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覽
近期變更
隨機頁面
新手上路
新頁面
優質條目評選
繁體
不转换
简体
繁體
18.117.105.215
登入
工具
閱讀
檢視原始碼
特殊頁面
頁面資訊
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檢視 欧洲病夫 的原始碼
←
欧洲病夫
前往:
導覽
、
搜尋
由於下列原因,您沒有權限進行 編輯此頁面 的動作:
您請求的操作只有這個群組的使用者能使用:
用戶
您可以檢視並複製此頁面的原始碼。
{| class="wikitable" align="right" |- | style="background: #FF2400" align= center| '''<big>欧洲病夫</big>''' |- |<center><img src=https://so1.360tres.com/t01afbfb56d8e0de400.jpg width="300"></center> <small>[https://baike.so.com/gallery/list?ghid=first&pic_idx=1&eid=1830592&sid=1935982 来自 网络 的图片]</small> |- | style="background: #FF2400" align= center| '''<big></big>''' |- | align= light| 中文名称: 奥斯曼土耳其帝国 别名: 欧洲病夫、西亚病夫 所属洲: 欧洲 首都: 伊斯坦布尔 主要城市: 瑟于特、布尔萨、埃迪尔内 |} '''欧洲病夫''',是奥斯曼帝国晚期时的别称,内忧外患使它完全失去了昔日伟大帝国的光环。随着西方的崛起,伴随着巴尔干和近东[[民族]]独立运动的发展,奥斯曼帝国逐步走向衰落,成为[[欧洲列强]]角逐近东和[[黑海]]地区霸权的牺牲品。<ref>[https://cj.sina.com.cn/articles/view/1698823241/m6541fc490200172yh 欧洲媒体谈英国政局:他们从脱欧公投就失了智,恐成欧洲病夫]新浪</ref> ==简介 == 奥斯曼帝国曾经一度把边境扩展到[[亚得里亚海]]、[[匈牙利平原]]、[[多瑙河]]畔、里海海岸和[[马格里布沙漠]]。它的疆土异常辽阔,囊括亚洲西部小亚细亚、黑海北岸的南乌克兰地区、[[巴尔干半岛]]全部、匈牙利部分、[[地中海]]东岸、[[两河流域]]各国以及北非沿海的马格里布和埃及地区,地跨欧亚非三大洲,在1683年时总面积约550万平方公里。 然而自16世纪下半叶始,这个庞大的帝国开始逐渐呈现疲态。 17世纪初,奥斯曼帝国已老态龙钟,在国际舞台上蹒跚而行。 整个18世纪,奥斯曼帝国都在风雨飘摇中度过。 19世纪刚开始,[[拿破仑·波拿巴]]便断言:"土耳其乃[[欧洲]]一病夫",它的命运便是听凭列强瓜分。 == 原因 == 连年不断的战争,军事和[[外交]]上的连连失利,极大地消耗着[[国力]],此乃奥斯曼帝国国家的外因。奥斯曼土耳其人从占领东南欧和巴尔干半岛,将原属于拜占庭人及其强邻的领土囊括在苏丹版图内时,就将自己置于面对整个欧洲的敌视和对抗的境地。在其庞大的帝国内,民族分离因素也日益增长,巴尔干地区各基督教民族开始谋求民族解放之路,塞尔维亚人和[[希腊人]]争取民族独立的斗争成为全欧洲关注的中心。 17世纪以后,中欧强国[[奥地利]]和[[东欧]]新兴的俄罗斯帝国,开始激烈地争夺巴尔干这片"中间地带"。 奥斯曼帝国衰败的主要原因来自内部。奥斯曼帝国是个极端专制的国家,所有大权都集中在苏丹一人手中。奥斯曼帝国的前10任苏丹个个聪明有为,是驰骋疆场的英雄。后来的统治者却大多无能和堕落。在总共三十六位苏丹中,有十七位遭到废黜。苏丹的血统继承原则使得历代苏丹的子孙们都以激烈的生死角逐来决定最后的继承者,夺取了权位的苏丹也极力限制和迫害自己的兄弟子侄,以巩固自己的地位。 穆罕默德二世在1444年颁布"弑亲法",即允许苏丹在上任后处死除自己儿子外所有的男性亲属,以此巩固国家政权。 后来这个法令得以严格执行,穆罕默德三世在1595年继位时,从宫廷中一下便抬出19具王侯的尸体。 直到1603年艾哈迈德一世即位时,此法才被中止。此后奥斯曼帝国的王子虽然得幸免一死,但都被悉数囚入后宫,在那里了却残生。这种深宫生活培养不出勤奋有为的统治者,只能养出软弱无能的享受者。而且,他们出"禁闭"之前不得养育子女,于是,新苏丹登极时根本不可能有子女,而当他们去世时,子女都还没有成年,这就造成了宠臣和内宫长期当权的局面。因此,10代以后的苏丹不再有能力控制自己的臣民,国家大权旁落于后宫女眷或权臣"帕夏"(pasa)手中,苏丹则成为被操纵的傀儡。任人唯亲、卖官鬻爵、后宫干预朝政、官僚腐化堕落等所有没落帝国曾有过的弊病,在奥斯曼帝国政府中成为风气,导致国势越来越弱。 苏丹一般靠维齐尔(意为苏丹之足即大臣)尤其是大维齐尔(即首相),来治理这个庞大的帝国。不过,即使大权在握的大维齐尔也常常难逃一死。据史料统计,大维齐尔存活的概率只有十分之一。有一位大维齐尔将自己比作一只蝼蚁,自嘲说:"真主赐给这只蝼蚁以翅膀,只是为了让它死得更快一些!" 为了争夺苏丹这个宝座,后宫的皇后和妃子也纷纷加入这场残酷的斗争。出现了从1644至1656年之间的所谓"女人统治"时期,她们同样也心狠手辣。 1651年,两任苏丹的母亲寇西玛太后在政变中被活活绞死。 腥风血雨的宫廷斗争充斥着整个帝国的历史,使奥斯曼帝国的政治陷入混乱状态。 就在外战不断、内斗激烈的情况下,帝国要供养的各种人员也越来越多。从1640年至1656年,仅领取薪俸的官员便从六万人迅速增长到十万人。在1595年领取军饷的士兵为四万八千人,而到1652年其人数几乎翻了一倍,上升到八万五千人。此外,在后宫要保持至少四千个女奴,以侍候苏丹的母后和情人,这也要花去国家一大笔开支。 在欧洲社会经济突飞猛进的时代,奥斯曼帝国在技术方面也远远落后于他们曾经的"手下败将"。他们头脑麻木,不仅自己没有发明,对别人的发明也无动于衷,对西方学者帕拉切尔苏斯在医学方面,维萨里和哈维在解剖学方面、[[哥白尼]]、[[开普勒]]和[[伽利略]]在[[天文学]]方面所做出的划时代成就一无所知。他们既不了解这些科学进步,也不打算做任何有助于科学进步的事情。不仅在军事上极其落后,而且在[[农业]]、[[工业]]和运输业方面也仍然停留在中古时代的水平上。 十六世纪后,[[拉丁美洲]]的[[白银]]滚滚东来,导致奥斯曼帝国的[[货币]]急剧贬值和随之而来的经济状况的加速恶化,并引发了各地人民的反抗和起义。奥斯曼帝国政治、军事、经济各方面的危机日益加深。 == 衰落 == 自苏莱曼一世死后的200多年间,奥斯曼帝国渐趋衰落。在内部,地方封建割据加强,土地高度集中,对农民的徭役赋税加重,国家财政危机。国内民族压迫严重,阶级矛盾和民族矛盾日趋尖锐,小亚及西亚各地先后爆发了数十次农民起义和教派起义,尤以16-17世纪的杰拉勒运动、18世纪初伊斯坦布尔的帕特罗纳·哈利勒起义时间长、规模大,动摇了帝国的统治基础。 1683年,围攻维也纳失败,丧失大量土地。 18世纪末两次[[俄土战争]]失利,帝国所属黑海北岸土地划归俄国。 19世纪初,境内民族解放运动兴起,埃及、叙利亚、也门脱离控制,巴尔干半岛诸国先后独立。在帝国衰败时,促使一些政治家寻求摆脱危机的出路。曾实行的主要内政改革有,1789-1839年的"新秩序运动"、1839-1856年的"坦志麦特运动"、1876-1878年的立宪运动等,素丹哈米德二世(1876-1909在位)又鼓吹泛伊斯兰主义,企图维护帝国摇摇欲坠的统治。几经折腾之后,改革均收效甚微,却扩大了西方列强对土耳其政治和经济上的影响。 这以后英、法、俄、奥、意等加紧争夺和瓜分了帝国在欧、非、西亚的大部分领土。[[第一次世界大战]]参加[[同盟国]]作战失败后,其领土仅保有土耳其本部。 1919年国内爆发凯末尔领导的[[资产阶级革命]]。 1922年,国民政府宣布罢黜苏丹穆罕默德六世,废除苏丹制,奥斯曼帝国告终。 == 参考来源 == [[Category:570 政治學總論]]
返回「
欧洲病夫
」頁面