正在意淫哪个明星,然后你就被投进了监狱。如果你从来不思考,或者你的脑子里只想法律允许想的事,那你就不用担心被检测,可以放心大胆的逛街。然而我只能控制自己不去学开车,却无法控制自己不去胡思乱想,其实是我喜欢胡思乱想。我估计,在未来的世界里,象我这么喜欢胡思乱想的人多半活不下去,迟早会被测出一点有罪的思想,然后被投进监狱进行思想改造,然后隔三差五进行思想检测,然而我总是改造不好,它早已经不是那个口头表态就能过关的时代了。也许我会因为心口不一而罪加一等,然后永远也出不来。 也许未来的世界不是银子的,而是纯洁的。或许王小波说未来的世界是银子的,它的谜底不是热寂,而是纯洁?也许纯洁的世界就是银子的。也许纯洁的世界终将归于热寂?王小波不在了,这个谜真难猜。 但现在,我觉得,我生活的这个时代真是一个好时代,我还可以想,自由自在的想,无拘无束的想,不拘邪恶还是高尚我都可以想。我不会因想而犯法,只要我不胡说,至少没有胡想罪,也不会被测出来,还可以斥责别人诛心。虽然诛心无处不在,卑鄙文人无处不有。 (七) 小时候无知无畏,在深山里,抬头吼我抬头向青天,低头吼我低头向山沟。真的是向着山沟,沟里也有白云,丝丝缕缕的给山坡披上白纱。当然不是白云,而是白雾。雾常年都有。我抬头低头都说不出的开心,只要开口唱歌,纵啸山林也不过如此吧,我早干过。补充说一句,那时候我不懂丝缕,也不懂白纱,我压根就没见过白纱。 没见过白纱的孩子是粗野的。他上山放牛,砍柴,拔笋,捡茶籽,挖割草药,也找各种各样的吃的。到如今我还可以自豪地说,小时候桃梨苹果我虽然吃得不多,但各种野果每年怎么的也要吃个百把几十斤,总有三四十种吧。 山林寂静,也喧闹。村里人说话的声音格外大。中午或傍晚,村口总响起:哎到屋恰饭额。此起彼伏。我天生钝感,总看不到别人异样的目光。就会小嘛小二郎、十五的月亮、血染的风采、黄土高原、信天游、一无所有那么几首歌,上山就吼,满山吼,什么歌都吼的那么欢快,又那么粗糙。别人说我凸(意愚笨)得冇得药恰,我也无所谓,或者说我想不明白就不想了:为什么别人可以大喊,而我不能大声唱歌呢? 歌要大声唱,不止唱给自己听,也唱给大山听,唱给云唱,唱给雾听,唱给牛听,唱给满山的树听、鸟听、虫听、兔子听,还唱给山里田间的母亲听。她对我们说:听到福送昂乐的,我就安心。 前几天带家人在朋友家唱卡拉OK。第二天问玟宝,爷爷唱的怎么样?调子死准死准。那爸爸呢?就没有着调的。 因为母亲安心,所以我从来不知道自己唱歌难听、唱歌跑调,所以出门就唱,上山就唱,唱到回家,唱到进门,再唱到小学毕业,唱到山下。直到初中有同学对我说,你唱的真难听。高中有同学对我说,你能唱准点吗?我先是轻声啍歌进教室,后来低声哼,后来悄声哼,后来我再也不唱了,在教室,在寝室,在路上,在山上,我都不唱了。我只在洗澡时唱给自己听。直到有一天看到一个笑话说,一个人洗澡的时候唱歌,让室友以为闹鬼了。什么地方都不是我唱歌的地方。我不再唱歌了。 那一天回到老家,站在最高的石头,面对着山洼,我张开双臂,深深的吸了一口气,然后在脑子里啊的长啸了一句。然后我看见一个凸人走过来,站在我的面前,诚恳地告诉我:歌要大声唱。然后他转过身,抬头吼我抬头向青天,低头吼我低头向山沟,群山共鸣。 他打起手势,让我跟着一起唱。这首歌我会唱,小时候我就会唱。但现在我唱不出来,一句也唱不出来。他唱完了,等到回音消失,转过身,对我说: 歌要大声唱。 (八) 展望新的一年,可能还是疫避不能。我恨自己的乌鸦嘴,在二零二零年二三月份说什么疫情对这个世界的影响可能堪比一战二战。我宁愿自己说错,也不想给自己炫耀的机会。 疫情带来灾难,也留下镜子,这镜子照出人心鬼蜮。世间人鬼并不那么分明。人心永远是最大的灾难。当有人呻吟时,我们应该首先了解他为什么呻吟。当有人求救时,我们应该首先了解他为什么求救。当有人诅咒时,我们也应该首先了解他为什么诅咒。那诅咒是留在每个人头上的乌云,由我们阴暗的自私组成,回馈于我们阴暗的内心,我们第一反应唯一不应该的是诛心。我们什么时候也不应该诛心。 听说新冠最终会变成流感。那多好。好久没有一家人出肇庆走走了,真想可以自由自在地陪他们逛逛,让孩子们摘下口罩,我会告诉他们: 我们小时候上学是不戴口罩的。 而当孩子们边走边唱的时候,我一定会告诉他们: 知道吗,歌要大声唱!<ref>[http://www.360doc.com/userhome/71096453 个人图书馆网]</ref> ==作者简介== 秋梦悄醉,1978年生于江西九江。 ==参考资料== {{Reflist}} [[Category:820 中国文學總論]] [[Category:825 中國散文論;語體文論;新文學論]]
此頁面使用了以下模板:
Template:Main other
(
檢視原始碼
)
Template:Reflist
(
檢視原始碼
)
模块:Check for unknown parameters
(
檢視原始碼
)
返回「
歌要大声唱(秋梦悄醉)
」頁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